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消失植物又現玄武湖 可能造成兩難的局面

2021-01-09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

6月29日消息:剛剛把瘋長的菹草控制住,金魚藻、狐尾藻、野菱等六種多年未見的水生植物眼下又在玄武湖悄然出現,有的長勢還頗猛。加上目前正在緊急治理的藍藻,玄武湖的生態環境究竟怎麼了?昨天,晨報記者又趕到玄武湖現場。     

六七種植物悄然出現     

    「其實菹草已經打撈得差不多了,現在打撈的主要是金魚藻。」記者昨天繞著玄武湖走了一圈發現,湖裡的菹草已很少了,但不少地方都出現了一種像家裡養在魚缸裡的植物———金魚草,茸茸的葉子在水裡格外搖曳多姿。正在打撈的張師傅稱,這是金魚藻,現在他們打撈上來的主要是這種草,最近它的長勢也比較迅猛,每天撈上來的溼草有十多噸。

    難道又會爆發「草災」?記者還發現,玄武湖面上竟然還漂浮著菱角的葉子,綠中泛著紫色,仔細看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東西。「湖裡新長出六種植物」,玄武湖新成立的水務管理所負責人朱祝兵稱,今年玄武湖的水生植物的確多了,除了人工種植的

荷花

,現在還有7種高等植物都是野生的,其中,野菱、金魚藻、狐尾藻以及不久前因為長勢過猛而引來爭議的菹草,都是已經多年沒有出現過的。而芡實,也就是南京人俗稱的雞頭米數量也比往年多。至於記者所看到的金魚草,又叫金魚藻,和狐尾藻同樣都是淨化水質的水草,而非低等藻類。

    從上世紀末玄武湖大量養魚開始,這些水草就越來越少,以致絕跡,現在相繼出現,應該是件好事。對於這些新出現的植物,朱祝兵表示,只要不過分長,應該是好事。近日高溫已經讓玄武湖邊上出現了成片藍藻,而可以淨化水質的高等水生植物正是藍藻的「剋星」。     

玄武湖藍藻變厲害了

    「玄武湖藍藻變厲害了。」記者昨天發現十幾天前肉眼還很難看見的藍藻,現在已經連成片漂在湖邊。在高溫的催生下,湖邊的水面上又出現了成片黏稠的「油漆」。雖然嗅覺上還沒有臭氣燻天,但記者從玄武門進去向北沿著環湖路走,沿途看到多處湖面上漂浮著一層油狀物質,黏糊糊的,顏色很鮮豔,在北湖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成片藍藻,特別是火車站附近,已經相當明顯。

    而據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最新的監測報告顯示,6月18日,西北湖北岸和平閘至火車站(即兩個生態補水口之間)有約1500米長、2米寬的顯性水華,東南湖北岸水色較湖區翠綠,藍藻水華出現面積有所擴大。6月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63.6,處富營養化水平,與去年同期持平。針對藍藻水華將再次爆發的實際情況,南京市

園林

局與中科院海洋所聯繫,已及時啟動了藍藻治理應急預案。

    但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不無擔憂地表示,「藍藻不是一下子就能根除的,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有把握將藍藻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今年的治理目標就是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爆發大面積的水華。」     

近來玄武湖水透明度差

    這麼多新水草一下出現會不會爆發「草災」,除草和抑藍藻到底哪個先?朱祝兵認為,從目前狀況來看,「水草對湖水有很好的淨化作用,可以吸收營養鹽,從而抑制住賴以生存的藍藻。」不過,他擔心,它們會像不久前的菹草那樣瘋長,這就造成了兩難的局面,除掉水草無疑是放任了藍藻,但不除掉,剛剛消失的「草海」會不會再現。另外,記者從環境監測部門了解到,目前的玄武湖水質與前段時間相比,透明度差了很多,只有0.3米—0.4米,而在4月份菹草旺盛時,透明度高達1.5米。

