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

2020-12-05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卻詠梅)日前,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內容,鼓勵小學在下午3點半課後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專題教育活動。與此同時,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北京衛視熱播,不僅在尋找文化命脈的同時展現著故宮的「高光傳奇」,而且以不同主題,圍繞故宮館藏文物進行的創新表達,為中小學踐行「館教結合」「展教並重」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各界對博物館教育的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博物館因擁有無數經典藝術典藏,及其具有的實物性、經典性和現場感的特點,對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故宮博物院是較早開展公眾教育活動的博物館之一,中小學生可以在每星期二集體免費參觀故宮。2016年,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正式啟用,針對不同年齡段觀眾開展教育或研修活動,為常年面向中小學生及家庭觀眾進行的各類專題教育項目,提供了靈活便利的場地空間。在《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中,通過明星的引領與專家的串講,讓原本看起來乾癟、枯燥的歷史文化知識,以真人秀的形式活了起來。還有來自清華美院、中央美院、中國傳媒大學等20所高校的大學生參與文創設計環節,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等率高校文創設計團隊「競爭上崗」,通過文創設計比拼競爭「上新」名額,青年大學生設計團隊則各出絕招,打磨出了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將故宮文化賦予當代價值,普及給更多年輕人。

據了解,有些學校已經把《上新了·故宮》引入課堂,為學生普及歷史文化知識,讓學生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中國頂尖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學生們平日的作業與試題也逐漸多樣化起來:有語言文字運用題,以《上新了·故宮》為例讓孩子們選擇恰當的成語表達;有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們分析《上新了·故宮》對增強文化自信的作用;更有化學試題,讓學生們填寫節目裡展現的文物修復過程中涉及的化學變化是哪一種……

可以說,《上新了·故宮》已經不僅僅是一檔文化綜藝節目,而是一本生動的文化「教科書」、一個充滿實踐氣息的第二課堂,並成為中小學博物館教育的重要補充。

作者:卻詠梅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故宮又上新了!
    故宮又上新了! 隨著《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開播,歷經600年風雨沉浮的紫禁城再次以穿透歲月的優雅和從容翩然而至,沁潤人們的心脾。 與網際網路巨頭聯手,則令故宮文創與科技結合更進一步。2016年,故宮先後與阿里巴巴、騰訊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達成合作,故宮博物院旗艦店在天貓上線。紙膠帶、御貓擺件、真絲團扇、行李牌、冰箱貼……這些兼顧了歷史性、藝術性與實用性、趣味性的文創產品,每逢上市都能引發瘋狂搶購,人們在大呼「故宮搶錢」的同時又迫不及待地為這些爆款買單。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故宮當然有高冷的資本:她是中國歷史上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近600年的厚重歷史、有無與倫比的文化歷史政治價值;全世界博物館幾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結構,而故宮是倒金字塔,珍貴文物佔了93.2%,全國4700多座博物館,珍貴文物有401萬件,其中168萬件在故宮,佔比41.98%。
  • ...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在...
    此次培訓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最大限度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探討博物館如何利用和發揮好自身資源與優勢,創新性的開展多形式的「雲」表達活動,依據《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確定了「雲」作為賦彩新時代的培訓主題,對如何在新冠疫情下開展「雲」傳播等課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申宏攝26日,臺灣「文化部」在「立法院」教委會針對「如何推動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美術館、表演藝術館舍及各文化館舍之數位策展、線上藝文、數位行銷與服務」進行專題報告,多位「立委」針對臺北故宮與「文化部」合併一事質詢。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在第三季節目中,鄧倫、張魯一和聶遠三位作為故宮文化探秘的駐場嘉賓,文創方面,則邀請到了全國20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團隊設計賽事。首期當中,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對戰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可謂是異彩紛呈。
  • 亳州市博物館舉辦第二課堂「文物拼圖賽」系列活動
    亳州市博物館為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育功能,近日組織開展文物拼圖競賽系列活動。活動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文創產品「亳」字拼圖及代表性珍貴文物製成文物拼圖,操作簡單,兼備趣味性與知識性,不僅鍛鍊孩子們動手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
  • 單霽翔解釋故宮為什麼賣口紅:紅黃藍是故宮三原色
    【解說】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了經濟峰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了以「文化互動與民心溝通」為主題的小組會,在會上他以多個生動的例子,講述了如何讓傳統文化走近大眾。  【解說】當天,單霽翔在討論中表示,國際社會對博物館的定義從注重文物藏品保管、研究,逐漸轉為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而通過實踐,他感到,文物的展覽不應該脫離於人們生活之外。
  • 故宮雪景圖上新了 宮裡那隻「摸腦殼」獅子冒雪走紅……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昨夜,北京迎來了今冬第二場大雪,一夜之間,全城銀裝素裹。@蘇恩和說,讓他們不用著急回來,但出片率一定要高,上千張那種。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中文教育機構轉戰網絡   2020年3月7日,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孔子數字課堂」正式開課。讓該校校董麻卓民沒想到的是,在第二期直播時段,在線聽課人數突破2500人,佔5個校區註冊學生的80%。同時,網絡課程向社會開放,非本校學生參加聽課的達350人。
  • 故宮再「上新」!《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即將開播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1.散氏盤。
  • 《上新了·故宮3》:鄧倫、聶遠、何穗,重新走入故宮領略千年文化
    故宮在古代就是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帝王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20年是它成立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年,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以這一次《上新了·故宮》就更加有意義了。這一次鄧倫和聶遠作為固定嘉賓,每一期加上一個飛行嘉賓,一起去找尋故宮的秘密和文創產品,讓故宮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 天津四家博物館升級!
    內容提要: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平津戰役紀念館成為繼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之後,天津市第四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此外,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故宮新聞發言人向公眾和香港博物館道歉
    中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故宮(微博)博物院今天上午十點半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香港展品失竊一事介紹詳情,詳細情況連線正在中央臺記者車麗。記者: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就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失竊的7件物品向社會表示公開道歉,並且向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表示道歉。
  • 2020北京旅行必去的五大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看遍中華五千年上下
    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館藏精品通過中國國家博物館,可以系統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濟,文化,歷史,軍事。而且,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持公民身份證即可進館參觀。
  • 中華航天博物館未來營地在線課堂帶你看宇宙
    為進一步推進航天科技科普教育,幫助廣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國航天發展歷程、學習航天人物、弘揚航天精神、激發創新創造與實踐能力,中華航天博物館與獨家運營合作夥伴明德未來積極組織、參與各類活動,依託線上平臺,將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貫穿航天科普的全程。
  • 故宮出版社X騰訊開心鼠英語 推出2021《故宮月曆》少兒版
    2020年12月2日,故宮出版社和騰訊教育聯合出品的2021年《故宮月曆》(少兒版)正式發布。該月曆限量發行一萬冊,是以故宮太和殿簷角瑞獸為主題的月曆,由故宮出版社與騰訊教育旗下騰訊開心鼠英語共同策劃與設計。同時,這也是故宮出版社首次推出的專為孩子們設計的故宮月曆。
  • 青島博物館人解讀博物館日主題 新定義下的博物館更加多元包容
    提到博物館,很多人都會先想到各種各樣的」國潮「文創。馬賡存認為,故宮博物院帶了個好頭,文創產品的大火讓博物館成為網紅。」        新定義下博物館探索更多新形式  如今, 博物館的發展不斷刷新青島人的傳統認知。青島市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將在2020年內重啟,改擴建之後總體建築規模將達8萬平方米,建築功能是以圖書、閱讀功能為基礎的文化業態綜合體,同時拓展美術館的展陳、服務功能,建設完成後將形成文化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