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機所X光波段關聯成像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上海光機所X光波段關聯成像技術研究取得突破

2016-09-22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量子成像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BL13W1生物醫學成像及應用光束線站合作,利用波長0.1nm的非相干X光,通過測量光場的二階強度關聯函數,在菲涅爾區獲得了非晶態復振幅樣品的傅立葉變換衍射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演示了X光傅立葉變換關聯成像,並且在實空間成功重建了樣品的振幅和相位分布。

  97日,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17, 113901 (2016)]。隨後,該論文與歐洲ESRF同步輻射上的X光實空間關聯成像實驗結果一起被選為PRL「編輯推薦論文」(Editors』 Suggestion),並迅速被美國物理學會(APS)的Physics[Physics 9, 103 (2016)],美國物理聯合會(AIP)的Physics Today,以及英國物理學會(IOP)的Physicsworld.com報導。

  X光傅立葉變換強度關聯成像的概念和成像方案由上海光機所量子成像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Phys. Rev. Lett. 92, 093903 (2004)],它通過測量光場的漲落及其關聯獲取樣品傅立葉變換衍射譜信息,成像樣品無需結晶,其成像解析度僅受限於X光波長,因此,理論上可實現原子級分辨,且不要求光源的高空間相干性,可以採用非相干X光源實現細胞組織以及功能材料內部結構顯微,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也為原則上不可能獲得高亮度相干源的費米子(如中子、電子等)衍射成像提供了可能的技術途徑。

  原文連結 

 

1 X光傅立葉變換強度關聯成像(FGI實驗方案

 

2 實驗樣品傅立葉變換衍射譜及實空間分布重構結果(上圖振幅,下圖相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量子成像研究團隊與上海光源BL13W1生物醫學成像及應用光束線站合作,利用波長0.1nm的非相干X光,通過測量光場的二階強度關聯函數,在菲涅爾區獲得了非晶態復振幅樣品的傅立葉變換衍射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演示了X光傅立葉變換關聯成像,並且在實空間成功重建了樣品的振幅和相位分布。
  9月7日,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17, 113901 (2016)]。隨後,該論文與歐洲ESRF同步輻射上的X光實空間關聯成像實驗結果一起被選為PRL「編輯推薦論文」(Editors』 Suggestion),並迅速被美國物理學會(APS)的Physics[Physics 9, 103 (2016))],美國物理聯合會(AIP)的Physics Today,以及英國物理學會(IOP)的Physicsworld.com報導。
  X光傅立葉變換強度關聯成像的概念和成像方案由上海光機所量子成像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Phys. Rev. Lett. 92, 093903 (2004)],它通過測量光場的漲落及其關聯獲取樣品傅立葉變換衍射譜信息,成像樣品無需結晶,其成像解析度僅受限於X光波長,因此,理論上可實現原子級分辨,且不要求光源的高空間相干性,可以採用非相干X光源實現細胞組織以及功能材料內部結構顯微,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也為原則上不可能獲得高亮度相干源的費米子(如中子、電子等)衍射成像提供了可能的技術途徑。
  原文連結 
 
