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後葉,中國急需大量的人才來發展國家,為此,周總理接見了當時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李政道,說中國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打算請一些國外的科學家來中國。李政道則表示,為什麼要請外國的人來中國呢,中國就有許多在學術造詣上並不輸於外國科學家的人,比如束星北,有著天下第一才子、「中國愛因斯坦」之稱的人。因此,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誰能想到,在這之前,束星北這麼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時卻在接受改造打掃廁所,而且已經掃了十幾年!
束星北,江蘇人,在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賦,被譽為中國的雷達之父,同時也是李政道的物理啟蒙老師。他曾在1927年末擔任愛因斯坦的實驗研究助手,在國外工作期間得到了許多著名科學家的讚賞和認可,1931年回國。在浙大與王琻昌是標誌性的物理學家,在1945年成功研製出我國的第一部雷達,但是在50年代的思想改造浪潮中,束星北因不滿蘇步青受誣陷,去找領導理論,結果遭到了批判。隨後在1957年,束星北被戴上了「右」的帽子,權力被剝奪,工資待遇也是降到了底,生活拮据,因此束星北不得不裝作不在家,只為了躲債。
1958年,因形勢所迫,束星北來到青島修水庫接收改造,在水庫的改造完成後,又被安排到醫學院進行再次的改造教育,而這次的改造任務是打掃廁所。科學家自有自己的情懷,束星北對於自己的現狀很是著急,不能為國家出力效勞讓他備受煎熬,而當中國的第一科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束星北卻躲在家中淚流滿面,他還是時刻想著為國家做貢獻。
他的學生給了他這個機會,但這個機會卻來得太晚了。此時的束星北已經70高齡,已經浪費了20年的美好時光。當束星北被平反後,被國家海洋局聘用,束星北開始了為國家效力的徵程。束星北知道自己的年事已高,所以更是爭分奪秒的工作,努力為國家多培養幾個技術人才。在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6歲。
在去世前,束星北表示將自己的遺體捐給醫學院進行醫學研究,但醫學院卻沒有放在心上,等後來想起來,他的遺體都腐爛了。最後由他的學生將他葬在了學校的籃球場上,如今埋葬束星北的地方,早已建起了高樓大廈。束老的愛國之心讓世人為之落淚,可以說中國的崛起離不開這些人的奉獻,就是因為有這些人的默默付出才換來了國家良好的發展契機和發展環境,才有了如今強大的中國,向他們致敬。
參考資料:《束星北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