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倒賣文物青花瓷大罐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

2020-12-04 巴中在線

購買文化遺產書籍和勘探設備,現代版「摸金校尉」團體輾轉遼寧、吉林、河北等許多「探寶」,將珍貴的文化遺產倒賣,收穫頗豐。光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

最近,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法院全部採納檢察機關公訴意見,認定姚某等5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於某等2人犯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相應刑罰。

黑市驚現青花瓷大罐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

2019年10月,由於發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文物,阜新市公安局要求市檢察廳逮捕姚某、李某、毛某、沈某、姚某超等5名嫌疑人。

受理案件後,阜新市檢察院成立專案組,主動提前介入,及時引導公安機關偵查。通過仔細審閱案卷、訊問犯罪嫌疑人,發現涉案犯罪嫌疑人之間已構成一個挖掘倒賣文物的犯罪團夥。

經過調查,姚某、李某等人了解到挖掘倒賣古錢幣來錢快,便打起了歪主意,想通過尋找古遺址「探寶」掙錢。

「我們買了一些文化遺產書籍,研究結果發現河北省九原縣的古文化遺址比較多,所以決定去河北碰碰運氣。事前購買了金屬探測器後,我們出發了。」姚某供述,幾人在該縣多次踩點後,利用金屬探測器挖到了一個青花瓷大罐,以及罐內的7件小件瓷器。

成功後,姚某等人連夜返回阜新市姚某的兒子姚某超家。網上查詢比較後,他們發現這個大缸屬於元代青花瓷,價值很高,多方聯繫賣家,要求5000萬元,吸引了很多人上門「看貨」。他們試圖出售文化遺產時被公安機關抓住了。

經過專家鑑定,沒收的8件出土瓷器大部分是一級、二級文物。其中最珍貴的青花纏織牡丹紋蓋罐為一級文物,比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類似青花纏織牡丹紋罐(無蓋)的器形還要大,文物價值不可估量。

瘋狂盜掘銅錢880餘斤

多地古文化遺址遭破壞

隨著調查的深入,公安檢察機關發現該團體涉嫌在吉林省公主嶺市、遼寧省大連等多個地方發掘古代文化遺址。

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4月和6月,該團夥分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遼寧省大連市犯下多次罪行,先後盜掘銅錢880餘斤,轉賣後非法獲利27萬餘元。

經鑑定,吉林省公主嶺市被盜掘地點為受國家保護的遼金時期古遺址,遼寧省大連市被盜掘地點為古代錢幣窖藏遺址,河北省沽源縣被盜掘地點為受國家保護的元代古遺址,均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盜掘行為對上述遺址的原始風貌造成破壞,相關歷史文化信息丟失。

審查案件文件,審問相關嫌疑人後,檢察官發現此案尚有洩漏。「公安機關僅對參與盜掘古文化遺址的5名犯罪嫌疑人提請逮捕,與該犯罪團體關係密切,參與收購盜掘出土文物的下家未被緝捕。」

因此,檢察機關在批准逮捕5名現有嫌疑人的同時,向偵查機關發出了《繼續偵查取證意見書》,詳細列舉10餘條補充偵查事項,督促繼續偵查追捕兩名漏犯。最終,馬某、於某兩名漏犯歸案。

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

換回有期徒刑十一年不等

在確認案件事實的同時,繼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解釋,最終導致7名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認罰。

最近,該案件由法院全體表揚檢察機關公開宣判指控和量刑建議,認定被告人姚某、李某、毛某、沈某、馬某5人的行為構成盜掘古文化遺址罪,被告人姚某超、於某的行為構成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姚某、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罰金6萬元;判處毛某有期徒刑八年四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判處沈某有期徒刑六年三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對馬某、姚某超、於某均判處有期徒刑,適用緩刑,並處罰金。7名被告人表示認罪認罰不上訴。

