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多寶閣」把文物「帶回家」,濰坊市博物館通過高科技展示館藏...

2020-12-02 齊魯網

在濰坊市博物館內,市民通過「多寶閣」了解館藏文物的信息。攝影 張馳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記者來到濰坊市博物館一樓看到,自2017年開始改造升級的市博物館展陳室如今基本完成改造,正式對外開放,顯得特別「高大上」。市博物館還打造「多寶閣」,運用先進AR系統向市民展示館藏精品文物,讓市民把文物「帶回家」。

展陳室變得「高大上」,市民大開眼界

5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濰坊市博物館一樓的展陳室看到,前來觀展的市民不少,有部分市民知道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特意帶孩子來開眼界。和以前相比,如今開放的展陳室無論展出內容,還是硬體設施,都有相當大的改變,顯得非常「高大上」。

家住高新區水岸華府小區的劉先生當天帶著孩子前來觀展。劉先生告訴記者,他之前曾帶著孩子來過幾次,以前的展陳室非常簡陋,展出品以一些傳統工藝品為主,使用的都是普通的玻璃展櫃,沒什麼太有價值的文物,感覺檔次不高。當天看到展陳室的新面貌,讓他非常振奮。

「以前的展櫃甚至還存在反光現象,看文物只能看個大概,現在能夠看清楚細節了。」劉先生說,另外展出的文物數量也比以前豐富太多,各種門類的文物都有,真正讓人大開眼界。

濰坊市博物館陳列科科長郭偉介紹,自2017年開始,市博物館啟動對展陳室的升級改造工程,如今基本完成,效果非常顯著。此次改造將老式的普通玻璃展櫃更換成了具備高科技含量的新式展櫃,最上層是燈光,可以多角度調試,能夠最大限度呈現文物的美。使用的玻璃不但抗擊打性能特別優越,而且絲毫不反光,能最大程度展示文物的美感。

「現在我們使用的是國內最先進的文物展示展櫃,目的就是把館藏文物真正陳列出來,讓大家能夠近距離觀賞到。」郭偉說。

通過先進展示系統,全方位了解文物

在展陳室裡,一臺大型「機器」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屏幕界面上展示的是一件件精品文物,非常漂亮。郭偉介紹,這是新打造的文物展示機,他們取名為「多寶閣」。

記者隨意點了其中一件感興趣的「十六國鎏金銅佛坐像」,這件文物立即在屏幕上放大,就仿佛真實擺放在面前一樣。用手在屏幕上旋轉,這件文物也跟著旋轉起來,正面、背面、側面、底部、頭部……一覽無遺。

通過操控界面,可以直接查看這件文物的背景介紹,對這件文物的價值有了一個粗略的認識。通過放大鏡功能,還可以對某個部位放大查看,連文物上的紋路肌理和上面鐫刻的銘文都清晰可見。

這件文物還有二維碼功能,市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以後,就可以得到這件文物的詳細信息,如同在文物展示機上一樣看得清清楚楚,也可以多維度觀察。「有了這個功能,就相當於讓市民把這件文物『帶回家』。」郭偉說。

郭偉介紹,這臺「多寶閣」採用了多媒體技術和AR展示系統,目前收納40件市博物館最精品的珍貴文物,今後還可以根據不同展示需求,往裡面增添新的內容。

據了解,濰坊市博物館是省內首個採用多媒體技術和AR展示系統展示館藏精品文物的博物館。

目前不接受團隊參觀,每日限入600人

市博物館建館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傳承和守護,其學術研究、藏品保管、陳列展覽、考古發掘均取得了顯著成就,截至目前,館藏各類文物近8萬餘件。

郭偉告訴記者,市博物館內的館藏文物雖然數量豐富,可受限於場地、硬體等多方面原因,展陳效果一直不理想。為此,市博物館啟動展陳室升級改造行動,目前基本完畢。他們特意在新的展陳室裡打造了「物華天寶·館藏文物精粹展」,由藝匠天工、吉金永壽、金韻含香、緞繡成衣、龍鳳呈祥等11個單元組成。通過館藏300餘件珍貴文物,展示了濰坊地處齊魯腹地,璀璨奪目的史前文化、方國林立的青銅時代、經學佛教鼎盛的漢唐時代、明清時期的金石學重鎮,八千年連綿不斷的文化發展史,並以此來彰顯濰邑浩瀚廣博的文化底蘊。同時,通過AR展示系統解決展出面積不足的問題,讓更多市民欣賞到濰坊的文物之美,感受厚重的歷史。