圖1 X光傅立葉變換強度關聯成像(FGI)實驗方案
 
圖2 實驗樣品傅立葉變換衍射譜及實空間分布重構結果(上圖振幅,下圖相位)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西安光機所光學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2019-02-21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生物結構在不同尺度、不同維度和不同部位的觀察與形態分析,為科學研究結果提供最直接的證據,在眾多學科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高解析度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在生物學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並推動著生物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是已有的技術與研究工具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大樣品進行三維成像時數據量大且耗時,高解析度與大成像視場難以同時滿足,樣品自然色彩難以獲取等。
  •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上海光機所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了背景光、光源的調製深度和調製時長對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質量的影響,通過實驗證明了-30dB輻照信噪比的條件下,啁啾調幅外差探測雷射關聯成像系統仍可取得高質量圖像。此外,高的調製深度和長的調製時長均對外差關聯成像質量有益。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光機所光刻機投影物鏡熱效應模型研究取得進展
    投影物鏡材料吸收光的能量並引起物鏡內部溫度變化的現象稱為投影物鏡熱效應。光刻機工作時雷射持續照射投影物鏡,熱量在投影物鏡內部大量累積,鏡片局部溫度明顯變化,導致鏡片材料折射率和面形隨之發生變化,進而增大投影物鏡的像差。由投影物鏡熱效應導致的像差稱為熱像差,是影響光刻機成像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技術節點的不斷發展,光刻機允許的像差範圍越來越小。
  •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高量子產率紅外上轉換發光微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16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光機所等在中紅外新波段強場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強場物理是當代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而強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機制研究是該領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可調諧中紅外新波段強場超快雷射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促使強場光電離研究深入到隧穿電離甚至深隧穿電離的參數空間,從而將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強場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領域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
  •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2015-03-18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與其他雷射光束相比,矢量光束可被高數值透鏡聚焦更小的尺寸,並且在焦點處可形成極強的縱向電場或者縱向磁場,因此在粒子捕獲、生物光鑷、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帶電粒子加速以及高精度材料加工等領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而渦旋光束則由於具有螺旋位相,該光束中的光子帶有軌道角動量,並可將軌道角動量傳遞給處於光場中的微粒(分子、原子、電子和等離子體等)上從而導致其沿圓周軌道運動。
  • 上海光機所在雙光子激發的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日前發布消息稱,上光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飛秒雷射激發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800nm近紅外一區生物光學窗口的飛秒雷射開展了雙光子螢光顯微成像和活體成像的研究,在實驗室實現了成像導航下的深度腫瘤的診療。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在鈉雷射導引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空間雷射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提出一種新的方法,讓連續波鈉導星雷射在左右旋圓偏振態之間以拉莫爾頻率周期性切換,實現對鈉原子的磁共振抽運。在共振抽運條件下,原本各自為政作拉莫爾進動的高空鈉原子同步起來,從而讓鈉導星雷射器部分克服地磁場的影響,有效提升光抽運效果。  大口徑地基望遠鏡是觀測宇宙的有力工具,其高空間解析度的實現依賴於自適應光學系統對大氣湍流引起的成像畸變的實時修正。
  • 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他們發展了第一個常規電鏡制樣後保持螢光的光轉化螢光蛋白,首次實現了Epon後固定的同層超薄樣品的超分辨光鏡-電鏡關聯成像,極大地促進了超分辨光鏡和電鏡成像領域的發展,有望在生物學中廣泛應用。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組裝成蛋白質機器進而發揮生物學功能,因此研究蛋白質等分子在細胞中的精確定位對於揭示蛋白質機器的組裝和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EUV和X射線波段的三維陣列成像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張軍勇課題組首次將古希臘梯子映射到納米結構中,以解析的數學形式完整描述了三維陣列焦點成像的方法
  • 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籤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日前,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光儀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研教樓713會議室舉行。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姚山,光儀學院副院長曹暾、副院長韓秀友、副書記兼副院長李曉傑、副書記兼副院長李琳、院長助理陳曉明,以及上海光機所所長邵建達、副所長冷雨欣、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鵑、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青年特聘研究員龔文林等出席了籤約儀式。本次籤約儀式由李曉傑主持。首先,姚山對出席籤約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人才培養體系。
  • 上海光源與用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相干X射線衍射成像
    目前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手段只能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實現原子級的三維顯微結構分析,而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可以實現對非周期性結構物體具有原子級空間分辨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卻需要全相干X射線照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 上海光機所在光致熱折變玻璃及體光柵的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三年來,在國家相關項目的牽引和支持下,依託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上海光機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和薄膜光學實驗室利用各自在特種光功能玻璃和光柵光學領域的優勢,合作開展了大尺寸光致熱折變玻璃及體光柵的研究。
  • 上海光機所在單次曝光相移數字全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研究員朱健強團隊利用費馬螺旋透鏡產生的渦旋參考光與被測物體的多重複制像進行幹涉記錄,進而實現了單次曝光相移數字全息成像,相關技術方案在可見光波段進行了實驗驗證。
  • 「最強光」來杭!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杭州分所正式揭牌
    今天(9月21日)上午,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杭州分所(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杭州富春灣新城正式揭牌。據了解,上海光機所是我國第一個雷射專業研究所,曾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00餘項,共承擔了6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任務,是我國乃至國際上最為重要的光學和雷射研究領域專業研究機構之一,被讚譽為「最強光」。
  • 為深部腫瘤診療提供新方案 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獲進展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29日報導:光動力療法是一項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全新方法。近期,上海光機所團隊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深部腫瘤治療。這一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Nanoscale[Nanoscale, 2019, 11, 338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