再關心孩子也別侵犯孩子隱私,「邊界感」的破壞,是對孩子的傷害

2021-01-09 龍爸談教育

「文/莓果媽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邊界感的存在,使得孩子成長的更快。」由此而看見愛你,過多的溺愛和靠近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劉女士非常在乎自己的孩子,就算是現如今女兒已經上初中了,劉女士還是會經常管自己的女兒。因為害怕孩子早戀,劉女士經常偷窺孩子的隱私,尤其是女兒寫的日記,但凡是女兒不在家裡的時候,劉女士就會偷偷翻女兒的書包,把日記上寫的內容都看一遍。

果不其然,劉女士真的發現了自己的女兒正在早戀。於是在女兒回家了之後,當著女兒的面把日記上寫的內容全都讀了一遍,並且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女兒。雖說劉女士也是為孩子好,可是自從出現了這件事情之後,母女兩個人的關係就變得冷冰冰的,而且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事情跟劉女士分享了。

其實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便可以了解到,劉女士並不理解「邊界感」到底是什麼。邊界感的缺失將會讓父母侵犯到孩子的隱私,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益處。

「邊界感」對孩子的重要性

1、教會孩子保持距離

邊界感教會了孩子保持距離。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但是距離需要孩子自己去把控。如果距離太遠的話,不利於孩子去和他人交往,但是距離太近,又會使孩子受到攻擊。所以這時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時保持安全的距離。

很多時候人的距離都是通過試探所得出來的,如果你一味的躲閃對方的試探,不去亮出自己底線的話,對方反而會得寸進尺。所以距離在於自己,需要自己去把控。

2、形成獨立性格

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孩子,往往是最有邊界感的人。因為這些孩子可以獨立思考,當面對一些誘惑的時候,可以保持距離,不會輕易的上當受騙。

而使孩子擁有獨立思考,想要讓他們形成獨立性格,就需要家長認真對待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3、懂得原則

孩子在我們身邊,我們會將孩子當作是一個寶一樣保護著。但是孩子不在我們身邊時,他們很容易會遇到困擾的事情,也會因為沒有不懂原則被人針對。身為家長的我們,沒有辦法在那個環境去幫助孩子,但是我們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邊界感,讓孩子形成邊界感,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由此可見,邊界感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缺乏邊界感的話,那麼孩子一定會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經說過:「當過度的時候,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

缺乏「邊界感」的孩子有多悲哀

1、缺乏自我意識

家長過度的去幹涉孩子,去左右孩子的決定和學習,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做決定的話,就會使孩子沒有選擇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自我選擇,在面對選擇時缺乏判斷能力,甚至迷失自我。

2、無法承受失敗

家長會選擇幹涉孩子,只是希望孩子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成功而已。但家長的幹涉只讓孩子體會到了成功,卻並沒有了解成功背後的付出和所運用到的知識。當孩子面對困難時,因為不了解這些,自然會以失敗收場,這樣的孩子,沒有面對過失敗,再無法承受失敗,反而變得敏感脆弱。

3、長期依賴父母

家長的幹涉使孩子沒有形成邊界感,這就使孩子更願意依賴父母,不論做什麼事情,父母都會是孩子的寄託。但當孩子無法獲得父母的關愛時,他們就會缺乏安全感,在做事情時也無法形成自信,受挫能力極差。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由此可見,越早給予孩子邊界感,才越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維護孩子的邊界感呢?

家長如何維護孩子的「邊界感」

1、給足孩子空間

孩子在通往成長的這條道路上,需要的不僅僅是父母的陪伴,更需要自己獨立成長的空間,需要自己的邊界。其實不管是在生活上面還是在思想上面,家長都應該去注意孩子的邊界感,尊重孩子的邊界感。

不要去過多幹預孩子的隱私,這並不是對孩子的關心,反而會使孩子認為父母多管閒事。

2、說「不」的同時,教會孩子說「不」

我們對孩子說「不」,是不希望孩子在我們的溺愛下成長,學會拒絕孩子一些無理的要求。而我們之所以需要教會孩子說「不」,是希望孩子也懂得拒絕別人的要求,在面對他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時,我們需要讓孩子勇敢起來,這樣才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特別是在孩子青春期的那段時間,我們更是要教會孩子面對那些誘惑時說「不」,讓孩子恪守邊界,避免因為衝動犯錯誤。

