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達人邢立達:成了「網紅」的古生物專家

2020-12-0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近日,有英國籍世界頂級古生物學家之稱的麥可·本頓所著《恐龍復活 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出版,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固然是因為作者在恐龍學術研究以及愛好者圈的地位和知名度,作為第一譯者的邢立達也給該書增添了不少熱度。

說起邢立達,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這可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他在SCI上發表近百篇論文,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國地質大學排名,翻譯出版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他是高產的古生物學者專家。「人形錦鯉」「一己之力」「直播吃4000年猛獁象肉」,他又是身背多重標籤的網紅。專家也好,網紅也罷,在眾多的恐龍愛好者心中,邢立達就是一個妥妥的恐龍達人。

邢立達,廣東潮州人,80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副教授。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陸學校排名裡,中國地質大學排名升至12位。後來有心人查詢發現,中國地質大學排名顯著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該校博士生邢立達當年畢業並留校任教。由此,原本就已然成為網絡紅人的他再次大大火了一把。以至於「一己之力」成了網絡上一個著名的「梗」,意指邢立達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邢立達的「達」和神奇由此可見一斑。

現有新聞報導顯示,邢立達出身於書香門第,打小就喜歡恐龍,對這種遠古生物充滿了好奇,這也是很多男孩共同的愛好。幸運的是邢立達的愛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讓他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愛好,並在高中時就得到機會,跟隨國內恐龍學者董枝明教授前往雲南野外挖掘恐龍化石,並創辦了中國大陸的首個恐龍網站,為後期成為網紅古生物科普作家、恐龍達人奠定了基礎。

還有更幸運的。出乎眾人意料,在選擇大學專業時,邢立達並沒有選古生物學,而是選擇了金融學,大學畢業後曾短暫在媒體效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人生大體已定,此生恐怕再難在工作上與愛好有交集。但邢立達工作不到一年,就毅然辭職,通過進修、留學、考博,再度踏上了古生物學學術之路,終於,對恐龍的研究成了他的專業。

2013年,邢立達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張建平、萬曉樵,系統研究東亞中生代脊椎動物足跡學和緬甸晚白堊世琥珀。恐龍足跡學成為邢立達研究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個小眾學科,國內同行只有兩三位。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發生化學反應,讓邢立達成了「網紅」科學家。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

2016年,邢立達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引發了一陣轟動效應,併入選當年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早在2013年,邢立達就開始接觸緬甸琥珀,建立了一個買家網絡,教他們發現琥珀中的白堊紀鳥翼,以此作為是否具有科研價值和是否購買的判斷標準。從2016年發現首例恐龍琥珀之後,邢立達時有斬獲,至今已經發表17篇與緬甸琥珀標本有關的論文。如此高產的學術收穫,也讓網友讚嘆其人品之好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也因此獲得了「人形錦鯉」的稱號。

事實上,在「人形錦鯉」之前,邢立達就已經有許多標籤,一個人能夠在瞬息萬變的網絡空間,一次又一次登上話題榜,造就一個又一個的「梗」,這本身就說明了邢立達的知名度,他的影響半徑早已超出了古生物圈和恐龍愛好者圈,成為了冷僻古生物學界走出的熱門古生物學家。這一方面得益於其深耕多載獲取的關於恐龍、古生物的豐富知識,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其對於網絡的熟練利用,無疑這是一個深諳網絡傳播規律,長就的一顆善於運營的「網紅」腦袋。這在他早年生活中就已經嶄露端倪,不論是高中時期創辦恐龍網站,還是在大學時創作科幻小說,每一步都踩在了節點上,舉手投足之間都有深厚的的傳播潛質,成為網紅所差的只是一個時機。

2011年,俄羅斯東部永久凍土中出土了猛獁象大腿的腿骨。邢立達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機會,他十分大膽地產生了一個瘋狂的主意並付諸了實施,邢立達竟然買到了一些已經雪藏了4000年之久的猛獁象腿肉。不過,買來這些肉可不是為了科研,而是為了吃,為了嘗一嘗封藏了4000年的猛獁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怎麼樣?這個想法很有話題性吧!邢立達不僅要吃猛獁象,而且要當著網友的面吃,還要給觀眾描述其中的滋味,他選擇了直播。那是在2011年,直播還相當小眾,那時邢立達就已經在熟練使用並用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效果如何那是不言而喻的,伴隨著他點火、放肉、加鹽、撒調料的一系列動作,「嗯,難吃,粗糙,怪味」的七字評價,邢立達的知名度上升了一個新高度,他的人氣和話題也不再局限於古生物圈,順利「出圈」,成了地道的網紅。

