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

2020-11-28 北青網

通訊: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

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17日電 題:內蒙古小夥分享草原生活成「網紅」 遊牧生活引百萬網友圍觀

作者 王鳴遠

兩天前,達西發布了一條朋友圈:180萬粉絲,發圖紀念。

從2020年3月開始拍攝短視頻,短短8個月,達西靠發布草原生活日常在短視頻平臺收穫了如此多的粉絲。

圖為達西和駱駝合影。受訪者供圖

生活在草原深處的「網紅」

達西家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西蘇木好力寶嘎查,距離最近的海拉爾市有70公裡。

牧區時常沒有信號,方圓幾華裡甚至幾十華裡都難看到人,牧區勞動常年經受風吹日曬,生活條件艱苦……這裡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城市裡工作了,達西的選擇在當地並不多見。

「我也想過到城裡工作,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離開,『賽駝』『駝具製作』這些布裡亞特文化就要失傳,我就不糾結了。」問及回到草原生活是否後悔過,達西如是說。

2014年大學畢業的達西毅然回到草原上,立志要做一個有自己想法的「新」牧民。

圖為在草原的達西。受訪者供圖

達西的日常為什麼這麼好看?

「今天和陶陶一起去新巴爾虎旗拉鹼,天氣冷了,牛、羊和駱駝吃鹼能讓身體暖和……」達西在自己最新的一期視頻裡分享了這樣的日常。

達西一家是布裡亞特部落的蒙古族人,居住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錫尼河兩岸的布裡亞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支,現今大約有8000人。

「我們布裡亞特蒙古族祖祖輩輩都是在草原上和牛、羊、馬、駱駝一起生活,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就在這裡。」在達西看來,真正吸引粉絲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布裡亞特蒙古族世代相傳的文化。

騎駱駝、擠駝奶、熬奶茶……達西和家人在草原上簡單的生活日常,每天都引得幾萬網友圍觀。「平均每個作品都有近10萬的點讚量。」達西告訴記者。

圖為達西和好友在草原上合影。受訪者供圖

布裡亞特婚禮的大場面驚呆網友

草原上,牽絆住達西的還有他心愛的姑娘。2017年,達西和初中同學陶格陶瑪戀愛了。2020年,倆人如約舉行傳統的布裡亞特婚禮。

「我們的婚禮是在草原上舉行的,所有人都穿著民族服裝,有很多朋友來參加。」回憶起婚禮的場景,達西滿臉幸福。

百餘位親友幫忙操辦的草原婚禮、30多張羊皮純手工縫製成的禮服、20多頭(只)牛羊連夜蒸煮一起上桌……達西婚禮上的這些大場面驚呆了網友。

短視頻平臺為達西的婚禮創建了「布裡亞特婚禮」官方話題,同時在婚禮當日開啟了18小時超長直播活動,目前該話題播放量達5.5億次。

圖為達西直播帶貨截圖。受訪者供圖

網紅牧民成了「全村的希望」

分享草原生活、拍攝草原美景、品嘗草原美食……通過短視頻的持續發酵,達西開始嘗試幫助周邊牧民和當地的農畜產品企業售賣家鄉特色農畜產品。

「以前,我們家一個月收入就兩三千元,直播帶貨後我們家收入增加了,直播銷售額一天最多能達到20萬。」達西介紹說。

半年多的時間下來,達西不光收穫了百萬粉絲,更收穫自己的新身份,近日,達西被短視頻平臺評選為「幸福鄉村帶頭人」。

「有一種成了『全村希望』的感覺,接下來準備教授更多牧民拍攝短視頻,讓呼倫貝爾的草原風情以及特色農畜產品被更多人熟知,讓更多的人愛上內蒙古。」達西說。(完)

責任編輯:劉琰(EN004)

