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位老師當時沒有掃廁所,中國原子彈元勳中應該有他的名字

2020-12-05 正史也瘋狂

1979年,中國第一枚洲際飛彈需要計算彈頭數據艙的接收和打撈最佳時限,整個中科院沒有一個人能算出來。有人推薦了束星北,國家撥款100萬元,但束星北一分沒要。一支筆、一摞紙,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分毫不差。這年,他73歲。

束星北

學術界稱束星北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天下第一才子。他又被稱為中國雷達之父,中國物理學界泰鬥。他是李政道、程開甲的老師,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物理學人才。

但我們對他的了解太少了,他的才華因為時代的偏見被埋沒了幾十年,無比惋惜。

面對那張背影,我們欠他一個鄭重的道歉。

01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出生在江蘇。父親是清末著名實業家張謇的重要幫手,協助張氏集團經營鹽業和紡織業相關業務,工作繁忙,所以束星北大部分時間都和母親待在一起。

她的母親人稱「束大嘴」,性情剛烈,做事風風火火。束星北耳濡目染,養成了剛直不阿,元氣淋漓的性格。這個性格就像一把雙刃劍,在束星北的一生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束星北天生是學習的材料,腦子非常聰明,而且身上有一股擰勁。為了學業,他不斷地在世界各國奔走。

1926年,自費赴美留學,進入堪薩斯州拜克大學物理系學習。後轉到加州大學,又跨過大西洋追隨愛丁堡大學兩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惠特克和達爾文學習基礎物理和數學,被推薦到劍橋大學與著名理論天體物理學家愛丁頓博士一起做狄拉克方程全過程的推導。

1928年,束星北拿著自己的兩篇相對論論文找到愛因斯坦,被愛因斯坦聘為研究助手。束星北是與愛因斯坦共事的第一位中國人。

愛因斯坦

1930年8月,初露鋒芒的束星北被推薦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生和數學助教,一年後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不出意外的話,束星北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很快就會在國際物理學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從當時的機率上講,獲得諾貝爾獎也非常有可能。正當他壯志滿懷大展宏圖時,母親的一封家書讓他回國結婚,從此再未踏出國門半步。

回到祖國後,正值「九·一八事變」爆發,他心中的愛國熱情被激發,覺得自己回國是正確的。

他投筆從戎,進入南京軍官學校任物理教官,畢竟這裡離救國事業更近。在接受老J視察時,因看不慣國民政府對日本的妥協態度,他當面炮轟,弄得老J下不來臺,斥責他「你太年輕,不懂政治」。24歲的束星北血氣方剛,只教了半年,憤然辭職。

02

上世紀50年代初,人至中年的束星北來到山東大學任教。

時年,中國熱力學物理研究開拓者,王竹溪先生到山東大學講學。講到一半,突然束星北趕下了臺。他毫不留情面地說,「我認為王先生的報告錯誤百出,沒有搞懂熱力學的本質。」

王竹溪

走到黑板前,束星北在王竹溪剛剛寫下的公式上打下了大大的叉子,對著學生們講為什麼錯,接下來的四十分鐘變成了他一個人的講座。

王竹溪是著名物理學家,曾是西南聯大的著名教授,也是楊振寧先生的老師。因為束星北這個舉動,王竹溪被「掛」在旁邊,尷尬不已。

對於束星北和學生們來講,這樣的場景,並不奇怪。可是在如今的大學課堂上,再也看不到了。

山東大學的領導嚴厲批評束星北,怎麼能讓外來的教授下不來臺,他反駁:「過去的大學都是這麼做的!」

過去的大學什麼樣?束星北覺得就應該是上世紀30年代的浙江大學。當時竺可楨任校長,延攬了一批國內一流學者教授到浙大。

那時的浙大,蘇步青、陳建功、王淦昌、束星北等一流教授群英薈萃,被譽為「東方的劍橋」。

束星北和王淦昌兩個人,是浙大物理系的「雙子星」,同作為海外留學歸來的物理學教授,兩人輪流給學生們介紹物理前沿知識。

束星北與王淦昌(右)

這是浙大最受歡迎的課,一個人在臺上講,另一個在臺下聽。誰要講的不對,兩人立馬針鋒相對,甚至為了學術問題面紅耳赤,讓學生在辯論中體會到物理學的精妙,這種嚴謹的態度,也鑄成了浙大求實的學風。

