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新聞發言人向公眾和香港博物館道歉

2020-12-04 騰訊網

中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故宮(微博)博物院今天上午十點半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香港展品失竊一事介紹詳情,詳細情況連線正在中央臺記者車麗。

記者: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就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失竊的7件物品向社會表示公開道歉,並且向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表示道歉。他首先表示歉意,說故宮博物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表示繼續要提高安保水平。他說,從保衛處得知香港的文物失竊之後,就立刻上報了國家文物局和文化部,現在故宮和香港方面也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香港兩依藏博物館館長王夏虹出席了發布會,她說,當5月9日她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震驚。她的第一個反應是想要把目前故宮的所有展品馬上運回香港,但是在沉浸五六分鐘之後,她做出了一個決定,繼續把他們的展品在故宮完成展覽,並且添加一些新的更好的展品。

她說,香港方面對故宮和國家投入了絕對的信任,他們也相信公安機關能夠儘快破案。香港方面表示,他們覺得目前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應該把事情先解決。她也表示,目前在故宮展覽的只是他們化妝盒裡1/3的數量,之後還會添加更新的內容。

故宮博物院展覽部馬繼革主任也表示,他十幾天前參加發布會時為迎接這次展覽感到非常愉悅,現在聽到失竊感到非常不幸。5月9日,當他進入中心展覽區的時候,看到裝飾區的牆上有一個大洞,展廳兩側,包括面朝北的展廳上比較零亂。通過對現場照片的核對,一共丟失了9件物品,而其中2件盜賊沒有帶出故宮博物院,在故宮博物院的其他角落已經找到。

找到這兩件物品其中有一個是化妝盒,據介紹從外觀上沒有損害。另一件女士的化妝包,其外觀損害比較大,盒子已經被打開,已經變形,裡面的鏡子已破碎。香港兩依藏館長王夏虹表示,不能保證完全修復,因為修復起來非常難,做工是50、60年代的物件,而且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現在不能保證完全修復。

