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散文家林清玄
23日,據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散文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其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的作品還曾多次進入中高考題,其中,散文《梅香》還曾出現在重慶中考語文試題中。
林清玄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高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2日9時32分,林清玄的新浪微博帳號還在更新:「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著作等身、卻出身「農夫世家」
1953年,林清玄生於臺灣南部鄉村。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共有18個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個哥哥。」
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說,他出生時沒有哭,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輩的,我一個哥哥說,『怪』太不好聽了,還是叫『奇』吧。於是父親以林清奇給我去報戶口,沒想到工作人員說,『奇』也不好聽,還是叫『清玄』吧,因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長》的書。」
林清玄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曾獲臺灣吳三連文藝獎等眾多文學獎項,有三百萬人聽過他的演講。
林清玄在大陸出版了《在雲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著作,很多人即使沒有讀過他的書,也在《讀者》雜誌上讀過他的短文。
林清玄散文入選重慶中考題
他的散文多次入選課本和試題
林清玄的作品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作為一代國人的文學啟蒙者,他的作品多次選入語文課本。《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等作品仍叫人記憶猶新。
不少人還因為曾在高考、中考的作文、閱讀題中讀過他的散文,對他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2015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材料來自林清玄收錄在其啟悟人生系列《放下即幸福》書目一文,《無風絮自飛》。
材料提到: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開的。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2006年全國1卷高考語文閱讀,也選自林清玄的散文《陽光的香味》:「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那時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得潑在為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楝樹上鳥雀追逐,竹林裡的筍子正紛紛漲破土地。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裡非常幸福的感覺」……
他的散文《梅香》曾進入2005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試題的現代文閱讀,選自《林清玄散文集》。
「要求學生閱讀完這篇選文後,回答6個方面的問題。」重慶外國語學校初中語文教師劉靜介紹,其中一題是讓學生回答,「在生活中,我們也許並不富有,也許常被人漠視,但我們也有「自己心靈的梅香」,讀了本文,請談談你的感受。」
如今,他的散文還常常出現在語文試卷中。 「初中語文卷子經常會出現他的文章,前不久我們才考過。」重慶一中初中語文教師鄭文說。
「90年代初,高中隔壁班的同學送我一本書,就是林清玄,林清玄是我的青春之一。」市民張女士坦言,自己是讀著先生的散文度過了高中生活。
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