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

2021-01-09 科學網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 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

 

本報訊(記者李瑜)近期,中科院固體物理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核材料研究團隊基於界面工程設計、採用大塑性變形方法,成功製備出了同時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的高界面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相關研究成果在《材料學報》上發表。 傳統的納米結構材料在高溫、強輻照等極端條件下結構和性能都不穩定。因此,製備同時具有高強度及高穩定性的納米結構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難題。有研究表明,由完全不互溶金屬組成的納米多層膜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及優異的抗輻照性能,但其製備方法主要依靠的是自下而上的物理或化學方法,這些方法因過低的製備效率而無法滿足工業應用的需要。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人員以大塑性變形法累積疊軋焊為基礎,採用正交累積疊軋焊和中間退火工藝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材料在累積疊軋過程中出現的塑性不穩定現象及邊裂問題,首次成功製備出了層數為12288層,最小單層膜厚為50納米的高界面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微觀結構表明,層狀結構連續,Cu/Ta界面平直、清晰;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Cu/Ta納米多層膜塊體強度達到了初始原材料的5倍。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材料還具有非常優異的高溫熱穩定性。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高強度、高熱穩定性材料的成功製備為極端條件下材料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科學報》 (2016-04-1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專家研發出新型納米結構材料 突破高溫下穩定性難題
    新華社合肥4月6日電(記者蔡敏)記者6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所研究團隊近日在國內率先成功製備出同時具有高強度
  • 中國科大研製出直徑1納米的納米線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央廣網合肥12月4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近日研製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中國學者研製出直徑僅1納米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2月4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據介紹,這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有望大幅降低未來電動汽車最理想電池的價格。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調等優點,是未來電動汽車中最理想的驅動電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納米催化「高穩定性」新星誕生—新聞—科學網
    銅催化的奧秘 申文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碳資源利用相關的工業過程,比如水氣變換、合成甲醇等所使用的銅催化劑普遍存在活性低、穩定性差的問題,為提高反應效率必須使用過量的水蒸汽或者提高反應溫度,造成高能耗或者催化劑壽命縮短。
  • 研究人員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綠光LED,穩定性大幅提高
    LED,該器件表現出非常優異的工作穩定性。相關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上。 鈣鈦礦材料最初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在新型太陽能電池領域,在短短的幾年內鈣鈦礦基太陽能電池已實現超過22%的轉換效率,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受限於鈣鈦礦薄膜較差的成膜特性以及相對較低的螢光量子效率,其在發光、顯示以及雷射領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同時,穩定性不高也一直制約著傳統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工業中應用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 樓雄文教授課題組:金屬原子摻雜的Co3O4多層納米片用於電催化產氧
    基於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課題組研究報導了13種不同金屬原子摻雜的超薄Co3O4納米片合成的空心納米片。這個合成材料包含共腐蝕-配位-重組的方法源於咪唑框架67(ZIF-67)納米片,通過路易斯酸蝕刻和金屬物質配位形成獨特交叉通道。
  • 清華大學:氟化SEI膜大幅提升鋰金屬二次電池循環穩定性
    計算表明,Li+在LiF顆粒晶界處的擴散速度要明顯快於在體相中的擴散速度,因此Li+在LiF/Li2O混合SEI膜中的擴散速度要明顯快於在均勻的LiF或Li2O成分SEI膜中的擴散速度(如下圖b所示),但是由於在實際中SEI膜的成分和結構更為複雜,因此Li+在SEI膜中的擴散機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 中國學者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直徑僅有一納米
    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
  • 成功製備高強高熱穩定性納米高熵合金
    其基本機制歸因於雷射蒸發惰性氣體冷凝法製備高熵合金獨特的微觀結構。熱穩定性是納米金屬材料最關鍵的問題之一。CoCrFeNiMn作為經典的FCC結構高熵合金,由於其良好的延塑性、強度和耐腐蝕性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研究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金屬所
  • 金屬所《Science》:納米薄片膜,超快的離子傳輸性能
    納米通道在潮溼條件下的質子輸運,對於能量的儲存和轉換應用至關重要。然而,現有材料受到限制的電導率最高僅達0.2 S/cm。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任文才等研究者,報導了一類由二維過渡金屬磷三氟化鎵納米片組裝而成的膜,其中過渡金屬空位使離子電導率異常地高。
  • Nature:王中林小組研製出纖維納米發電機
    (b)高倍掃描電子顯維照片顯示兩纖維界面處的納米線對納米線結構。(c)顯示多根纖維組成的纖維納米發電機的串/並連式連接來提高輸出電壓/電流。(圖片來源:王中林實驗室) [科學網 趙彥 報導]從2006年開始,王中林小組相繼發明了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機。在2006年他首次提出了壓電電子學(Piezotronics)的概念和新研究領域。
  • 金屬所研製出窄帶隙分布半導體性單壁碳納米管
    單壁碳納米管(swcnt)因碳原子排布方式不同可表現為金屬性或半導體性,其中半導體性swcnt具有納米尺度、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可調的帶隙和高載流子遷移率
  • 納米晶鈦酸鋇陶瓷研製成功
    納米晶鈦酸鋇陶瓷研製成功 43次閱讀 作者:閆海生   來源:中國化工報
  • 一種高效高穩定性的低鉑催化劑——小尺寸的鉑鈷金屬間化合物
    ,有效抑制了高溫下有序化相變過程中納米顆粒的遷移和團聚現象,製備出的小於三納米的鉑鈷金屬間化合物低鉑電催化劑在酸性條件下表現出了優異的氧還原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貴金屬鉑的高成本以及酸性條件下鉑基合金中非貴金屬(鐵、鈷、鎳等)的腐蝕流失導致的穩定性降低均是燃料電池產業化需要克服的挑戰。提高鉑基催化劑中貴金屬鉑的利用效率和鉑基電催化劑的長期穩定性是降低PEMFCs成本,並滿足燃料電池壽命要求的關鍵。
  • 納米金屬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晶粒細化至納米尺寸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強度和硬度,但是由於引入了大量的晶界,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穩定性變低,晶粒長大傾向明顯。在一些納米金屬,如純銅中,納米晶粒甚至在室溫條件下即發生長大。這種固有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給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納米金屬的實際應用。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為此,減少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貴金屬鉑的用量具有重要意義。在鉑基催化劑中,提高鉑基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中的質量活性以及催化穩定性是降低貴金屬鉑用量的途徑。目前,許多已報導的鉑基催化劑擁有卓越的質量活性,但其中絕大部分催化劑的穩定性並不可觀,這是由於高質量活性所依賴的結構在熱力學不能夠穩定存在,研製兼具高質量活性和優良的穩定性的鉑基催化劑極具挑戰性。
  • 【技術】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進展
    根據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2017年燃料電池成本分析報告顯示,催化劑成本佔據整個電池堆成本的41%(圖1),催化劑的高成本極大的制約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量產化應用。除此之外,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穩定性及大規模製備等技術難題也成為制約燃料電池發展的瓶頸。降低催化劑成本,研製高效、穩定、廉價的催化劑,對促進PEMFC的商業化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