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世界多極化發展與中國的應對之策

2020-11-25 觀察者網

【文/ 王湘穗】

溯源「百年未見之大變局」

關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概念,學界有過一些討論,有的說一百年,也有說幾百年。晚清時,中國面對歐洲列強的擴張,李鴻章曾說,「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裡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現「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當時中國面對列強虎視眈眈,李鴻章心懷亡國之憂,提出了「對外和戎,對內變法」的主張。

《時局圖》

今天我們所說的「大變局」,其含義和那時不同。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

新興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不可逆轉。這是對當今世界形勢非常重要的判斷。

百年大事如潮: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介入歐洲事務,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國聯成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一戰後,德國崛起發動二戰,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崛起,英國霸權終結;二戰後成立了聯合國;1944年7月,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由此,美式全球化體系成形;1949年新中國成立,民族獨立潮起雲湧,20世紀50、60年代,亞非各國人民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鬥爭興起;蘇美開始持續長達近半世紀的冷戰對立;通行了數百年的金本位制崩潰和信用貨幣制度的推行;發達國家出現向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產業轉移,以及1989年後蘇東集團解體,美國獨霸世界,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應該說這些事情都是風起雲湧,足以震撼世界的大事件。

那麼,什麼是20世紀的主軸?在我看來,就是美國從興起到衰落的百年輪迴周期,眼見他「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這是貫穿世界百年的主軸。因為20世紀是美國主導的世紀。然而,與英國霸權衰落不同,美國霸權的衰落主要不是受到西方世界其他國家的取代或者內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衝擊,而是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促使國際格局進一步均衡化,導致世界的多極化。可以說,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就是世界東西南北的力量和財富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北方富國正在沉淪,中國代表的東方世界和南方窮國快速發展,雙方力量出現了日趨均衡的局面。

在我看來,習總書記講的「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此消彼漲的大勢。中國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印照了西方世界和美國全球化體系的沒落。概括地說,「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就是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這就是當今世界的大勢。

世界多極化後的「三分天下」

大變局的未來趨勢又將如何?我認為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仍將繼續,很可能由此導致500年之大變局。即以資本主義擴張為代表的世界潮流將日漸式微,從1500年算起的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有可能解體。

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報告和很多文件中都提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其中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49年建國100周年的時候,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而實現「中國夢」。這實際上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對於未來政局走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關於2020-2035 年十大趨勢的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維持2.6% 的低速增長,其中發達國家1.7%,發展中國家4.9%,雙速增長的結果,就是到2035 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多極化。2035年,發展中國家將佔全球經濟的60%,經濟規模與投資超過發達國家,世界經濟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屆時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排序將是: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