相關焦點

  • 南京玄武湖現群魚跳躍,江蘇可能地震嗎?和墨西哥地震有關聯嗎?
    南京玄武湖公園現群魚跳躍奇觀,墨西哥剛發生7.4級大地震,江蘇有大地震的可能嗎?觀點一、南京和墨西哥距離「十萬八千米」,群魚跳躍和墨西哥地震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二、南京玄武湖公園的群魚跳躍現象經常發生,並不是地震的前兆。三、動物並無法提前預測地震發生。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 玄武湖又現跳魚事件,這次可能是你們想多了
    自6月15日雲南大理洱海跳魚事件後,6月23日,遠在千裡之外的南京玄武湖公園內,也出現了群魚跳躍的奇觀。幾百條鯉魚、鰱魚輪番在湖面奮力跳躍,場景很是震撼。近期魚兒組隊「廣場舞」的情況是什麼原因?本次南京玄武湖跳魚「公園回應見怪不怪」。據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戎飛霞說:魚躍現象每年這個時候在玄武湖比較正常,一般位於景區的入水口附近水域,但規模不大。往年在景區和平橋、站前廣場、翠洲門至太陽宮沿線的入水口附近水域都有過這種現象,但像今天這種成群魚跳水較罕見。
  • 盤點:南京玄武湖最常見的水鳥!
    南京玄武湖景區生態環境優美,水域廣闊,每年四季都會聚集品種繁多的鳥類到此棲息,優質的水域與人文環境為這些來自遠方的朋友提供了優質的生活繁衍環境。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解四種玄武湖常見的水鳥。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繫繩,捕到後強行吐出。
  • 每天學一點小知識:人類大面積搶救瀕於滅絕的植物!
    人們興修水庫、擴建城鎮、開拓公路乃至毀林墾荒的過程中,都可能使成千上萬公頃土地上的植物毀於一旦。最令人擔憂的是熱帶地區,那裡植物種類最豐富,全世界高等植物中有三分之二都居住在那裡,總數約15萬種,但是,熱帶地區的森林正在遭受嚴重的損失,據估計,每年損失達千萬公頃,照這樣下去,預計到本世紀末,將有三分之一的種類(約5萬)瀕臨危險或絕種的境地。一些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植物種類的損失也相當驚人。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仲夏之前開花的物種物候期提前,而仲夏之後開花的物種物候期延遲,導致群落植物物候期出現空白,可能引起其它物種的入侵及群落組成和結構的變化。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全球有高等植物3萬餘種,其中50%為我國特有種,脊椎動物6347種,分別佔世界總數的10%和14%。
  • 南京"螢火蟲地圖"出爐:暗夜中六種螢火蟲閃光(圖)
    原標題:南京"螢火蟲地圖"出爐:暗夜中六種螢火蟲閃光(圖)   在南京,究竟有多少種螢火蟲在暗夜飛舞?過去,從來沒有專家或研究機構,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目前,在南京已經發現六種螢火蟲,它們分別是:端黑螢、黃脈翅螢、條背螢、胸窗螢、雷氏螢和天目山雌光螢。  本次活動的科學指導——中國第一家螢火蟲保護機構「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的發起人付新華教授,對在南京發現這麼多種螢火蟲感到欣喜。他說:「南京是全國少見的適合螢火蟲生存的城市,不排除以後還能發現新的螢火蟲種類。」
  • 北京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 專家:被市民吃光
    (原標題:京城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圖))
  • 6種接近滅絕的植物,第4種消失一百餘年仍被發現
    鄂西商陸,鄂西商陸是在中國湖北地區新發現的植物,雖然是2018年新確認的物種,但目前發現數量少於50株,是極度瀕危的一種植物,甚至已接近滅絕。百山祖冷杉,冷杉是裸子植物中的一個小家族,百山祖冷杉是中國特有的古老孑遺植物,是珍貴的瀕危植物,分布範圍極度狹小,目前只在浙江省慶元縣發現,是非常接近滅絕的一個稀有物種。普陀鵝耳櫪,這是一種稀少的樺木科植物,只在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島佛頂山上發現,以往只存在一株野外個體,是近乎滅絕的植物,現已繁育出大量普陀鵝耳櫪樹苗。
  • 被偷摘的玄武湖「並蒂蓮」已經被製作成標本,即將入駐盆景園
    2020-08-16 21:27:09 來源: 這裡是南京 舉報   還記得前段時間南京玄武湖被偷採的並蒂蓮嗎
  • 2050年,人類可能會面臨這5種糟糕的局面
    但是到2050年,專家預測人類可能會面臨這5種糟糕的局面!空氣中可能充滿了汙染,導致人類肺部狀況惡化、引起呼吸道疾病到2050年,由空氣汙染引起的死亡人數——包括煙霧和霧霾中發現的微粒、汽車排放的地面臭氧、家用產品和建築材料中的有毒成分——將激增,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的一份報告,每年可能造成600多萬人死亡。為什麼?
  • 恐龍消失的幾種可能性
    它們在地球上共生存了1億3千多萬年,可是,不知為什麼,後來恐龍竟然絕滅了,永遠的從地球上消失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它們消失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1·氣候變冷在白堊紀末期6500萬年前,整個地球發生了廣泛性嚴寒,日溫差增大,冷熱季節交替明顯。