相關焦點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吳志華提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現代建築表達傳統精粹,除展示紫禁城珍藏外,策展團隊亦會與本地社區保持緊密互動,提供公眾參與詮釋文物的機會與平臺。同時,邀請本地藝術家合作,期望結合香港及當代元素。 推陳出新的現代詮釋,煥發故宮文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從2018年的《數碼敦煌》到2019年的《清明上河圖3.0》,觀眾的目光所向便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策展方向。「運用現代科技解讀故宮文物,令文物藏品變得生動、活潑,成為未來策展的重點。」
  • 德國漢堡博物館館長為"兵馬俑贗品展"道歉(圖)
    德國漢堡展出假兵馬俑的新聞上周成為德國各大媒體的頭條,並受到各國關注,面對輿論的壓力,漢堡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沃爾夫.柯帕克接受採訪時勇敢地承認了錯誤:「我當了15年的館長,今天卻犯了一個錯誤。」目前,博物館已經取消了兵馬俑展覽,給觀眾退票,並向提供展品的德國公司提起訴訟。不過,柯帕克同時強調自己不會因此事而引咎辭職。
  • 《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卻詠梅)日前,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內容,鼓勵小學在下午3點半課後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專題教育活動。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
    原標題: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人民時評)   如何讓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的中國,倚靠文化優勢來提升軟實力、提升國民素質?肩負傳承文明薪火重任的博物館,責無旁貸   5月18日,這個曾被民間當成「我要發」的聚財「吉日」,其實是頗具文化含金量的「國際博物館日」。   這一節日設立於1977年。
  • 11月17日藝術新聞早知道|藝聞簡報
    北京文物系統學術帶頭人公布 香港故宮施工進度穩定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開放 綦岸鹽運文化博物館預計月底開放 洛克菲勒:投資10億美元在滬建設洛克菲勒藝術中心 2021-2022
  • 《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全幅展出 故宮與香港文化交流再寫新篇
    與《絲路山水地圖》同場展出的還有香港博物館、大學和特區政府部門合力徵集的中國和香港地圖,以供觀眾比對古今的製圖技術。紀天斌表示,《絲路山水地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有重大意義,再現了古代中西方貿易及文化交往的通道。他希望通過香港這個面向世界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此次《絲路山水地圖》來到香港展出,無疑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 馬上評丨是誰把豪車放進故宮「撒野」的?
    17日晚間,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發布回應:針對今日有網民發布周一開車進入故宮事件,經核查屬實。故宮博物院對此深表痛心並向公眾誠懇致歉。道歉很快,但是豪車是怎麼開進故宮的?誰在「開後門」?這樣的「開後門」是不是對文物造成了嚴重的風險?該負什麼樣的法律和行政責任?這個必須講清楚。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12月19日,「高文有典 美行如圭——鄭振鐸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展,國家圖書館此次展出包括鄭振鐸先生的手稿、藏書印章、珍藏的古籍善本、黨和國家授予的「烈士」證書、原文化部褒獎其捐書之功的「褒獎狀」等在內的70餘件展品,以供觀眾走近這位文化巨匠,感受其愛書、護書、獻書的一生。同一日,故宮博物院也舉行了紀念鄭振鐸先生的研討會。
  • 黎智英助理道歉並辭職,美國主子換人,黎智英自身難保
    眾所周知,黎智英和他的「壹傳媒」一直是臭名昭著,此前黎智英因為觸犯了國安法被逮捕以後,居然屢教不改,依然聯絡亂港分子和外國勢力,最近更是為了他的主子不惜捏造假新聞。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披露,此前網上流傳的一份關於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和其兒子亨特及其在中國生意的「情報」文件,可能是一份假文件,而發布者表示是由香港《蘋果傳媒》委託撰寫的。
  • 春城夜譚|開奔馳進故宮「撒歡兒」,誰在為特權「開門」?
    1月17日,網友「露小寶LL」曬出周一閉館期間開奔馳逛故宮的照片,引發巨大爭議。@露小寶LL 開車進入故宮禁車區域,之後又為自己的行為狡辯,甚至發布攻擊網民的言論,令人們更加不滿。隨後,故宮發布道歉聲明,表明將嚴格管理的態度,涉事博主也一夜之間清空所有微博。
  • 故宮博物院院長道歉,相關責任人受罰,為什麼輿論還不滿意?
    ~ 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和YOYOGI一起旅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 ~故宮,這兩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點。「大G」、「撒歡兒」、「開車進故宮」等詞眼一時將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文化遺產推上了風口浪尖。
  • 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 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這家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 美衛生部發言人語出驚人
    :微信公眾號「環球時報」(ID:hqsbwx)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一名共和黨籍高官近日聲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科學家們正在密謀推翻總統川普,他還呼籲川普的支持者儘快去買槍枝彈藥。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杭州9月9日電(記者許舜達、朱涵)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同時,展覽和教育活動都向社會公眾開放,並展開一系列兼顧學術性、思想性和通識性的公共教育活動……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
  • 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1.散氏盤。
  • 故宮博物院院長致歉;微信短內容新功能開啟內測申請丨鈦晚報
    今日頭條:故宮博物院院長就奔馳進宮事件致歉,副院長、保衛處處長停職1月21日消息,今日凌晨,針對「周一開車進宮」事件,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通過官微向公眾再次致歉,聲明稱,「1月13日,經過故宮博物院批准的閉館日活動有200餘人參加。
  • "723動車事故"新聞發言人:用「我反正信了」做授課反面教材
    總體上感覺,仍是在為推進信息公開、滿足公眾需求、發揮媒體作用在努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發言人和授課人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其實,這是一個從臺前到臺後的過程。過去做發言人的時候,要在特殊場景下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現在不面對媒體,不面對鏡頭,不面對社會,變得雲淡風輕了。我對這種情況非常滿意。就拿接受採訪來說,以前代表政府發言,是大局,必須嚴謹。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最新消息】今天(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吳豔華表示,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消息源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右邊>>但是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更令人驚喜
  • 揭秘中國軍隊七大單位新聞發言人
    這次設立經中央軍委批准,分別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等7個大單位設立軍事新聞發言人。據了解,在大單位設立新聞發言人是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加強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舉措。大單位新聞發言人主要擔負對外發布本單位重要活動的權威信息,回應輿論關切,回答媒體求證和提問等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