相關焦點

  • 王湘穗:中國終於擺脫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據港媒報導,中國空軍退役大校王湘穗於近日公開表示,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中國一直在為海上與陸上的核武器庫建設防禦設備而努力,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軍方可以在面對核攻擊時能進行有力反擊,也能夠有效地阻止其他國家可能會發起的圖謀不軌的核攻擊。
  • 一方獨霸到兩極格局,現在朝多極化進發,看看中國搏擊賽事的發展
    一方獨霸到兩極格局,現在朝多極化進發,看看中國搏擊賽事的發展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 疫情將加速世界多極化進程
    可以想見,這次疫情之後,相當多的國家會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與之相應,公共衛生治理在社會治理乃至全球治理中的位序會大大提升。這次疫情還給人們上了另一堂課,這就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人類的各種身份認同差異都沒有意義。人類命運與共這個事實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彰顯。而要有效應對疫情,世界各國以及一國內部的各個群體都需要攜手合作,共克時艱。
  • 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萬新光學在疫情當下的應對之策
    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萬新光學在疫情當下的應對之策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王海平編 輯丨李博導讀:近日,江蘇萬新光學集團總裁湯峰接受了南方報業集團旗下權威商業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
  • 電力系統僵化有了應對之策
    原標題:電力系統僵化有了應對之策   當前,中國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欠缺、電網調度運行方式較為僵化,已成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的掣肘。
  • 高考歷史複習: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3、"冷戰" 的影響  政治上:嚴重惡化了國際關係,使戰後世界分裂為兩個敵對的陣營。  經濟上:嚴重妨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被人為地劃分為幾個封閉的經濟體系。  軍事上:由於兩個軍事政治集團擴軍備戰,局部戰爭不斷。又由於雙方勢均力敵,從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
  •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練習題
    一、選擇題  1、歐洲開始一體化進程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優勢地位的喪失  B.美國的經濟政治滲透  C.蘇聯威脅的日益嚴重  D.歐洲各國紛紛實行社會改革,經濟迅速發展
  • 俄媒文章:未來世界不會多極化 「多邊化」更具優勢
    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導《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網站6月26日刊發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的文章《為何世界不會多極化》稱,俄羅斯人常把世界多極化構想與政治家葉夫根尼·普裡馬科夫聯繫在一起。
  • 難忘2020第一棒|黃璽慶:大轉型時期的應對之策
    十二年來,全經聯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探索創新、實踐落地,逢山開路、遇河搭橋,風雨無阻、一路前行,「全產業、新經濟、聯發展」的使命和理想,正在成為光明的現實!跨入2021年,全經聯將走進一個全新的生命周期。
  • 高大偉:習近平的瑞士之旅——國際主義、多邊主義和多極化倡議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作為2017年中國國家主席的首次出訪對象,瑞士已做好準備迎接習近平的到來。而習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訪也帶有高度象徵意義,他將向這個充滿政治失序和經濟動蕩的世界傳遞出三個信息。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已經展現了開放的心態,中國將積極參與締造一個包容、和平的世界秩序。 第二,中國國家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現身本身將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國將比以往更加積極參與全球商業活動,雖然達沃斯論壇的議題日益多樣化,但本質上它仍是一個全球商業精英人士的聚會。
  • 若美軍先發起核打擊,中國難以二次核反擊?前空軍大校:胡說八道
    基辛格 中美關係正日益向對抗方向發展,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再次呼籲拜登應該迅速採取行動恢復溝通,不然會出現升級為軍事衝突的危機。由於武器更新換代,世界將陷入堪比一戰的災難。
  • 如果碰上我軍有何應對之策?
    報導稱儘管美國海軍已經擁有大量現代化的軍艦、戰鬥機和潛艇供他們使用,但仍需要不斷進行現代化,以應對中國海軍日益強大的威脅。當然對於這種所謂的「威脅」,大家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難發現,美軍研製這樣的新型攻擊潛艇的目的昭然若揭,那麼到底這樣的潛艇具有哪些「從未見過」的功能?我軍是否有方法可以從容應對呢?
  •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
    地震火災產生的原因及地震火災應對之策2010/3/9/09:02來源:慧聰消防網作者:張建華    【慧聰消防網】近期短時間內,世界各地地震頻發;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特別巨大,當地震來臨時,很多人逃過了地震本身所帶來的傷害,但是在這些人中卻又有很多人在地震所帶來的次生災害面前倒下了,例如地震火災。
  • 軍工行業:衛星網際網路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除技術外,OneWeb 還擁有豐富的頻率資源和商業渠道:在申報之初,依靠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的堅持和遊說,OneWeb 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頻率使用許可。如果換一家企業重新申請,缺少有力合作夥伴,且在當前資源缺乏、群雄並起的環境下可以預見將阻力更甚。
  • 中國3大「糧策」應對
    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全球糧食危機上演:叫停出口、積極屯糧、糧價飆漲、饑荒將至面對疫情的擴散,供應鏈的停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警惕糧食危機,採取措施。今年3月下旬,越南打響第一槍,率先宣布禁止該國大米出口。
  • 瓦爾代之辯|疫情後世界不是兩極是多極,中俄關係是重要保障
    一、「多極化」將是新冠疫情後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這一報告對世界發展趨勢作了分析和預測,認為未來「要麼維護已有發展最重要的組織(聯合國),並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功能性組織;要麼出現另一種兩極對立,但要比冷戰期間更加激烈」。近半年來,俄羅斯很多文章更是稱「美中兩極化」將是未來世界的主旋律。
  • 中國駐埃及大使: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百年難得的機遇
    人民網開羅11月30日電(記者 景玥)近日,中國駐埃及使館舉行中外記者會,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以網上直播形式,集中宣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等近期四場重要峰會成果。
  • 張鳳蓮:準確理解精準施策的內涵要義
    【張鳳蓮:準確理解精準施策的內涵要義】  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山東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張鳳蓮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既定目標前進,必須準確理解精準施策的內涵要義,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 郭曉兵 | 當前太空競賽呈現多極化戰場化產業化三大新特點
    太空能力是國之重器,關乎一國安全、發展乃至國際地位。近來,太空領域風起雲湧。美國、法國、日本成立太空部隊,「龍」飛船實現首次載人飛行,中國、美國先後發射火星探測器。有人說,太空競爭已捲土重來。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認為,與冷戰期間的美蘇太空競賽相比,當前太空競賽呈現多極化、戰場化、產業化三大新特點。一、國際太空格局多極化。美國及其盟國仍在太空領域佔據優勢,但新興經濟體發展迅速,新型航天私企異軍突起,太空發展的主體日益多元。二、太空戰場化趨勢明顯。
  • 世界經濟將呈多極化新態勢
    在這種生產與消費分離的全球經濟結構狀態下,中國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世界工廠」地位將繼續上升,將承擔更多的商品生產分工,從而要求更大的世界市場。中國作為貿易投資大國,隨著地位的上升必將與貿易夥伴發生更廣泛、更深入的經濟貿易關係和合作。統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兩個生產經營體系的關係,不僅將賦予中國經濟發展更深刻的涵義,而且還將深刻地影響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多極化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