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
流星體原來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
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
人們通常為它賦予美好的意義,認為看到並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心願。
林清玄小時候,家裡有一位幫忙農事的老長工,都叫做他「王豹伯」。
「王豹伯」的腦子裡裝滿了民間戲曲裡的戲文故事,口才好,姿勢優美,頗像說書先生。
有一天「王豹伯」為林清玄等小朋友講《西遊記》,談到孫悟空如何在天空騰雲駕霧飛來飛去。
林清玄他們都不禁抬頭望向萬裡的長空,就在那個時候,一顆天邊的星星劃出一條優美的長線,明亮的星一直往他們頭上墜落。
林清玄他們都尖聲大叫,「王豹伯」說:「流星!流星!」然後他們聽到轟然一聲巨響,流星就落在庭院前不遠處蕉園旁的河床。
那是林清玄,第一次看到流星,他聽大人說起過流星。
知道天上的每顆星星都對應著地上的一個人,只要看見天上的流星隕石,就知道地上死去了一個人。
林清玄不管是聽「王豹伯」的《西遊記》,還是看流星,在農村的生活,讓他無憂無慮。
而現在城市的孩子呢?
作家三毛曾把城裡長大的孩子稱為是「塑料兒童」,因為他們整天忙著學習,僅有的空閒時間也被電視節目佔據了。
「清新的空氣,野地荒原,藍天白雲,在他們,都好似打了免疫針似的完全無所感動,甚而連活動的心情都沒有了。」
則有些像「電子兒童」了,因為他們的空閒時間大都被電子遊戲和網絡佔據了。
電子化、網絡化的娛樂方式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
他們的生活雖然也不缺少「樂趣」,但是這些樂趣卻是不自然、不健康的,就像不健康食品一樣,影響著他們身體和精神的成長。
在林清玄小的時候,周圍的一草一木都讓他非常感興趣。
觀察一棵銀合歡樹,林清玄能用上一周時間,細心觀察,充分顯示出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失去自然,讓孩子們失去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如果一個人沒有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他會像保護自己生命一樣保護自己生存的地球家園嗎?
如果整個社會的人都對大自然漠不關心,那麼孩子們未來會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在一個沒有乾淨的水源、潔淨的空氣,放心的食物,清潔的能源的世界,孩子們可以真正的幸福快樂嗎?
林清玄的這句話也是他對現在兒童的擔心:
「我最擔心的是,在我認識的兒童中,大部分失去了大自然的敏感,有的甚至沒有好好的看過天色,更不要說是流星了」。
現在如果我看見流星,我想許的願望是:「孩子們,抬頭看看那一顆馬上要失去的流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