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書記王立兵同志 主持學校黨委工作
黨委副書記、校長陳興榮同志 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分管學校辦公室(校友會辦公室),審計處,教務處。聯繫教學單位: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金奇同志 分管紀委、監察處,組織部,統戰部,宣傳部,學工部(處)、校團委、武裝部,工會,離退休工作處,招生與就業處;完成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教學單位:音樂學院、黃梅戲學院,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黨委常委、副校長彭錦同志 分管研究生處,國際交流合作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國際教育學院,國有資產管理處,圖書館;完成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教學單位:外國語學院,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副校長馬志斌同志 分管發展規劃處、學科建設辦公室,科學技術與開發處、社會服務辦公室,學報編輯部;完成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教學單位:數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黨委常委、校長助理汪曉凌同志 分管財務處,後勤保障處,基本建設處,保衛部(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辦公室,採購與招標管理處,後勤產業集團,銀盤山校區管理辦公室;完成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教學單位:化工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建築學院,交通學院。
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委統戰部部長王鋒同志 分管人事處,繼續教育工作處、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化建設辦公室、教育技術服務中心,協助校長分管教務處;完成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聯繫教學單位:文學院,美術學院,計算機學院,旅遊文化與地理科學學院。
黃岡師範學院簡介
黃岡師範學院地處楚頭吳尾、通江達海、與省會武漢作為同城化的人文重鎮與全國宜居城市——湖北省黃岡市,是一所學科門類和專業設置均較齊全的湖北省省屬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擁有750萬人口的黃岡市第一高等學府。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05年的「黃州府師範學堂」,歷經「省立黃岡鄉村師範學校」、「湖北省立黃岡師範學校」、「黃岡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變遷;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黃岡師範學院」;2011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獨立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1月,與原鄂東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資源整合。歷經百餘年耕耘,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多科性大學,涉及理、工、農、經、文、法、教、管、藝等九大學科門類,形成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三種辦學層次。學校由南區、北區、西區三個校區組成,現有校園面積1636.15畝。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19364人。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95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2人,博士、碩士747人。現有國家和省級各類榮譽專家46餘人次。學校還聘請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的100餘名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兼職教授。
學校現設有18個教學學院,設置本科專業64個,專科專業42個。學校教學改革和質量工程穩步推進,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教育部定點教改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1個,省級試點學院1個,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1個,省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3個,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省級荊楚卓越計劃項目3個,省級精品課程22門。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我校學生在2011、2012、2013、2014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連續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連續10年榮獲國家獎(其中連續8年榮獲國家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電子設計大賽、「CCTV杯」外語競賽、「全國校園DV」攝影作品展等重要賽事中都取得優異成績。
2006年開始,學校先後與長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現已聯合培養100多名博、碩士研究生。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准,學校作為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始獨立招收與培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學校現有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省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培育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1個;生物資源研究所、不確定系統研究所等20個研究機構。
近年來,學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項,參與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攻關項目6項,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項目40項,湖北省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項目112項。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含)獎勵分別為 15項和20項,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68餘項。
學校國際交流廣泛。學校與美國、英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高校與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先後聘請了100多位外籍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派遣100餘人赴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合作研究,200餘人次赴國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36位師生赴國外進行漢語教學。2010年,學校成立國際教育學院,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現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5項,2011年起與日本吉備國際大學合辦動畫本科專業,2014年起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合辦學前教育本科專業。
學校畢業生始終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在90%以上,部分院系應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達50%。在學校培養的歷屆畢業生中,一大批成為各條戰線上的中堅和骨幹: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黃岡中學前三任校長、黃岡所屬十縣市區80%以上的中學校長、副校長都是我校的畢業生。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感慨地說:「黃岡中學和黃岡的基礎教育是個謎,謎底就在黃岡師範學院」。
近年來,我校獲得「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高校農校對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教育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湖北省平安校園」、「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湖北省園林式單位」、「湖北省高校綠化管理先進單位」等稱號。
中國新時代,揚帆再起航。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啟了新徵程。全校師生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按照黃岡師範學院第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堅持「文化引領、內涵提升、特色發展、改革轉型、服務社會、依法依規」的發展思路,適應高等教育新常態,推進轉型發展,深化綜合改革,堅持依法治校,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黃岡加快振興崛起、決勝全面小康、加速區域性增長極建設進程,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黃岡師範學院地處武漢城市圈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現有人口 730 萬的鄂東大市——黃岡市。黃岡史稱 「楚頭吳尾」 ,西靠武漢,東鄰九江,長江黃金水道和京九、京廣、京珠、滬蓉等交通大動脈貫穿全境。黃岡素有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人文底蘊豐厚,英才輩出。這裡有全國聞名的 「教授縣」 (蘄春)、 「報人縣」(武穴)、「黃梅戲之鄉」(黃梅)、「將軍縣」(紅安)、「博士街」(蘄州)、「文赤壁」 、「四祖寺」 、「五祖寺」和黃岡中學;這裡誕生了畢升、李時珍、聞一多、李四光、黃侃、熊十力、王亞南、胡風、廢名等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革命史上,這裡誕生了董必武、陳潭秋、林育英、林育南、李先念、劉華清、王樹聲、韓先楚、陳再道等一大批革命家、軍事家,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黃岡師範學院作為黃岡市第一高等學府,是鄂東這塊人才寶地上孕育各類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