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愛因斯坦,大家並不陌生,但我們中國愛因斯坦可能有些人就不會那麼熟悉了。這位偉大的學者不僅僅在物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氣象學方面,也讓很多人望塵莫及。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偉大的中國物理學家——束星北。
束星北出生在清末時期,當時正處於外來思想和中國思想交互碰撞的特殊時期,這也讓束星北很渴望更全面地學習知識,於是在1926年,束星北就自費去了美國讀書,回國之後就開始在各大高校任教。束星北畢生致力於中國教育事業與科學研究,有深厚的數學物理基礎,講課富有思想性和啟發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物理人才,是中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後轉向氣象科學研究。晚年,為開創中國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
束星北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能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無人機和雷達等先進物理技術的研究中。在這之前,束星北還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研究助手,但滿腔熱血的束星北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己的祖國。
1972年,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李政道回到國內,當時正處於國家大量需要人才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問李政道可不可以在國外聘請一些專家學者,李政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師束星北。但讓李政道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老師現在正在青島的一家醫院掃廁所。
李政道
在1958年,束星北為蘇步青仗義執言自己卻因此獲罪被錯判,並且開除了束星北的一切公職,在1960年,束星北被轉到青島醫學院,打掃廁所繼續勞動。但是束星北在管制勞動期間,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物理事業,在1965年撤銷管制後,在同年,他就完成了中國首部《狹義相對論》。直到1979年,束星北才得到徹底平反。
一個對自己的視野熱愛一生的人,即使要依靠氧氣袋來幫助自己呼吸,也要堅持在講臺上將自己的知識爭分奪秒地傳播給他的學生們。1977年,中國研究洲際飛彈要計算出接收以及打撈的最佳時間,有人便推薦了束星北,上面為此撥款的100萬,要知道100萬在當時是多麼巨大的一筆款項,但束星北分文未取,只靠一人一筆一摞紙,便準確無誤地算了出來,當時已73歲高齡的他,又一次震驚了航天界。
但如此偉大的人,走的時候確實悽涼的。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時,束星北先生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於青島。在他病重期間,覺得自己雖七十多歲,但大腦仍跟二三十歲一般,要求捐獻出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束先生家屬按其遺願,向有關單位遞交了「遺體捐贈申請書」,並完成了遺體交接工作。這期間,青島醫學院各級領導班子都在「大換血」,束星北遺體就被遺忘了。半年以後,有人突然想起束星北,遣人去看時發現遺體已腐爛不堪。有關領導見遺體非但不能解剖,連標本價值也失掉了,便遣了兩個學生將其送到醫學院院後的「舍林子」裡埋掉。去「舍林子」須走醫學院的正門,這樣一來就得繞一個很大的圈子,兩個大學生在處理遺體時,為了省事,他們趁著沒有人注意的功夫,就近將束星北的遺體草草地埋葬在學校籃球場旁邊的雙槓下面。
結語:束星北的一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可以一直研究自己熱愛的事業,可以將自己的知識傳播給更多人,可以為國家做貢獻,我想束星北老先生大概覺得已經此生無憾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