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黃岡走出的李四光

2020-11-26 中國文明網

 

  1950年,李四光從歐洲秘密回到新中國,接受組織全國地質工作的任務,並長期擔任地質部長,領導全國的地質工作。他擔任的職務還有: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1年4月,李四光因左骼總動脈瘤破裂,搶救無效逝世。走完了他從同盟會員到共產黨人;從學者教授到地質部長;從前清進士到新中國科學界領導人的光輝一生。一盞「光被四表」的科學明燈熄滅了!

  蟲竹廷科·第四紀冰川·地質力學·石油

  李四光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有:古生物科的鑑定方法、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現和地質力學的創立。,是保存在地層中的一種微小的古代生物遺體。通過對的種屬鑑定,可以較為準確地劃分含煤的石炭二迭紀地層的先後順序,為尋找和開發煤炭資源提供依據。我國是世界主要產的地區之一,李四光通過對大量化石的研究,深感對其描述鑑定煩瑣,就創立了鑑定的10條標準,提高了鑑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標準嗣後也被中外學者採用。運用這10條標準,李四光確定了中國北部20多個的種屬。連這個生僻字,也是李四光所創,並被我國古生物學家沿用至今。

  第四紀冰川,是在地球最新的一個地質年代內,大部地區多次發生的冰川活動的總稱。中國曾否有過第四紀冰川?對研究我國的第四紀地質和地貌,以及解決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是一個關鍵問題。長期以來,許多中外學者認為中國無第四紀冰川可言。李四光在20年代到30年代,在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廬山等地,發現了大量冰川證據,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研究,確認中國存在第四紀冰川,並最終得到國際科學家的公認。

  李四光凝注心血最多的,是他創立的地質力學。這門地質學的邊緣學科,主要運用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的各種構造體系和構造型式,進而追索地殼運動的起源,探討解決地殼運動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研究,對礦產的分布規律、工程地質、地震地質等方面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李四光窮40餘年之力創立的地質力學,不僅是他自己的重大理論建樹,更重要的是,他運用地質力學理論指導了全國地質普查的戰略選區工作,對我國東部油田的發現作出了重大貢獻。

  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毛澤東主席在會議期間單獨接見李四光,對他運用新華夏構造體系理論指導找油,給予了高度評價。

  周恩來評價他:「李四光是一面旗幟,對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舊居·紀念館·畫像·世紀壇

  5月中旬,我們尋訪到李四光的故鄉團風縣回龍鎮沙畈村香爐山。在李四光舊居遺址上有一幢破舊的土屋,灣裡人說,那是後來做的,多年前被他侄兒賣給了鄉鄰,李四光住過的老屋早就不存在了。是的,中國鄉村中走出的名人,其出生的老屋,在多災多難的歲月長河裡,沒有多少能經受百十年的風雨。即使偶有所見,也大多是仿製品。頑強留存下來的,只有人物的精神遺產。舊居前池塘邊,一個新砌的水泥墩,將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碑牌豎了起來,被賣掉的房子村裡未讓房主拆建,以保留最後一點遺蹟。對這個目前不過溫飽的村莊,能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

  在回龍鎮李先念題寫校名的李四光中學,校長凌長來領我們參觀了「李四光展覽室」,在「弘揚李四光精神,辦好李四光中學」的橫幅下,展出了不少資料、圖片,一旁還寫著這所初中歷屆考入重點高中學生的名字。「我們經常讓學生來參觀,每年開學典禮都要向同學們講李四光事跡,用李四光的精神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凌校長說。教室走廊上的李四光畫像,微笑地看著後輩學子在這裡長大成材。

  李四光是黃岡市、團風縣對外宣傳的一張王牌,名人故裡,名不虛傳。但如何運用偉人名望推動家鄉經濟和文化建設,卻有些茫然。我們請教當地有關部門和政府,好像還沒有這方面的實際行動,甚至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一言以蔽之:缺乏資金。看來,名人牌不那麼好打,故鄉後人還未走進這位前賢的餘蔭。

