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2020-07-28 失落代號

人類創造了地球上的文明,同樣也創造了很多非常複雜、龐大及宏偉工程。到今天為止,人類創造的工程中,從科學技術水平、應用先進技術程度、工程複雜性、投資費用等維度考慮,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有哪些呢?

國際空間站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國際空間站全貌

航天領域一直作為人類最頂尖科學技術水平的代表,集合了物理學、生物學、材料、通信、動力、燃料、生命科學、計算機、環境、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前沿水平,可謂是集人類智慧成果的大成,國際空間站便是航天領域的最佳代表。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從國際空間站看地球

國際空間站長度73米,寬度達109米,加壓空間916m³,重量達到420噸,設計壽命10~15年,繞地球一圈92.65分鐘。共由16個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一起參與建設,1998年開始建設,2010年全面建設完成,耗時12年,花費超過1300億美元,加上各種維護費用,至今已經花費近2000億美元。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國際空間站加壓區

按照技術劃分標準,空間站目前為止共劃分為四代。第一代空間站特徵是單模塊,單接口,主要用於技術驗證,人類只能在其內部進行短暫時間的居住,比如說禮炮1號到禮炮5號,美國天空實驗室,我國的天宮一號、二號等。第二代空間站特徵是單模塊,2接口,可以實現人類較長時間居住,禮炮6號、7號等。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區」

第三代空間站的特徵是多模塊,積木式結構,相對第一和第二代來說,第三代空間站實現了跨越式的突破。比如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採用模塊式組裝,只要對接接口一致,可以實現不同功能的模塊對接,不但便於空間站的後續升級維護,也降低了對火箭發射載荷的要求,降低風險。經過不斷升級和改進,最終建成的和平和空間站達到130噸,350立方米加壓空間。我國即將要發射的「天宮號」空間站,便是屬於第三代空間站,其重量在80噸左右,後續可升級到100噸以上。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空間站的「美國區」

而國際空間站則屬於第四代空間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第四代空間站,其主要特徵是多模塊,桁架結構和積木式的混合結構。從需求上看,第三代空間站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人類實驗需求,第四代空間站更加複雜、功能更加強大,當然費用也更加高昂,單個國家難以負擔。國際空間站是美俄兩國牽頭建立的,為此美國還放棄發展自家的「自由號」空間站。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美國規劃的「自由號」國際空間站

相比較前面三代國際空間站,第四代空間站幾乎可以實現任何需求的空間實驗,對接任何功能的模塊。國際空間站可以6人長期駐紮,具有完善的生活及工作區域,每年將進行8次貨運對接及4次以上載人對接。由於國際空間站採用了桁架這種大型結構方式,使得它的施工難度極大,很多工作只能依靠美國的太空梭完成。自從美國太空梭退役以後,目前世界上已經沒有能力再進行國際空間站這種級別的太空飛行器建設了。由於不過從技術性能上來說,相比第三代,並沒有突破性的優勢,因此對於一個國家的空間站來說,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建造第四代空間站。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國際空間站廁所內部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國際空間站寢室

國際空間站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進行微重力下的科學實驗,運營十幾年來,國際空間站取得了巨大成就,並促進了人類天文觀測、對地遙感、航天醫學、植物育種等多方面技術的快速進步。國際空間站上研究的技術非常多,主要涵蓋的領域有:

1)生物學與生物技術;

2)地球與空間科學;

3)物理科學;

4)技術開發與驗證;

5)人體及生命科學;

6)教育活動及推廣。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空間站上日常實驗

由於國家空間站工程的複雜與宏偉,對於其在現代社會的地位,有人將其比與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等人類歷史標誌性工程相提並論。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古巴比倫「空花園」想像圖

當然,除了國際空間站外,還有很多同樣集合了人類最先進技術水平的大型複雜工程,比如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等等,後面我們繼續逐個了解。