這樣的情景,現在的大學課堂上,也看不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位浙大物理系學生想申請到歐洲留學,寫信給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玻爾教授回信說,你們的大學有束星北、王淦昌這樣世界超一流物理學家在,你沒有必要來歐洲留學。

03

校長竺可楨說,束星北有很多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是個天才的科學家。

束星北講課,從來不照本宣科,也沒有講義,而是抓住物理學的本質,引導學生去理解甚至去創造。每一節課都有超出課本的內容,讓學生有驚喜,如果誰不好好聽講,那就是驚嚇了。

束星北講課

束星北脾氣大,整個浙大都有名。遇到榆木疙瘩,上去就罵「笨蛋」「草包」,學生們既害怕又佩服。這樣一位嚴師,也有溫暖的一面。他看到學生凍得在課堂上發抖,就脫下自己的棉衣給學生穿上。有一次,學校的總務主任在設備材料上刁難束星北,他上去就是一頓揍,總務主任捂著腫得老高的臉跑掉。

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誰也不能動束星北分毫,天王老子都不行。

抗戰時,國家羸弱,他一度放棄自己的課題,轉而研究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艦艇和雷射雷達等武器裝備,造出了中國的第一臺雷達,因此被稱為「中國雷達之父」。

在浙江大學任教的日子,可以說是束星北一生最自由的時光。但因為他衝動的性格,最後只得離開浙江大學,遠走他鄉。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

上世紀50年代初,數學家蘇步青被人無端指責,束星北為好友出頭,大罵相關人員「你知道蘇步青是什麼人嗎?你們算什麼東西?」

結果蘇步青沒事了,束星北卻以毆打幹部、抗拒改造等罪名遭到連續攻擊,但他堅持自己,始終昂著那顆倔強的頭顱。

04

多年以後,人們回憶起束星北坎坷一生,忍不住想,如果他當年接受王淦昌的建議進入中國科學院,也許就不會發生後面的悲劇。

但歷史沒有假如,只有一步步的必然。

束星北有自己的考慮,認為中國科學院的一些學者講政治,自己還是做個純粹的科學家吧。1952年,他離開辛勤耕耘十幾年的浙江大學,前往山東大學。

在山大,他不改本性,一副憤世嫉俗的樣子,總是與學校當時的政策唱對臺戲。學校主張全面學習蘇聯,他就給學生們講牛頓和愛因斯坦,結果被學校勒令停課。

「跟不上形勢」的束星北也不閒著,改行研究氣象學,沒料到他一年內發表了十幾篇氣象學論文,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

天才,是壓不住的。只是束星北的才華,被一次次浪費著。

如果你已經覺得這很糟糕了,接下來,上天會告訴你,還可以更糟。

五年之後,束星北成為「yp分子」,不但不能上課,工資也被降到助教一級,每月20元養不起7個孩子。他還不低頭,又被派到水庫當修理工,苦熬三年,朝不保夕。

水庫的工程結束後,束星北被調到青島醫學院打掃教學樓的廁所,清洗實驗室的器皿,有的時候還會到太平間製作屍體標本,最累最苦的活,沒人願意幹的活,統統都是束星北的工作。

學校從國外引進的腦電圖儀壞了,沒人會修,束星北試試,結果修好了。他的處境才改善了一些。

國家決定要研製原子彈的消息,傳到束星北的耳朵裡,他極度興奮,想參與到隊伍中去。他給相關部門寫申請,但石沉大海。這條路走不通,他又瘋狂地修理學校的各種儀器設備,企圖通過良好表現,贏得學校領導的推薦。刷廁所,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刷廁所,所有的努力,只為爭取到一次為國效力的機會。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生活在陰溝裡,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只是,有時星空會被烏雲遮住,你看不清,也沒有人幫你。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外面飄蕩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束星北躲在房間裡捂著被子痛哭。一邊為祖國的偉大而驕傲激動,一邊遺憾自己不能親手為它貢獻力量,只能當一名看客。他喃喃地說,應該是我做的,應該是我做的。

05

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回到中國,國家希望他能為解決教育人才「斷層」的問題做些工作,比如介紹一些海外有才學的人到中國來講學等等。

