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型相干光源緊湊亮度高

2021-01-09 科學網

 

在產生脈衝的電場背景下,中紅外脈衝頻譜的藝術圖像。圖片來源:ICFO

分析光學方法對現代社會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快速和安全地識別固體、液體或氣體中的物質。這些方法依賴於光與這些物質在光譜的不同部分發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例如,紫外光譜可以直接訪問物質內部的電子躍遷,而太赫茲對分子振動非常敏感。

這些年來許多技術開發實現了高光譜和成像,允許科學家觀察諸多現象。這些超靈敏技術已被證明在食品檢測、生物化學傳感甚至文化遺產等領域中非常有用,可用於研究古物、繪畫或雕塑材料的結構。

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是缺乏能覆蓋如此大的光譜範圍和有足夠亮度的緊湊光源。同步加速器可以提供光譜覆蓋,但它們缺乏雷射的時間相干性,而且這種光源只能在大規模用戶設施中使用。

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德國馬普學會光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國際小組近日在《自然—光子學》上報告了一種結構緊湊、亮度高的中紅外驅動源,它將充氣反諧振環光子晶體光纖與新型非線性晶體相結合。該設備能提供從340nm到40000nm的7倍頻相干光譜,光譜亮度比最亮的同步加速器設備之一高2~5個數量級。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研究將利用該光源的少周期脈衝持續時間,進行物質和材料的時域分析,從而為分子光譜、物理化學或固體物理等領域的多模態測量方法開闢新途徑。(魯亦)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38/s41566-020-00735-1

