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
就一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的歷史經驗教訓來說,只有共產黨在中國政治歷史上出現以後,中國人民才找到了正確的領導,脫離了受屈辱受壓迫的生活,並且在全世界面前站起來了。像我們這樣一個經濟落後的大國,在貪得無厭的國際帝國主義面前,要迅速地富強起來,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以外,堅定是沒有其他路可走的。要走社會主義的路,除了實行人民民主專政,也肯定是沒有其他路線可循的。要實行人民民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來領導,肯定的是不行的。 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 ——李四光 [背景] 「中國貧油論」的迷霧是怎樣驅散的? 長期以來,在「中國貧油論」的影響下,中外不少地質學家對我國石油資源遠景抱著悲觀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境內似無發現大規模油田之希望,即以小規模之油田而論,其有希望之地帶亦不甚多」,「中國永遠也不能生產大量的石油」。 以李四光為代表的我國地質工作者,運用地質力學的原理,總結了世界找油的經驗,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提出了新的見解。李四光明確指出:「找油的關鍵不在於『海相』『陸相』,而在於有沒有生油和儲油條件,在於對構造規律的正確認識」。他概括有利的生油條件是:(1)要有比較廣闊的低洼地區,曾長期以淺海或面積較大的湖水所淹沒;(2)這些低洼地區的周圍,曾經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同時,在水中也要有極大量的微生物繁殖;(3)要有適當的氣候,為大量生物滋生創造條件;(4)要有陸地上經常輸入大量的泥、沙到淺海或大湖裡去,迅速把陸上輸送來的大量有機物質和水中繁殖速度極大、死亡極快的微生物埋藏起來,不讓他們腐爛成為氣體向空中擴散而消失。只要具備了這些條件,不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管是海相、陸相,都可以形成石油。不過這樣形成的石油是分散地混雜在泥、沙之中,是沒有工業價值的,又必須經過一個天然的程序--地殼運動,把那些分散的點點滴滴的石油集中起來,形成儲油構造,才有工業價值。因此,他提出先找生油區,後找油田,在油區確定之後,找油的主要矛盾是找儲油構造。李四光在理論上的創見,驅散了「中國貧油論」的迷霧,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中國絕不是一個貧油的國家,從東海到塔裡木盆地,從南海到松遼平原,在我國遼闊的疆域之內,有蘊藏石油的良好地質條件 1955年,根據李四光的意見,在西北、西南、華北地區開展石油普查的同時,對松遼平原也進行了戰略偵察,於1958年4月17日在吉林省前郭旗一個鑽井中首次發現油沙,並在盆地中部發現一個巨大的「長垣」構造。1959年國慶前夕,石油部在松基三井,地質部在扶27井,先後獲得工業油流,在我國東部找油終於取得了重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突破。僅用4年時間就發現了大慶油田。李四光的科學預見得到了證實。隨後接二連三的發現,迎來了我國石油工業的高速度發展,宣告了「中國貧油論」的徹底破產,再一次證實了李四光理論的正確。 (李道桴、 鄭明煥《人民日報》1978.04.15) [李四光簡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讚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準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