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研發出新型納米結構材料 突破高溫下穩定性難題

2020-11-26 中國軍網

新華社合肥4月6日電(記者蔡敏)記者6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所研究團隊近日在國內率先成功製備出同時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的高界面銅鉭(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材料。這項成果突破了傳統納米材料高溫條件下的不穩定性問題,為下一代核電裝置結構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材料界權威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納米結構材料,因為其高強度及豐富的界面被認為是下一代核電裝置的理想候選材料。然而,傳統的納米結構材料在高溫、強輻照等極端條件下結構和性能都不穩定,因此製備同時具有高強度及高穩定性的納米結構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難題。

固體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核材料研究團隊以大塑性變形法,有效克服了材料在累積疊軋過程中出現的塑性不穩定現象及邊裂問題,首次成功製備出了層數為12288層,最小單層膜厚為50納米的高界面銅鉭納米多層膜塊體。微觀結構表明,這種銅鉭納米多層膜塊體層狀結構連續,銅、鉭界面平直清晰。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其強度達到了初始原材料的5倍。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材料還具有非常優異的高溫熱穩定性,500℃退火1小時後硬度不變,600℃退火1小時後硬度僅下降6.6%。這一高強度、高熱穩定性材料的成功製備為極端條件下材料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為下一步研究銅釩、銅鎢、鉻鎢等納米多層膜塊體材料打下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巨大突破!中科院研發的納米新材料即將面世,航天領域也將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時代到來,各種各樣的新興行業隨之出現,在工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工業材料這一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精進著,在金屬材料之外,人們還在開採的石油中提煉塑料,而這些塑料在如今的生活中更是運用廣泛。
  • 科學網—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相關研究成果在《材料學報》上發表。 傳統的納米結構材料在高溫、強輻照等極端條件下結構和性能都不穩定。因此,製備同時具有高強度及高穩定性的納米結構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難題。有研究表明,由完全不互溶金屬組成的納米多層膜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及優異的抗輻照性能,但其製備方法主要依靠的是自下而上的物理或化學方法,這些方法因過低的製備效率而無法滿足工業應用的需要。
  • 科學網—金屬中發現超硬超高穩定性納米層片結構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記者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在超硬超高穩定性金屬納米結構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 中科院研發出2納米晶片?大家還是太樂觀了
    前些天又看到了@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在質疑中科院的2納米晶片,但是池某人和很多自媒體一樣,把最基本的概念都搞錯了,他的這篇文章引用的視頻截圖,更是斷章取義誤導讀者。
  • 【人民網】中科院盤點「十二五」25項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潘教峰介紹,這25項成果是由各研究所、院機關,以及院內外高水平同行、用戶等專家共同遴選出來的,「具有典型性和標杆示範性,總體上代表了中科院『十二五』的研究質量和水平。」  9、真核膜蛋白和蛋白質複合體結構與功能關係,牽頭研究單位是生物物理研究所  解析了染色質雙螺旋高清晰三維結構,是目前最有挑戰性的結構之一;闡明細菌內毒素轉運與組裝機理,為研發攻克「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鋪平了道路;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A型肝炎病毒的結構及感染的分子機制,為新型藥物和疫苗研發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研發方向。
  • 鋰電池新型材料有哪些?
    這種鋰電池新型材料改變了人們對氧離子在層狀金屬氧化物中的產生和擴散規律的理解,對鋰電池正極材料穩定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3、鋰電池新型材料之多層矽/碳複合結構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與西交大蘇州研究院及納米學院合作,基於原位可控凝膠化過程,製備出Cu導電添加劑及碳納米管增強的多層矽/碳複合結構。
  • 復旦專家研究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獲突破
    復旦專家研究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獲突破 而隨著新型材料研究的深入,基於有機半導體和納米等材料的柔性大面積電子技術將得到迅猛發展。  仇志軍羅列了柔性電子技術的眾多優點:器件可彎曲與伸展,由此可誕生眾多新型應用領域;可在柔性和大面積襯底上採用大規模印刷技術加工實現,生產成本低廉;加工設備工藝簡單,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等。但遺憾的是,目前研發出的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都很低,科學家尚未能解決這一問題。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
    (NDI-SMs)優異的力學性能和高溫穩定性 三維原子探針技術定量揭示晶界處在納米尺度下的多組元共偏聚行為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楊濤、趙怡潞等在材料科學家劉錦川院士指導下,基於「晶界納米無序化」的設計思路,開發出一種高強度、高塑性、高熱穩定性的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NDI-SMs)。
  • 福建物構所研製出藍光LED可激發的納米螢光標記材料
    稀土摻雜近紅外二區(NIR-II: 1000-1700 nm)納米螢光標記材料具有光化學穩定性好
  • 納米結構的柵極電介質:有助提升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
    導讀近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柵極電介質。它為有機半導體拓展應用於薄膜電晶體,掃清了最主要的障礙。它不僅可以保護有機半導體,還可以使得電晶體達到前所未有的穩定性。這個結構由含氟聚合物層和兩種金屬氧化物材料製成的納米疊層組成,作為柵極電介質使用,並同時保護有機半導體(之前,有機半導體一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發生損傷。),並使得電晶體的工作達到前所未有的穩定性。
  • 新型納米無機材料 室內空氣治理專家
    分解醛、抗菌、防黴三大功能隆達致力於新型納米無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馨潔居》的核心技術是新型納米無機材料,其能廣泛用於多個行業例如治理汽車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可以應用到紡織面料的後處理、各種高分子材料中以及印刷行業中。《馨潔居》是第一代產品。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科研人員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我在晶片這個領域研製出來的晶片性能與其他發達國家研製出來的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人也在說中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出好消息
  • 第三屆「納米材料表徵與檢測技術」線上會議日程公布
    自1981年掃描隧道顯微鏡微觀測試技術獲得突破之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研究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新高潮。近40年來,納米科學、納米技術及納米材料的研究蓬勃發展,納米材料在納米電子器件,醫學和健康,航天、航空和空間探索,環境、資源和能量,生物技術等眾多領域均彰顯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在那些先進的晶片量產出來之前,有一個好消息還是要和大家說一說的,我國中科院已經使得2納米的晶片技術成功破冰,國產芯未來可期。,所以中科院他們也得有晶片進行了研究,而且他們已經研發出了一款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 嚴振華)7月20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納米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我校科技處、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東華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無機納米纖維彈性材料—新聞—科學網
  • 中科院研發新型雷射光刻技術:不用EUV 直擊5nm
    現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雷射光刻技術,不需要使用EUV技術就可以製備出5nm特徵線寬。  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開展的這項研究有所不同,在無機鈦膜光刻膠上, 採用雙雷射束(波長為405 nm)交疊技術,通過精確控制能量密度及步長,實現了1/55衍射極限的突破(NA=0.9),達到了最小5 nm的特徵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