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2020-12-06 柳絮飛鴻

2019年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這是林清玄先生的最後一條微博。

林清玄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作品曾多次被選入語文課本。

林清玄前幾年參加《開講啦》曾解釋自己的名字來源:我是笑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父親覺得很奇怪,本想取名「林清怪」,後來聽旁人建議,一本武俠小說裡的「清玄道長」武藝高超,如果你想取「奇怪」之意思,不如起為「玄」。

林清玄一生自在淡然,他曾說:「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望先生走好。

如何才能對死亡毫無所懼?

文 | 林清玄

「有一天我也會這樣老去!有一天我的身體也會在這個有形的世界裡消散!」

去年,父親出殯的日子,我在他棺木上撒上最後一把泥土時,心底突然萌發了這樣的意念。想著:「在這個世界裡我永遠不可能再看見我最敬愛的父親了,如果他仍有知,他是到哪裡去了?他是不是可能回到我的夢裡,告知我另一世界的事呢?」

一年過去了,父親從未進入我的夢中,我不知他神識歸往的所在。

我只好回來問自己。如果我的身體在這世上消散,我是不是有來生?如果有來生,我將往何處去?我是否有足夠的修為或幸運去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或者往生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或者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國土?

我能不能清清楚楚地前往我渴盼去的所在呢?

萬一我不能去,我又應該怎麼辦?

對於死亡的問題雖然是可感受的,但它離我們仿佛還遙遠,很少人在心裡有很好的準備,就像我的父親一樣,問遍認識他的人,全部都可以告訴我,父親是毫無疑問的好人,他辛勤、負責任、熱愛生命地過了一生。然而父親在醫院病床上的最後幾天,仍然深信自己會痊癒回家與我們相聚,對於可能前往的世界還一無所知。

對於死亡,我們可以如此肯定地說:差不多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完全的心理準備;至於知悉死後世界的心理準備,更談不上了。

我其實也沒有面對死亡的準備。雖說我從經典上知道了死的實情以及死後的世界,但是父親死的時候依然帶給我極大的震嚇與哀慟。

我想,我們很難坦然面對死亡,面對自己在父母妻子兄弟姊妹之間的消失,這原是無可厚非,因為死亡時常是突然來到,而不是等我們一切就緒才上路的。

那麼,退一步吧!

我們是不是能面對老呢?我們每年每月每日每時每分每秒每億萬分之一秒,無不是在老去,在接受老的事實,或者說是老在迎接我們的事實。美人老得悽涼,英雄老得悲切,一般人老得無可奈何。我們不但無法拒絕死亡,甚至連老去都無法抗拒。

老的時候我們希望擁有什麼?

巨宅、田園、財富?

名聲、榮譽、權位?

妻妾、美女、子孫?

快樂、平安、健康?

智慧、自在、慈悲?

好像世界上有非常多值得追求的事物,但是有的人追求一生在即將擁有夢想的時候,就不得不入土了。

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選擇做一個有智慧的老人、自在的老人、慈悲的老人,當然,這裡面智慧是最難求的。我希望能有什麼智慧呢?除了在人生的體會上尋找解決世間事物的智慧之外,我也希望找到人生之外更廣大的時空,讓我可以告訴後來的人:「古早古早古早以前……」或者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或者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

