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金屬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金屬晶粒細化至納米尺寸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強度和硬度,但是由於引入了大量的晶界,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穩定性變低,晶粒長大傾向明顯。在一些納米金屬,如純銅中,納米晶粒甚至在室溫條件下即發生長大。這種固有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給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納米金屬的實際應用。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研究員盧柯、研究員李秀豔及其指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周鑫的研究發現,對於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其顯著不穩定只在一定的晶粒尺寸範圍內發生,之後隨著晶粒尺寸的降低,其穩定性不降反升。對於純銅而言,尺寸為70nm的晶粒在413K退火30分鐘即發生顯著長大,遠低於粗晶銅的再結晶溫度。而低於70nm,隨著晶粒尺寸的進一步減小,納米晶的穩定性反有所上升,尺寸為30nm的晶粒,其顯著長大溫度甚至高達600K以上。研究發現,低於70nm晶粒穩定性升高來自於晶界能的自發降低。塑性變形過程中,70nm以下,晶界能自發由原來0.52J/m2降低至0.23-0.27J/m2,這一現象與在該尺寸下全位錯不能弓出,晶界通過釋放不全位錯容納變形有關。不全位錯的釋放改變了晶界的結構,使之向低能狀態轉變。

  該研究還發現,納米晶這一反常穩定不只在純銅這樣的中低層錯能金屬中發生,在高層錯能純鎳中也同樣存在。尺寸為15nm左右的純鎳晶粒顯著長大溫度為1173 K (~0.68Tm),遠高於粗晶鎳的再結晶溫度。

  超高穩定性納米晶的發現,不僅對於人們理解納米晶的變形機制以及晶界在納米尺寸下的行為非常重要,同時也展示了發展高溫使用的納米晶的可能性。

  該研究得到科技部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資助。該成果於54日在《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

  論文連結

 

  1 退火引起的梯度納米結構純銅的組織變化。(A) 製備態(左)以及不同溫度退火30分鐘後的樣品橫截面的SEM照片,虛線處為樣品表面。(B)和(C)分別為距表面2mm處的樣品退火前和433K退火30分鐘後的TEM照片及電子衍射圖。(D)和(E)為梯度樣品433K退火和473K退火30分鐘後的最表面組織EBSD圖。(F)製備態、413K453K退火30分鐘後樣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及硬度隨深度分布。

 

  2 晶粒粗化溫度以及晶界能隨晶粒尺寸變化關係圖。ECAP: 等通道擠壓, DPD: 動態塑性變形,HPT: 高壓扭轉, CR: 冷軋, IGC: 惰性氣體冷凝。

 

  3A)和(B)分別為梯度納米純Ni製備態及873K退火30分鐘後的SEM照片。虛線處為樣品表面。(C)、(D)、(E)分別為距離表面25mm處製備態和873K退火30分鐘後的TEM照片及兩者的晶粒尺寸分布圖。(F)晶粒粗化溫度隨晶粒尺寸變化圖。HPT: 高壓扭轉, ECAP:等通道擠壓, SMGT:表面機械碾磨。

  金屬晶粒細化至納米尺寸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強度和硬度,但是由於引入了大量的晶界,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穩定性變低,晶粒長大傾向明顯。在一些納米金屬,如純銅中,納米晶粒甚至在室溫條件下即發生長大。這種固有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給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帶來困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納米金屬的實際應用。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研究員盧柯、研究員李秀豔及其指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周鑫的研究發現,對於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其顯著不穩定只在一定的晶粒尺寸範圍內發生,之後隨著晶粒尺寸的降低,其穩定性不降反升。對於純銅而言,尺寸為70nm的晶粒在413K退火30分鐘即發生顯著長大,遠低於粗晶銅的再結晶溫度。而低於70nm,隨著晶粒尺寸的進一步減小,納米晶的穩定性反有所上升,尺寸為30nm的晶粒,其顯著長大溫度甚至高達600K以上。研究發現,低於70nm晶粒穩定性升高來自於晶界能的自發降低。塑性變形過程中,70nm以下,晶界能自發由原來0.52J/m2降低至0.23-0.27J/m2,這一現象與在該尺寸下全位錯不能弓出,晶界通過釋放不全位錯容納變形有關。不全位錯的釋放改變了晶界的結構,使之向低能狀態轉變。
  該研究還發現,納米晶這一反常穩定不只在純銅這樣的中低層錯能金屬中發生,在高層錯能純鎳中也同樣存在。尺寸為15nm左右的純鎳晶粒顯著長大溫度為1173 K (~0.68Tm),遠高於粗晶鎳的再結晶溫度。
  超高穩定性納米晶的發現,不僅對於人們理解納米晶的變形機制以及晶界在納米尺寸下的行為非常重要,同時也展示了發展高溫使用的納米晶的可能性。
  該研究得到科技部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資助。該成果於5月4日在《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
  論文連結
 
