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2020-11-04 15:38: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11月4日,「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在瀋陽故宮舉辦,遊客在參觀展覽中的作品。 韓宏 攝

  中新網瀋陽11月4日電 (韓宏)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4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展覽精選了館藏描繪秋景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中或秋山棧道或瀑布流泉或秋冬之交寒林枯樹煙靄霧氣之境,體現了書畫家對秋季主題的不同詮釋。

遊客參觀「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 韓宏 攝

  瀋陽故宮館藏一級文物、「清初畫聖」「四王」之一的王翬晚年精心之作「設色秋林書屋圖」在展覽第一單元「秋意」中展出。圖中兩峰峻峙,谷間樓閣,溪前茅屋,蒼林翠竹與霜葉秋楓相映,皴法典雅,設色秀麗,極似元代大家王蒙筆意。圖左上部自題:「康熙歲次庚寅初冬,仿黃鶴山樵秋林書屋圖」,後署款:「海虞耕煙散人王翬」,題款之前引首鈐「西爽」朱文長方印,款下鈐「王翬之印」朱文方印、「耕煙散人時年七十有九」白文方印。圖左右下部有「常惺惺齋珍藏蘇」「百硯齋」「茝林審定」「勞崇光印」「來青閣」「至聖七十世孫廣陶印」等收藏印章17方。

  「四王」中另一位畫家王原祁的「設色仿倪瓚秋山圖」也在展覽第一單元中展出,其所繪的秋山景象,山巒重疊,陡岸巖石,疏林老屋,秋葉正紅,秋意正濃。

  碩果滿枝、春華秋實,秋實也是秋季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第二單元「秋實」中,就展出了「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吳昌碩的「秋實」作品「設色葡萄葫蘆圖」。圖中的葫蘆又稱蒲蘆,諧音福祿,其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蒲蘆蔓帶諧音「福祿萬代」,是吉祥的象徵。而葡萄本身又多籽,有著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除「秋意」「秋實」外,在展覽第三單元「秋韻」、第四單元「秋聲」中也展出了多幅具有秋天色彩的書法繪畫作品,如陸治的「墨筆秋山行旅圖」、石濤的「墨筆秋花疏篁圖」、林則徐的「行書道情屏」、李鱔的「墨筆菊花公雞圖」。

  李聲能說,希望民眾在感受宮牆邊飄落的銀杏後,走進展廳也可以欣賞到館藏文物裡的「秋天」和中國書畫的意境之美。(完)