《中國科學報》 (2020-12-28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新型相干光源緊湊亮度高
    這些年來許多技術開發實現了高光譜和成像,允許科學家觀察諸多現象。這些超靈敏技術已被證明在食品檢測、生物化學傳感甚至文化遺產等領域中非常有用,可用於研究古物、繪畫或雕塑材料的結構。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是缺乏能覆蓋如此大的光譜範圍和有足夠亮度的緊湊光源。
  • 科學家研發新型高亮度相干光源
    這些年來許多技術開發實現了高光譜和成像,允許科學家觀察諸多現象,例如分子摺疊時其行為、旋轉或振動以便理解癌症標記、溫室氣體、汙染物,甚至是有害物質。這些超靈敏技術已被證明在食品檢測、生物化學傳感,甚至文化遺產等領域中非常有用,可用於研究古物、繪畫或雕塑材料的結構。 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是缺乏能夠覆蓋如此大的光譜範圍和足夠亮度的緊湊光源。
  • 《Nature》子刊:跨越UV到THz的相干光的高亮度光源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科學家在《 Nature Photonics》上報導了一個新穎的技術用於高亮度的相干光和較少周期源的跨度自UV到THz中的7個光學倍頻程。測量應用和7個光學倍頻程相干光源的排列布局在過去的許多年裡,許多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並用來實現了超光譜技術和影像的發展,使得科學家們可以觀察相關的行為,例如,當分子摺疊,旋轉或者振動時以理解識別癌症的標記,溫室氣體效應,汙染物或者甚至是一些對我們人類有害的物質。這些超敏感技術證明在相關的食品檢查,生物化學傳感或者甚至在 文化遺產等方面都被證明時非常有用的。
  • 科學家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聞—科學網
    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李欽明供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和院士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研究團隊合作
  • 直下式高亮度LED背光源的實現方案
    1 LED背光源的設計方法   1.1 系統概述   以對角線長度為15英寸,即長、寬、高分別為89.44mm、67.08mm、5mm的背光模組為例,設計要求的亮度通過液晶顯示屏後要達到1,200cd/m2,亮度均勻性達到85%以上,功率小於50W;工作溫度為-40°C~60°C,亮度可調,且調節範圍寬調節精度高。
  • 大連相干光源首次出光
    9月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的主體——大連相干光源的安裝工程全部完成。
  • 技術解讀:高亮度多模光纖雷射器優勢何在?
    隨著雷射應用技術的發展,在工業加工、空間光通訊、光電對抗等諸多領域都需要使用高功率、高光束質量的雷射光源。一般來說,光束質量M2<1.3稱為單模雷射,1.3<M2<2為準單模雷射,M2>2為多模雷射。在多模雷射裡面,2<M2<4可以稱之為高亮度多模雷射器。
  • 相干高功率高亮度的全自動半導體雷射器系統
    相干最新推出的全自動半導體雷射器系統可提供更高的輸出功率和亮度。特別是這種HB半導體雷射器系統可通過200um芯徑、0.22數值孔徑的光纖提供75W 808nm雷射輸出,或者可通過400um芯徑、0.22數值孔徑的光纖提供75W 976nm的輸出。
  • 大連化物所發展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江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張東輝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合作,在中性水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  團簇在能源催化和大氣霧霾等諸多化學過程中廣泛存在,團簇表徵與性能研究對詮釋化學反應機理至關重要。
  • 上海光源與用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相干X射線衍射成像
    目前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手段只能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實現原子級的三維顯微結構分析,而X射線相干衍射成像可以實現對非周期性結構物體具有原子級空間分辨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卻需要全相干X射線照明,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 光源亮度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對於投影機來說,亮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說誇張一點,可以稱得上是投影機「安身立命」之本。然後,近來在投影市場尤其在家用市場上,出現了光源亮度這一概念,今天小畫就和大家探討下這個「光源亮度」的概念。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此外,大連相干光源研發團隊還在世界上首次在種子型自由電子雷射中採用了「taper 波蕩器」技術,使得 HGHG 模式的極紫外雷射脈衝峰值功率達到了 210 μJ,是設計指標的 2 倍。2018年度,大連相干光源總體運行平穩,整體光源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出光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科學研究的開展。
  • 高亮度LED固態照明光源與傳統光源的光效對比具有哪些優勢
    打開APP 高亮度LED固態照明光源與傳統光源的光效對比具有哪些優勢 發表於 2019-07-15 08:49:21 此間,由於大型照明光源電氣公司的介入,例如PHILIPS和OSRAM,高亮度白光LED的光效取得了突破性的改進,並且迅速地開始進入普通照明的應用領域。目前,高亮度白光LED的光效在良好的散熱條件下,已經超越了螢光燈的光效。隨著更多的技術與資本投入,高亮度LED的光效在不斷的提高,而其成本則開始快速的下降,最終其性能價格比必將為普通消費者所接受。
  • 科學網—大連光源:探秘微觀世界
    本期基金版重點介紹2018年結題的四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包括首個經費過億的該類項目「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目前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最大單體項目「基於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能源環境新材料原位電子結構綜合研究平臺」「小動物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成像設備」及「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儀器系統」等。
  • 其次,量子成像可以實現非相干光源的相干成像
    計算關聯成像中光源可由雷射照射空間光調製器產生強度漲落光場,這一過程由計算機控制,因此閒置光一路的光強、相位等理論測量值已知,實驗中無需包含空間探測器的閒置光一路,只需一個無空間分辨能力的桶探測器即可成像。將桶探測器收集到的光強信號和空間光調製器的理論數據進行符合關聯運算,即可得到最終的像。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連相干光源
    2018年度,大連相干光源總體運行平穩,整體光源性能得到進一步優化,出光品質得到明顯提升,有效保障了科學研究的開展。總體目標與學術方向大連相干光源的總體目標是研製一套基於 HGHG 模式的可調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裝置。
  • 大連光源發現最小水滴—新聞—科學網
    江凌說:「我們利用大連相干光源,揭示了有限溫度條件下水分子五聚體已開始呈現體相水的結構特徵,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水的奧秘」。 研究團隊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裝置,測定了質量選擇的中性水團簇的紅外光譜,首次發現五個水分子團簇在3500至3600cm-1區間出現顯著的OH伸縮振動,具有三維立體水團簇結構的特徵峰。
  • 我國積極開展「第四代光源」科學研究
    新華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張建松)隨著我國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的竣工驗收,我國正在積極進行更先進光源的前瞻部署。  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國科學院正在進行「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光源的預研,並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結果」。目前,中國科學院已經向國家建議,在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設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開展短波長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預先研究。
  • 高亮度固體雷射器技術發展研究
    一、前言高亮度雷射技術是指高功率、高光束質量的雷射產生、傳輸與控制技術,高亮度固體雷射器技術特指以固體材料為增益介質的雷射產生技術。隨著工業加工、國防裝備等領域對高功率、高光束質量雷射的需求持續加大,高亮度固體雷射器因其潛在的經濟和軍事價值而吸引著學術界和工程界的研究興趣與探索熱情。
  • 中科院在儲存環自由電子雷射研究中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儲存環光源產生高亮度、全相干輻射光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