李政道表示,中國不乏解決「斷層」問題的人才和教師,只是他們沒有得到使用。比如他的老師束星北。

李政道

李政道走上物理學研究的道路,啟蒙老師正是束星北。1943年,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學。因為抗戰的關係,浙大物理系轉移到大後方貴州湄潭,大一新生和化工系在15公裡外的永興一起上基礎課。

束星北每周要從湄潭到永興與物理系的同學討論,因為討論的內容比較的高深,最後只剩下李政道一個人在堅守。在一段日子裡,束星北對李政道等於是一對一的輔導了,所以李政道後來多次感恩束星北老師對自己的教益。

後來,李政道被束星北推薦到西南聯大投奔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在物理學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那次分別之後,李政道和束星北此生再未碰面。

李政道很想見到束星北,但他不知道束老師在哪裡,在做什麼,這成為他終身遺憾。

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有興趣了解束星北正在做什麼,除了給他安排掃廁所的領導。

有了李政道的疑問,國家注意到被埋沒許久的物理學家束星北。很快,束星北從角落裡重登講臺,已過花甲之年。多年的勞作,讓他患上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說幾句話就要大口喘氣。

束星北仍改不了自己的「臭脾氣」,對學生恨鐵不成鋼,扯著自己的嗓子罵笨蛋。從教室門外望過去,站在那裡的滿是束星北二三十歲的樣子。

時間太寶貴了,束星北一分鐘都不能浪費。算下來,大概有二十年,沒有一天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地講自己想講的東西,重新在物理學的海洋中遨遊,只是這姿勢,變得不那麼優雅,甚至有點難堪了。

飲冰廿載,難涼熱血。這個被譽為中國天才的物理學家,尚能飯否?

1979年,中國第一枚洲際飛彈需要計算彈頭數據倉的接收和打撈最佳時限,整個中科院沒有一個人能算出來。有人推薦了束星北,國家撥款100萬元,但束星北一分沒要。一支筆、一摞紙,極快地完成任務,毫無差錯。

那年,他72歲,老馬依然識途。

06

1983年10月30日,束星北走完了76年坎坷人生。

生前,他立下遺囑,要把遺體捐獻給青島醫學院,特別說明自己的腦子還靈活,可以做醫學研究。

但青島醫學院因為領導換屆,完全忘記了這件事,半年後才想起來。屍體早已腐爛,連標本都無法做了,只好安排兩個學生埋在學校後面的樹林裡。學生圖省事,把屍體就近埋在學校籃球場旁邊的雙槓下面。

中國雷達之父,卓越的物理學家束星北,怎麼也想不到捐獻出用於研究的遺體,竟落得如此下場。比起遭受劫難的肉體,更難受地是靈魂無處安放。

生活的一次次陰差陽錯,對某些人來講,可能只是一時的挫折,然而把它們串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就是一生的悲劇。

時代的悲劇,個人的性格,造成了束星北「懷才不遇」、「書劍飄零」的一生。

當年,束星北放棄了國外的璀璨前途,一頭扎進黑暗的舊中國,走上講臺為國效力。後來,他遭受逆境,有人偷偷勸他到國外,免得受苦。他卻說:「為什麼要到國外去呢?要到國外去,當年我就不回來了。」

他還告訴自己的子女,如果去國外學習,學成後一定要回國,否則就別出去。報效祖國是理想,有的東西可以放棄,有的必須堅持。

那個揍總務主任的束星北,那個為好友出頭的的束星北,那個大罵學生笨蛋的束星北,那個低頭刷廁所的束星北,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

