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陳省身、華羅庚並稱為中國數學三駕馬車——《馮康傳》,書寫中國數學家傳奇

2020-08-13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2019年12月,作家寧肯先生和數學家湯濤院士合作出版了《馮康傳》,首次以著作的形式再現了中國計算數學之父馮康先生曲折而光輝的人生軌跡。日前,記者就新書《馮康傳》對作者湯濤院士進行了專訪。

應該被永遠銘記的英雄

馮康院士生於1920年,與陳省身、華羅庚並稱為中國數學三駕馬車。他是我國計算數學的創始人,也是著名的有限元算法數學理論的奠基人,在國際計算數學領域享有極高聲譽。馮康一生實現了科學上的兩次重大突破,一是在1964年,獨立開創有限元方法理論。二是在1984年及之後,創建了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及其應用。當他在1993年去世時,「不僅老百姓不知道馮康是誰,就連嗅覺靈敏的記者,也對這個名字十分陌生,沒有一家國內大報刊登消息。」在湯濤院士看來,「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把這些故事寫出來,馮康先生他們這代人對學術的貢獻慢慢就會被淡忘,那些很重要並且很具體、生動的開拓故事也不再會被人所知曉。」

馮康開創的有限元方法用處極廣,從汽車、火車到太空梭,幾乎所有的設計製造都離不開有限元計算結果。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基於有限元方法原理的軟體大量出現,並在實際工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馮康在64歲之後,轉向了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研究,將純理論的辛幾何與現代科學工程計算結合起來,取得了領先國際的成果。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橋這樣說到:「我自知不具備評價馮先生學術的資格,但我知道馮康先生做的是超一流的傑出工作,我們應該傳頌這樣的事跡,讓大家都知道數學在國民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是遠遠超出大家所想像的。」

屬於「火紅年代」的科研精神

馮康兄妹四人在蘇州一起度過了少年時期,姑蘇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四兄妹獲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幾十年後,他們在不同領域均成長為頗有建樹的大家,成為大名鼎鼎的「馮氏四兄妹」。大哥馮煥博士任職美國通用電氣,弟弟馮端院士任職南京大學物理系。姐夫是著名氣象學家葉篤正院士,姐姐馮慧教授任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馮康大學時期先後研讀工程、物理學,後重病臥床時開始自學數學,最後竟成為了世界一流的數學家。 1968年,特殊年代的馮康歷經批鬥與冤屈,一度淪為清潔人員,只能在走廊的板凳上學習研究,但煉獄般的生活始終沒有摧毀他頑強追求科學理想的精神。「他們有很強烈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完全沒有被艱苦的環境所影響,執著地去攻克最困難的問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湯濤院士說,這是屬於那個砥礪奮進的「火紅年代」的科學家精神。

希望傳遞「馮康精神」

在湯濤院士看來,大眾更多熟知的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國外大科學家的故事,而在我們的土地上也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們的精神更應該被傳遞。「我們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更加了解過去70年中國數學的發展。希望這本書能激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到數學研究和應用這片美麗的天地裡。」 與很多人物傳記專注於陳述人生經歷不同,《馮康傳》介紹了大量的數學家以及數學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進入精彩的數學世界,使得這本傳記在講述馮康傳奇人生的同時,又具有很高的科普價值。作家寧肯與數學家湯濤的合作,是文學與數學的相互激蕩,這種「碰撞」,正是《馮康傳》的精彩所處。在湯濤心中,「這本傳記也十分適合學生閱讀,他們不光能從文學故事中受到激勵去做一個對科學、對國家有用的人,也能得到數學知識上的幫助和啟發。」王橋教授這樣形容他讀這本書後的第一印象:「這是一本放在國際上、翻譯成任何語言都堂堂正正站得住腳的傳記,它讓每個讀者都能順暢、易懂而投入地讀下去,卻又不失科學的正確和嚴肅。」 「這本書裡,我們不願只去書寫馮康的偉大。他本是一位英雄,卻沒有被賦予英雄的光環,馮康的故事包含了太多中國人的隱忍與堅強,也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或許這就是馮康帶給人們的複雜情感,而這種複雜情感也是最真實而動人的。」對湯濤院士來說,這就是這本書傳達的「馮康精神」。

