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鐘聲在他的心中永遠迴蕩,科學的魄力支撐著這年逾古稀的老人走過人生風雨。
科學鬼才的命運軌跡在歷史的蹉跎中漸漸改變,即使一身塵土也要昂起頭顱,露出科學家的風骨和靈魂。
一位睿智的長鬍子老者曾經在科學界掀起過不小的風浪,他的電燈點亮了世界的光明和新的科技世界的引線,這位在國內外享譽盛名的科學家也有一位得力的助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熠熠生輝之下也才華過人,這位來自中國江蘇的科學天才束星北,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卻擁有比平常科學人才更曲折的人生。
束星北先生於清光緒卅三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都縣,生活平淡樸實卻也無法掩蓋他的光芒和才華。1913年束星北進入私塾讀書,成績優異,頗受各位老師的喜愛和賞識。
1924年9月,束星北來到江蘇江之大學求學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學術之旅。因為在國內成績優異,束星北很快就來到了美國求學。
雖然知識的獲取讓人前進,創新和思考在束星北的頭腦中形成科學的風暴,但這也比不上在外求學的孤獨和寂寞,漂泊在外的茫然和無依無靠。
1932年,束星北學業少有所成,於是他躊躇滿志回國探親。
這位中國屈指可數的科技人才在自己的祖國裡紮根發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和愛情,也希望在這裡建立自己的事業。
美國名校的海歸,出色的學科知識以及讓人羨煞的學歷讓束星北受到了許多學校的矚目。很快,他欣然答應軍官學校的邀請,擔任物理教官,同時,他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在學校中潛心研究他所擅長的雷達知識,束星北立志要為中國研究出自己的產品,自己的科學技術,讓祖國的能量因為他而更上一層樓。
滿腹的理想並沒有順利實現,相反在1932年,因為觸犯到領導人,束星北離開南京軍官學校,只能到別處去施展自己的抱負。
雖然得罪領導人的名頭並不算光榮,不過這也掩蓋不了束星北卓越的才華。加上他曾經是愛因斯坦的助手,頭腦中蘊含著超出國人的智慧,更有著對祖國的一片赤誠。
「中國的愛因斯坦」這個名頭已經悄悄在科學界流傳開。
同年9月,束星北擔任浙江大學副教授,用他堪比愛因斯坦的大腦向同胞們傳授著自己物理方面的才學和知識。
束星北有滿腹的才華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他就像一位孤傲的學者,也有著自己的秉性和品格,堅守著自己的底線人格,也默默舔舐著自己時而懷才不遇,時而坎坷不平的命運。
成果屬於國家,榮譽屬於國家,金錢和名利於束星北來說卻不過是身外之物。
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能力而沾沾自喜,驕傲自大,相反,他更加謙遜,還來到多所大學任教,傳播自己的知識理念。
中國的雷達之父是束星北,播種出一代新型人才的辛苦園丁,也是這位享有榮譽的尊貴科學家。
對知識的痴迷沉醉和不斷探索,以及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和滿腔熱血構建了靈魂深處的血液。
一位科學家難得可貴的是他的智慧,更難得可貴的是他愛國愛才不斷奉獻的精神光芒。
抗戰期間,束星北隨校到貴州遵義、湄潭。其間1944年10月-1945年9月,曾被借聘到重慶軍令部技術室任技術顧問一年。
1945年春,束星北領導研製成功中國首部雷達,落後的中國也有了可以睥睨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也有了可以與國外匹敵的科技人才。這是一切的榮譽和成果,都離不開束星北夙興夜寐的努力和研究。
因為雷達讓束星北受到矚目,也因為雷達讓他因為政治誤會陷入了長達十幾年漫長的折磨。
不過這樣的冤屈並不足以襯託出束星北先生高尚的靈魂,他的身心,靈魂都屬於祖國。
經歷讓人觸目驚心,更有一句讓人驚嘆的遺言感動了無數的愛國人才。
「外出留學必須回國。」這不是懇求,也不是遺願,而是對子女的要求,是他作為長輩對子女的禮物,也是他摒棄了大半生的冤屈和內心的委屈,蜷縮起身為一名才子高傲的心也要為祖國留下一批高質量的人才。
虎父無犬子,一身榮譽,讓許多人羨煞的科學家束星北先生又怎麼會讓自己的子女,平凡度過,蹉跎一生。
他們將會繼承束星北卓越的頭腦和才華,也會和他一樣擁有去更高學府深造的機會。
即便如此,也不能忘記回到祖國,能有什麼能比報效自己的祖國更加偉大呢?
對於束星北來說,祖國高於一切。對於束星北的子女來說,教會他們時時刻刻不忘記本,不忘記自己出生的祖國,是束星北可以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一個高尚的靈魂,從來不會埋怨命運的不公,相反,她用她的包容和高尚為自己的祖祖輩輩都留下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曾經以為科學的光芒點亮了束星北的人生,其實束星北的人生生來就與眾不同,科學的榮譽讓他的靈魂更加熠熠生輝,而本質的良善和忠誠,是束星北光芒萬丈的人生畫卷。
「中國的愛因斯坦」「中國的雷達之父」,這些榮耀並沒有讓束星北街下來的一生光輝燦爛,相反卻布滿了挫折和無奈。
1955年,曾經出國學習的束星北被誣陷,陷入了黑暗的生活之中。他為中國奉獻大半生,熱血和心血都灑在了中國的研究之中,卻因為時局的誤會遭受非人的折磨和虐待。
曾經被多所大學奉為座上賓的束星北,卻要和普通人一樣幹活,掃地,懺悔。這樣的生活長達十幾年。
雖然生活的黑暗籠罩了束星北本因熠熠生輝的人生,但這也並不能束縛他對知識研究的熱誠。束星北沒有對科學失去希望,更沒有對祖國失去期待。
在最黑暗的生活中反而推出了束星北無限的潛力。
1965年,束星北完成中國首部《狹義相對論》出版了自己長達十幾年的相對論研究報告。
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為研究員。
1979年春,參加中國首枚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如此多的研究成果,卻也沒有換來為束星北平反的機會,直到竺可楨在周總理的宴席上為他鳴不平,束星北才洗刷了自己的一身冤屈。
此時的束星北已經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長達十幾年的折磨讓他的精神已經不是年輕時那般好。
不過科學的力量是他永葆青春的秘訣,也是他明確自己內心方向的法寶。
即使國家對他誤會頗深束星北仍然是那個一生為國勇於奉獻的中國科學家。
在束星北才華洋溢又坎坷曲折的一生快要結束時,他召喚來了自己的兒女。
彌留之際的老人沒有詛咒,沒有抱怨,只有對祖國的憂心忡忡。
他不強求兒女會繼承他的衣缽,但求兒女心智成熟,愛國上進。
還有一條他唯一的遺願——外出留學必須回國。留下這句充滿眷念的遺願,這位鮮為人知又榮譽赫赫的科學家撒手離世。
或許命運的安排並不公平,但是束星北卻用他博大的胸襟融化了命運的坎坷和困難。
讓束星北身份高貴享有盛譽的原因不在於他科研成果多麼的驚人,而在於即使遇到了不可預料的挫折他依然有著高貴的靈魂保持自己頭腦的清醒。
束星北包容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為中國的科學前進帶來了無限光芒。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