相關焦點

  •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舉辦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
    春花、夏雨、秋葉、冬雪,四季分明的瀋陽已至深秋。「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近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展覽精選了館藏描繪秋景的書法、繪畫作品,作品中或秋山棧道、或瀑布流泉、或秋冬之交寒林枯樹煙靄霧氣之境,體現了書畫家對秋季主題的不同詮釋。
  • 瀋陽故宮投影秀 百米紅牆立體呈現館藏文物
    9月30日晚,瀋陽故宮牆體投影秀璀璨亮相。瀋陽故宮館藏的《設色湛露春融圖卷》在紅色宮牆上以畫軸形式徐徐展開,隨後鮮花盛開,帶有花木圖案的瓷器、琺瑯、漆器、玉器、織繡、掛屏、盆景等依次展現。據悉,本次投影秀以聲光影多彩形式,在瀋陽故宮文德坊以東宮牆(寬度78米、高度5.5米)和瀋陽故宮東南門(宮門高度7.5米)上,採用3D全息投影技術展現瀋陽故宮館藏文物等相關內容。
  • 瀋陽故宮精品文物在國博集中展示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期3個月。「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帝後玉寶、玉冊,富麗華美、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器;又有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莊嚴、裝飾華美的金銅佛造像等。
  • 「摸金校尉」倒賣文物青花瓷大罐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
    光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最近,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法院全部採納檢察機關公訴意見,認定姚某等5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於某等2人犯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相應刑罰。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
  • 「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 故宮皇家冰庫月底亮相
    打通西側遊覽通道的另一層目的,在於分散中軸線的客流,「現在80%的觀眾都是只看中軸線」,單霽翔說,今年內故宮還會打通東側箭亭至文華殿的通道,通過新開放的展廳和更有趣的展覽,分散疏導客流。  參觀「文物醫院」需預約  第三條新參觀通道是西河沿的文物修復室,預計今年12月開放,全長361米。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先生去世後,家屬秉承遺志,將其生平藏書全部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善本館藏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革命烈士證明書鄭振鐸先生肖像同一天,「紀念鄭振鐸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也在故宮博物院舉行。座談會匯聚了來自各主辦單位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商務印書館、溫州鄭振鐸紀念館等單位的相關學者。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大英的主要收藏來自中世紀,以古埃及、希臘、羅馬的藏品而聞名,兼有其他各洲的珍貴文物,喜歡中世紀藏品的小駝們可不要錯過啦!因為博物館時常有老鼠出沒,所有這裡有著許多住在館內的貓,「主子們」盡心守護著艾爾米塔什的藝術珍品已經有兩百餘年,博物館也曾為它們專門舉辦過展覽、音樂會喲!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1、以故宮為主題的三大紀錄片2005年,央視以故宮為主題,播出了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故宮》拍攝視角廣大,像一本百科全書,將故宮的肇建歷史、建築藝術、使用功能、館藏文物等向觀眾娓娓道來。該片重點介紹了故宮裡的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宮廷織繡、漆器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故宮就像一座大房子,《故宮》、《故宮100》、《我在故宮修文物》,三部大型紀錄片像「房子主人」一樣,從故宮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從面到點,從大到小,從外到內,全方位向觀眾介紹故宮。
  • 掃描「多寶閣」把文物「帶回家」,濰坊市博物館通過高科技展示館藏...
    此次改造將老式的普通玻璃展櫃更換成了具備高科技含量的新式展櫃,最上層是燈光,可以多角度調試,能夠最大限度呈現文物的美。使用的玻璃不但抗擊打性能特別優越,而且絲毫不反光,能最大程度展示文物的美感。「現在我們使用的是國內最先進的文物展示展櫃,目的就是把館藏文物真正陳列出來,讓大家能夠近距離觀賞到。」郭偉說。
  • 一周觀展指南|藝術裡的清涼,從徐生翁關良看到朱豹卿
    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撥霧南山——朱豹卿書畫展地點:浙江省義烏春及草廬美術館展期:2020年6月12日—7月12日有著高逸筆墨的朱豹卿先生(1930-2011)生前極其低調,81周歲才在浙江美術館(2011年)舉辦個人捐贈作品展,在其展覽舉辦時,已經從藝六十多年,除了極少的圈內人士,幾無人聽說其名
  •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青花瓷大罐,竟現身黑市……|今晚九點半
    換來的是……購買文物書籍和探測設備,現代版「摸金校尉」團夥輾轉遼寧、吉林、河北等多地「探寶」,倒賣珍貴文物,收穫頗豐,僅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近日,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
  • 孫瀛洲曾捐上千文物給故宮 後人稱是明智之舉
    他自奉甚儉卻有今人不能想像的慷慨——敞開自己所有收藏讓國家「看上什麼就挑什麼」,幾千件寶物捐贈故宮。工作人員到孫家為捐贈文物登記造冊就用了近兩個月時間,這些文物在1956年就有25件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個人就是孫瀛洲。  故宮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曾經感慨,為故宮捐獻做出最頂尖貢獻的有兩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孫瀛洲,一位則是捐書畫的張伯駒。
  • AR、VR技術走進文化遺產 「消失的文物」復原
    日前,由微信平臺「AR醬」「文博圈」主辦的科技與文保系列沙龍——文保領域AR、VR案例分享與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業內專家學者攜國內外AR、VR在文博領域的應用案例,向公眾展示了新技術如何讓「看不見、摸不著、體驗不了」的傳統文化轉化為情境化、可視化的數字文化形態。
  • 安徽省「全息空氣影像」有望走進故宮
    在昨天舉行的「創響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全球總決賽上,來自中科大先研院的東超科技帶來的可交互全息空氣影像技術,讓人大開眼界,而這項技術也有望於明年走進故宮,讓參觀者與珍寶館的文物「對話」。全息空氣影像有望走進故宮在昨天的決賽上,來自中科大先研院的東超科技帶來了全新的科技成果。這是一種稱為可交互全息空氣影像的技術。當設備打開後,就在設備前方的空氣中,形成了一面「空氣屏幕」。在這個虛擬的屏幕上,可以投影各種影像。更神奇的是,用戶還可以將自己的雙手伸到「空氣屏幕」裡,實現各種操控。
  • 2017年日曆登場 《故宮日曆》成「網紅」酷似「紅磚頭」
    故宮專家從浩如煙海的文物中,甄選出365件以禽鳥為主題的藏品,編寫出2017年的《故宮日曆》,早在9月初就提前開始預售。日曆每月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金雞獻瑞」、「百鳥朝鳳」、「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翻開這本日曆,裝幀精美的圖案秀出了古代皇宮奢華的生活全景。
  • 直播預告|世界博物館日 一起探秘重慶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悠悠歷史長河中,各個博物館中的文物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華龍網將聯合「1+41」重慶客戶端集群聯盟推出「穿越千年 感知重慶」探秘博物館聯動直播,帶你一起探秘重慶多個博物館,走近有著千年歷史的館藏文物。本次直播,華龍網聯合渝中、北碚、大足、綦江、榮昌、銅梁、奉節、萬州、雲陽等區縣融媒中心記者,走進三峽博物館、大足石刻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銅梁博物館、雲陽縣博物館、夔州博物館、詩城博物館、榮昌陶博物館、綦江博物館、三峽移民紀念館、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等,了解題刻碑記漢巴郡朐忍令景雲碑、千手觀音、各種各樣的古生物化石、明代石刻儀仗俑、漢青銅馬等文物。
  • 戰火中,這3694箱故宮文物何處避難
    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一角 (南岸區文旅委供圖)說到南濱路上的安達森洋行倉庫,相信許多人不會陌生。但你可知道,這個倉庫和故宮文物頗有淵源,並成為故宮文物南遷這場大遷徙的見證者。12月25日,位於安達森洋行舊址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初步對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