  然而,李四光的名字卻在更大的空間被廣為傳誦和長久的懷念。

  李四光逝世10周年之際,在湖北省和地質部的關懷下,李四光研究會於湖北成立。1983年,黃岡人民在黃州建成了李四光紀念館,展出著李四光的生平事跡。

  「掛靠」在華中師範大學的李四光研究會對收集整理李四光的資料做了不少工作,每年召開年會,進行學術交流。由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華中師大地理系景才瑞教授主編的《李四光全集》已經出版,據這位當年被李四光看重的地理學教授介紹:目前正在編輯李四光畫冊。

  在北京,李四光的舊居建成了李四光紀念館,人們可以在這裡看到豐富的資料和地質標本;國家每兩年一次的「李四光地質獎」激勵著地質工作者在地質科研、考察和教學方面努力探索;他和魯迅、蔡元培、孔子等40位中華文化名人的雕塑還將「落戶」中華世紀壇,在這個「國家先賢祠」裡,供全國人民瞻仰紀念。

  他的一幀幀畫像,更是同孔子、牛頓、愛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學家一起,走進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學校,在莘莘學子中豎起了無數心碑,成為千百萬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進的路標。(2002/05/30)

相關焦點

  • 湖北黃岡走出「紅綠相映」特色崛起路
    圖文新聞發布會現場 武一力 攝(新中國70年)湖北黃岡走出「紅綠相映」特色崛起路中新網武漢9月18日電 (武一力)近年來,革命老區湖北黃岡整合紅色歷史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黃岡市副市長陳少敏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1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黃岡發揚老區精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做起了綠色發展的先行者。長江流經黃岡212公裡,境內百湖千庫星羅棋布。黃岡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在推進長江大保護中體現了「黃岡擔當」。
  •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黃岡人,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人。讓我國丟掉了「貧油」的帽子,對我國的礦產資源開拓有重大的貢獻。武漢東南長江北岸的黃岡,古稱黃州。
  • 青春勵志故事——李四光:中國的「地質之光」
    李四光,生於1889年,卒於1971年,原名李仲揆,字仲拱,湖北黃岡人。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黃岡,古稱黃州,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遊北岸,大別山餘脈南端,自古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是歷代州府所在地。19世紀中葉,以廣西為發端的太平天國曾六進黃岡,為這裡留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而洋務派領袖張之洞就任湖廣總督後,更是為這裡帶來了新學的氣息。
  • 《為了新中國》丨地質學家·李四光
    本期節目,由李四光孫輩和學生帶我們探尋李四光的足跡。記者與講解員王智麟(左)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在湖北黃岡縣城。1902年,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李四光紀念館講解員王智麟告訴記者,八九歲的李四光,因為迷戀村口的這塊大石頭,最終走上了地質科學的道路。
  • 地質專家:李四光
    「我是中華兒女,祖國培養我長大的,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理應對祖國人民有所回報,這是一個科技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我國最艱苦的時候,一批批的革命先輩在各大領域發揮著作用,今天小編分享的就是關於李四光的故事,一個老一輩的地質勘探家。
  • 李四光鮮為人知故事:曾創作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
    長期在地質部李四光部長辦公室給李四光做學術助手,如今年近八十的李四光紀念館館長馬勝雲,向記者談起了他所知道的李四光——   李四光的家鄉是湖北黃岡回龍鎮下張家灣鄉的一個窮山村。他14歲出國留學,憑的是自己勤奮努力得來的成績。李四光先去日本學造船,後去英國學採礦,最後確定以地質學為終身事業,但也付出了不少實際代價。
  • 李四光和他的「不相信」
    他,就是李四光。這位一生熱愛地質工作的老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一絲不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要到野外考察,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巖石的尺子。所以,「每一步的長度都要相等」。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生於湖北黃岡。14歲那年,李四光獨自到武昌高等小學堂求學,求知若渴的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學習未滿兩年便被送到日本學造船機械。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清貧。他常去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孫中山親切地摸著李四光的頭說,你小小年紀就參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當時,李四光年僅16歲。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歸國,到武昌縣花林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任教。
