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型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出版質與量的同時提高。其中,出版數量的提高對期刊編輯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對期刊中不同類型論文的分布做到提前計劃和心中有數。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是科技期刊中最重要的2種論文類型。本文總結了綜述型論文的總體發展情況,著重分析綜合領域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6種頂級國際期刊,統計其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的比例,比較2種文獻類型對期刊被引頻次的貢獻,在此基礎上探討科技期刊中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以期為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提供參考。

  關 鍵 詞:綜述型論文/研究型論文/被引頻次/組稿策略

  項目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640010)。

  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來源於ISI每年出版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的總貢獻率一般在90%以上[1]。其中,綜述型論文著重總結某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發展現狀,研究型論文側重報導單個研究工作的創新成果。從科技期刊的管理與建設角度來看,這2種論文對期刊的貢獻模式不同:綜述型論文在提升期刊影響力[2],尤其是期刊的影響因子方面[3-4]似乎更加有效;研究型論文報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能體現科技期刊在促進原創成果的交流與傳播方面的作用。

  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期[5-6]。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科技期刊影響力的提升必然要求期刊出版質與量的同時提高,這對期刊編輯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對期刊中不同類型論文的分布做到提前計劃和心中有數。以國際知名的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為例[7],在早期的發展階段中採用較高比例的綜述型論文來獲取較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因子,後期則將研究型論文的數量大幅提升以增加對原創性成果的報導。近些年來,由於國際上科技期刊間的競爭形勢愈加激烈,出現了期刊編輯單純為提升影響因子而大量約請綜述型論文的現象。大量重複性的綜述型論文不僅是對出版資源的浪費,也使讀者有限的閱讀時間湮沒在了文獻篩選中。作為期刊編輯,應當正視這一問題[6],而了解現有資料庫中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之間的比例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以綜合學科(Multidisciplinary)和化學綜合學科(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領域內歷史悠久、影響力較大,並被學者廣泛認可(發文量較高、總被引頻次最多)的6種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作為實例進行分析。根據這些期刊中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的分配比例,嘗試提出科技期刊中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的合理比例範圍,希望對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和組稿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鑑意義。

  1 綜述型論文的發展現狀

  綜述型論文將近期某一領域的研究型論文(少則幾篇,多則上千篇,大多為幾十至幾百篇)的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反映某一領域的發展現狀。優秀的綜述型論文可以為讀者提供系統的科研進展信息,幫助讀者快速掌握這一領域的研究水平和趨勢。由於綜述型論文必須以研究型論文的成果為基礎,因此其數量也必然依賴於研究型論文的數量。本文對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錄的所有期刊中1980年以來的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的年出版量進行了統計。研究型論文的年出版量從1981年的約40萬篇增至2017年的約140萬篇,綜述型論文也由1981年的約7500篇增至2017年的9.7萬篇。在過去的37年裡,綜述型論文增加了近13倍,遠高於研究型論文的增速(約3.5倍)。

  同時,綜述型論文的年出版量在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總的年出版量中的佔比(以下簡稱綜述型論文佔比)總體上呈現遞增趨勢。在1981-1990年這10年間,綜述型論文佔比比較穩定,約為3%;在1991-2010年這20年間,綜述型論文佔比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近7年(2011-2017年),綜述型論文佔比波動較大,但大致分布在6%左右(即平均每出版約16篇研究型論文,出版1篇綜述型論文)。

  導致綜述型論文佔比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跨學科成果的增加,使得科研領域的劃分不斷細化,而每個新興的小領域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會產生總結本領域研究成果即綜述型論文的需求,促進了綜述型論文佔比的增加。另一方面,部分期刊,特別是一些新創辦的期刊,近年來在組稿策略中有計劃地增加了綜述型論文的數量和比例,也可能是導致綜述型論文在資料庫中所佔比例有所提高的原因之一。

  當科技期刊的出版量較高時,其綜述型論文佔比不宜過度偏離綜述型論文總體佔比的平均值。這是因為維持研究型論文的出版量不僅有利於維護出版生態,也有利於維護原創作者群,更好地服務學者、提升期刊影響力。不可忽視的是,高原創性論文的作者往往對期刊各欄目未來的發展都有潛在的貢獻。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論點,作者對6種國際頂級期刊近期的出版行為進行了數據統計,並對綜述型/研究型論文對科技期刊被引頻次的貢獻進行了分析和比較。

  2 綜合型期刊中綜述型論文的佔比分析

  本文挑選在國際上廣受認可、歷史悠久的6種綜合型期刊,對其過去5年被WOS收錄的文獻情況進行實例分析。其中:屬於綜合學科的3個期刊是《Science》《Na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屬於化學綜合學科的3個期刊是《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 Am Chem Soc》)、《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 Chem Int Ed》)、《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 Comm》)。

