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計劃|色彩鍊金術-銅色基因庫研究成果展覽及分享

2021-02-24 創基金

2020年11月,創基金設計教育助力計劃資助項目「銅色基因庫」受融設計圖書館邀請,參與由張雷策展的「融·第七年 著色」展覽。此次展覽中,銅色基因庫主要負責人羅黛詩展出了作品「太空窗0.2」和銅色基因庫的部分「銅著色研究成果」。同時,羅黛詩也在設計上海的主論壇和「Innovation Workshop」上展開演講,分享此次作品背後的創作過程和研究成果。

羅黛詩從生物學的視角探索色彩作為物質的自發性生長,探索過程使用她研究的特殊技法:銅作為畫板,礦物、植物、空氣和時間作為媒介,在控制中創造出獨特的色彩宇宙。

太空窗0.2 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繪畫」裝置。通過靜態和動態的雙重狀態,呈現色彩如種子般在時空中的變化、生長,我們仿佛置身於浩瀚宇宙,看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該作品作為她的長期研究項目,在色彩作為物質中抽絲剝繭,探索物的本質。

在此次融著色研究成果展覽中,銅色基因庫提供了金屬銅的研究成果支持。以中國傳統五色為靈感,在銅色基因庫的設計師色彩系列中挑選了30種最具代表性的色彩進行復刻展示,用植物、礦物材料呈現銅色的多種可能性。

羅黛詩於「Innovation Workshop」進行演講

銅色基因庫,是創基金2019-2020年度支持的公益項目。由蠻蠻鳥工作室於2020年創立,是中國首個金屬色彩基因庫。旨在基於青銅著色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建立當代金屬自然美學體系,探索銅色可持續的未來。2019年蠻蠻鳥工作室「溯源創新」,從實驗室到田野不斷追溯銅色在傳統著色領域的發展現狀並建立色彩體系架構,探索可持續的色彩方法。銅色基因庫在2020年初成雛形,囊括400種色彩。

「設計教育助力計劃」,聚焦設計教育,通過徵集、資助圍繞設計教育開展的研究、探索及創新的公益項目,助力設計教育領域的變革和生態系統的改善,以推動中國設計行業的發展。