最近幾年,邢立達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恐龍的「好玩」從短暫的好奇變成持久的吸引。「生命的演化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事情,所以古生物非常好玩,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拓展知識的邊界,然後探究生命起源與未來。」邢立達說,他希望更多小孩子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相關焦點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他是發表SCI論文百餘篇的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同時又是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的創始人,數十本恐龍類科普書籍的作者。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發生化學反應,讓邢立達成了「網紅」科學家。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
  • 邢立達 與恐龍對話的科學家
    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發生化學反應,讓邢立達成了「網紅」科學家。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
  • 【紫牛新聞】追尋恐龍足跡九死一生,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網紅科學家」、「恐龍科普第一人」、「首個發現琥珀中的恐龍化石的人」……然而,這位古生物科學家在粉絲眼裡是:著名的「嚶嚶怪」,日均發段子(微博)十幾條,想到恐龍你就想到了他,線上粉絲數量有346萬,上個月剛剛獲得微博2019十大影響力科普大V。邢立達(左五)獲得微博2019十大影響力科普大V 沒想到吧?
  • 網紅邢立達:學渣少年「不務正業」追恐龍成了科學家
    ▍網紅地質學家「嚶嚶怪」邢立達可能是堅持在做這件事情的人裡,大眾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微博上,他擁有258萬粉絲,是頭部科普類博主,也是微博CEO來去之間的座上賓。更早幾年,「科學松鼠會」在網絡世界最活躍的時候,邢立達是早期受邀成員,培養和積累了一大批對恐龍和古生物感興趣的忠實粉絲。再加上他語言風趣幽默,在社交平臺上活用最熱門的網絡詞語,附以恰到好處的賣萌——標誌詞「嚶嚶嚶」,他的粉絲黏性也特別高。網友們把他稱為「嚶嚶怪」,邢立達自己也樂於在微博上與人互動交流。拍攝間隙,經常能看到他拿出手機刷微博、回私信。
  • 「恐龍獵人」邢立達,研究古生物學,曾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
    邢立達不愧為最牛廣東人。吃猛獁象的網紅達人冰河時代,一個眾多神奇物種的時代,可惜歷史的進程讓冰河時期因為全球氣候變暖離開了序幕。猛獁象因為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整個種群隨著冰河世紀終結消亡了。2011年,邢立達得知西伯利亞地區出土了一條猛獁象腿,便花了不少代價從西伯利亞運回了一些猛獁象腿肉,和幾個夥伴商量著嘗一嘗這滅絕動物的肉。
  • 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網紅科學家」、「恐龍科普第一人」、「首個發現琥珀中的恐龍化石的人」……然而,這位古生物科學家在粉絲眼裡是:著名的「嚶嚶怪」,日均發段子(微博)十幾條,想到恐龍你就想到了他,線上粉絲數量有346萬,上個月剛剛獲得微博2019十大科普影響力大V。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此後,在眾多有關邢立達的說法中,一個著名的「梗」便是「一己之力」——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  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恐龍獵人」邢立達
    邢立達的科研成果顯著,多篇論文登上國際頂級期刊,37歲的他破格成為博士生導師。在科研之外,他有著科普達人、科幻作家等多個身份標籤。他在微博上直播吃4000年前的猛獁象肉,在微博上賣萌,最愛說「嚶嚶嚶」。
  • 論文發《自然》後被撤稿,冷僻的古生物學界,如何殺出了網紅科學家邢立達?
    7月22日,網紅科學家邢立達作為第一作者的一篇文章在《自然》發表後4個月被撤稿讓他作為學者的身份被重新探討和審視冷僻的古生物學界,殺出了熱門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此後,在眾多有關邢立達的說法中,一個著名的「梗」便是「一己之力」——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史上最小恐龍成學術烏龍?「恐龍獵人」邢立達的琥珀、論文和爭議
    此後,在眾多有關邢立達的說法中,一個著名的「梗」便是「一己之力」——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 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邢立達:恐龍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
    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穿越地雷密布的火線,深入緬甸礦區,真學霸邢立達把古生物搬上網
    2014年夏天,為了深入了解琥珀礦的形成與相關地質背景,邢立達從緬甸的密支那前往德乃,再深入礦區。沒有緬甸身份證,進不了核心的區域,邢立達就找來當地的服裝,臉上塗跟當地人一樣的圖案,還裝成啞巴,避免講話穿幫。緬甸長達八個月的雨季,道路泥濘不堪。有的路根本沒法通車,只能騎大象。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此後,在眾多有關邢立達的說法中,一個著名的「梗」便是「一己之力」——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  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邢立達的琥珀標本:在巖壁上尋找恐龍的人
    「當你伸手觸摸上億年前的恐龍化石時,你會感覺像是在跟歷史對話,讓人很是激動。」上大學時,邢立達多次以志願者的身份跟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的專家去野外考察。第一次看到野外埋藏的恐龍化石,就像見到了老朋友一樣興奮,「去現場和看照片的感受完全不同,一個巨大的軀體,10多米就在眼前,伸手可及。」
  • 邢立達:好奇心穿越億萬年
    膽大心細的「人形錦鯉」採訪前,記者在一個科學平臺搜索「邢立達」,最先跳出的信息便是:邢立達的手氣為何那麼好?他的手氣有多好?發現首枚古鳥類琥珀、首枚恐龍琥珀、首枚雛鳥琥珀……他是眾多古生物琥珀發現的第一人。有一年他去江西贛州,在公交站等車時,一回頭,在小土牆上發現了呈放射狀排列的一窩恐龍蛋化石。
  • 視頻|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
    視頻|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 邢立達:關於恐龍的冷知識(18:20)
  • 恐龍專家邢立達被曝製造虛擬身份剽竊他人作品
    「唐振庭_Tangent」還舉出了「邢立達剽竊趙闖作品」的案例,指出邢立達「在從未獲得趙闖(曾與邢立達合作)任何作品授權」的情況下,「用假冒身份合作、實施剽竊,用剽竊趙闖作品騙取專家支持,用專家推薦文字騙取更多人」。博主還@了曾經報導過邢立達的媒體,以期取得關注。 按照唐振庭提供的電話,記者與啄木鳥科學小組發起人之一楊楊取得聯繫。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專家:還創造了一個國內紀錄!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自然科學的他,尤其對恐龍感興趣,看到這些"雞腳印"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並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2020年10月11日 17:04:45 | 作者:呂瑩瑩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 新·青年|追龍者邢立達:重建中國恐龍足跡學譜系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的形態與品種,它們是研究生命演化最好的樣本。」發現首枚古鳥翅膀琥珀、首枚恐龍琥珀、首枚完整雛鳥琥珀、首例古蛇琥珀……短短幾年,青年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博士的團隊發現了多種重要的琥珀化石,帶給學術界和古生物愛好者太多的驚喜,通過這些時間膠囊,人們得以一窺遠古生物的真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