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語境裡上智和下愚是不是階級固化的藩籬?

2020-12-05 麟開祥趾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的這句話,兩千年來,爭議最多,正確地理解這句話,非常重要。

孔子是以一道貫之的,如果孔子的確是按照智慧和愚蠢把人分成社會的上下等級,或者孔子思想中含有按照人的先天稟賦和才質來把人劃分成上下等級,那麼孔子的思想可以理解成:肯定了人與人在社會中先天的不平等,進而理解成孔子是維護不平等的等級統治的,進而孔子的思想,在現代平等文化的意義上,要受到拷問,並且要被淘汰的。

《論語》中的這句話,非常精煉卻是含混。歷史上不懷好意的統治者,於是用這句話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而歷史上的儒家學派,試圖對這句話作出比較公道的人性化解釋,也是甚為其難,很難在平等價值的意義上,對這句話自圓其說。

既然上等的人是天上的一流智慧,而統治者是上等人,很容易推導出少數人因為天生智慧,所以才成為上等的統治者。這同貴族血液等級政治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如果孔子思想中含有按照人的先天稟賦和才質來把人劃分成上下等級,肯定了人與人在社會中先天的不平等,進而推導出孔子是維護不平等的等級統治的,這種解釋脫離了孔子的精神本質,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很直觀形象的平等思想,這個平等觀就如同基督教中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同時大家注意「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句子的前面一句話,是孔子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也」的意思,也表達了人生而平等,「習相遠也」,表達了人與人的差別,是後來學習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形成的。

緊接著孔子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上智與下愚固是「天命之性」,然非「性」之全部內涵,而僅僅是智愚一端。孔子所言「性相近」,涵蓋了生存的本能以及社會生活的可能,因此不能簡單認為此章就是補足上章內容,而恐怕是另有語境,此章或是具體語境中對智愚問題的界說,而不是對「性」的界說。不考慮具體語境的話,此章的意思是說,上智、下愚之人不易改變自己的立場、觀點,至於為善為惡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上智者自是其是,足以為大善大惡,下愚者智性所囿,難於教化。「性相近」是全稱判斷,上智與下愚則是指「性」之一偏而言,不可混淆。

在「性相近習相遠」的界說中,孔子表達了對於人的生存之肯定,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現世的生活當中,而非指向現世之外。因為人生的意義呈現在現世當中,因此生而必然有智愚、勇怯等地分別。在性相近、習相遠的生存之境中,善惡之所以成為可能,當從孔子的語境中的天命角度來理解。天命聖人,這些不同族群的神性祖先,不僅是作器利民、剖開鴻蒙、命名萬物的神,而且還是體天之道,訂立規制的聖人。因此對於普通人來說,善惡、是非問題不是辨明、辨析的問題,而是在群體生活中的規範問題,以及群體的道德向度的提升之階問題,所以教化、習染在孔子的語境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這樣理解,符合孔子的主體精神價值觀,因為孔子教育人,評價人,區分人,都是以被評價對象的主觀學習精神和態度作為判斷依據的。