  • 南京玄武湖名字的由來,和一動物有關,現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除了積累了深厚的文化歷史外,南京的自然景觀也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高山、深水、平原集中在一起,這樣的排他性成語形容了南京獨特的自然景觀,南京太多了,有自然景觀值得好好說明,今天和大家分享南京玄武湖和玄武湖名字的由來。
  • 離奇消失的傳奇植物——美國水玉杯
    美國水玉杯離奇地出現,又離奇地消失,從此成為美國植物學界的一個傳奇性的謎團。1912年8月5日,當時還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植物學博士學位的諾瑪·菲佛,在芝加哥市區靠近119街和託倫斯大道的一片草地中,收集為本科生植物學課準備的苔蘚樣品。
  • 城市發展進程中植物群落的演化
    在植物群落中,一些植物樹種由於各種原因會消失,而與此同時,另一些植物樹種將及時出現彌補空缺,這將導致某一個植物群落結構進行一次自我重整,進而甚至影響某個範圍內的生態系統。這種由缺失到彌補缺失的過程就叫演化,當這種演化慢慢達到穩定狀態的時候,一次植物群落的演化行為就完成了。   植物群落演替按演化的基本類型推動力來劃分可分為原生演化和次生演化。
  • 上海植物園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 現正處於花期
    上海植物園成功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現正處於花期。據介紹,上海植物園具有悠久的苦苣苔科植物搜集與展示的歷史,早在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1954-1973年)就已開始培育和生產國外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巖桐,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加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種力度,至今,苦苣苔科植物已經收集了200多個原生種,600多個園藝品種。
  • 每年有兩種以上的植物物種因為人類的原因而從地球上消失 近600種...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10日報導,針對植物物種滅絕而進行的全球首次全面調查數據表明,自18世紀中葉以來,平均每年有兩種以上的植物物種因為人類的原因而從地球上消失,從那時至今,近600種植物因此滅絕。眾所周知,該名錄上收集的植物品種僅佔所有植物的一小部分。現在,由瑞典和英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團隊分析了英國倫敦基尤皇家植物園保存的一個以前未發表的資料庫後,得出結論稱,真正的數字似乎高出約4倍,從1753年到2018年,有571種植物滅絕。滅絕的物種中,包括僅在太平洋島嶼上發現的智利檀香,和僅生活在聖赫倫那島上的聖赫倫那橄欖樹。
  • 我國發現消失108年的植物!2020年有哪些滅絕或消失的生物重現?
    而在6月我國又出現了一個消失百年的物種,這真的是太好了。消失108年的植物重現本次發現的植物是一種被命名為「Aeschynanthus monetaria」的植物,並且這是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發現,並且已經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刊發論文。該植物已經隱藏很久了。
  • 七種苦苣苔科植物引種成功 現正處於花期
    上海植物園具有悠久的苦苣苔科植物搜集與展示的歷史,早在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1954-1973年)就已開始培育和生產國外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巖桐,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加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種力度,至今,苦苣苔科植物已經收集了200多個原生種,600多個園藝品種。
  • 在玄武湖公園的一組跳魚奇觀
    六月份,在南京玄武湖公園裡,一個魚群跳躍奇觀。情況如何?當然,當我們看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必去想他,這本身很正常,據我們了解,這種情況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在梅雨期和許多魚跳躍,所以今年也是如此,原因是什麼?首先是氣候變化的影響,當南京梅雨季節時,湖水的含氧量比平時低,魚也需要呼吸,然而靠近進水口的水中湖水的含氧量較高,因此可能發生在魚類身上。
  • 超新星可能在3.59億年前造成了地球的大滅絕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附近一顆恆星的爆炸可能引發了我們星球歷史上最嚴重的滅絕事件之一。泥盆紀時期始於世界上幾乎所有陸地集中到兩個大的超大陸,岡瓦納和歐亞大陸。這兩個機構隨後將組成一個單一的世界大陸Pangea。微小,無根的植物在乾燥的土地上吹滅。在六千萬年的歷史中,這個時代見證了第一批帶有種子的植物的興起,植物首次在其結構中使用了真木,並且出現了類似於蟎蟲的無翼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