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世界聞名的中國地圖,耗時長久精心修改,激起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
眾所周知,上中學我們便會學習一門學科叫地理,地理書上見到最多的莫過於中國地圖,就算你沒有上過初中你也會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它,你會憧憬期待著某天去到地圖裡的某個點處遊玩或者學習,這樣看似普普通通的地圖,確實耗費當年許多人的心血和時間才得來的,那麼具體怎麼來的?十六世紀中葉地理的新發現,逐漸使託勒密傳統的地理學遭到冷落,現代的地理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而第一部現代地圖集應該是在安特衛普由奧特利烏斯編纂出版的《世界概觀》。這部現代地圖集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較以往所有的地圖更為準確地介紹了亞洲,所以關於亞洲和中國的介紹成了當時西方地理學家極為熱衷的一項事業。《世界概觀》有很多版本,有二十七種是奧特利烏斯在世時就發行了。
澳門開埠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耶穌會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匯聚,向中國介紹世界地理與向歐洲介紹中國地理這一雙向地理傳播工作幾乎同時在澳門展開。傳教士在澳門早期傳播的西方地理學最早在澳門傳播西方地理學知識的人是誰,我們無十分確切的資料予以證明。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就出版了劉易斯·若爾熱·德·巴爾布達的《中國新圖》,雖然該圖對中國的地理資訊掌握得並不多,繪圖也非常幼稚,但《中國新圖》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一直是流行歐洲的標準中國地圖。
巴爾布達從未到過中國,他對中國的了解多來自其他航海家的描述。這裡要提出的問題是,在劉易斯·若爾熱·德·巴爾布達的《中國新圖》出版之前,在中國的澳門就有西方傳教士完成了一部《中國地圖集》手稿。這個人就是羅明堅。羅明堅抵達澳門後,就十分關注搜集中地理方面的資料,特別是他進入肇慶以後,先後到廣西、湖北、浙江等地遊歷,更進一步獲得了中國地理方面的知識和資料據研究,在羅馬檔案館發現了澳門範禮安神父寄給總會長阿桂維瓦神父的地圖,而地圖的手稿上明確寫明:「中國地圖集。」
宋黎明先生根據手稿的筆記及紙張,判斷此圖為羅明堅所作。羅明堅即在澳門繪製了中國地圖,並由範禮安寄回歐洲,這應該是西方地理學家在中國繪製的第一幅中國地圖,將比較準確的中國地理資訊介紹到了歐洲。羅明堅回歐洲後,他帶回歐洲的中國地圖與中國地理書籍極為豐富,據羅明堅自己說從中國返回羅馬途中,他抵達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獻給德奧地利大主教一冊漂亮的中國地圖集;隨後前往西班牙覲見國王菲利普二世時,他隨身攜帶了一冊中國地圖集;返回羅馬後,羅明堅展示了中國物品以及多種中國地圖集。羅明堅覲見教皇格裡戈裡奧十四世時,在拉丁文譯本《天主實錄》外,獻上一冊中國地圖集;六年之後羅明堅重返羅馬,給羅馬學院製作了一冊精美的中國地圖集法國漢學家巴篤裡稱,他親眼看到羅明堅攜帶到義大利的有關中國地理的著作,其中有中文印刷品以及西文手稿。
可以反映,羅明堅向歐洲介紹中國地理可謂不遺餘力,直到他去世之前,編纂完成《大明國圖志:羅明堅中國地圖集》。有學者評論,羅明堅的《中國地圖集》是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歐洲對中國進行完整描述的首部作品。羅明堅的《中國地圖集》雖然未採用近代歐洲製圖學流行的投影法,但它是從西方人的視角、西方人對中國地理的認識出發的。他沒有從北京和南京這兩個明王朝的首都開始,而是從南方沿海省份逐步展開,因為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他們更關心與國際海上貿易的密切關係。這種看待中國的方式與那個時代葡萄牙人的方式完全相同,那些以貿易為主要目標的人們關心的「那個中國」則是南部和東南部沿海的邊界地區。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羅明堅這部《中國地圖集》的完成,主要是來源於他在中國澳門及中國內地搜集到的中國資料澳門對於羅明堅的中國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場地和資訊,而他的第一幅中國地圖也應該是在澳門完成的。
如果說羅明堅是西方地理學家向歐洲介紹中國地理知識的第一人,那利瑪竇則是西方地理學家中向中國介紹世界地理的第一人。利瑪竇在進入澳門的半年後,首先做的是向歐洲介紹了中國地圖,並將歐洲地圖與中地圖進行了比較。利瑪竇在澳門寫給耶穌會總會長的信中提到:中國對於他們自己的事情都很用心,他們把國地圖製成印版,就像我們西方的「託勒密」地圖印版一樣。中國人還頗匠心地把他們各地的特產編錄在一部書中,我就此已向視察員神父做了一個簡要的概述。在這封信中利瑪竇還提到:從新大陸到這裡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從歐洲則要一年,因為要麼是處於無知,要麼是出於葡西兩國國王在疆域問題上的分歧,地圖上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錯誤。利瑪竇當時在澳門已經用西方的眼光關注了中國繪製的地圖,並向他的上司做了匯報利瑪竇抵達肇慶後,即在他們居住的仙花寺內:寓所的大廳掛了一張世界地圖,上面注有我們西方的文字,中國人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因為這是他們沒有見過,也是他們想像不到的。
這一張世界地圖非常清楚是從澳門帶進肇慶的,也是利瑪竇從歐洲帶進澳門的第一張世界地圖。所以,我們可以說,第一張歐洲繪製的世界地圖已經傳入澳門,並由澳門帶入肇慶。據黃時鑑、龔纓晏先生推測,這幅第一次被帶進澳門的大型世界地圖掛圖很可能是奧特裡烏斯繪製的《心形世界地圖》,或墨卡託用圓柱投影繪製的《世界地圖》。利瑪竇在肇慶繪製了第一幅中文版的《世界地圖》,而且將這幅《世界地圖》寄回了歐洲。這幅《世界地圖》的繪製,據利瑪竇自己說主要是以「所攜圖冊與其積歲札記」為依據而繪製成的。這裡面所帶的圖冊,就是指他從歐洲帶入澳門又帶入肇慶的那些西方書籍,因為這些西方書籍中有很多世界地圖的插圖。這又可以說明,利瑪竇在肇慶繪製的第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圖》,其藍本是來自傳入澳門的西方書籍。利瑪竇到南昌後,他與建安王成為朋友他給建安王贈送了「按西方版式裝訂的兩部書」,其中一部為《世界概述》書後附有歐、亞、非、美洲和南半球的地圖,以及九重天、四大元素和其他天文學的示意圖。
小編總結:中國地大物博,如果沒有前人們的努力和辛苦,我們不可能了解到自己國家的全貌,不可能知道有那麼多的同胞在那麼多不一樣的美麗的地方,但是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努力,我們擁有了地圖,可以到各地去看看,去感受不一樣的文化,去結交更多不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