相關焦點

  • 以更大決心衝破束縛和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一要求既切中時弊,又鼓舞士氣,有利於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受任何風險和幹擾的影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動搖,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 《寄生蟲》,社會階級固化的悲哀
    去看《寄生蟲》,純碎是因為剛提名的奧斯卡,一部韓國電影乃至非英語語種電影的裡程碑,像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轉型期間,固化的階級、底層人的欲望和權力所扭曲的社會,拍攝的比現實誇張,卻不如現實厚重與痛苦。看完電影後,我的感覺是震撼和壓抑。
  • 階級固化與勞動異化:讀《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烈的階級意識。動物的終生都在圍繞著生殖繁衍,覓食,與天敵鬥智鬥勇,為爭取領土和配偶幾乎就可以概括了它們的一生。而人類則在動物本能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花樣繁多的社會組織,強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人類得以超越動物本能而升級為智慧生物(相對而言)。人類通過想像創造出了國家,通過想像創造出了民族(見安德森《想像共同體》),創造了藝術,音樂等等人類文化。
  • 孔子VS王陽明:從「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到「滿街都是聖人」
    孔子有一句話: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王陽明也有一句話:見滿街都是聖人。這兩句話幾乎是南轅北轍:春秋時代的孔子,與明朝的王守仁,難道針鋒相對了嗎?孔子看到了人的差異性,而且認為這種差異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有人生而優秀,但有些人天生就是屌絲——而且永遠不會逆襲。但到了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那裡,「人人皆可為聖」。好一個「見滿街都是聖人」,好之者讚譽其看到了「凡聖平等」,貶之者則將此言斥為狂妄不經之言論。
  • 天降紫微星最新謀女郎劉浩存,不過是娛樂圈階級固化的代表之一
    劉浩存,其實就是娛樂圈階級固化的表現,這些在娛樂圈有關係的人就是可以獲得更好的資源,發展更好,星二代層出不窮不也是如此嗎?
  • 「第三階級」與「第四階級」在中國的概念演變
    的確,脫離了法國舊秩序與大革命的語境,就無法理解這種表述的由來。一切過去的以及現在正過去的社會史,都是階級爭鬥史;都是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爭鬥史;都是少數的——除進步的第四階級專政如勞農俄國外——有力階級,和多數的無力階級相爭鬥的歷史。
  • 「人民」概念的中國語境與語義
    人民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也是一個隨著時代和場域的變化而內涵有所變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國度和不同的制度條件(即語境)下,人民的內涵有所不同。因此,精準把握人民概念,需要結合不同的語境去理解其深刻語義。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只有充分理解了人民概念的時代內涵,才能精準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在刺刀和藩籬下》瀋陽點映,影迷直呼「震撼」
    《在刺刀和藩籬下》劇照  以70多年前設立在瀋陽的「二戰盟軍戰俘營」為切入視角,通過當事人講述和場景再現還原二戰盟軍戰俘的悲慘經歷,揭示二戰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殘暴罪行的紀錄電影《在刺刀和藩籬下》,昨日在瀋陽北聯星辰
  • 這梗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思
    這梗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思時間:2020-04-27 19:0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分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思 不同語境有不同意思。 ①在遊戲中通常是指,每局遊戲通關會得到一定分數,拿到的分數累積到一個數字,會使得級別上升一個段位,這個過程也就是上分。
  • 寒門難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事實,但階級通道仍然沒有關閉!
    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在任何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階級固化的現象,中國的階段固化也逐漸形成。1.經濟實力等綜合實力強的家庭,給到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持明顯會比寒門更多、也更好。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可以花錢進行各種各樣的培訓,請優秀的老師來輔導孩子,而經濟實力弱的家庭明顯不佔優勢,甚至幾乎沒有;2.再加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經濟發達的地區明顯聚集了更多的優質人才和優質教育資源,而寒門子弟沒有實力與之競爭,甚至在上學資格這塊都被卡得死死的。就拿一線城市來講,要麼是卡戶口,要麼卡房子,這兩項就可以將很多家庭排除在競爭之外。
  • 23歲女孩兒加班猝死,青年人階級躍遷的機會還在嗎?
    翻譯過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實現財富積累,只有拼命加班才能實現階級躍遷。這聲音貌似有點兒熟悉……高三的講堂上班主任拍著桌子:「只有努力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你們才能實現你們的理想」我們這一代人,貌似被這樣的話,牽著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工作,「努力才可以實現理想」 而那個理想,是你的嗎?還是,老師,老闆,認為你該有的理想。
  •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說法認為,這是孔子譴責第一個製作人俑來陪葬的人。而實際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為一句單獨的引用語,這句話常常被冠以多種解釋,而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語境中來看。
  • 太初有道:孔子和老子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戰國之前,文化學術已經比較開放,到戰國時代就更加活躍了,有所謂「諸子百家」之說。孔子是「諸子」中的一子,「百家」中的一家。當時,比孔子年長二十多歲、資歷老見識多的還有老子,和儒家一樣影響較大的還有墨家。墨子比孔子晚一些,但他的學派在戰國時代也是顯學,曾經很是風行。
  • 廖崢嶸:新全球化將衝破疫情和政治藩籬
    原標題:廖崢嶸:新全球化將衝破疫情和政治藩籬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貿易陷入某種程度停滯,會否釀成全面經濟危機還難以預言,但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幾成定局。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速明顯放緩,出現所謂「全球化放慢」。一旦世界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甚至衰退,經濟全球化只會雪上加霜。
  • 孔子學院再出新動態!孔子學院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在土耳其的發展
    他說,此前在土耳其教育部和中國駐安卡拉使館的幫助下,學校已經開展了幾年的中文教學工作。雖然孩子們都是5至7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希望通過對中文的進一步學習,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 阿爾頓奧克表示,為支持學校開展中文教學工作,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吳群彬每周為孩子們授課。
  • 孔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孩子回答後,孔子決定拜他為師!
    孔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7歲孩子回答後,孔子決定拜他為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縱觀孔子的一生,會發現他有很多位老師,其中還有個七歲孩童,你是不是也在想,孔子為何要拜他為師呢?
  • 黑格爾說孔子不是哲學家,中國根本沒有哲學,大家怎麼看待?
    論語,儒家文化幾千年來被統治階級利用,服務於鞏固它們的政權。但人民的進步走向文明是任何勢力也阻當不了的,幾千年的改朝換代、政權更跌不是很好驗證這一點嗎?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做人思想受到全世界人民稱道,任何哲學與之能比呢?康德在法國研究翻譯的中國哲學,黑格爾是康德的學生,沒學懂中國哲學是很正常的。他們以為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哲學,當然西方叫哲學,我們叫道。
  • 破除勞動力和人才流動的戶籍「藩籬」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暢通有序流動渠道,激發社會性流動活力,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更好地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