實習生 付娜娜 交匯點記者 徐寧

相關焦點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數學院研究員戴彧虹榮獲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
    10月21日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陳省身數學獎」是為了肯定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功績,激勵我國中青年數學工作者對發展我國數學事業做出的貢獻,由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設立的獎項,其旨在鼓勵作出傑出貢獻的中青年數學家。
  • 中國的數學之王,比華羅庚還要強,竟拒絕愛因斯坦合作請求
    談及近現代的中國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丘成桐可謂家喻戶曉,如果要問中國的數學之王是誰,絕大多數會認為估計不是華羅庚就是陳景潤。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近現代的中國數學之王另有其人,比華羅庚還要強,竟然還直言拒絕愛因斯坦的主動求合作!與歷史上很多天才一樣,陳省身數學之路也充滿天才色彩。
  • 馮康——他撒播了計算數學的火種
    馮康是誰?他沒有得到「兩彈一星」的獎章,卻是推動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幕後英雄;他沒有受到劉家峽水電站截流成功後的表彰,卻是破解劉家峽大壩應力分析計算難題的中流砥柱;他是著名的有限元方法創始人之一,是中國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湯濤院士和寧肯先生撰寫的《馮康傳》,就帶著我們走入了馮康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的生活。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計算數學|應用數學|華羅庚|科學_網易訂閱
    文集記錄的不僅僅是回憶,是懷念,更是傳承……  《馮康先生紀念文集》編委會      中國計算數學奠基人馮康  馮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名譽主任,數學和物理學家,計算數學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人,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2]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 陳省身到底有多厲害?愛因斯坦找他合作,他直接說:走開點
    要論華人數學的巔峰之王,這個人不是華羅庚,也不是丘成桐,而是陳省身。 陳省身先生出生於1911年,浙江嘉興秀水人,9歲時考入秀州中學預科一年級,此時他的數學天賦已經完全展露出來了。
  • 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河南小夥樊玉偉獲鍾家慶數學獎
    其中,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及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榮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彧虹、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朱小華榮獲陳省身數學獎。  以下為詳細介紹:華羅庚數學獎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一生為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和培養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 徐利治先生訪談錄:我所知道的華羅庚與陳省身
    徐:西南聯大有「數學三傑」。就是指華羅庚、陳省身、許寶騄。陳省身先生年紀最輕。華羅庚與許寶騄同年,比陳先生大一歲。他們是西南聯大數學系的三位傑出人才。雖然他們當時都只是三十多歲,但都已成為名教授。訪:當時就稱他們為「數學三傑」嗎?徐:是的。這三個人在西南聯大數學系的確很突出。現在人們對華羅庚與陳省身兩位宣傳得比較多。
  • 中國數學會揭曉華羅庚獎、陳省身獎、鍾家慶獎:8人獲獎
    中國數學會今天揭曉了第十三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六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十三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其中,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及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龍以明榮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戴彧虹、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朱小華榮獲陳省身數學獎。今年獲得鍾家慶數學獎的分別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樊玉偉、首都師範大學的張蕊、西南財經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周嶺、浙江大學的周青龍等4名博士生。
  • 馮端回憶:馮康的科學生涯
    1997年春,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在清華大學所作題為「中國數學發展之我見」的報告中(見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1997》,亦見1998年3月11日《中國科學報》)提到,「中國近代數學能夠超越西方或與之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當然我不是說其他工作不存在,主要是講能夠在數學歷史上很出名的有三個:一個是
  • 數學三大獎揭曉:中南大學侯振挺獲華羅庚數學獎
    中南大學侯振挺獲華羅庚數學獎中國數學會2017學術年會在湘潭召開紅網時刻10月2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徐海瑞 通訊員 胡旺 劉異)近日,中國數學會2017學術年會在湘潭召開,現場揭曉第13屆華羅庚數學獎、第16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13屆鍾家慶數學獎的獲獎名單。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中國計算數學奠基人馮康馮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名譽主任,數學和物理學家,計算數學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45 年至1953 年,馮康先後在數學大師陳省身、華羅庚與龐特裡亞金(Pontryagin)等的指導下工作。1957 年馮康受命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參加了中國計算技術和計算數學創建工作,成為中國計算數學和科學工程計算學科的奠基者、學術帶頭人。1978 年調到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任中心主任,1987 年改任計算中心名譽主任。1993 年8月17 日,馮康逝世,享年73 歲。
  • 馮康的科學生涯——我的回憶
    為緬懷馮康先生為中國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追憶他生活中的片光零羽,發揚他克難創新的治學精神和甘於奉獻的育人理念,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聯合編輯出版《馮康先生紀念文集》。文集主要收錄了馮先生的至親家人、門下弟子、學界同行、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等撰寫的回憶和紀念文章。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但學渣在初二猶如中彩票了一般突然開竅,很快華羅庚的數學成績就名列第一,以致數學老師李月波可以在考試時把他叫到一邊,「今天的題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此時首先發現華羅庚數學天賦的是年級主任王維克,他是張聞天的同學,近代中國第一個翻譯但丁《神曲》的翻譯家。
  • 他是兩彈一星最神秘的幕後人,他的故事比約翰納什更迷人
    如果說這只是一個極小範圍的極個別觀點不足為憑的話,那麼菲爾丁數學獎獲得者、美國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所說「中國近代數學能夠超越西方或與之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個是陳省身教授在示性類方面的工作,一個是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方面的工作,一個是馮康在有限元計算方面的工作」就比較客觀,也相當權威了。
  • 馮端:馮康的科學生涯——我的回憶
    1997年春,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在清華大學所作題為「中國數學發展之我見」的報告中(見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1997》,亦見1998年3月11日《中國科學報》)提到,「中國近代數學能夠超越西方或與之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當然我不是說其他工作不存在,主要是講能夠在數學歷史上很出名的有三個: 一個是
  • 陳省身,終生從事數學研究
    有人根據狄多涅的純粹數學全貌和巖波數學百科全書、蘇聯出版的數學百科全書綜合量化分析得出的二十世紀數學家排名陳省身先生(S.-S.Chern)排在第31位,華羅庚排在第九十位,陳景潤進入前1500名。1911年,陳省身出生在浙江嘉興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選擇數學幾乎是一個傳奇:小學只上了一天,中學連跳兩級,15歲考上南開大學,大三成為老師助手,23歲赴德留學,只用了一年就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
  • 華羅庚的所長就職報告與中國科學院的數學事業
    就職報告中提出了「三高一長」的研究實習員培養方針,即要求每一個研究實習員在兩年內能「精通三高」(高等代數、高等幾何和高等微積分),「握有一長」(掌握一門專研特長)。數學所在補充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研究實習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同時又強調「(這)不是機械的規定。例如,一個研究實習員他有了獨創性的研究計劃,經領導批准以後,不妨進行」。
  • 他的名字叫馮康,中國計算數學事業的開拓者
    1984年,國際著名數學家、我國計算數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康,在北京微分幾何與微分方程國際會議上,首次系統提出了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這一成果開創了將計算物理、計算力學和計算數學相結合的、富有活力及發展前途的前沿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