郭偉表示,目前依舊處於疫情防控期,市民如果想前來觀展,可以通過關注濰坊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點擊底部的「濰博資訊」中的預約參觀。對於觀展人員,市博物館採取總量控制,分時分流原則,減少人員聚集。目前不接受團隊參觀預約,暫不提供人工講解,每日限額600人,上下午各300人。

記者 趙春暉

◎相關新聞

博物館日 線上活動精彩紛呈

本報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記者從濰坊市博物館獲悉,與往年豐富熱鬧的線下活動不同,今年博物館通過線上方式舉辦多項活動。「最美輪椅姐姐」劉曉清通過線上視頻與濰坊聾啞學校和濰坊盲校的學生們分享故事。

自今年3月25日恢復開館以來,濰坊市博物館堅持有序、限量入館觀賞。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線下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市博物館主打線上活動「星辰大海 與你同行」,將目光聚焦在一群特殊群體身上,他們就是濰坊聾啞學校和濰坊盲校的學生們。博物館工作人員「最美輪椅姐姐」劉曉清通過視頻方式與這些孩子們隔空對話,講述她與博物館的緣分以及博物館與這些孩子們的故事。

「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關注這些孩子們的文化培養。」濰坊市博物館宣教科科長楊斐告訴記者,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他們就將目光聚焦到這群特殊的孩子身上。

此外,濰坊市博物館還在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上線十多項活動,如「孔子學堂」以傳統致敬生活之美、「益之聲」用聲音傳遞歷史的溫度、「聲動濰博」線上開講等,市民可以關注濰坊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了解。

(記者 隋煒鳳)