3、讓孩子認清自己

當孩子過度關注別人的態度和感受時,這只會使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讓他們形成太多的顧慮。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讓孩子認清自己,沒有必要擁有太多的顧慮,只有先做好自己,才有資格去幹涉被人,才有能力去幫助被人,才有精力去考慮被人的感受。

讓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才是家長的修養和責任。孩子做到這些,才能形成邊界感。也是維護孩子的邊界感。

我們必須要尊重孩子,讓孩子明白邊界感的重要性,這樣的話孩子才外界才會被別人尊重,不受到別人的欺負。不然的話,孩子在今後定然會變得被動,經常遭人侵犯。

那麼你在平時生活過程當中,會注重孩子的邊界感嗎?你都是如何維護孩子的邊界感的呢?說出你的想法,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③ |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
    昨天我們讀到了不稱職的父母會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不稱職父母的副作用是不易察覺又難以界定的,不過,只要成年的孩子及時意識到,他們的出路並不是只能做被情感牽制的傀儡,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就可以改善這種影響,變得更愛自己,對自己更負責任。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有毒父母中的另一種——操控型父母,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 多半是家長「邊界感」的缺失
    如今有很多父母感慨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們覺得自己明明是關心孩子,可是卻總被孩子嫌棄,甚至還會反感。但是如果問到他們是如何關心孩子時,得到的答覆卻讓人們不禁有些疑惑: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孩子周末的時候想出去玩一會,可是父母卻要求他們在家寫作業;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父母只希望他們學跳舞;孩子和同學約好去看小動物,然而父母卻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讓孩子改天再去……也許在父母看來,自己對孩子的規劃能夠讓他們少走彎路,但是卻在無形之中控制了孩子太多的生活,幹涉了原本屬於孩子的人生。
  • 溫碧霞和養子親密互動被吐槽,無邊界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劫難
    關於母親和孩子之間親近的距離,每個人 有每個人的見解,但是適當的"度"還是要保持的,否則就會變成毫無邊界感的母愛,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無邊界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劫難 之前在臺灣,就有一件事情震驚了網友的三觀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睡「扁頭」對孩子傷害大,難逃兩種命運,長大很吃虧,別再弄錯了
    導語:睡「扁頭」對孩子傷害大,難逃兩種命運,長大很吃虧,別再弄錯了說到扁頭,想要我的父母,他們思想傳統,認為孩子出生都要第一時間睡扁頭,如果不是扁頭,在他們的審美裡不好看,所以他們的孫子出生後被完美的睡出了扁頭,我家孩子出生後,老媽第一時間送來了硬枕頭,是用幾本書在包上枕巾縫合而成
  • 許凱婉拒合影被罵上熱搜: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是一個「巨嬰」
    通常孩子都需要詢問一下媽媽,這杯飲料我可以喝嗎?經過媽媽同意後他才會喝掉。 當他問這個話的時候,他的心裡是有邊界感的。 因為孩子知道,雖然他跟媽媽很親密,媽媽也一定會同意讓他喝這杯飲料,但是孩子還是需要徵求媽媽的同意,因為,這是媽媽的飲料。
  • 「絕不能讓孩子碰遊戲」:父母的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只有傷害
    一、表面上的保護,可能是變相的傷害 這幾年的新聞中,我們總能看到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與家長造成衝突13歲小學生用家長手機玩遊戲,14分鐘花掉4萬元,孩子家長聯繫服務商退了款。 事實上,孩子給遊戲充錢的新聞屢見不鮮,退款與否並非「大結局」。 家長們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造成的可能是傷害。對於孩子沉迷遊戲現象的反思,才是其中的重點。
  • 警惕社交網絡上洩露孩子隱私的...
    凌先生作為解救者之一, 將現場情況拍成短視頻上傳網絡, 被男孩母親徐女士以侵犯隱私為由 但就孩子隱私這一點來說, 確實是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問題。
  • 愛吃魚的孩子智商高?這些魚孩子再愛吃,家長最好也別買
    在給孩子做好吃的魚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哪些魚,對孩子毫無益處,還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根本原因。 天天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飲食,平時都是儘可能地去給孩子買一些營養豐富的食材來做。而魚肉,是天天父母特別喜歡給孩子做的。 以前,天天的父母常常會給孩子做炸魚。
  • 公布成績、排名侵犯學生隱私?「鴕鳥心態」「玻璃心」要不得!
    公布成績、排名侵犯學生隱私?掩耳盜鈴而已!「鴕鳥心態」「玻璃心」要不得!現在「鴕鳥心態」、掩耳盜鈴的人越來越多,造就了很多「玻璃心」。學生受不了家長的批評而跳樓,員工受不了領導的批評而辭職,美其名曰是為了「自尊」,說白了就是可憐的「自卑」。