  圖1 退火引起的梯度納米結構純銅的組織變化。(A) 製備態(左)以及不同溫度退火30分鐘後的樣品橫截面的SEM照片,虛線處為樣品表面。(B)和(C)分別為距表面2mm處的樣品退火前和433K退火30分鐘後的TEM照片及電子衍射圖。(D)和(E)為梯度樣品433K退火和473K退火30分鐘後的最表面組織EBSD圖。(F)製備態、413K和453K退火30分鐘後樣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及硬度隨深度分布。
 
  圖2 晶粒粗化溫度以及晶界能隨晶粒尺寸變化關係圖。ECAP: 等通道擠壓, DPD: 動態塑性變形,HPT: 高壓扭轉, CR: 冷軋, IGC: 惰性氣體冷凝。
 
  圖3(A)和(B)分別為梯度納米純Ni製備態及873K退火30分鐘後的SEM照片。虛線處為樣品表面。(C)、(D)、(E)分別為距離表面25mm處製備態和873K退火30分鐘後的TEM照片及兩者的晶粒尺寸分布圖。(F)晶粒粗化溫度隨晶粒尺寸變化圖。HPT: 高壓扭轉, ECAP:等通道擠壓, SMGT:表面機械碾磨。

相關焦點

  • 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效應對負載型金屬納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有重要影響。
  • 科學網—二維金屬碳化物納米片衍生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金屬所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
    金屬所發現納米金屬機械穩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應 2019-04-02 金屬研究所 【字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院士盧柯、研究員李秀豔在這一問題上取得新的進展。他們發現對於塑性變形製備的納米晶Cu、Ag、Ni樣品,準靜態拉伸變形時,隨著晶粒尺寸從亞微米減小至納米量級,晶界遷移先逐漸增強,而當晶粒尺寸小於臨界值時,晶界遷移逐漸受到抑制,這一結果顛覆了傳統的認識,與其在納米晶熱穩定性晶粒尺寸反常效應的相關發現一致。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打開APP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7 09:21:43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上海交大團隊在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國際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以「Regain strain-hardening in high-strength metals by nanofiller incorporation at grain bounda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DOI: 10.1021
  • 上海交大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科研團隊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Ultrasmall Semimetal Nanoparticles of Bismuth for Dual-Modal Computed Tomography/ Photoacoustic Imaging
  • 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新進展
    Cheetham FRS(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黑磷烯二維納米結構,包括單原子層黑磷烯和少層黑磷烯(<10層)。與石墨烯不同,黑磷烯本身具有帶隙以及獨特的結構各向異性。
  • 南京大學研究組及合作者在納米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撰文:王小宇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納米酶是指具有類酶催化活性的功能納米材料。與天然酶相比,納米酶擁有眾多優點,如價格低廉、穩定性高以及可大量製備等。得益於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催化科學以及計算科學的迅速發展,納米酶已經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參見: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48, 1004-1076)。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TMC/C)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Carbon 雜誌上(Carbon, 2016, 100, 590-599)。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AFM》,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在前期的硫正極研究中,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出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12727;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然而,金屬納米糰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努力。繼揭示金納米糰簇中存在像有機分子一樣的「同分異構」現象(Nature Commun.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金屬所《Science》: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研究員課題組和美國布朗大學高華健教授研究組合作在梯度納米孿晶金屬中的額外強化與加工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周刊(2018年11月2日在線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AOP) on Science's website)。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碳納米材料因具備高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微觀結構等物理性質,在環境、能源、催化、電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多孔結構、理想的雜原子摻雜等特徵的碳納米材料,其應用將更加具有競爭力。傳統碳化低蒸氣壓的自然產物(如纖維素和澱粉)很難控制所得碳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雜原子摻雜。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該研究結果驗證了實驗上觀察到的限域效應對限域金屬氧化還原性能,對CO加氫反應、NH3分解和合成氨等反應的不同調變規律,為未來高效納米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參考。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物理科學學院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物理科學學院潘淑娣副教授日前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趙輝教授的團隊合作,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著名SCI期刊《2D Materials》上發表學術論文「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oTe2 and Mo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