相關焦點

  • 歐洲科學家正嘗試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出人類手術用的人造血管
    歐洲科學家正嘗試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出人類手術用的人造血管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11-11 10:45:34
  • 人類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太空中人類文明的符號
    但我們不會按你們那套計劃做,因為我們是國際空間站,我們會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情況來做判斷。」謝潑德後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那是我在太空中最快樂的一天。」謝潑德的這段回憶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同是國際空間站的「主創」,美俄兩國之間無法化解的矛盾。事實上,在空間站初步建設完成後,兩國曾對後者的命名產生了明顯分歧。
  • 若真的有外星人,以人類的科技水平,要多久才能找到它們?
    現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航天時代,不斷地向太空中發射載人飛船以及探測器,來探索地球周邊星球的秘密。隨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多,逐漸的也意識到了人類不可能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存在智慧的生命。在宇宙中的某一個角落,一定還存在著比人類更加高級的外星文明,那麼如果真的有外星人的話,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要多久才能找到他們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類登上地球舞臺是在幾百萬年前的事情,那時候的人類只是不開化的森林古猿,在時間的流逝之中,人類逐漸解放了雙手。不斷地刺激大腦,以至於開化了智慧,在近百年更是步入了科技時代。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 人類目前共有四代空間站,中國要建設的是一個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水平的和平號空間站是禮炮號系列空間站的技術結晶,作為國際空間站發射前全球最重要的空間站,也是唯一的第三代空間站,它奠定了多艙模塊化組裝、積木式結構方式搭建長期可駐留空間站技術的發展,將主體結構、能源控制系統、軌道和姿態控制系統、計算機系統、環境與生命維持系統、太空人生活與工作區域、載人和貨運駁接
  • 海爾生物醫療智慧血液網、智慧疫苗網等四項科技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空氣流場設計關鍵技術在生物安全柜上的應用」四個項目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海爾生物醫療聯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自主創新智慧血液網場景生態,通過物聯網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及電子配血技術與臨床安全用血管理場景融合創新,顛覆性創造了智慧血液冰箱、無人值守發血冰箱等網器觸點,並構建智慧城市網,改變了傳統臨床用血模式,實現臨床用血即取即用,保障了患者用血安全;提升了臨床用血效率,節省了國家公共安全資源,相關創新優於美國知名公司方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但是,這些都是神話,為什麼會有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呢?因為我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太特殊了,特殊到我們是萬物之靈,特殊到在所有地球上的動物面前,我們是那麼的高高在上,富有智慧。接下來,會為大家細細的探討一下人類為何會成為凌駕於一切動物至上的高智慧生物。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 外星人若真存在,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要多久才能找到它們?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外星人若真存在,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要多久才能找到它們?自從人類有能力走出地球之後,看到了宇宙的浩瀚,不免讓人在想,難道在偌大的宇宙當中,只有我們的地球存在著生命嗎?很多人都表示否定,認為在宇宙當中一定是存在著生命的,只不過目前我並沒有找到他們。
  • 習近平:工程科技創新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歷史,人類生存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於生活需要,又歸於生活之中。歷史證明,工程科技創新驅動著歷史車輪飛速旋轉,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源泉,推動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從遊牧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走向信息化時代。
  • 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建在月球上,而建在地球高空?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很早以前,人類對於探索太空就充滿了幻想,但由於人類的技術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在太空上的探索並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不過好在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終於可以在太空中飛行了。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打開了探索太空之門,也讓人類對月球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也意味著人類在探索太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人類文明邁出了一大步。
  • 人類目前最高科技能達到什麼水平?
