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2020-11-2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四光: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就一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的歷史經驗教訓來說,只有共產黨在中國政治歷史上出現以後,中國人民才找到了正確的領導,脫離了受屈辱受壓迫的生活,並且在全世界面前站起來了。像我們這樣一個經濟落後的大國,在貪得無厭的國際帝國主義面前,要迅速地富強起來,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以外,堅定是沒有其他路可走的。要走社會主義的路,除了實行人民民主專政,也肯定是沒有其他路線可循的。要實行人民民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來領導,肯定的是不行的。

    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李四光

    [背景]

    「中國貧油論」的迷霧是怎樣驅散的? 

    長期以來,在「中國貧油論」的影響下,中外不少地質學家對我國石油資源遠景抱著悲觀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境內似無發現大規模油田之希望,即以小規模之油田而論,其有希望之地帶亦不甚多」,「中國永遠也不能生產大量的石油」。

    以李四光為代表的我國地質工作者,運用地質力學的原理,總結了世界找油的經驗,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提出了新的見解。李四光明確指出:「找油的關鍵不在於『海相』『陸相』,而在於有沒有生油和儲油條件,在於對構造規律的正確認識」。他概括有利的生油條件是:(1)要有比較廣闊的低洼地區,曾長期以淺海或面積較大的湖水所淹沒;(2)這些低洼地區的周圍,曾經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同時,在水中也要有極大量的微生物繁殖;(3)要有適當的氣候,為大量生物滋生創造條件;(4)要有陸地上經常輸入大量的泥、沙到淺海或大湖裡去,迅速把陸上輸送來的大量有機物質和水中繁殖速度極大、死亡極快的微生物埋藏起來,不讓他們腐爛成為氣體向空中擴散而消失。只要具備了這些條件,不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管是海相、陸相,都可以形成石油。不過這樣形成的石油是分散地混雜在泥、沙之中,是沒有工業價值的,又必須經過一個天然的程序--地殼運動,把那些分散的點點滴滴的石油集中起來,形成儲油構造,才有工業價值。因此,他提出先找生油區,後找油田,在油區確定之後,找油的主要矛盾是找儲油構造。李四光在理論上的創見,驅散了「中國貧油論」的迷霧,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中國絕不是一個貧油的國家,從東海到塔裡木盆地,從南海到松遼平原,在我國遼闊的疆域之內,有蘊藏石油的良好地質條件

    1955年,根據李四光的意見,在西北、西南、華北地區開展石油普查的同時,對松遼平原也進行了戰略偵察,於1958年4月17日在吉林省前郭旗一個鑽井中首次發現油沙,並在盆地中部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垣」構造。1959年國慶前夕,石油部在松基三井,地質部在扶27井,先後獲得工業油流,在我國東部找油終於取得了重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僅用4年時間就發現了大慶油田。李四光的科學預見得到了證實。隨後接二連三的發現,迎來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高速度發展,宣告了「中國貧油論」的徹底破產,再一次證實了李四光理論的正確。  (李道桴、 鄭明煥《人民日報》1978.04.15)   

    [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讚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準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相關焦點

