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七君
大家知道,深海生物的長相大都有點難以描述,畢竟人家不是靠長相活下來的。但你可能不知道深海生物的另一種技能。有這樣一種深海生物,靠本事而不是長相變成網紅,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遊客,向鏟屎官「報恩」。
這個神奇網紅就是深海皮皮蝦——大王具足蟲(Bythynomus giganteus)。
討厭大號西瓜蟲的同學可以關掉本頁面,因為下面有圖。
大王具足蟲是一種很原始的生物,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1879年,它們主要居住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巴西附近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的海底也有大王具足蟲出沒。大王具足蟲最深在2100米的海底被發現,大多數居住在400-700米的深處。
2017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墨西哥灣發現的正在飛翔的大王具足蟲。
雖然名字裡有個蟲,但是大王具足蟲不是昆蟲的親戚,它屬於等足目,和海裡螃蟹還有皮皮蝦是遠親,和陸地上的西瓜蟲(鼠婦)也有親緣關係。
大王具足蟲常常因為拖網捕魚被誤捕,所以應該是海底撈味的。
用「大王」這個詞取名是因為它們是西瓜蟲中的巨人,是最大的等足動物,文獻中最大的大王具足蟲有50釐米長,要知道海中的等足生物一般體長不超過10毫米。它們不光個頭大,蛋也是甲殼動物的囊蝦總目中最大的,直徑大概有10毫米。
不過,大王具足蟲的體型放到深海裡橫向比較,就顯得不那麼特殊了。這就是文章最初提到的深海生物的另一大特徵:大隻。
大家應該知道深海裡的巨烏賊(Architeuthis dux) 。實際上深海裡有很多生物都長得巨大,比如巨型管蟲(Riftia pachyptila)。
因為深海生物的體型常常比它們在淺水中的親戚長得大隻,科學家們開始對深海巨大現象(Deep-Sea gigantism)產生興趣。
可以上手擼的大王具足蟲
深海生物長這麼大,可能和冷水中的含氧量高有關。不過,在墨西哥灣含氧量低的水域也曾發現大王具足蟲,這讓它們的體型變得更為神秘了。
居住在深海,食物自然是少得可憐,有的吃就不錯了,所以大王具足蟲的主要食物就是掉到海底的各種屍體,因此也常被稱為深海清道夫。
它們是機會主義者,除了屍體,有時也吃跑不快的海綿。研究者發現,它們的肝胰臟可以分泌澱粉酶,因此它們應該也能吃植物,是雜食性動物。
紫羅蘭色的大王具足蟲
對的,深海海底沒有什麼海綿寶寶,多得是吃海綿的西瓜蟲。
為了吃屍體,大王具足蟲也有深海生物的傳統藝能。它們的嘴巴(口器)一看就是用來切割大塊食物的。它們的感官也很發達,能夠快速覺察食物的味道。
大王具足蟲也是大胃王,它們的腸道彈性十足,適合吃到扶牆出後禁食。但是它們的消化道沒有什麼肌肉,因此消化應該主要是通過化學反應完成的。
2019年,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墨西哥灣2千米深處投了一隻鱷魚的屍體,不久不少大王具足蟲就前來饕餮,不到24小時就把鱷魚吃完了。
雌性大王具足蟲像袋鼠一樣有個育囊,會在裡面孵化小朋友。可能是為了不讓膨脹的胃部影響育兒,雌性在孵卵時就不再進食,畢竟要是吃的太飽,在育囊裡的小朋友就會被擠爆。
不過,(因為不太好吃)人類對這種生物的了解其實並不多,即使在專業飼養員眼中,它們也是充滿了謎團的神秘生物。而因為它們的神奇習性,幾年前一隻大王具足蟲成了網紅。
事情要從2007年說起。
日本三重縣鳥羽市的鳥羽水族館規模很大,館藏超過1千多個物種。那一年,鳥羽水族館從墨西哥灣的水族館領養了一隻雄性大王具足蟲,並給它取名1號。
1號
2009年1月2號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那天1號最後一次進食。這一天它只用了五分鐘就連皮帶核吃完一整條竹筴魚,但之後,它就開始了絕食。
一開始,1號不肯吃飯的事情並不讓鏟屎官感到奇怪,許多被圈養的大王具足蟲8周不吃飯也沒事,因為在自然棲息地裡,大王具足蟲本來就是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所以經常進入半冬眠狀態,也就是省電保護模式。
當然,為了超長待機,大王具足蟲的肝胰臟(類似於人類的肝)儲存了大量的脂肪,它們的肝胰臟的脂類含量可達65%,類似於一粒花生的油分含量。
除了肥肝,在它們的外骨骼下還有一層厚實的脂肪組織,這就是它們大吃大喝後留著過年用的。
但是漸漸地大家發現,1號的絕食時間也太長了吧。這是1號絕食第1432天時,鏟屎官戰戰兢兢嘗試餵食的畫面——
1號內心毫無波瀾——
鏟屎官直接上手餵飯——
1號不恰,並讓食物滾。不愧是見過世面的海底撈。
其實,大王具足蟲的化學感受器相當靈敏,所以深海裡一有屍體掉下來,它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屍檢,哦不撿屍,這也讓大王具足蟲成為深海主要的食腐動物。所以說1號沒胃口應該並不是它不知道眼前的東西是食物。
1號的鏟屎官 Takeya Moritak 有點著急,畢竟不吃飯就拉不出屎了呢。他為了讓它開口也是想盡了辦法,比如用像是烏賊啊什麼的引誘它,無奈人家就是金口不開。他還曾嘗試把1號的臉往食物裡懟,當然完全沒用。他還給一號的小缸調溫,想讓它挨餓,同樣也沒用。
有人可能會說,人家是沒吃飯,但每天不是喝海鮮湯來著?對哦,說不定大王具足蟲是濾食性的呢,它可以吃水中的浮遊生物呢?
鳥羽水族館表示,這點可以排除,因為水族館的水質是人工控制的,基本不存在有機質。
這件事被傳到網上以後,網友們沸騰了,彈幕區一片歡樂。
關心1號的群眾給鳥羽水族館發了大量郵件,訪問量直接把伺服器幹趴了。還有許多人下線來到水族館實地考察現場,看看1號是不是真的這樣「守口如瓶」。總而言之,1號靠本事恰飯,也能靠本事絕食,給鏟屎官的水族館帶來了流量。
2014年2月14號那天,鏟屎官又帶來鯖魚給1號餵食,但是這次情況有點不對,1號完全不動了。原來它選擇在情人節這天狗帶。
1號死後,水族館對它進行了屍檢,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厭食整整5年43天。但是屍檢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儘管絕食五年,1號的鏟屎官表示,它體長29釐米,體重1千克,看起來還挺健康。所以1號的死因尚不明朗。之後鳥羽水族館按照傳統美德,把海鮮冰凍了起來。
奇怪的是,大王具足蟲被製作成標本的過程也引發了千萬網友的好奇圍觀。看來喜歡海底西瓜蟲的人還挺多的呢。
對等足目中的西瓜蟲的同學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們之前介紹過西瓜蟲的另一個技能:走路時的強迫症(點我)。
真相只有一個:1號死於狗糧中毒。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GJC9jGYtQ8R6JKdh/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