相關焦點

  • 席慕蓉臺北演講分享美美與共的遊牧文明
    中新社臺北8月14日電 著名蒙古族詩人、作家、畫家席慕蓉14日在臺北分享自己對遊牧文明的認識並表示,遊牧文明讓她領悟到人與自然要絕對和諧,「我們要善待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曾經善待過我們。」
  • 【幸福花開新邊疆】鄂溫克族小夥大興安嶺飼養馴鹿成網紅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鄂溫克族小夥大興安嶺飼養馴鹿成網紅)
  • 內蒙古大草原環境優渥,為何沒有老虎生活?
    內蒙古大草原一直都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一望無際的草原遍布著各種各樣充滿生機的動物,那裡的人們也熱情好客。不過無論是生活在當地的人們還是其他人都沒有聽說過或者見過內蒙古大草原有老虎,而這又是為什麼?內蒙古是一個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並且和北部的蒙古國接壤,當然我們經常提及的內蒙古大草原也並不是說這個地方只有草原。
  • 氣候變化和內蒙古草原普通牧民間的故事
    草原是氣候變化敏感地帶(資料圖)中國天氣網訊 內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優良牧場,離離原上草,養育了千百萬草原兒女和數不清的牛馬駝羊,但是近年來的種種變化和研究表明,氣候因素對內蒙古的草原植被產生了重要影響。
  • 北方草原遊牧民族文明的鼎盛——蒙古族的發展與演變
    元朝以後,蒙古族雖然歷經分裂與興衰,但仍固守北疆草原,世代繁衍,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歷經遊牧民族興衰更替的中國北方草原,在十二世紀又孕育締造了遊牧民族的雄傑——蒙古族。它集遊牧文化之大成,憑藉馬背民族強大的機動力,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蒙古帝國和大元王朝,發出了震驚世界的號令。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內蒙古:草原開出希望花
    習近平2015年6月16日-18日在貴州調研時的講話來源茫茫的草原、漫天的風沙、寒冷的天氣、貧瘠的土地……長久以來,烏蘭察布一直是內蒙古的深度貧困地區,全市11個旗縣市區中,有8個國貧旗縣、2個區貧旗縣。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草原 ,作者王金梅 趙明霞 中國草原中國網草原頻道官微,致力於傳播草原文化,保護草原生態。分享草原美圖美景、美食美衣、美文美聲,以及草原兒女的草原故事。
  • 小夥挑戰網紅「罐頭麵包」,打開盒子後讓人看呆,網友:虧死了
    小夥挑戰網紅「罐頭麵包」,打開盒子後讓人看呆,網友:虧死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能夠見到許多不同的美食,美食所能帶給人的愉悅感也是其他東西所不能代替的。如今在網上還出現了一些試吃主播,他們總是會去購買一些千奇百怪的食物,然後通過鏡頭來分享給大家,雖然總是會「踩雷」,但是卻為人們帶來了許多樂趣在國外就有一個很有名的主播——熊叔,他的吃播就非常有意思,這次熊叔要挑戰的是「罐裝麵包」,麵包大家都是吃過的,罐頭當然也不例外,但是罐裝麵包卻很少有人嘗過吧,熊叔學的這個食物很另類就買了一罐回家這個罐頭打開也要花費一些力氣,不僅要撬開上面的蓋子,為了不讓麵包散開
  •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一曲《敖包相會》傳唱了半個世紀,直到有一天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東線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呼碩草原,才知道《敖包相會》原來出自這裡。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敖包又叫鄂博,蒙語意為"堆子",最初是草原牧民為出行方便隨意擺放的幾塊石頭堆。
  • 網紅小夥花500元買大蝦鉗,食物打開後,露出一種生無可戀的表情
    網紅小夥花500元買大蝦鉗,食物打開後,露出一種生無可戀的表情!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網絡時代的發展也是越來越迅速了,現在我們根本不需要打開電腦,只需要人手一個手機,就可以了解很多網絡上面的信息。
  • 草原猛犬並非只有藏獒,這4種草原猛犬堪稱「屠狼機器」
    在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上,這裡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全區屬於高原地勢因此在中國的遠古時代,這裡的匈奴人與東胡人,經常在遊牧,當然這裡的生活永遠離不開牧羊犬的陪伴與守護,毫不誇張地說,這裡的牧羊犬就是遊牧民族的生活工具。為啥這麼說呢?主要就是因為這裡的草原野獸經常出沒在遊牧民族的附近,稍有大意,就會被草原狼攻擊,失去生活或者是財產。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一說內蒙古境內的4種大型牧羊犬。
  • 唱響時代旋律 堅守為民初心——寫在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