  • 百合網發布婚戀觀調查報告:中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邊界感,需換位...
    (原標題:百合網發布婚戀觀調查報告:中國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邊界感,需換位思考,理解與包容)
  • 縱容孩子喝可樂,沒想到小小年紀就變成「可樂牙」,別在喝上犯傻
    醫生看過兒子的牙後,嚴厲的批評了玲玲,說兒子的牙是因為喝飲料造成的,飲料對孩子的牙傷害是最大的,嚴重了可能就會腐蝕牙齒,為了治療,兒子沒少遭罪。其實很多孩子都喜歡喝飲料,飲料對孩子來說是沒有抵抗力的,但是長時間的喝飲料,就會對孩子身體的各個方面都造成影響。
  • 父母對孩子過度掌控?了解「刺蝟效應」,讓親子關係保持親疏得當
    有不少家長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認為有權利知悉孩子的一切。翻看日記、聽孩子打電話的行為實屬正常,也不願意孩子離家半步,想讓孩子時刻留在自己的身邊,限制孩子的一舉一動。但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對孩子掌控過度。曾經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報導: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突然離家出走,急壞了父母。
  • 孩子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多少?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今日問題:對於隱私部位的知識是否需要早早告訴孩子?很多寶寶會很好奇,對於自己身體的器官,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卻開始含糊其辭。甚至現在很多寶寶還認為自己真的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孩子。那麼對於自己的隱私部位是哪些?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或許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孩子不再輕易哭泣、用哭泣來解決問題。但是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裸裸地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01 生活中那些我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些家長想自己平時還是很關心孩子,應該沒有對孩子"情感忽視"。
  • 別對孩子大聲責罵了,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輕鬆管好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犯錯誤的時候,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相信大多數父母選擇的方法都是對孩子進行一頓批評或者責罵,雖然現在時代在進步,人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提倡動輒打罵,但是大多數父母對這種」打罵吼叫「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時間還是改不過來的。這種事情相信不用多說,大家日常生活中還是能很常見到的。
  • 這幾種玩具家長不應該給孩子玩,可能會讓孩子受到終生的傷害
    但是玻璃球的危害是很大的,首先,玻璃球比較滑,小朋友們抓在手心裡的時候,一旦用力過猛,玻璃球就很有可能飛出去,要是對面還有一個小朋友的話,玻璃球就會彈到這個孩子身上,讓孩子受到傷害,要是更嚴重一些,傷到了孩子的眼睛的話,那就是很難彌補的傷害了。
  • 父母注意:三種紙巾別給孩子用,內含化學物質超標
    父母注意:三種紙巾別給孩子用,內含化學物質超標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提前白血病,相信很多人都會害怕,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可能正在飽受白血病的折磨。
  • 低聲教育是種智慧,教育孩子時用低聲調,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文 | 集美育兒堂(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231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孩子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很多時候就是在搞破壞,父母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叫他別做某事總是越制止越做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多大?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二姨"痛心疾首"地擺了擺手:"別人孩子從娘胎裡就開始各種胎教,2歲就送到興趣班裡,現在一身的才藝,別以為還早,你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我聽後仍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二姨看實在說不動我也就不說了。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跟二姨的想法一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不同的補習班,特別是各種奧數補習班。但這樣的"超前教育"對孩子是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而父母應該做的其實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