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銅雕將在唐山展出

2020-11-29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吳豔麗通訊員冉芃)為配合首屆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大會在唐山市召開,中國地震局捐贈給唐山市防震減災局的地動儀銅雕於5月19日凌晨順利運抵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在這次拆卸與運輸地動儀銅雕的過程中,災害防禦中心及香山地震臺給予了許多方便並提供了大力的技術支持。地動儀銅雕高約5.9米,重約5噸,吊卸難度相當大,經過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管理人員和搬運工人通力配合和不懈的努力,已於19日凌晨1點30分左右完成了地動儀銅雕的吊卸作業工作。

為了做好本次地動儀銅雕的拆裝、運輸、搬運工作,在4月18日,唐山防震減災局及施工單位相關人員8人,專赴北京香山地震臺對地動儀銅雕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對地動儀銅雕基本構造進行了了解,並率工程技術人員詳細測量了地動儀銅雕及基座的相關數據,就地動儀的拆裝和運輸方案、運輸線路與災害防禦中心及香山地震臺也進行了全面對接。

下一步,防震減災局將開展地動儀銅雕基座石材編號、拆裝等工作,儘快完成銅雕的擺放、展示,早日與遊客見面。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告訴你答案!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都學習過和地動儀有關的知識,地動儀是張衡為了測試地震而發明的。但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用嗎?有人說它根本就沒有用,因為它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反應,認為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就是用來糊弄人的。今天小編就來為你們講解一下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中國近些年可以說也發生了很多場地震,但是對地動儀的關注並不是很大。可最近有人說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地動儀就沒有任何動靜,所以人們對它的真實性產生了疑問。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有沒有用?唐山大地震時完全沒反應
    地動儀這東西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曾經在教科書上寫的有。張衡地動儀、祖衝之圓周率、四大發明,這都是耳熟能詳的古代智慧結晶。其他幾種都比較常見,或者都用過,唯獨這地動儀比較陌生而又神秘。中國近些年發生過不少地震,卻從沒聽過地動儀有什麼新聞,讓不少人對地動儀的真實性產生質疑。現存的地動儀確實是假的,唐山大地震時期存放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地動儀也是仿製的模型,而且還是木頭做的,中間的立柱也沒有放上去。所以唐山大地震時沒有任何反應,並不能說張衡的地動儀沒用,而是它壓根就只是模型。
  • 跟隨張平子的足跡探詢地動儀的奇妙;領略人物銅雕製作的底蘊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 渾天儀銅雕-南寧銅雕雕塑渾天儀製作廠
    接下來就是正式開始渾天儀景觀銅雕製作流程。完工時間大概是20天左右。為了確保渾天儀景觀銅雕安全到達客戶手中,中雅雕塑一般採用需重新生產包裝。綜合價格和安全我們推薦配貨。1米以下的渾天儀景觀銅雕必須由專業人員安裝,安裝時吊車及費用,由客戶負責。安裝費在一千元左右。渾天儀景觀銅雕屬於銅雕的一類,人們經常在學校看見渾天儀景觀銅雕。在學校擺放渾天儀景觀銅雕具有等意義。
  • 方舟子稱張衡地動儀不管用 僅僅是個擺設(圖)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帖,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科普作家方舟子則於昨日發文,稱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很可能和今人復原的那些模型一樣,僅僅是個擺設」。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馮銳昨天對此表示,2005年復原成功的地動儀模型確實可以監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管用嗎? 方舟子:和模型一樣是擺設
    而提起張衡,人們馬上會想到他發明的地動儀。那個八隻蛤蟆對著八條龍張嘴的復原模型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品。張衡的發明如此深入人心,以致近年來每有大地震,總有人指責地震局:「張衡的地動儀都能預報地震,你們這些地震專家怎麼這麼無能?」當然,張衡的地動儀不能也不是為了預報地震,而是檢測到遠方發生的地震,既不能確定震中,也不能計算震級,比現在的地震儀差遠了。
  • 韓國人把渾天儀印在韓幣上,而我們卻把地動儀「丟掉」,為什麼?
    地震是一個常見的無可抗拒的災害,一旦發生大型的地震給我們會照成非常大的損失,就拿我們都是知道的唐山和汶川的地震來說,唐山地震時發生在1976年經濟上的直接損失達到30億元人民幣,死亡人口達到25萬人。在當時是轟動世界的大型地質災害。
  • 古代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但是仿造品卻不起作用,張衡說謊了?
    中國擁有非常漫長的歷史,要知道中國古代科技非常的發達,幾乎所有的領域都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就比如說中國在預測地震方面,就有非常著名的張衡地動儀,也被稱為侯風地動儀,根據歷史記載侯風地動儀曾經成功預測出地震,書中記載侯風地動儀放至於古代洛陽,有一次侯風地動儀發出來警報,但是洛陽並沒有地震
  • 張衡的地動儀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年),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但他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我們在教課書中看到的地動儀是上個世紀我國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很多人感慨被這個假文物騙了幾十年。有人說,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崇拜,地動儀失傳了,說明它不科學,不實用,沒有不失傳的道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傅承義也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地動儀飽受詬病,是因為這件讓人們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產品,除了文獻,我們找不到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它確實存在過,其仿製品也對預測地震沒有任何作用。
