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蟑螂是福報,應該讓它自由生長

2021-01-17 思維壹自媒體

不知你可否看過林清玄寫的蟑螂與福報,我覺得你應該沒看過,倘若你真看過,現在想起來必定是不自禁的笑出聲來。

你若是沒看過,那我勸你一定要去翻來看看,因為這世上能寫出這般趣味的人當真是少數。

聽說過養寵物養貓,養狗,養鳥,養松鼠的,倒真是沒見過養蟑螂的,並且還是成堆養的那種。

這個,林清玄辦到了,原因竟然只是認為蚊蟲蟑螂是業的呈現,便是免了對蟲蚊蟑螂的生殺權,讓其自由繁衍生長。

林作家養蟑螂可真的是動了慈悲之心,這話怎麼講呢?讓其自由繁衍還因為它們的失去悲傷。

聽罷你也許會想,這林作家也太可愛了吧,要是放在我們面前,我們那可是高舉鞋託,等著它們靠近就活活拍死,把吃過奶的力氣都全盡使了出來。

要是能直接拍死倒好,可它們偏偏不,它們本能就會裝死,躺著不動,等你走近了,又晃蕩著逃走了。

林作家養蟑螂是放養式的,不需加以管束,要不是怕嚇著客人,才想起昭告其,讓其別出來。

蟑螂倒是給林作家面子的,等客人走了再出來活躍。但也會有突發的狀況,畢竟,蟑螂本身就被嬌生慣養著,捅出簍子也是正常的。

有一天,客人來了,依舊是大搖大擺地在客廳散步,不過,好在蟑螂也是有福分的,遇見的剛好是三位來自西藏的喇嘛,他們對蟑螂也是慈悲的,這三位喇嘛見此情形,反而是稱讚起了林作家,誇他是個很有福報的人。

自從被這三位西藏喇嘛誇過後,林作家對待家裡的蟑螂更是客氣了,怕它們跑得太快摔出個重傷,怕它們不會遊泳被馬桶水活活淹死,細心之至,我等莫能及,這便是我講的,林作家的慈悲之心。