  通過對過去5年(2013-2017年)這6種期刊出版情況的分析,按綜述型論文佔比可將這6種期刊大致分為2類:第1類期刊出版的綜述比例非常低,綜述型論文佔比在0.03%~1.5%;第2類期刊出版的綜述比例適中,綜述型論文佔比在2.4%~8.7%。

  2.1 綜述型論文佔比非常低的期刊 如表1所示,綜述型論文佔比非常低(0.03%~1.5%)的期刊包括《PNAS》《J Am Chem Soc》《Chem Comm》。這3種期刊的年出版量較高,為2 000—3 000篇,年出版綜述型論文均不超過30篇。

  

  其中:《PNAS》幾乎不出版綜述型論文,其綜述型論文佔比為0.03%到0.06%;《J Am Chem Soc》和《Chem Comm》在2013-2015年期間不出版或幾乎不出版綜述型論文,同時期的綜述型論文佔比分別為0和0~0.05%,但近2年(2016-2017年)這2種期刊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綜述型論文的比例,綜述型論文佔比增至1%左右。對後2個期刊來說,綜述型論文數量的提升似乎未對期刊影響因子的變化趨勢產生明顯影響(2016年出版的綜述型論文的被引頻次會反映在2017年的影響因子上)。通過查詢SCI資料庫中2種期刊近5年的影響因子發現:《J Am Chem Soc》的影響因子一直在緩步上升,由11.444增加至14.357,2017年的影響因子為14.357,較2016年增長了0.5,並未表現出比往年影響因子增長速度明顯加快;《Chem Comm》的影響因子則在近2年稍有降低,但總體穩定在6.29~6.834。

  2.2 綜述型論文佔比適中的期刊 如表2所示,綜述型論文佔比適中(2.4%~8.7%)的期刊包括《Science》《Nature》和《Angew Chem Int Ed》。3種期刊中唯一的化學綜合期刊《Angew Chem Int Ed》的年出版量較高,在2 000篇以上,綜述型論文佔比在2.7%~4.4%。綜合期刊《Science》和《Nature》的年出版量相對較低,都在1 000篇左右,綜述型論文佔比分別為7.0%~8.7%和2.4%~3.9%。另外,在過去的5年間(2013-2017年),這3種期刊的綜述型論文佔比變化不大,保持相對穩定。

  

  綜上,這6種期刊的共同特點在於領域內影響力較高,體現在:1)年出版論文數量高,均在千篇以上,具有較大規模的作者群;2)總被引頻次高,說明其受眾廣泛,具有相當數量的讀者群且出版的論文關注度高;3)影響因子高,在JCR分區中均為Q1區。除《Science》外,其餘5種期刊的綜述型論文佔比與綜述型論文佔比的平均值相比都偏低。《Science》的綜述型論文佔比最高為8.7%,也未過度偏離綜述型論文佔比的平均值。這樣的論文佔比分配策略無疑對其長期維持期刊在領域內的領先地位有幫助,值得期刊編輯的借鑑。