  • 1800年前的地動儀真能預知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太現實
    中國歷經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海原大地震等數個地震,受到其中的傷害更是不小。其實在很早之前的教科書裡記載了一個千年前能夠預言地震的儀器,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說起來後來這個被教科書刪除掉了,那麼它真的能夠預測地震嗎?張衡,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78年出生,他的家族是一個世代的大家,張衡祖父曾經帶兵抗擊過匈奴。
  • 銅雕天壺-潮州紫銅雕塑天壺生產廠家
    銅雕天壺是一種常見的雕塑,銅雕天壺屬於銅雕的一種。認為:每一款銅雕天壺都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承接銅雕天壺以前,必須先確定終設計圖。客戶能夠挑選這個石雕圖紙。公司會根據終圖紙計算價格。例如高2米以上的銅雕天壺,價格是1萬左右。根據確定好的圖紙,首先選購無破損的荒料。雕塑加工好後,在發貨以前,採用需重新生產包裝,保證銅雕天壺安全運到您的手中。綜合價格和安全我們推薦使用天地華宇。
  • 科學家根據古籍仿製「地動儀」,卻並不好用
    難道說這個地動儀是假的,因此圖書編輯者才會把這個內容給刪除了。一時間網上有許多的網友都認為張衡可能就是一個大騙子,其實根本就沒有地動儀這個精準的儀器。真是這樣嗎?仿製地動儀無法預測地震張衡做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預測儀器,在後漢書之中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而且這個儀器被放置在大都洛陽之中。
  • 張衡地動儀教材中被刪除?原因居然是這樣!
    他所發明的地動儀,是中華文明的成就和驕傲。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在中學歷史課本中,所見過的地動儀的圖片。而在去年的中國歷史的統編課本中,有關於張儀和他的地動儀的故事,卻被刪除掉了,這是為什麼呢?地動儀憑藉精巧絕倫的設計,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一直都被視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之一,因此曾長達數十年在歷史課本之中亮相。
  • 與銅「對話」58載:紹興銅雕大師延綿東方技藝
    早在春秋時期,江南水鄉紹興一帶盛行青銅器的鑄造和雕刻技術;漢唐時期,這裡成為中國銅鏡鑄造中心;21世紀以後,紹興銅雕被認定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秀林揭開了他與銅「對話」、延綿東方技藝的58載歲月。趙秀林舉著一幅蘊含紹興風光的銅雕作品。 項菁 攝  「1902年,我爺爺開起一家『阿一銅鑞店』,後來父親延續了父輩的銅雕技藝。」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說到地動儀,與地震不可分割,而最讓人揪心的當屬早年間的唐山大地震和近年的四川地震。許許多多的同胞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甚至一部分救援人員也永遠埋在了救援現場。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地震也在不斷發生,在這樣的天災中,我們既心痛又無力。
  • 張衡地動儀被質疑 《博物館奇妙夜》赴河南揭秘
    張衡地動儀被認為世界上最早的檢驗出地震的科學儀器,歐洲直到1880年才製成與此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一直以來,地動儀和它的發明者張衡,都被認作是我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徵。
  • 騎駱駝的王昭君銅雕-蘭州黃銅駱駝雕塑製作廠
    例如高2米的銅雕駱駝,價格一般在10000左右。緊接著就是正式開始銅雕駱駝的製作。工期一般為20天左右。為了確保銅雕駱駝安全到達客戶手中,推薦採用要修改模具包裝。綜合價格和安全我們推薦天地華宇。2米的銅雕駱駝安裝時,我成會派人安裝,安裝時吊車及費用,由顧主負責。安裝費大概兩千元。銅雕駱駝由於造型好看,因此受到人們喜歡。銅雕駱駝屬於銅雕的一種。在承接銅雕駱駝以前,必須先說定終設計圖。
  • 抬地球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銅雕-固原黃銅地球雕塑
    中雅雕塑銅雕鑄造廠專業生產:銅雕法器(香爐、佛塔、佛手、供桌、鼎等)、銅雕銅佛像(十八羅漢、彌勒佛、、佛、送子觀音等)、銅雕景觀(噴泉、阿波羅、小品、民俗等)、銅雕動物(仙鶴、十二生肖、大象、鹿、神獸等)、銅雕人物(孔融讓梨、華羅庚、張仲景、兒童、諸葛亮等)等
  • 張衡的地動儀,被移除歷史書,你怎麼看
    地震這種自然災害對於人類的影響有多厲害,大家都是深有體會,1976年7月28日03時42分53.8秒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唐山大地震,造成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造成242769人死亡,重傷16.4萬人。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如果活在現代,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地震所帶來的傷痛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傷痕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件被發明出來的寶貝是與地震有關的,這件寶貝就是「地動儀」。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時候,經常發生地震。當時張衡絞盡腦汁發明了「地動儀」,它也被叫做「候風地動儀」。這既然是為了地震而發明的,那麼這件寶貝可以預測地震嗎?張衡發明的這件「地動儀」不能預測地震,它只能知道震後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