相關焦點

  •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青花瓷大罐,竟現身黑市……|今晚九點半
    盜挖青花瓷大罐盜掘銅錢880餘斤現代版「摸金校尉」團夥輾轉多地「探寶」倒賣珍貴文物換來的是……購買文物書籍和探測設備,現代版「摸金校尉」團夥輾轉遼寧、吉林、河北等多地「探寶」,倒賣珍貴文物,收穫頗豐,僅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
  • 黑市驚現青花瓷大罐,賣家喊價5000萬!準備出售時……
    黑市驚現青花瓷大罐,賣家喊價5000萬!,現代版「摸金校尉」團夥輾轉遼寧、吉林、河北等多地「探寶」,倒賣珍貴文物,收穫頗豐,僅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近日,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法院全部採納檢察機關公訴意見,認定姚某等5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於某等2人犯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相應刑罰。
  • 「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 瀋陽故宮精品文物在國博集中展示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期3個月。「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帝後玉寶、玉冊,富麗華美、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器;又有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莊嚴、裝飾華美的金銅佛造像等。
  •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舉辦 2020-11-04 15:38:52」在瀋陽故宮舉辦,遊客在參觀展覽中的作品。
  • 瀋陽故宮投影秀 百米紅牆立體呈現館藏文物
    9月30日晚,瀋陽故宮牆體投影秀璀璨亮相。瀋陽故宮館藏的《設色湛露春融圖卷》在紅色宮牆上以畫軸形式徐徐展開,隨後鮮花盛開,帶有花木圖案的瓷器、琺瑯、漆器、玉器、織繡、掛屏、盆景等依次展現。據悉,本次投影秀以聲光影多彩形式,在瀋陽故宮文德坊以東宮牆(寬度78米、高度5.5米)和瀋陽故宮東南門(宮門高度7.5米)上,採用3D全息投影技術展現瀋陽故宮館藏文物等相關內容。
  • 走進文物裡的「秋天」 瀋陽故宮舉辦館藏秋季題材書畫展
    「秋聲無盡——瀋陽故宮館藏書畫展」近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餘件館藏明清及近現代秋天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讓展廳內也切換至深秋時節。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瀋陽故宮春、夏、秋、冬系列書畫展已經舉辦了以春季和夏季為題材的書畫展,深秋之際,再次策劃了體現秋季之美的館藏書畫展。
  • 故宮器座類藏品首次整體出宮展覽,包括金屬器座、牙座、玉座
    7月5日,「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在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嘉德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也是故宮器座類館藏藏品首次整體出宮展覽。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宮廷器座文化與並感受故宮傳統文物修復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先生去世後,家屬秉承遺志,將其生平藏書全部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善本館藏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革命烈士證明書鄭振鐸先生肖像同一天,「紀念鄭振鐸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也在故宮博物院舉行。座談會匯聚了來自各主辦單位及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商務印書館、溫州鄭振鐸紀念館等單位的相關學者。
  • 孫瀛洲曾捐上千文物給故宮 後人稱是明智之舉
    他自奉甚儉卻有今人不能想像的慷慨——敞開自己所有收藏讓國家「看上什麼就挑什麼」,幾千件寶物捐贈故宮。工作人員到孫家為捐贈文物登記造冊就用了近兩個月時間,這些文物在1956年就有25件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個人就是孫瀛洲。  故宮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曾經感慨,為故宮捐獻做出最頂尖貢獻的有兩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孫瀛洲,一位則是捐書畫的張伯駒。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現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看深藏宮中、秘而不宣的皇家寶器
    故宮博物院藏有豐富的法器類文物,尤以藏傳佛教法器居多,這些文物對於認識和了解清宮廷的物質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意義。澎湃新聞獲悉,12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是繼去年「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之後的再度合作。
  • 故宮中危害文物的害蟲有三種,專家用高科技,可以一舉將其消滅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不但佔地面積巨大,而且藏品眾多。可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也在面臨著一項挑戰,即病蟲害的威脅。讀者們可能都聽過莊稼要防蟲病害,卻不知文物也要殺蟲滅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故宮博物院青銅器研究專家丁孟介紹說,中國自漢代以來對銅器就極為重視,到了乾隆更是對金石學進行了大力度的推動,當時的官宦階層對青銅器都極為重視。毛公鼎出土時無破無損、極為完整,更可貴的是鼎內腹部的字數極多,有32行、共497個字的銘文(也有說法認為是499個字)。   迄今為止,毛公鼎是銘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寶。
  • 戰火中,這3694箱故宮文物何處避難
    當天下午,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馮賀軍以《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為主題舉行講座,與到場市民分享了故宮文物南遷背後的故事。南遷前所未有的文物大遷徙「現在看來,故宮文物南遷十分必要,但其實當初在作出決策之時,也存在不少反對的聲音。」講座中,馮賀軍說道。他介紹,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平故宮博物院接到指令:將文物裝箱南遷。
  • 匯聚多個國家館藏珍品!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在北區13、14號展廳開展。本展覽匯聚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相應選取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加以對比展示。
  • 淄博博山雞油黃琉璃精品入駐故宮博物院
    日前,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品公司的十餘件「雞油黃」「雞肝石」琉璃精品入駐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於寶蘊樓。寶蘊樓位於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內,始建於1915年,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用於文物保藏的大型庭院式庫房,樓內藏品皆為原北京故宮、瀋陽故宮所存歷代文物精華,因此定名為「寶蘊樓」。如今,寶蘊樓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精品展示地和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廳,是其重要的接待場所,未對公眾開放。
  • 《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
    與此同時,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北京衛視熱播,不僅在尋找文化命脈的同時展現著故宮的「高光傳奇」,而且以不同主題,圍繞故宮館藏文物進行的創新表達,為中小學踐行「館教結合」「展教並重」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各界對博物館教育的廣泛關注。
  • 一周觀展指南|霍克尼激起「大水花」,大都會呈現中國神明
    暑期接近尾聲,上海博物館的大展「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即將閉幕,與此同時,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展陸續呈現,在上海,如當代藝術博物館「消失的技法——讓·鮑德裡亞的攝影」, 上海明珠美術館「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心」;在北京,如故宮博物院「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木木藝術社區「大衛·霍克尼:大水花」;在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