一位有足夠智慧的老人,應該能看穿時空的限制,知悉宇宙原不是我們所識見者這般渺小。唯有這樣,這位老人才能對死亡毫無所懼。

相關焦點

  • 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
    1月23號上午,我隨朋友在邵雍故居遊覽。從故居出來,陽光正好,沒有風,斜靠在牆邊曬太陽。打開手機,屏幕上顯示: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喜歡林清玄由來已久,前後買了好多他的散文作品,喜歡他富含哲理性、帶著禪意的散文,溫暖我孤獨的心靈。因為喜歡,所以關注。看到很多關於林清玄方面的介紹,知道他出生時,因為沒有哭,微笑著降臨人間,父親為他起名:林清怪,報戶口時,聽從工作人員的建議,起名為:林清玄。
  • BG文 | 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 《女配她天生好命》作者:沉雲香⊙ 《少年陰陽師》作者:秋水麋鹿⊙ 《我家山頭通古代》作者:明照萬裡⊙ 《我註定早死怎麼辦[穿書]》作者:童畫⊙ 《隨機人生路快穿》作者:茶仟這是一個隨遇而安的女主帶著金手指穿梭各個世界努力活下去順便探險斂財的故事。
  • 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月亮,總是被虛構》文/陳寶文那盞月,依舊孤懸於時光的罅隙裡蔓延在你的窗前搖曳成花植下一份執著任憑風勁林稍任憑所有的日子慢慢老去悄悄駐守在你的門前植下的是希望用一顆初心呵護成長
  • 林清玄談教育:「孩子們,抬頭看看那一顆馬上要失去的流星吧!」
    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人們通常為它賦予美好的意義,認為看到並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心願。有一天「王豹伯」為林清玄等小朋友講《西遊記》,談到孫悟空如何在天空騰雲駕霧飛來飛去。林清玄他們都尖聲大叫,「王豹伯」說:「流星!流星!」然後他們聽到轟然一聲巨響,流星就落在庭院前不遠處蕉園旁的河床。那是林清玄,第一次看到流星,他聽大人說起過流星。知道天上的每顆星星都對應著地上的一個人,只要看見天上的流星隕石,就知道地上死去了一個人。
  • 一顆流星划過夜空
    天空湛藍湛藍的,幾朵白雲緩慢地移過夜空,天色慢慢地喑淡下來,偶爾會有星光閃現,但迅疾又不見了。夜晚靜悄悄地,稀疏有草叢裡蟋蟀的叫聲,間或樹上的鳥受驚的一兩聲鳴叫。不知道夜空的星星有多少顆,每一顆星星都很精彩,應該有我們不知的故事,我陷入了遐想之中。忽然一顆流星從夜空中划過,打斷了我的思緒,流星一閃而逝,轉瞬就消失了。我有幸目睹了短暫的光彩,卻無法得知它來去何方,徒留一道星光在心中遙想。
  • 星語心願:我願做一顆流星,在光與熱中去找尋新生的方向
    曾經最喜歡一個人坐在夜空下,等那流星划過,現在仍是如此。那是一份至真、至美的享受與超然,在目睹流星划過天際時,讓人不禁幻發諸多的奢望與冥想,覺得自己就如那流星一般,在光與熱中去找尋新生的方向。流星,逝過,雖然只是轉瞬即逝,但誰也不能忽視那瞬間的璀璨,誰也不能漠然那靜謐中的刻骨銘心。
  • 我好似一顆流星,輕輕划過你的人生
    又是深夜,我獨自坐在沙發上,望著這一片寧靜,思念如漫漫黑夜,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一顆流星划過,亮起了昏沉的雙目。望著遠去的流星,正如今世的我,輕輕的從你的人生划過。人生很長,一活幾十載,或者將近一個世紀,而我們的相聚是如此短暫的,你能留給我的是你美麗的笑容,我留給你的是我輕輕走過的光亮。比喻流星確實恰當,在一起的半年相比漫長的幾十年當然短之又短,我很懷念這半年的時光,這半年的快樂和幸福佔據我的整個後半生,雖然此後摻雜痛苦和煩惱卻也無法掩蓋曾經有你的光華。
  • 你是我生命裡的一顆流星
    佛說,人生如果有夢想、有執念、有遺憾,那麼靈魂便會很快投胎轉世以實現上輩子的夙願。我深信不疑,深信佛法的力量。現世間,來世間,或是極樂世界清純甘露,也許一切都已不再。今世的一切恩恩怨怨,今世的一切友情、親情、愛情記憶已不再,一切都是陌生的重新開始,重新輪迴......真的,真的、真的是人生苦短啊!
  • 你像一顆流星,穿過我的天空
    一隻鳥兒從天空中飛過,一會功夫就不見了蹤影,仿佛它從未來過。在我們並不漫長的人生裡又有過多少只鳥兒飛過呢?又有多少的人或物如煙火一般,只有一剎那的芳華。兒時的玩伴,學校的同學,還是小時候如朋友般的相處的寵物......是否有一段只要想起就充滿憂傷和懷念的記憶呢?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爛?為何我看到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原本我對《白晝流星》也抱著懷疑態度,但是在看完以後,就完全沒有了。我不但不覺得爛,反而覺得《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充滿了正能量。我就納悶了,故事怎麼樣跟裙帶關係,跟國籍有什麼關係?主觀臆斷,還是無腦跟風?
  • 原創:我看見流星的剪影,期待下一個歸去來
    流星天際划過一顆流星轉瞬即逝母親那縷縷的青絲轉瞬間成了一頭鬢髮母親那白皙的雙手兒時的樂園長大後成了乾枯的木枝顆顆流星灑落在心田凜風吹皺了母親的皮膚驕陽乾裂了母親的嘴唇顆顆流星似金子我用母親那絲絲白髮來貫穿
  •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我最喜歡「白晝流星」?
    作者:王小東乘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東風,《我和我的祖國》火遍了大江南北,電影中的七個故事各有千秋,每個人心中都有評判,對我來說,《白晝流星》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很多人會說《白晝流星》在故事的銜接上有硬傷,看不懂它,因此對它的評價很低。
  • 作家林清玄去世 終年65歲 林清玄入選小學課本作品有哪些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
  • 林清玄去世:一杯濁酒送清歡
    2017年,在一次活動中,面對讀者,他這樣說道,「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2014年04月11日,在江蘇蘇州,林清玄舉行《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的主題講座。
  • 一顆流星(閩南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懷念鄧麗君  這首閩南語歌曲《一顆流星》是鄧麗君在1973
  • 《我和我的祖國》:我看到一顆影壇流星的墜落
    《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拍攝的七部短片組成,分別是《前夜》(導演:管虎)、《相遇》(導演:張一白)、《奪冠》(導演:徐崢)、《回歸》(導演:薛曉璐)、《北京你好》(導演:寧浩)、《白晝流星》(導演:陳凱歌)、《護航》(導演:文牧野),其中陳凱歌還擔任全片的總導演。以下按照片中的時間順序分別評析。
  • 2019年12月15日早晨我看到了6顆流星
    正當我像貓玩尾巴一樣,照例在花壇旁轉圈兒疾走時,眼角似乎瞥見東南方有一顆很亮的星星,墜入了隔壁煙臺武警療養院。我一愣。幻覺?飛機的燈?孔明燈?狐狸煉丹?流星?於是多了個心眼,一邊繼續走,一邊偶爾往東南方的天空掃一眼。但是除了固定的那幾顆星不停眨眼,其他的什麼都沒發現。
  • 擁抱一顆流星
    多年以後,勇仰躺在吉普車內,透過天窗注視著夜空,依然會想起7歲的自己克服了對黑暗的恐懼,與父親並肩躺在草地上第一次目睹流星的那個遙遠的夜晚。那時他還不知道流星是什麼,只是在野外露營的帳篷外仰望星空時發現似乎有幾顆星星眨了眨眼後拖著長長的尾巴墜落了下來。父親從包裡翻出手電筒,在午夜十二點的月光下翻開隨身帶著的筆紙寫下「流星」兩個字,並向他解釋。
  •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 《前夜》 「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快追」有牧人說:「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在白晝裡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才會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