創基金在過去的近五年時間裡,已資助31個優質的公益項目,其中25個為單次資助項目,6個為連續資助項目。

相關焦點

  • 西藏有了色彩紋樣「基因庫」
    它們從民間手藝中走來,從寺廟牆壁上走來,從百姓屋頂走來,從青稞叢裡、格桑花間走來,組成一個獨特的「基因庫」  西藏的美不僅是碧空藍、雪山白,還有經幡的赤橙青藍,布達拉宮的紅與黃相間。雪域高原的美已不是「五顏六色」可以形容了。如果有人告訴你,那裡存在1400多種顏色,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吃驚?這1400多種顏色,其色溫、銳度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是獨一無二的顏色。
  • 國家基因庫的現狀,如何實現成果轉化?
    國家級基因庫近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已將保護基因資源列入本國戰略計劃,分別建立了國家級的基因資料庫(NCBI、EMBL和DDBJ)和層次不同的生物樣本資源庫。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我國推動生物產業發展和基因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著眼於為本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和公益性服務平臺,儲存和管理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是具有國家水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公益性創新科研和產業基礎項目。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截止目前已累計處理了近300萬份生物樣本。
  • 中國北方基因庫在瀋陽正式啟動
    這兩個項目是實施京瀋對口合作的重要成果,不僅能推動我省在基因組學、精準醫療方面的研究,還會對我省健康、醫藥產業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北方基因庫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瀋陽哥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軍與東北區域唯一超算中心東網科技聯合發起,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各大專業院校及三甲醫院共同建設。
  • 基因庫為抗疫提供基礎支撐
    深圳國家基因庫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普活動有利於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也為培養新一代生命科技人才奠定基礎,儲備新生的人才力量。  國家級科研支撐平臺助力生命科技發展  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在全世界均受到關注和重視。
  • 武夷學院茶樹基因研究成果在美國基因庫(GenBank)公布
    日前,由南平市茶葉學會理事長、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院長、教授李遠華博士研究的茶樹基因成果——HGMR基因、GAGP基因、ACTIN基因登錄美國GenBank,已正式對全世界公布,登錄號分別是KJ946250、KJ946251、KJ946252,屬福建省茶葉界首次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茶樹基因。
  • 盤點國家基因庫2019|韶光不負,未來可期
    這一年,國家基因庫繼續開放平臺、共享資源,以「存、讀、寫」,促研、學、產,為我國生命科技探索保駕護航。辭舊迎新之際,讓我們回首來路,盤一盤國庫這一年的成長、收穫與成果。國家基因庫主任王韌新年寄語:2019年,在深圳國家基因庫理事會的指導下,國家基因庫在支撐生命科學研究與生物行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了國庫基礎設施能力和科技水平,進一步拓展了對外開放共享和支撐服務。
  • ICG-15國家基因庫...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兩場分論壇舉行,13位國內外知名資深專家受邀出席,以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權威應用經驗及獨到的行業洞見,串聯基因組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未來農業,發掘生命科學、臨床醫學、未來農業研究的創新機遇。
  • ICG-15國家基因庫分...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兩場分論壇舉行,13位國內外知名資深專家受邀出席,以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權威應用經驗及獨到的行業洞見,串聯基因組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未來農業,發掘生命科學、臨床醫學、未來農業研究的創新機遇。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大平臺聚合大資源、大數據,廣泛、高效地支持各類項目開展,推動新成果持續產出,助力精準醫療、未來農業、海洋開發、微生物應用等造福民生。 迄今為止,國庫支撐的項目達600餘個,其中不乏國際級、國家級及省級重大科研項目。
  • 世界三大基因庫落戶我國
    它們在權威性、壟斷性和實用性方面體現了強大的優勢:權威性:人類基因克隆庫共有12萬個基因克隆,涵蓋了人的整個基因組,是目前世界上數據最全的基因庫,其中定位了7000個基因克隆,建立了人類基因探針庫。小鼠基因庫也全部進行了定位。目前已用於人類基因組計劃,並廣泛提供給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實驗室,用於科研和相關的臨床診斷。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本網訊6月17日,在開展實質性合作並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宣布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發布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計劃,加快推進包括重要養殖品種和瀕危物種在內的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共建國家水生生物基因庫。
  • 為什麼科學家痴迷於鍊金術,原因原來是這樣——解密神秘的鍊金術
    然後說幹就幹,這場財富夢成為了鍊金術的原生動力啦。也就是重明鳥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神秘的鍊金術的發跡史。波義耳強調,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啦,雖然鍊金術在漫長的歲月中並沒能煉出金子,但它為成熟的化學學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 牛頓為何沉迷於「鍊金術」三十年?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成果?
    二十世紀,牛頓生前手稿被拍賣、研究,牛頓形象的另一面漸漸被挖掘出來,通過手稿中那些負面故事,讓世人知道了,原來牛頓痴迷於鍊金術,這令學界大為震驚,因為牛頓代表著理性與現實,而鍊金術則被認為是江湖勾當。近代科學的奠基人物為何痴迷於鍊金術?這個疑問英國作家麥可.懷特也有,為了得到一個合理說明牛頓行為的解釋,他在反覆研究現有資料後,在《最後的鍊金術:牛頓傳》給出這樣一個說法:鍊金術起源於古希臘時代,過程是為了尋找一種石頭——哲人石,它具有神奇的功能,能夠將石頭點綴成黃金。
  • 探秘「諾亞方舟」國家基因庫,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基礎支撐
    國家基因庫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深圳國家基因庫正是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可以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很多為國際廣泛關注的生命科學領域科研成果的測序數據產出是依託國家基因庫數位化平臺進行。12月26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和廣州日報小記者團來到國家基因庫探尋生命科學研究應用的奧秘。
  • ICG-15精彩搶先看國家基因庫邀您加入論壇
    時間地點   2020年10月25日-31日   光谷希爾頓酒店 · 武漢 · 中國   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分論壇,精彩內容搶先看   10月27日,由深圳國家基因庫承辦的「大數據分析與生物樣本庫」(Ⅲ-1)和「未來農業、未來食品與全球發展」(Ⅲ-5 )兩場分論壇,將邀請13位國內外知名的資深專家,帶來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科研成果
  • 科技丨助力鄭州建設中部數字「第一城」 APUS數字基因庫新年新升級
    數字基因庫伺服器規模再次擴大,數據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數字基因庫」項目一期已建成投運,並順利通過鄭州市大數據局組織的項目驗收,對拉動區域數字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此次增加伺服器,對「數字基因庫」進行擴容升級,是希望進一步提升其運營能力,未來能夠提供更多數據支撐和數據價值。
  • 遺傳學專家陳曉寧談三大基因庫 - 東方網-教科衛新聞
    8月19日晚,北京博寧基因遺傳研究中心陳曉寧教授按計劃從美國洛杉磯回到北京,她隨身攜帶了幾隻不起眼的箱子。沒有人料到,這些箱子裡裝的竟是目前世界上價值尚無法估量的三大基因庫。這三大基因庫的到來,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掌握頂級基因技術的又一個國家,將有可能掀開中國生物研究和產業開發新的一頁,這也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果,第一次有可能讓中國的老百姓廣泛受益。
  • 為什麼科學家牛頓痴迷於鍊金術?答案原來是這樣——解密鍊金術
    然後說幹就幹,這場財富夢成為了鍊金術的原生動力啦。也就是重明鳥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神秘的鍊金術的發跡史。不過據說後來鍊金術已經不煉黃金啦,而是煉一些其他不可描述的東西,咳咳……鍊金術源遠流長的歷史。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