  • 湖北黃岡花開如海 市民戶外感受春天
    近日湖北黃岡英山縣天氣晴好,市民紛紛走進公園感受春天。明媚的花朵把生活染的俏麗多姿,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圖片拍攝於3月25日。(圖/肖瀟)近日湖北黃岡英山縣天氣晴好,市民紛紛走進公園感受春天。明媚的花朵把生活染的俏麗多姿,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圖片拍攝於3月25日。
  • 李四光預測中國的四大地震 揭秘預測背後的真相
    李四光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一生為了中國現代地質工作奉獻出了一生,而李四光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網上流傳的預測了中國四次大地震,而這四次大地震的前三次均已實現了,只有最後一次還沒有應驗,此後關於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的說法就流傳出來了,但是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尋找行業精神符號】李四光:追尋真理的光芒
    李四光,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 湖北最窮的城市,不是黃岡或十堰,而是這個山區城市
    湖北位於我國中部地區,三面環山,南邊敞開形成了江漢平原,溼潤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宜農業生產,於是也有了「魚米之鄉」的美譽;長江自西向東穿過本省,使湖北湖泊眾多,又有了「千湖之省」和「江城」的美稱。湖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基礎設施良好,再加上農林漁業發達,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富庶之地;而進入21世紀以後,今天湖北的綜合經濟水平仍然位居中部六省第一(西部地區第一是內蒙古)。但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湖北發展的並不均衡,貧富差距非常大,那麼湖北最窮的地級市是哪個呢?
  • 李四光簡介
    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讚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
  • [2019年06月04日]湖北黃岡幸福魚苗基地出售;四大家魚苗;草魚,青魚...
    [2019年06月04日]湖北黃岡幸福魚苗基地出售;四大家魚苗;草魚價格類別:批發價格   詳細信息 湖北黃岡幸福魚苗,湖北魚苗孵化第一村,每年出售350億尾草魚,白鰱,花鰱,鯿魚,鯉魚,鯽魚等各類名特優質魚苗水花,夏花。
  • 黃岡師範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05年的「黃州府師範學堂」,歷經「省立黃岡鄉村師範學校」、「湖北省立黃岡師範學校」、「黃岡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變遷;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黃岡師範學院」;2011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獨立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1月,與原鄂東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資源整合。
  • 他出生於湖北團風,卻是蒙古族,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勳,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 李四光姓名由來:誤將年齡「十四」填在姓名欄(圖)
    李四光夫婦在北京的結婚照。侯曉晨 攝  2009年10月26日,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李四光的科學成就,大家早已熟知;可是,李四光與北京幾十年的緣分,卻是鮮為人知。
  • 黃岡廣播電視臺直播黃岡直擊2019年最後一次日偏食
    黃岡新視窗網(黃岡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馬海燕)12月26日,天空上演奇妙的日環食天象。黃岡廣播電視臺直播黃岡聯手黃岡市科技館通過慢直播,直擊2019年最後一次天文奇觀。今天,湖北大部分地區天氣晴朗,雲量不多,預計除恩施以外,湖北大部分地區可以幸運地觀賞到日偏食奇觀。
  • 李四光 「中國貧油論」的顛覆者
    他就是愛國科學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李四光。學成回國效力的愛國者1904年,15歲的李四光被破格選派去日本官費留學。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李四光學習刻苦,生活清貧。他常去留學生會館,聽演講,聽報告,結識了許多民主革命家。1905年7月,李四光在東京見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 李四光:用數十年時間打破中國「無油論」,臨終對工作仍念念不忘
    而且李四光非常地愛國,為了祖國的建設,他甘願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也要堅決回到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李四光的本名叫李仲揆,出生於1889年,是湖北省黃岡人,家境貧窮,父親是一個教書先生。而李仲揆自幼就在父親教書的地方讀書,直到14歲的時候 他辭別父母,單獨來到武昌報考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