無論哪個是他,都是一副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樣子,可他位卑未敢忘憂國。

假如束先生站在面前,你問他這一生「為什麼」,他會回答你「為什麼不」。

弱者關心的是報復,強者會忽略。但我們不能忽略束星北的貢獻和遭遇,願這樣的遺憾不再上演。

相關焦點

  • 束星北:中國的愛因斯坦,晚年掃廁所十年,因李政道一句話平反
    李政道說:「中國不乏解決『斷層』問題的人才和教師,只是他們沒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先生。」這時已經掃了十幾年廁所的束星北,還是因為學生李政道的原因才重回講臺。束星北最後拖著氧氣袋和腎上腺素噴霧走上講臺,在自己最後的時間,爭分奪秒地幫助祖國培養人才。
  • 老師是愛因斯坦,學生是諾獎得主,可他卻掃了12年廁所,讓人惋惜
    在當時,束星北是公認的天才,可動蕩年代,他這樣一位天才卻被罰去掃廁所12年,以至於後來他自己人格分裂,家人的命運也都被改變。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懷念這位偉大而正直,又命途多舛的物理天才。很多人不知道束星北,但是他卻為我國的物理學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更是為我國培養出了李政道、程開甲等多位頂級科學家。
  • 中國愛因斯坦:學生獲諾獎,他晚年卻在掃廁所,死後也是草草埋葬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老師教書育人,講求的就是潤物細無聲。 他們吐納了畢生的心血,就是要讓學子能夠更上一層樓。 大的方向說,是讓祖國更上一層樓。 1957年,中國科學家李政道榮國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國雷達之父,掃廁所十幾年,死後捐遺體被遺忘,高度腐爛埋操場
    而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且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更是他的學生,對於這位老師李政道也極為推崇,受其影響頗為深遠。以上足以看出束星北的能力與價值,說一句「不虛」的話,若非束星北的遭遇未能參加兩彈一星的研製,兩彈一星元勳又豈止二十三位?他本應與錢學森、鄧稼先一樣偉大。
  • 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竟然掃了十幾年廁所!去世後屍骨埋在操場
    束星北 的名字,對如今的中國人來說很陌生,但是他的天賦之高,在中國科學界當屬鳳毛麟角;他的性格之強,在中國知識界也無出其右者。我以前的許多老師們的科學造詣不亞於國外的著名科學家,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李政道想見到自己的老師,卻未能如願,他所不知道的是:此時他的恩師,束星北,天才物理學家,正在青島掃廁所,一人掃幾十個廁所,掃了十幾年。這個束星北到底是誰?
  • 中國的「愛因斯坦」:掃了十幾年廁所,屍骨草草埋於操場
    導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浙大物理系的學生想申請去歐洲留學,於是寫信給了當時理論物理的權威——玻爾。結果遠在丹麥的玻爾真的回信了,說浙大有諸如束星北(愛因斯坦的助理,中國雷達之父),王淦昌(國際上首次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這樣的世界超一流物理學家在,你沒有必要來歐洲留學。
  • 這個天才物理學家竟掃了十幾年廁所 想想就心酸
    李政道想見自己的老師  但是未能如願  他不知道的是  他的恩師,一個天才物理學家  此時正在青島掃廁所  一個人掃幾十個廁所  已經掃了十幾年  這個束星北到底是誰?  在這些學生中  有一位機電系的學生  曾到束星北家中拜訪  深得束星北賞識  束星北發現他有物理天賦,  因此說服他主修物理,  在束老師的強烈支持下  這個學生放棄原本學的機電專業  轉到物理系開始學習
  • 中國雷達之父,才能堪比錢學森,卻掃了10幾年廁所,死後被埋操場
    中國雷達之父,才能堪比錢學森,卻掃了10幾年廁所,死後被埋操場提到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這些人,大家都會想到兩彈元勳,國家功臣,著名科學家這些光榮的稱號,但是有一個人才能並不亞於他們,但是卻沒有不為人所知,甚至他的結局讓我們流淚,讓所有的有良心的中國人流淚,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科學家束星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的老師。
  • 中國雷達之父,才能堪比錢學森,卻掃了10幾年廁所死後被埋操場
    謝謝中國雷達之父,才能堪比錢學森,卻掃了10幾年廁所,死後被埋操場提到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這些人,大家都會想到兩彈元勳,國家功臣,著名科學家這些光榮的稱號,但是有一個人才能並不亞於他們,但是卻沒有不為人所知,甚至他的結局讓我們流淚,讓所有的有良心的中國人流淚,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科學家束星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的老師。
  • 中國的「愛因斯坦」,學生得了諾貝爾獎,自己卻還在掃廁所
    >二十世紀後葉,中國急需大量的人才來發展國家,為此,周總理接見了當時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李政道,說中國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此打算請一些國外的科學家來中國。李政道則表示,為什麼要請外國的人來中國呢,中國就有許多在學術造詣上並不輸於外國科學家的人,比如束星北,有著天下第一才子、「中國愛因斯坦」之稱的人。因此,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誰能想到,在這之前,束星北這麼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時卻在接受改造打掃廁所,而且已經掃了十幾年!
