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魯迅藝術學院教師陳叔亮,來到毛主席的窯洞裡,拿出一本書請求審閱題詞。
半個月後,陳叔亮得到回覆:主席在封面寫下「西行漫畫」四個字,又在扉頁題寫了四句古詩。
雲裡煙村雨裡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硃砂畫牡丹。
如果說,對陳叔亮不熟悉。那你一定看過1986版《西遊記》,片頭三個字,即為陳叔亮題寫。
主席在忙碌之餘如此認真批閱,這讓陳叔亮激動萬分,這本關於延安群眾日常生活和革命事跡的漫畫書,立即在魯迅藝術學院眾多師生之間傳閱。
這首詩《題畫》,是南宋詩人李唐所作,主席信手拈來恰到好處,題寫於畫本之上,把其中「多買燕脂畫牡丹」改為「多買硃砂畫牡丹」,可見其古詩詞傳統藝術修養程度之高。
李唐擺攤賣一幅山水畫,可是看的人多買的沒有。他在畫上題詞寫下此詩,感嘆創作的不容易,早知道這樣不入眼,還不如用濃彩花點牡丹花,那樣看的人多賣的也快。反映南宋社會風氣,優雅的藝術創作不為世人欣賞,而浮華俗豔卻被大家接受。
陳叔亮認為,毛主席題詞意在:鼓勵知道藝術創作要面向群眾,引導大家歌頌革命,讚美光明。
1946年,陳叔亮跟隨部隊從延安返回山東,為防止中途顛簸丟失,他特意將此書題詞那張紙郵寄回浙江黃巖,交付給大兒子保管。不曾想,附近一個朋友聽聞有從延安寄來的書籍,前來借閱遲遲不歸還。陳叔亮得知後多次催促,那人竟矢口否認,表示根本沒有借過書。
這份毛主席親筆題詞的文物,就此失蹤成謎。1982年6月,陳叔亮在中央工藝美院回憶起此事時,仍有懊惱後悔之意。
從那一年算起到現在,此事已有70餘年歷史,也不知隱藏於何處。
201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在中國臺灣省一家圖書館,一張珍藏品面世,上有草書四行,落款一行、籤名一行。筆力遒勁,雄偉厚實,非常人能模仿臨摹,落款寫「書贈送陳書亮同志」。經過專家鑑定,此物就是流失多年的毛主席親筆題詞頁。
至於為何流轉至臺灣省,目前沒有統一觀點。有人推測,借書人翻閱時發現了毛主席的字帖筆跡,當作藏品佔為己有,後又輾轉到那家圖書館。
不管怎樣,此件文物都是珍寶。它反映了當時延安群眾的生活記錄,見證了當時文藝創作的環境,對於了解三四十年代的漫畫創作和毛主席藝術理論指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應該被關注,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