[責任編輯:楊凡、王亮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6-819810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6-8198101,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山東博物館對近50件館藏明代服飾啟動數位化保護
    該館將對館藏的近50件明代孔府舊藏服飾進行三維數據和紋理採集,完成服飾建模和紋飾提取工作,填補國內服飾類文物數位化採集的空白,為建設文物數位化採集標準提供樣本。山東博物館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人員正在對一件仿製的明代服飾拍照,進行信息採集。
  • 直播預告|世界博物館日 一起探秘重慶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6時訊(記者 王瑋)今(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重慶擁有著悠悠歷史長河中,各個博物館中的文物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華龍網將聯合「1+41」重慶客戶端集群聯盟推出「穿越千年 感知重慶」探秘博物館聯動直播,帶你一起探秘重慶多個博物館,走近有著千年歷史的館藏文物。
  • 大英博物館上淘寶直播「開館」 羅塞塔石碑等館藏文物將亮相
    【TechWeb】6月30日消息,今天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據悉,這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美國博物館展出大批木乃伊文物 現場進行掃描
    當地時間2018年3月13日,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中一具精美的木乃伊棺槨。該館將從3月16日開始正式展出這批來自古埃及和秘魯的木乃伊及附屬文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3日,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對一具木乃伊進行掃描,該館將從3月16日開始正式展出這批文物。
  • 乘地鐵聽遊上海31座博物館《聽遊博物館》節目正式上線蜻蜓FM
    「你的文物會『說話』!」、「讓文物『活』起來……」「《聽遊博物館》邀你一起暢遊地鐵沿線博物館,感受活躍在耳邊的文物魅力!」5月18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精心打造的《聽遊博物館》系列節目正式在蜻蜓FM上線。博物館是城市文化精髓的生動寫照。《聽遊博物館》節目立足於文化傳承的初心,傳播城市文化,傳遞城市精神,同時也是跨平臺資源整合,創新文化服務新方式的重要嘗試。
  • 對話山東博物館郭思克館長: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今年正值山東博物館建館60周年之際,作為山東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肩負著展示山東地區璀璨的古代文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是展示齊魯文明的重要窗口。
  • 快來打卡國家博物館!這些孔府舊藏珍貴文物首次集中外出展示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孔子博物館協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孔子博物館提供的73件(套),86件館藏珍貴文物將開啟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也是孔子博物館開館之後參與的第一個對外合作交流項目。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繪製了百餘人物~ 2021-01-08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
    12月18日,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佛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基於2017年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展覽互換協議,兩館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策劃了《晚明時期的中國人生活》展和《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為兩國觀眾帶去獨具特色的中波歷史文物精品。
  • 當拉曼光譜走入博物館 個性化需求凸顯——訪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科技考古學已然興起,掃描電子顯微鏡、高光譜儀、微區X射線螢光光譜儀、紅外光譜儀、顯微雷射拉曼光譜分析儀等越來越多的科學手段應用到考古和文物研究中。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顯微雷射拉曼光譜分析儀雖然進入文物研究領域時間不是很久,卻贏得了越來越多文物科研工作者的青睞,目前國內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博物館等都已經配備了相關的產品。
  • 大英博物館:高科技重現木乃伊背後的故事
    新華網倫敦5月21日電(記者夏曉)大英博物館將從22日起展出8具木乃伊,通過高科技為參觀者講述木乃伊背後的故事,包括他們的生與死。  持續至11月30日的這一展覽,題為「古老生命,全新發現」。博物館科學家利用CT掃描與先進的3D成像電腦技術,將這些古老木乃伊重新展示給觀眾,包括他們內部的3D圖像,以及利用3D技術複製的陪葬物品。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全省領先,國內一流」 目標基本實現深讀周刊:博物館首先有文物的保護、展覽、展示功能,蚌埠市博物館2015年遷入新址後,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創新性工作?季永:蚌埠市博物館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博物館的建設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和旅遊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 AR、VR技術走進文化遺產 「消失的文物」復原
    用手機掃描這些AR卡片,即可在手機屏幕中獲取文物的三維模型,以及附加的聲音、文字和特效等,生動展示館藏文物,同時可以讓觀眾把文物「帶回家」,自己收藏或向小夥伴們展示,近距離地觀摩與研究文物。2003年,故宮文化資產數位化應用研究所推出了其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宮殿》,通過手機等設備,觀眾可以從任意角度、全方位地觀賞太和殿,「像鳥兒一樣俯瞰故宮」。
  •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
    (展期從2019年11月12日至2020年3月31日),這次展覽是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首次大量公開展示。天津自然博物館以「讓文物活起來」精神為指導,組織專業人員對北疆博物院藏品發掘、整理、研究並及時對公眾展示。展覽挑選植物科學畫的精品近百件,分為野生植物、園藝花卉、經濟作物三大類並配合珍貴館藏植物標本和保色浸制標本以生動立體展示,此外還設計了植物知識互動區、科學畫臨摹區、視頻播放區和文創展示區。
  • 武威市博物館線上展覽《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現館藏文物46111件,其中珍貴文物1036件。
  • 墾利區博物館發布公告徵集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變遷物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  為進一步豐富博物館館藏資源,同時貫徹落實《關於做好建黨一百周年革命文物徵集工作的通知》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山東省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徵藏」工作的通知》要求,12月24日,墾利區博物館發布公告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革命文物及社會發展變遷物證。
  • 博物館三維數位化_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字博物館開始逐漸建立,很多的文物也可以以數位化的方式去展示,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首都博物館的分館也實現了文物的三維數位化工程,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三維立體觀賞博物館的精品,故宮博物院還和日本進行了合作,並且開發了「數字故宮」,故宮的一些古代建築還有一些文物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截止2019年底,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共有575個,比2018年新增34個,其中,國有文物系統博物館162個,國有行業博物館60個,非國有博物館338個,其他博物館15個。山東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青州市博物館、煙臺市博物館、濰坊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臨沂市博物館等18家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威海市博物館等28家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9年,全省各級博物館(紀念館)舉辦各類展覽2890個,實施教育活動30614次,免費開放參觀人數達8219餘萬人次。
  • 百餘座博物館展示濟南文明與記憶
    2011年,濟南市文物店整建制併入濟南市博物館,舊藏8萬餘件各類文物使濟南市博物館藏品更加豐富。而以「古城輝煌」為主題的濟南歷史暨館藏文物展覽,已成為市博免費對外開放的基本陳列,向人們詳細介紹著屬於這座城市特有的記憶。
  •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2020-11-04 15:38:52「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