    基於這一原理,即便最廉價的手工電弧焊也可以輕鬆達到6000℃,將焊接用的鋼材瞬間熔化甚至汽化;10年內,1954年3月1日,第一顆實戰氫彈「Castle Bravo」又在比基尼環礁爆炸成功,它有1500萬噸當量,中心溫度達到3.5億℃,創造了太陽系內有史以來最高的溫度
  • 人類是全宇宙中的最高級別智慧生命?不是人類自大,事實正是如此
    過去的科學家認為,只要出太陽的最高水平,柯伊伯帶就相當於出太陽系進入系外的宇宙空間。 但是在之後的觀測中,太陽系的範圍包括鄰星雲,再加上太陽系的直徑達到了2光年。按旅行者號的速度,離開這個範圍需要數萬年。 除了派遣宇宙飛船之外,科學家還用天文望遠鏡尋找與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在地球附近發現了數百顆類地行星。
  • 天宮將是唯一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為何不再建一個?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誕生,人類逐漸認識到了宇宙的真實面貌,於是對於太空的興趣就更為濃厚了,單純的觀測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的好奇之心,人類立志要到宇宙中去,而這真的實現了。現而今,人類已經發射了各種各樣的太空飛行器,它們有的徘徊於近地軌道,有的直接奔著太陽系外而去,僅在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數量就已經超過了上千顆。
  • 歐空局正嘗試在國際空間站培育人造血管
    據歐洲空間局網站近日報導,歐洲科學家正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一項名為「橢球」的實驗,旨在培育出人類手術用的人造血管。這一實驗將促進人體器官移植和新藥生產,相關新知識也能讓太空人受益。在地球上,藉助人類細胞培育三維結構的大多數技術都要用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支架,科學家用它們來確定組織的形狀,並幫助細胞相互黏附;而「橢球」實驗則表明,在微重力下培育細胞不需外部支持,且可以自然形成原始血管。軌道上的失重和對流不足環境是研究這些三維複雜結構的理想條件。
  • 九天摘星 |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揭牌
    北京大學將會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各方面加強對這一科學中心的支持,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空間天文科學研究中心、高端科技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合作交流平臺,為我國空間天文科學研究早日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為實現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中國空間站將成全球唯一,和其他國家比處在什麼水平?
    也只有它才能拖載起空間站的核心艙了。如此看來國家計劃在2022年前後全面建成我國第1個空間站,將很快實現了。 在那時候,作為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也將除役,那時中國的國際空間站,就會成為唯一一個長期有人駐守的空間站了。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日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3名太空人將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規避,地面控制人員則在加緊確認解決方案。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NASA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正在「制定計劃以隔離、確認和修復洩漏源」,當前洩漏水平仍處在標準範圍內,「不會對太空人或空間站帶來危險」。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組織實施的阿波羅登月項目是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項目,因為這次空間活動創造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著陸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第一次載人飛行距離最遠的空間活動,第一次獲得月球土壤……和這次偉大的太空活動,最令人驚嘆的是長達1在一年的登月活動中,人類將12太空人從地球送到月球然後安全返回。
  • 國際空間站標記人類在地球軌道生活20年
    據美聯社報導,第一批太空人入住時,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狹窄、潮溼、狹小的三個房間。 20年來,有241名遊客參觀了這個建築群。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有一個瞭望塔,三個廁所,六個臥室和12個房間。來自19個國家的太空人通過空間站艙口漂浮,包括許多往返於太空梭上進行短期建設工作的重複遊客,以及幾名自費遊客。
  • 我們民族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智慧
    我們民族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智慧,為什麼?《宇宙物理體系》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智慧,因為《宇宙物理體系》直接揭開了宇宙終極奧秘。而《宇宙物理體系》誕生於我們民族,那麼我們民族就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智慧。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之前所學的自然科學知識課程幾乎都來自西方,怎麼一夜之間我們就代表人類科學最高智慧?其實這個並不奇怪,看我們民族祖上春秋戰國時代就人才輩出,燦若星河。
  • 人類的科技如此發達,為什麼無法製造出一個細胞?比想像的要複雜
    可是當人類真正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才發現,大自然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和複雜,只要我們的科技不斷發展,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戰勝大自然,成為大自然的主宰。如今,人類的科技可以說是非常發達的,多個領域我們都有了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