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量子成像可以實現非相干光源的相干成像

2020-11-27 梅梅了不敵

除了基於糾纏光子對的符合計數成像和基於熱光場的強度關聯成像之外,另一個與量子成像密不可分的概念是單像素成像,又稱計算關聯成像。

2008年,Shapiro從理論上證實了量子成像中閒置光一路的信息可以通過對光場的計算得出,因此並不是量子成像所必須的,該理論的可行性隨後得以證實。

計算關聯成像中光源可由雷射照射空間光調製器產生強度漲落光場,這一過程由計算機控制,因此閒置光一路的光強、相位等理論測量值已知,實驗中無需包含空間探測器的閒置光一路,只需一個無空間分辨能力的桶探測器即可成像。

將桶探測器收集到的光強信號和空間光調製器的理論數據進行符合關聯運算,即可得到最終的像。單像素成像方法由於少了一路閒置光,較普通量子關聯成像方法而言,實驗光路更簡單,因此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強。

1.3量子成像的優勢

與傳統成像方式相比,量子關聯成像凸顯出了明顯的優勢:

(1)成像解析度高。經典成像受限於瑞利衍射極限,而亞波長幹涉現象的發現預示著量子成像可以實現超越衍射極限的超分辨成像。對於N個糾纏光源的系統,Boto等於1999年證實了其在理論上可將成像解析度提高N倍。

(2)非局域成像,抗幹擾能力強。首先,量子成像中「物的探測」與「像的重建」是分開進行的,並且可以用非空間探測器(桶探測器或單像素探測器)獲取物體的空間信息。

其次,量子成像可以實現非相干光源的相干成像,因此成像結果不受光路擾動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大氣湍流和散射介質對成像的幹擾,提高成像的抗幹擾能力。

