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身前行,卻仿佛帶著一萬雄兵。——瑪雅·安吉洛
人生來是孤獨的,不被理解是常有的事,被排擠被埋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獨自前行,只有心中有信念,有所熱愛,無論身在何方,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都要有把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的決心和勇氣。
天才的光輝歲月
很少有人知道束星北的名字,但他為國家做的貢獻卻數不勝數。1927年,還是留學生的他就曾帶著自己的兩篇論文去找愛因斯坦,當即便被愛因斯坦聘為自己的研究助手。
1930年,25歲的束星北就已經得到了麻省理工物理學碩士學位。但束星北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還是決定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1931年束星北回國。回國後的他邊做研究邊教授學生。
束星北講課從不照本宣科,他不用講義、也不指定參考書,黑板上也沒有可供學生抄錄的工整提綱。他只是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質樸生動的語言,通過大家所熟知的現象表達出來,從而闡明物理理論和思想。
這樣生動有趣又易於理解的講授方法,試問誰會不喜歡呢?除了對學術嚴謹和對課堂負責外,束星北還是個十分惜才的好老師。在他教過的眾多學生中,有一位機電系的學生李政道深得束星北賞識。
在教授的過程中,束星北發現他有物理天賦,於是在束星北的強烈建議下,李政道放棄了原本的機電專業,改修物理,並因此獲得了學術上的成功。可誰能想到,專業領域取得如此成就並且愛才惜才的人,竟然也會為了別人大打出手。
1950年的一天,當束星北聽說有著"東方第一幾何學家"之稱的蘇步青遭人陷害時,他一刻也坐不住了,他不能眼睜睜看著蘇步青被誣陷。
於是束星北站出來大罵誣陷者,情急之下,甚至動了手。這麼一鬧,蘇步青倒是沒事了,束星北卻獲了罪。無奈之下他只能轉戰氣象學,俗話說,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束星北在氣象學界不到兩年時間裡就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引起了氣象學界的轟動。
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就本就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而束星北卻在不同的領域都小有成就,這樣的束星北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才子,他超凡的學術能力至今仍讓世人驚嘆。
在學術方面,束星北達到了真正"一專多能"的境界。抗戰爆發後,在愛國心理的支配下,束星北開始潛心研究雷射、無人機、雷達等先進技術,雖不上戰場,但他也想和戰士們並肩作戰,為祖國的和平事業貢獻一份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束星北成功研製出了中國的第一臺雷達,還因此在當年被稱為"中國雷達之父"。一時間,各個領域曾經都有束星北的一席之地,稱他為中國的愛因斯坦也無可厚非。
才華被埋沒
可惜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束星北有堅持做學術的心,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使有心也無力。在山東大學肅反運動中,束星北被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一度被停職反省。但文人有文人的反抗方法。束星北左思右想,他在自己家的大門上抄寫了憲法第70條: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在束星北眼裡,所有人所有事是有道理可講的。結果顯而易見,1955年,束星北還是被抄家搜查了。經過仔細的搜查,束星北自己安裝的半導體收音機被沒收了,他本人也定為反革命分子、重點鬥爭對象。
事已至此,再多的反抗都顯得無力且渺小。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他帶著妻子和七個孩子,領著每月20元的生活費艱難的生活著。後來又被定為反革命分子管制3年,編入勞改大軍修水庫。三年時間裡,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1960年秋,水庫工程結束,他被調到青島醫學院接受改造,打掃教學樓的廁所。對於束星北來說,打掃廁所不可怕,不能做研究才是最折磨人的。
當時正值中國的核試驗進行之時,束星北希望自己也能加入他們的隊伍,他想繼續自己熱愛的事業,為國家出一份力。於是他開始認真刷廁所積極幹活,想早日回到工作檯上。
不僅如此,束星北還利用一切資源和精力修遍了山東省所有地方和部隊大中型醫院的設備,大到醫院的X光機、心電圖儀、腦電圖儀、超聲波等,小到醫院和部隊食堂的變壓器、鍋爐和鼓風機等,凡是能修的,束星北都給修好了。
束星北在學校掃了十幾年廁所,他這麼努力的勞動不是為了別的,只是想早日回到那個他日夜思念的學術臺前,可事實偏不如他所願。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公布後舉國歡騰,可誰也沒想到也不會注意到,在青島醫學院的一個小破屋裡,一位老人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他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卻付之東流,眼看著希望的大門就在前方,可霎那間光束消失,唯一的一扇門也關閉了,怎麼能不叫人崩潰。
天才終究是天才
1972年,在當時已經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回國,在談及中國的科學事業之時,總理說中國的科學事業還很落後,問李道政可否從國外請回來一些教授。
對於總理的話,李道政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從國外請教授,他認為中國的科研團隊毫不遜色,甚至提起了自己的老師束星北。然而此時的他並不知道這些年束星北的坎坷經歷。
通過李政道的舉薦,束星北再次站上了講臺,儘管此時的他已經被病症纏繞,但還是拖著病體為學生講課,爭分奪秒。他在和時間賽跑,也在和病魔作鬥爭。只要國家還需要他,只要自己還有用,束星北就會繼續堅持。
很多人會覺得,一個老人還能有什麼能耐,除了老眼昏花就是一身臭脾氣,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的請他回來,可接下來的一件事,足以改變這些人的看法。
當時已經73歲高齡的束星北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計算中國的第一顆洲際飛彈接收以及打撈的最佳時間。這個問題一度難倒了中國科學院所有的人,可束星北僅憑一支筆一摞紙便準確無誤地算出了結果。
試想這樣的束星北如果沒有被埋沒那麼多年,將會達到怎樣的成就,中國的科學事業將會怎樣快速的發展。
再閃耀的明星也會有隕落的一天。 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去世,一代天才最終被埋在了籃球場邊上的雙槓下面,落葉歸根。
古往今來,不乏李政道這樣被埋沒的例子,不被重視不可怕,只要心存信念做好自己,誰都會以自己的形式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