  • 中國曾經第一才子,學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自己卻掃了十幾年廁所
    當時的中國正需要大量人才,會談期間,周總理向李政道提出,「中國科學事業不夠發達,能不能從國外請一些教授來中國。」李政道則表示,「為什麼要從國外邀請?我以前的很多老師,他們在科學上的造詣根本不亞於國外的著名科學家,比如束星北。」就這樣,束星北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裡。
  • 他推薦的人,有七位是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
    當時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有一位核物理理論研究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鄧稼先。當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10月,鄧稼先回到國內,投身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為新中國核物理理論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1959年,錢三強推薦鄧稼先加入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隱姓埋名,痴心於「大炮仗」的研究。
  • 束星北斷崖式人生:38歲是中國雷達之父,53歲卻成廁所保潔員
    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獲得者王淦昌曾對他做出如此評價。而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且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更是他的學生,對於這位老師李政道也極為推崇,受其影響頗為深遠。以上足以看出束星北的能力與價值,說一句「不虛」的話,若非束星北的遭遇未能參加兩彈一星的研製,兩彈一星元勳又豈止二十三位?
  • 被稱為「我國的愛因斯坦」,後卻在醫院掃廁所,死後草草掩埋
    我們中國的科學家有很多,而且很多科學家比國外著名的科學家還要優秀,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聽到這句話在場的人都沉默了,李政道不知道的是那個讓他崇拜驕傲的恩師在一家醫學院掃廁所已經掃了十幾年了,那個曾經的「中國物理第一人」的光環已經不存在了。那束星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
  • 他是愛因斯坦的助手,24歲歸國,晚年卻掃廁所12年,全家命運改變
    不是與自己一樣被強迫「改造」,而是因為他們都參與了中國的核試驗。早在浙大任教時,束星北就曾意識到「中國如果沒有原子彈,便不能在世界上立足」。因此,當時的他還和其他教授一起開了門課,專門教學生核物理知識。可如今,他在這裡勞動「改造」,其他人卻都在研究他一直想研究的核試驗。為了能夠與他們並肩努力,束星北變得越來越「聽話」。
  • 他是愛因斯坦的助手,24歲歸國,晚年卻掃廁所12年,全家命運改變
    不是與自己一樣被強迫「改造」,而是因為他們都參與了中國的核試驗。早在浙大任教時,束星北就曾意識到「中國如果沒有原子彈,便不能在世界上立足」。因此,當時的他還和其他教授一起開了門課,專門教學生核物理知識。可如今,他在這裡勞動「改造」,其他人卻都在研究他一直想研究的核試驗。為了能夠與他們並肩努力,束星北變得越來越「聽話」。
  • 核潛艇之父、原子彈創始人、兩彈一星元勳,三個讓中國自豪的偉人
    美國對於軍事人才素來非常的重視,特別是不願意看見,別的國家有比自己厲害的軍事專家,近年來中國開始對於科研人才非常的重視,不惜重金吸引中國科研專家回國,可是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有三位科研人員他們是中國的驕傲,同樣也是美國人最害怕的人。
  • 他才是中國原子彈最大的功臣!今天99%的中國人對他卻一無所知
    他的名字,99%的中國人都沒聽過。但他卻是中國近代最牛的大師,是大師中的大師,更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豐碑,真正的中國原子彈功勳!為了阻撓他回國,美軍最高司令部不惜連發三道攔截令!可他的貢獻和得到的榮譽,卻完全不成正比,中國媒體從未好好宣傳過他,他的輝煌一生鮮為人知。為了告慰他的英靈,今天我們有責任追述他的故事,將真實的他講給每一個中國人聽!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教書育人,傳道解惑是一名老師基本的責任,是以,老師必須不停學習才能不落學生之後。然,人終有惰性,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幾人呢?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所教出的學生中有一半後來成為了"兩彈一星"元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便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
  • 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55周年 致敬兩彈一星元勳
    1964年10月16日,55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從此不用再懼怕核武這個紙老虎的威脅。(源/人民網)正在熱映的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就講述了一個關於原子彈科研人員的故事——張譯飾演的原子彈研究人員高遠悄無聲息告別家人、朋友、戀人,隱瞞身份去了遙遠的地方從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