相關焦點

  • 揭開影響因子的學術畫皮③:綜述為王,期刊異化
    因為修行此道時,仍可辦 「純粹 」的學術期刊——基本上只刊登學術文本。綜述為何能成 「王道 」,或者說,綜述文章為何能夠得到高於一般學術論文的引用?一個簡單的原因,和今天國際上通行的 「學術論文 」的寫作八股有關。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這組問題主要反映相關觀點演化過程的影響因素,包括觀點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上的變化。例如,總體上看,受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性以及文化差異性的影響,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會出現較大的差異,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及滿意度。另外,了解「是誰說的」,對於我們認識相關觀點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也有幫助。
  • 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摘 要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測度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定量指標之一,因此,期刊編輯和論文作者難免會對其給予較多的關注。實際上,影響因子的設計和計算中有其不足之處,在使用中是需要了解和留意的。例如,A刊2017-2018年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和綜述總數為1000篇,2019年這1000篇論文及同期發表的其他各類文章的被引總次數為3000次,則2019年度A刊的影響因子為:3000/1000=3.000。
  • 學術論文影響因子(IF)的前世今生
    如今SCI上發表論文累計的影響因子數已經成為大多數學校博士畢業的硬性要求。不過IF怎樣計算,SCI又是由哪個機構創建並且維護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發表過SCI論文的人都不了解。在多數人認知裡,這樣一個權威的論文收錄評價機構,應當是一個非盈利的學術組織。然而,事實是,SCI以及IF的運營機構卻是一家徹頭徹尾的商業公司。
  • 昌吉州SCI期刊論文有什麼具體要求
    昌吉州SCI期刊論文有什麼具體要求以上是對核心期刊的一部分介紹,更多有關核心類的城市規劃方面的期刊,以及普刊類的期刊信息以及期刊對論文徵收的各項要求與細節問題,大家也都可以來諮詢在線編輯人員!相關論文範文有:《我國新型城市化問題研究綜述》。2.《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SCI 北大核心)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1008-245X,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61-1329/C,出版周期雙月刊。
  • 【中國新聞網】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細胞研究》主編裴鋼30日受訪時表示,該期刊影響因子的突破,是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表現,但不能過度量化,「『分』只是外在表現,期刊還是看口碑,要支持真正科研的發展,支持更多原創的工作。」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表明《細胞研究》作為我國本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頂尖學術期刊,已成功躋身於競爭激烈的國際頂尖學術出版陣營,為提升我國學術期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我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進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
  • 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中新網上海6月30日電 (申海鄭瑩瑩)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30日發布消息稱,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於新近發布,其中,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中國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升至14.812
    )顯示,中國科學院旗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穩居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學術期刊首位。這標誌著這一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學術期刊國際品牌精品,正向著更加深遠堅實的目標邁進。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在這段時間裡,該論文可能被其他學者引用,進而造成誤導。此外,即使論文被撤,也依然存在著有學者接著引用的現象。故而,依靠撤稿來規範學術不端的行為,無法治本。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2019年間,《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發表的論文中,中國大陸地區發文量位列第一,佔比約80%。其中,青島大學發文數達153篇,位居機構排名的第一位。這個備受中國學者青睞的期刊的學術質量如何?
  • 學術論文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
    學術論文根據其寫作範式和基本結構特徵,可以大體上分為論證型學術論文、實證型學術論文、綜述型學術論文和述評型學術論文。每種類型的學術論文都具有相應的基本特徵。(一)論證型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徵論證型學術論文是學術論文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文體。
  • 什麼是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在學術方方面面所產生的影響叫著學術影響,對某個領域你學術專業的理論影響和實踐影響等。學術影響通常體現在影響因子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就是某期刊最近所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所以好多人發表的期刊會刊到綜合影響因子0.0幾,0、1幾,0.2幾,複合影響因子又是幾點幾,你所發表的期刊有沒有影響因子在知網官網也了查旬。
  • 譽嘉醫學-你知道你寫的醫學論文是什麼分類嗎?
    醫學論文大致可分為研究論文、綜述、技術論文、信件類、評論類、病例報告、和會議報告,如何選擇取決於你想要傳達的信息。 研究型論文一般分為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和結論幾大部分。研究論文和臨床評論如今仍然是外科期刊的主流,這類論文的發表也是衡量個人學術水平的金標準。 綜述:是研究人員在閱讀文獻並對感興趣的領域中現有研究成果總結歸納的好方法。
  • 不合格的學術型碩士論文,都有這樣六種問題
    在此背景下,2015 年教育部組織了全國範圍內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共抽檢2014 年度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16275 篇,其中合格學位論文 15989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98.24%,不合格學位論文 286 篇,佔總體抽檢論文的比例為 1.76%在此次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過程中,採取的評議方法有三種。
  •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
    那些知名的學術期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頂尖的學術期刊,你可以從中找到當前科學前沿,你可以追尋知識,你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期刊吧!《自然》世界最悠久的、最知名的科學雜誌《自然》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誌專一於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綜合性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所出版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
  •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3)綜述主題2 融合了與「因變量或多個因變量」的學術文獻,雖然有多種因變量,但是只寫每一個變量的小部分或僅關注單一的、重要的因變量。(4)綜述主題3 包含了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的學術文獻。這是我們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這部分應該相當短小,並且包括了與計劃研究的主題最為接近的研究。
  • 影響因子破20!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 渤海大學教師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近日,渤海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樊哲勇副教授應邀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Physics Reports》(2019影響因子25.809)上以第一作者、渤海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題為「Linear scaling quantum transport methodologies 」(線性標度的量子輸運方法
  •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
    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4.812,穩居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類學術期刊第一的位置。  據介紹,Cell Research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以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高質量原創性研究論文、權威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 中文學術期刊的論文,還有沒有用?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文學術期刊還有用嗎?》,主要討論了中文期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中國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全世界第二,但是這些論文有90%多都發表在國外英文期刊上。例如,中國的中文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雖然每年都在很慢地提高,但是很多中文期刊的評價和口碑還是很差。例如,部分中文期刊審稿時間太長,處理論文稿件的速度明顯低於國際期刊的平均處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