  • 青春勵志故事——李四光:中國的「地質之光」
    生平首次進入有洋人的「大城市」,仲揆未免有些緊張。結果忙中出錯,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在姓名欄中填入了年齡「十四」。川資微薄,仲揆已無力再購買新的報名單,情急之下,他看到府衙堂中上方「光被四表」的匾額,靈機一動,將「十四」更改為「李四」,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自此,一個叫做「李四光」的人走進了時代的視線。天道酬勤,李四光幼時的苦讀顯現了成效。
  •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貧油國,為何李四光卻說中國有大油田?
    但是這些西方國家並不死心,在幾年後又來到了中國,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尋找寶貴的石油資源,可是他們再次失望而歸,那些偽學者們還專門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聲稱中國沒有石油,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是不可能會有良好的石油資源存在的。
  • 李四光:用數十年時間打破中國「無油論」,臨終對工作仍念念不忘
    可是李四光對共產黨卻完全不是這種態度,有一次,他在重慶生病住院,周恩來得知以後,特意前去慰問他1947年底,李四光受邀要去英國參加國際地質學會大會,原本他是不想去的,但是想到周恩來對他的關照,便下定決心要脫離國民黨政權,所以最終他還是帶著妻女去了英國。在英國的這段期間,李四光知道國民黨就要失敗了,中國註定是屬於共產黨的,所以他呼籲留學生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建設而效力。
  • 李四光:用數十年時間打破中國「無油論」,臨終對工作仍念念不忘
    況且,當初一些帝國主義也曾經派出一批批專家和學者前往中國勘察礦產情況,卻都無功而返,因而他們更加堅信中國沒有石油資源。可是有一個人卻不僅不相信中國是貧油國家,反而用了10年時間成功勘探出了大量的油田,從而打破中國「無油論」。
  •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學家、地質學家而享譽全球,而作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創始會員之一,他是現代進步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學會創始人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生於湖北省黃岡縣,1904年留學日本,1905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創始會員之一。
  • 【短視頻展播】李四光入黨的故事
    【短視頻展播】李四光入黨的故事 2019-09-27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先找到石油後找到鈾礦,中國有今天,離不開地質學家李四光
    21世紀的今天,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這些都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李四光。然而李四光回國不久就對毛主席說:」新中國幅員遼闊,不可能沒有石油。」在李四光的建議下,1955年開始全國開始大面積尋找石油區。如今我國幾大產油區,都是依據李四光的推斷找到的。如果沒有李四光,新中國的石油工業恐怕不會有今天這番景象。
  • 李四光 「中國貧油論」的顛覆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李四光赴英國參加第18屆國際地質學會。在擺脫了國民黨政府的威脅之後,1950年,李四光夫婦到達北京,受到熱烈歡迎。周總理鼓勵李四光協助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做好自然科學方面的工作,同時發揮專業特長與優勢,把組織全國地質工作者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主要責任擔負起來。
  • 李四光簡介
    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讚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
  • 《感動中國人物誌》解說詞:李四光——科學的目光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 (電視片《感動中國人物誌》解說詞)李四光——科學的目光  編導:何磊  【解說】2009年10月26日,對鄒宗平來說是特殊的一天,因為這天是她的外公李四光的120歲生日。外公去世已經38年了,鄒宗平用多種方式紀念著他。
  • 李四光說中國有四次特大地震?他才沒這麼說!
    李四光說中國有四次特大地震?他才沒這麼說!李四光沒說過中國地震局最近真有發布傳言中的大地震預報嗎?在中國地震局官方網站上,記者未找到任何相關大震級地震的預報;在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上,記者也未搜索到任何相關預報信息。記者發現,幾年前類似的「地震警示」就有流傳,除地震發生點不斷變化外,其餘文字內容基本一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在去年曾對類似版本謠言進行過闢謠。
  • 李四光與許淑彬的愛情故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李四光,中國著名地質學家,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香爐灣,蒙古族。少年時代在家鄉求學,1902年冬赴武昌讀書;1904年赴日本學習,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參加了武昌起義;1913年,李四光又赴英國留學,1919年回國;任過北京地質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中國地質學會副會長,湖北臨時參議會副議長。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世界科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1971年4月29日逝世。
  • 共和國的脊梁——中國地質力學之父李四光
    他為中國摘掉「貧油」帽子、堅持地震可以預測。他就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李四光。40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將力學引入地質構造的分析,發表了《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正式提出地質力學這個名詞。        地質力學是我國科學家創立的有重要影響的大地構造理論,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結晶。這一理論為尋找我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和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地質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不少地質學家對中國石油資源的遠景抱有悲觀看法。
  • 從湖北黃岡走出的李四光
    他擔任的職務還有: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1年4月,李四光因左骼總動脈瘤破裂,搶救無效逝世。走完了他從同盟會員到共產黨人;從學者教授到地質部長;從前清進士到新中國科學界領導人的光輝一生。一盞「光被四表」的科學明燈熄滅了!
  • 李四光預測中國的四大地震 揭秘預測背後的真相
    李四光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一生為了中國現代地質工作奉獻出了一生,而李四光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網上流傳的預測了中國四次大地震,而這四次大地震的前三次均已實現了,只有最後一次還沒有應驗,此後關於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的說法就流傳出來了,但是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外國人眼睛裡的中國共產黨
    他們開玩笑說,不希望老布回來,他一來,我們的工作就很緊張,太累了。    但當布羅克聽說我們來專門採訪他的消息時,便中斷休假回來到北京找到劇組。我們問他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不是一時衝動。他說不是,他出生於工人家庭,家裡有十幾口人,政治觀點不統一,經常各抒己見,發生爭論。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清貧。他常去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孫中山親切地摸著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歸國,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任教。
  • 抗日戰爭與中國共產黨的崛起
    雖然在皖南事變後,兵力有所削弱,但恢復速度也極快,1945年初,我軍兵力已超過了日軍總數,中國共產黨兵力的激增一方面說明了中共實力的日益雄厚,在軍事上有自主的權力,能與國民黨分庭抗禮,另一方面也闡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力與影響力迅速擴大,兵源充足,戰鬥力強大,可以擔當起抗戰的核心。
  • 地質學家之外的李四光
    在外孫女鄒宗平的記憶中,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是個更為具體生動、有血有肉的人。他既是有著堅定信仰的科學家,也是尊重女性的謙謙君子。本來他留學是想要學習造船技術,以此實現強國夢想的,但到了日本接觸了這些革命者以後,發現中國的問題不僅是工業的極度落後,更主要的是社會的極度腐敗。要想讓中國變成一個強國,不僅要學工業、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所以他更加積極地靠近在日本的進步學生。1905年8月20日,宋教仁帶他到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會場。成立當天,全體與會人員來到旁邊的一間小屋子裡面宣誓,外公是由孫中山帶領的。
  • 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陸徵祥、顧維鈞等5位代表參加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提出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三項提案,背信棄義,把德國在青島及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5月初,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激起各界人士的強烈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