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石油,是非常寶貴的自然資源,但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能源枯竭,石油無法在短的時間內實現再生的。在上個世紀初期,因為技術和開採工具的落後,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我國的石油卻是極其匱乏,很多自然資源都沒有得到開發。
後來西方的侵略者又踏上了中國這片土地,他們虎視眈眈地看著富饒而遼闊的疆域,打著援助的幌子到處進行勘測,企圖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究也是一無所獲,便只好失望而歸。
但是這些西方國家並不死心,在幾年後又來到了中國,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尋找寶貴的石油資源,可是他們再次失望而歸,那些偽學者們還專門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聲稱中國沒有石油,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是不可能會有良好的石油資源存在的。
到了1938年的時候,美國石油公司的技術逐漸成熟,他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這次他們進行了多方位的檢測和勘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但是終究還是一無所獲,終於,他們徹底失望了,他們來了三次,三次都沒有看到一絲希望。
後來,他們便對全世界宣布了中國是一個沒有石油的國家,世界各國的專家也都紛紛表示:如果中國不能開採出石油,是沒有什麼前景的,「貧油國」這個帽子是徹底給中國扣上了,甚至連很多國內的學者也認同了國外專家的觀點,對國家失去了希望。
但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自尊自強的國家,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怎可能被小小的石油給難住。但是石油又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尤其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石油,而中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完全依靠石油進口的話,那顯然不是長久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原本在英國出席國際地質大會的李四光,迫切想要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回到祖國的懷抱,奈何那時情況特殊,想要回到自己的國家並不容易,後來李四光在朋友的幫助下才能從英國倫敦順利逃脫,幾經周折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
雖然中國被扣上了「貧油國」的 帽子,但是李四光並不認為中國是一個石油匱乏的國家,他十分肯定地說道:「中國有大量的石油資源,分布廣泛,『中國貧油論』是無稽之談」。在外國嘲諷中國的時候,他們依舊熱愛著養育自己的土地,對華夏大地心懷信心,充滿了熱血和希望。
想要發展,想要強大,想要國際地位的提升,開採石油已是迫在眉睫。終於經過了李四光和先輩們不懈的努力,終於在1955年的時候,人們迎來了特大的喜訊——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很快國家就派了專門的開採隊進行開採。終於,「貧油國」的帽子摘下了,這也給了西方國家狠狠的一耳光。
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中國地質學家又發現了大慶油田並進行了開採,這個消息公布之後,震驚了世界,因為西方國家經歷了三次的勘測失敗,是不相信中國會有石油的。中國搖身一變從「貧油國」變為了石油大國,國際地位也隨之上升,這是值得中國人民普天同慶的。
結語:隨著我國油田的陸續開採,也證實了李四光的理論是正確的。正是李世光和先輩們堅韌不屈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國才能摘下「貧油國」的帽子。是他們用生命和熱血為中國人民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指引著華夏兒女向著希望出發,雖然前行之路艱難險阻,但是我們依舊不能放棄,樹立遠大的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富強和崛起而奉獻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