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湘穗】
溯源「百年未見之大變局」
關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概念,學界有過一些討論,有的說一百年,也有說幾百年。晚清時,中國面對歐洲列強的擴張,李鴻章曾說,「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裡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現「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當時中國面對列強虎視眈眈,李鴻章心懷亡國之憂,提出了「對外和戎,對內變法」的主張。
《時局圖》
今天我們所說的「大變局」,其含義和那時不同。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時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
新興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不可逆轉。這是對當今世界形勢非常重要的判斷。
百年大事如潮: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介入歐洲事務,第一個世界性國際政治組織國聯成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一戰後,德國崛起發動二戰,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崛起,英國霸權終結;二戰後成立了聯合國;1944年7月,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由此,美式全球化體系成形;1949年新中國成立,民族獨立潮起雲湧,20世紀50、60年代,亞非各國人民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鬥爭興起;蘇美開始持續長達近半世紀的冷戰對立;通行了數百年的金本位制崩潰和信用貨幣制度的推行;發達國家出現向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產業轉移,以及1989年後蘇東集團解體,美國獨霸世界,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應該說這些事情都是風起雲湧,足以震撼世界的大事件。
那麼,什麼是20世紀的主軸?在我看來,就是美國從興起到衰落的百年輪迴周期,眼見他「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這是貫穿世界百年的主軸。因為20世紀是美國主導的世紀。然而,與英國霸權衰落不同,美國霸權的衰落主要不是受到西方世界其他國家的取代或者內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衝擊,而是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促使國際格局進一步均衡化,導致世界的多極化。可以說,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就是世界東西南北的力量和財富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北方富國正在沉淪,中國代表的東方世界和南方窮國快速發展,雙方力量出現了日趨均衡的局面。
在我看來,習總書記講的「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此消彼漲的大勢。中國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印照了西方世界和美國全球化體系的沒落。概括地說,「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就是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正在走向終結,而中國或者東方、南方的新興國家正在崛起,這就是當今世界的大勢。
世界多極化後的「三分天下」
大變局的未來趨勢又將如何?我認為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仍將繼續,很可能由此導致500年之大變局。即以資本主義擴張為代表的世界潮流將日漸式微,從1500年算起的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有可能解體。
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報告和很多文件中都提到「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其中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49年建國100周年的時候,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而實現「中國夢」。這實際上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對於未來政局走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份關於2020-2035 年十大趨勢的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維持2.6% 的低速增長,其中發達國家1.7%,發展中國家4.9%,雙速增長的結果,就是到2035 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多極化。2035年,發展中國家將佔全球經濟的60%,經濟規模與投資超過發達國家,世界經濟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屆時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排序將是: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