    7月13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創作出品的話劇《紅手印》在烏蘭恰特大劇院上演,這也是疫情之後該劇院首場正式的劇場演出,該場演出開啟了自治區藝術院團首次「草原文藝為民演出季」。「文藝惠民、文藝為民、文藝樂民」,是內蒙古文藝工作者一以貫之的堅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文藝演出按下了「暫停鍵」。
  • 兩個經歷相似結局不同的超級網紅:一個月薪3500,一個揮金如土
    在網紅經濟熱潮湧動的當下,能守住初心,戒驕戒躁並不容易。今天作者想聊聊,兩個熱火朝天的小網紅,他們兩個人生際遇頗為相似,卻因選擇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是當下火的發燙的四川小夥丁真;一個是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江西小馬雲。
  • 錫林郭勒草原對北方民族有多重要?在這兒找到答案
    可是要把錫林郭勒大草原說明白並不容易。千百年來草原人以遊牧的方式生活,逐草而居,不停搬家或向南走向漢化,就連元上都那樣的首都都能被拆解成一塊平地,最終留不住一戶人家。錫林浩特是錫林郭勒盟盟府的所在地,來到錫林浩特最想去博物館看看,龐大盟區的珍貴文物在這裡集中展現。錫林郭勒大草原為何那麼美?我想在這兒找找答案。
  • 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鷹,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如今被當成寵物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生活,愛旅遊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鷹,它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也是草原上滅鼠的能手,如今被人當寵物養」。草原雄鷹看過《射鵰英雄傳》的小夥伴肯定以為草原上隨處可見大雕,遊牧民族的神箭手每天以射鵰為樂,其實蒙古族是把這些猛禽視為英雄的象徵,是從來不會亂殺的,連其它的鷂鷹和貓頭鷹也是如此,因為只有遊牧民族才知道這些猛禽對草原意味著什麼
  • 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堅守原始生活
    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堅守原始生活   在肯亞的腹地,離開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裡的五星級酒店,不過一箭之遙的東非草原上
  • 為什麼內蒙古大草原沒有老虎生活?
    這兩大習性,與同屬貓科的獅子以及蒙古草原上的狼截然不同。所以,獅子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狼活躍在蒙古高原,老虎一般不摻乎。 老虎在世界多處多有分布,不過,唯獨在草原地帶很罕見。因為,老虎除了在繁殖期以外,往往喜歡獨來獨往,是一名獨行俠。老虎為什麼不合群?因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之中,培養了老虎的強烈的領地意識。它巡視山林,四處留「香」,目的就是宣示主權。
  • 蒙古草原為什麼從來沒老虎生活過
    老虎在我國、俄羅斯和伊朗生活在山林中,在中亞則生活在沿河走廊森林裡。老虎從來也不會分布在草原、沙漠等地帶,這也就是老虎和獅子在自然狀態下永遠不可能碰面的。老虎在北方寒冷地帶的分布正好繞過蒙古走了一個月牙形:鄰近所有地區都是老虎的重要分布區,然而唯獨蒙古草原不是。這不是人為原因造成的:蒙古草原在歷史上就沒老虎,而不是原先有後來滅絕的。
  • 科普「網紅」,科學養成
    半年時間,該帳號的粉絲量突破50萬人,網友還戲稱其為「中二所」。  因為科普,這群平均年齡25歲、生活大多三點一線的博士生成了「網紅」。  人氣旺了再做實驗  面對鏡頭,王夢凡顯得有些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每周三晚上的直播。  「我們該做什麼?」她問夏一鳴。  「一般來說,先『尬聊』一通,等直播間人氣夠旺,再開始做實驗。」
  • 兩個經歷相似結局不同的大網紅:一個月薪3500,一個揮金如土
    今天作者想聊聊,兩個熱火朝天的小網紅,他們兩個人生際遇頗為相似,卻因選擇不同,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個是當下火的發燙的四川小夥丁真;一個是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江西小馬雲。與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輕人不同,丁真從小過著清貧的生活,他沒怎麼讀過書,每天放牛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因為他在網上紅了,他對網際網路這個詞甚至都沒什麼概念,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更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