相關焦點

  • 上海光源與用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相干X射線衍射成像
    目前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手段只能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實現原子級的三維顯微結構分析,而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可以實現對非周期性結構物體具有原子級空間分辨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卻需要全相干X射線照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 基於真正單像素探測器的非相干X光「鬼」成像首次實現
    而自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成像的方法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都是採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測器,通過累計帶有物體信息的光子來展現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術,因此這種方式的成像效率很低,不僅難以大幅度地降低成像所需劑量,而且解析度受光源尺寸及探測設備分辨力的限制,成為制約傳統成像方法的兩大相互牽制的瓶頸問題。
  • 量子激發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所需的光功率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從量子光學借來的技術來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一種借鑑於量子光學的檢測技術可以用比以前更低的光功率來執行光學相干層析成像(OCT)。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像質量可用的OCT用於醫學成像應用。 OCT利用光線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雖然OCT通常用於眼科學應用,但它也可用於成像身體的許多其他部位,如皮膚、耳內、口腔、動脈和胃腸道。
  • 可重構的編碼非相干光片陣列實現並行螢光體成像
    通過編碼調製單元,對每片光片加載特定的調製頻率,實現對照明光編碼,二維圖像傳感器獲取的螢光圖像序列包含樣品的三維信息,對螢光數據解碼即可實現三維螢光成像。所研製的顯微鏡具有無掃描以及非相干光照明等特點,在器官三維結構、發育生物學、植物生理等需要低損傷的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因此,無論是信號光還是閒置光,任何一路的單獨測量都無法成像
    待成像物體置於信號光一路,用一個無空間分辨能力的桶探測器接收;閒置光一路無待測物體,信息由可探測空間光場分布的空間探測器接收。因此,無論是信號光還是閒置光,任何一路的單獨測量都無法成像,但兩路的符合關聯計數卻能恢復物體的像。
  • 上海光機所X光波段關聯成像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量子成像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
  • 量子全息要來了?已實現電子光量子幹涉對電磁場進行全息成像!
    在傳統全息照相術中,膠片可以用非散射光的參考光束記錄從被成像物體散射出單色光的幹涉圖樣。然後,科學家可以用參考光束複製品來照亮所生成的圖像,從而創建出原始物體的虛擬圖像。全息術最初是由物理學家丹尼斯·加伯於1948年提出,目的是提高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並通過光學演示。
  • 隨機光纖雷射由非相干拓展到相干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張其錦教授研究組與張群副教授研究組合作,研製出基於極弱納米顆粒散射體系的低閾值、方向性好、可調控的相干隨機光纖雷射,並論證了其機理。  傳統雷射除了需要增益介質如雷射染料、稀土離子等外,還必須有光學反射鏡所組成的高穩諧振腔。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對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最常見的調製方法是通過控制偏置電壓進行增益控制。由於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中雷射躍遷的高能級壽命(皮秒量級)通常比腔往返時間(50 ps)短,因而雷射功率和增益不會表現出弛豫振蕩,原則上可以進行高達100 GHz的直接調製。
  • 中國科大等實現量子態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轉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量子相干性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等人與波蘭華沙大學以及德國烏爾姆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在理論上完全解決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不增加相干性的操作)下的轉化問題並設計實驗進行了驗證,該成果2月13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學術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
  • 科學家實現量子態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轉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相干性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等人與波蘭華沙大學以及德國烏爾姆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在理論上完全解決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不增加相干性的操作)下的轉化問題並設計實驗進行了驗證。
  • 受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啟發的低帶寬雷達技術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由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啟發的一個方案,需要很少甚至為零的帶寬,就可以準確地創造出雷達周圍環境的高解析度圖。zioednc背景雷達技術一開始是被設計用於識別和追蹤空中的軍事目標。
  • 中國科大實現量子態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轉化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相干性理論與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等人與波蘭華沙大學以及德國烏爾姆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在理論上完全解決量子比特在非相干操作(不增加相干性的操作)下的轉化問題並設計實驗進行了驗證,該成果2月13日發表在國際著名物理學學術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
  • 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米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工業界與學術界之間的一次結合第一次實現了對立方米體積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成像。由於OCT在提供關於材料成分,亞表面結構,鍍層,表面粗糙度以及其他性能等難以獲取的信息上的能力,這個進步可以打開OCT在工業,製造業和醫藥上的許多新用途。這一成就也代表了在單一集成電路晶片上開發高速低成本OCT系統的重要進展。
  • ...分享:超高解析度光學相干斷層掃描(UHR-OCT)與SuperK超連續譜光源
    超高解析度光學相干斷層掃描(UHR-OCT)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工具,可實現樣品的微米級橫截面或3D成像。   高解析度光學顯微鏡能研究樣品的表面或淺層,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相比於高解析度光學顯微鏡來說,還能夠對正在研究的樣品進行橫截面或3D成像,這是OCT技術的一個巨大的優勢。總之OCT具有非接觸、非侵入、成像速度快(實時動態檢測)、無損傷、無輻射等諸多優點。   OCT成像原理是20世紀90年代逐步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三維層析成像技術。
  • 新型相干光源緊湊亮度高
    分析光學方法對現代社會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和安全地識別固體、液體或氣體中的物質。這些方法依賴於光與這些物質在光譜的不同部分發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例如,紫外光譜可以直接訪問物質內部的電子躍遷,而太赫茲對分子振動非常敏感。
  • 科學網—新型相干光源緊湊亮度高
    圖片來源:ICFO 分析光學方法對現代社會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和安全地識別固體、液體或氣體中的物質。這些方法依賴於光與這些物質在光譜的不同部分發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例如,紫外光譜可以直接訪問物質內部的電子躍遷,而太赫茲對分子振動非常敏感。 這些年來許多技術開發實現了高光譜和成像,允許科學家觀察諸多現象。
  • 大連相干光源首次出光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
  • 相干@全球最大光電盛會
    PowerLine Avia NX可根據應用需求選擇Q開關納秒光源和紫外DPSS光源,是微電子先進封裝和柔性PCB切割和鑽孔的理想選擇。PowerLine E8 QT紫外雷射打標子系統,具有極小的光斑尺寸,可實現玻璃、塑料等各種有機材質上的高質量、超精密打標。
  • 米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首次實現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光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立方米級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圖像。此項技術將開闢OCT在工業、製造業和醫藥業的許多新用途,也代表著在單個集成電路晶片上開發高速、低成本OCT系統或將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