可林作家怎麼會傷心呢?只因家裡需要裝修,請了工人來,工人不知林作家是個養寵物(其實是個養蟑螂)的人,錯殺了林作家耗費精力才養出來的成果,林作家這才悲傷的。

你也不必笑,每個人都有喜歡的人或物,失去了會傷心,只因那是真的動了深情。

不知道你對這個故事是否感興趣?如果感興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記得給小編點個關注哦,若覺得文章不錯,記得分享哦,你的關注和分享是小編我寫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別了,林清玄!其實關於他你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事……
    1月23日,據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家屬透過林清玄生前友人證實此事,且表示林清玄是在臺灣的家中安詳去世。1953年,林清玄生於臺灣南部鄉村。視頻來源:《開講啦》約4分鐘起,林清玄介紹自己的名字由來是個「意外」.....約7分30秒,童年家境貧寒,曾吃蟑螂果腹......
  • 作家林清玄去世 終年65歲 林清玄入選小學課本作品有哪些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作品曾入選小學課本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說,他出生時沒有哭,而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輩的,我一個哥哥說,『怪』太不好聽了,還是叫『奇』吧。於是父親以林清奇給我去報戶口,沒想到工作人員說,『奇』也不好聽,還是叫『清玄』吧,因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長》的書。」林清玄說,那個管戶口的工作人員是他的第一個貴人。
  • 人間最美是清歡(憶林清玄)
    其中就有林清玄,當時真對她的文筆挺喜歡的,雅而不貴,俗而不乏,和風細雨似的文字不知不覺就熨平了塵世浮躁的心靈。印象中她應該是一位四十幾歲,優雅丶平和的一位女性,直到無意中翻看兒子的課本《桃花心木》,才知原來是一位好戴小禮帽的矮個子老頭。但那親善、慈祥的笑容是沒有錯的。他8歲立志成為作家,17歲開始發表作品,30歲時,作品已囊括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
  • 林清玄: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2019年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這是林清玄先生的最後一條微博。林清玄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作品曾多次被選入語文課本。
  • 林清玄去世:一杯濁酒送清歡
    談到兩岸文化交流時,他曾表示,「兩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應該是文化。」林清玄曾說,「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陸,走過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陸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我和這些作家是沒有什麼分別的。作為中華文化傳統下的作家,我們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創作包容力更強的文化。」
  • 人一生的福報,其實都是註定的
    一個人的福報,註定他這一生,該經歷怎樣的生活,那些曾經特別有錢的人,也會陷入人生的低谷;那些曾經走了跌破的人,也會再次得到成功的垂青。當一個人福報用完的時候,他的運氣也就用完了,福報是需要積攢的,而很多人只會求取,不會積攢。當一個人福報用完後,他會變得一無所有,哪怕他曾經富得不可一世。當一個人,開始為自己積攢福報後,他的運氣也會慢慢變好。
  • 安信地板寄語開學季,重溫林清玄《桃花心木》
    本次活動由安信地板主辦,搜狐網、騰訊大申網承辦,將對社會公眾開放,有興趣去朗讀一段林清玄《桃花心木》選段的讀者可以報名到現場參加比賽,滬上著名電視臺主持人將出現在現場,為大家頒發迪士尼門票、紅木鼓凳、珍稀木手鍊等禮品。
  • 遇到蟑螂千萬別踩死它!把它放在廚房,大小蟑螂一窩端
    比如說蟑螂應該就是南方最常見的一種蟲子,不管是家裡的廚房,衣櫃,廁所,到處都是蟑螂爬行的痕跡。曾經還有人對比過南北方的蟑螂,可以說完全就是兩種不一樣的生物,北方的蟑螂非常小,而南方的蟑螂真的是大得嚇人。還有人調侃,北方的壯漢什麼都不怕,卻只怕南方的蟑螂,因為南方蟑螂不僅體型大還可以飛,而且似乎南方的蟑螂真的不怕人。
  • 年少不識林清玄,讀懂已是中年人
    再讀林清玄,又收穫了不同的感悟。眾所周知,林清玄的作品飽含哲學與佛學禪意,他的行文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更是對當代文學頗具影響力,同時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林清玄的文字清新淡雅,樸素自然。而林清玄的文章更多的是以小見大,從普普通通的小事裡,教會我們成長,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讀林清玄的文字,更是能讓一顆浮躁的心安寧下來,它仿佛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能將讀者吸引進去。《凡事不如看淡》收錄林清玄62篇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他教會我們,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煩惱,才能讓內心回歸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時節。
  • 原來這篇小學課文是林清玄寫的,天津的90後都知道
    前幾天傳出新聞,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不幸去世,令人唏噓不已。他的許多文章給人們很多啟示,有不少已經入選中小學論文。有一篇課文90後應該都很熟悉,那就是《桃花心木》,小編曾經在2004年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過。
  •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走了,但桃花心木不會枯萎
    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曾經,這是給多少人的幼小心靈栽下智慧之樹的文章啊!可是,文章的作者,林清玄先生已經永遠停下了寫作的如椽巨筆,安詳地去了另外的世界。除了《桃花心木》、《心田上的百合花》、《和時間賽跑》,林清玄的《菩提十樹》、《清淨之蓮》、《陽光的味道》都是我們喜愛的作品,他作品裡的輕靈、感動、美好、溫和的力量、淡淡的禪機都叫人讀後如品醇和的清茶,沁人心脾,回味悠長。即使是非常平常、普通的清晨和黃昏,林清玄都能帶給我們思考和感悟。
  • 作家林清玄去世 他的作品曾入選重慶中考題
    23日,據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散文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林清玄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高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22日9時32分,林清玄的新浪微博帳號還在更新:「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金小蜂能夠為蟑螂「洗腦」消除其自由意志—新聞—科學網
    金小蜂進化出了一種能夠控制思維的毒液,可以消除蟑螂的自由意志。
  • 回答問題:我們是否有自由意志
    這樣的自由意志都是靠福報上去的,或者說功德,不是說你打破這個打破那個就有了的,你看很多地方喜歡「打破」,結果越打破越窮,到最後連飯都吃不飽。為何?因為福報被自己作沒了。相反像中東一些土豪國家,一天只上6小時班,你說他沒有自由?不能更好發展?不可能的。其實自由就是福報,福報就是自由。
  • 林清玄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哲理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23日),中國臺灣省高雄人,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終年65歲。林清玄這位大師能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我們也能從大師的哲理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 這幾件事會耗損你的福報,不可做!
    今晚9點,若水準時跟大家分享:我們每個人的功德本上都會記載著各自的福報,當福報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佛祖的恩澤就會顯現。但是,如果我們在無意間做了一些事情,就會不福報耗損掉。        福報耗損,人的精神狀態會變得不好,與別人交往也會出現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就能表現出來。
  • 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福報不夠的時候就會有這三種徵兆出現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春秋》雲,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兩句古人的哲語,都深刻的揭示了「福」和「禍」之間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
  • 這種蜂竟然可以吃蟑螂,它是怎麼做到的?
    若是生長在南方的朋友,那個無處不在、個頭大、打不死、還會飛的"小強"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它們不但喜愛下水道,出現在家裡的角角落落,還與一種蜂有著不一樣的糾葛,這種蜂名為扁頭泥蜂。扁頭泥蜂,被稱為自然界中的"攝魂怪",這個稱呼也與蟑螂關係頗豐,只因它體型雖然微小,卻能輕而易舉的控制蟑螂的思想,支使蟑螂成為它們撫育後代的溫床。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