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與世長辭,以悟道的心在塵世離開,生或死於他沒有意義

2020-12-06 娛樂圈二哥

林清玄與世長辭,以悟道的心在塵世離開,生或死於他沒有意義。

林清玄老師

1月22日凌晨,林清玄老師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林清玄老師

林清玄是當代著名且受人敬重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歲那年,林清玄開始寫作,30歲前就已獲得了臺灣所有的文學獎項,那時的他甚至被稱為獲獎專業戶。林清玄老師一生蘊育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隨著他書籍的暢銷,他也逐漸為世人所知,一時間成了最暢銷的作家。他的作品也多次被選入了語文教材中。

他的文字讀起來猶如娟細的水流在心中靜靜地淌著,久而便沁入了內心深處。他有著一顆沉靜的心,在這浮躁的社會中,能保持寧靜的自我是難能可貴的。他雖然不欠缺名聲,但他所有的並不是他追名逐利而來,是大家對他本身真心的欣賞。

當年林清玄的再婚因他的盛名引起了軒然大波,「偽君子」的斥罵聲鋪天蓋地而來,而他沒有辯解、沒有憤怒,他選擇用沉默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他說:「時間才是評價一個作家作品好壞的最公正的法官。」

他生活的態度也許就是他親口說的:「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

佛教淵源

不難發覺,他的文字與生活的態度中滲著濃濃的禪意。確實,林清玄是與佛教有緣的人,他32歲時,遇見了佛法,他便隱居在山中修行,3年之後才回到了塵世之中。我們並不知道他在這三年中經歷了什麼或是遇見、感觸到了什麼,但毫無疑問的是,與佛教的相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雖然他是回到了塵世,但自那之後,佛教給予他的一股禪意便常駐在了他的心中,且通過文字向我們傳達。

林清玄談生死

這股禪意也體現在了他的生死觀中。林青玄是這麼看生死的:「會害怕生死是因為不知道未來還有世界和人生,有一天你不在,我們不會悲傷,因為知道你去了極樂世界,你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居住。」這很想佛教中看破生死的境界,到了這種境界之後,生或死對他而言也沒有差別了,意義也就不大。他的家人也因此得到寬慰,相信總有重逢之日。

林清玄在塵世中出生,在塵世中走過,在塵世中死去,但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悟道的心,才能在虛浮的世界中不斷修行,不斷在高的境界中做自己。

麻雀帶來的啟示

林清玄說麻雀的死亡給了他一切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林清玄老師的境界和高度可能我們始終是無法完全領會,與佛教的羈絆可能也不會太深,但他的處世態度正是當下的人們所欠缺的。

我們總是被身份的焦慮、外界的看法所折磨,在折磨中把生命的靈氣消耗殆盡,但我們何嘗不能放過自己呢?

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約束,人們卻總是互相套上枷鎖,當負上越來越沉重的枷鎖時,也在世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何不把外界的看法看得輕些,把自己的內心看得重些,以沉穩的姿態去走自己心中的那條路。

相關焦點

  • 人間最美是清歡(憶林清玄)
    其中就有林清玄,當時真對她的文筆挺喜歡的,雅而不貴,俗而不乏,和風細雨似的文字不知不覺就熨平了塵世浮躁的心靈。印象中她應該是一位四十幾歲,優雅丶平和的一位女性,直到無意中翻看兒子的課本《桃花心木》,才知原來是一位好戴小禮帽的矮個子老頭。但那親善、慈祥的笑容是沒有錯的。他8歲立志成為作家,17歲開始發表作品,30歲時,作品已囊括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
  •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走了,但桃花心木不會枯萎
    可是,文章的作者,林清玄先生已經永遠停下了寫作的如椽巨筆,安詳地去了另外的世界。除了《桃花心木》、《心田上的百合花》、《和時間賽跑》,林清玄的《菩提十樹》、《清淨之蓮》、《陽光的味道》都是我們喜愛的作品,他作品裡的輕靈、感動、美好、溫和的力量、淡淡的禪機都叫人讀後如品醇和的清茶,沁人心脾,回味悠長。
  • 別了,林清玄!其實關於他你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事……
    林清玄曾獲臺灣吳三連文藝獎等眾多文學獎項,有三百萬人聽過他的演講。代表作《桃花心木》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兒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
  • 作家林清玄去世 他的作品曾入選重慶中考題
    其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的作品還曾多次進入中高考題,其中,散文《梅香》還曾出現在重慶中考語文試題中。林清玄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高雄,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林清玄去世:一杯濁酒送清歡
    作家土家野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林清玄家屬已在籌備治喪事宜,近期將於臺北舉行追悼會。人們常常是哭著來到人世間,在扮演不同種角色後,最後又哭著離開這個世界。而林清玄的人生歷路,卻是從微笑開始。林清玄小學三年級就立下志向,要當一名作家,這對於一個窮苦的家庭,讓人不敢相信。中學之後,他離開家鄉,當過搬運工,擺過地攤,在洗衣店工作,甚至當過殺豬的屠夫。但窮苦沒有使其志向消退,林清玄一直堅持每天寫點東西。「你的願望會決定你的人生。
  • 關尹子論道家修煉觀:什麼是「以心悟道」?
    以心悟道有當代太上老君之稱的中國首任道教協會的會長陳攖寧先生,對丹道的研究很深,他曾說過他一生對道家修煉的理解,就是八個字——神氣合一,動靜之要。就是說神與氣要相合,動靜要符合自然之道,這是總結得很到位的。在這一方面陳攖寧先生先生的觀點與關尹子有相似之處,修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相應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 關尹子還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叫「以心悟道」。
  • 安信地板寄語開學季,重溫林清玄《桃花心木》
    本次活動由安信地板主辦,搜狐網、騰訊大申網承辦,將對社會公眾開放,有興趣去朗讀一段林清玄《桃花心木》選段的讀者可以報名到現場參加比賽,滬上著名電視臺主持人將出現在現場,為大家頒發迪士尼門票、紅木鼓凳、珍稀木手鍊等禮品。
  •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相信只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都讀過他作品
    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了,享年65歲。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散文家被譽為是「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可見他在文學上的造詣是非常高的,而且他的作品還入選過小學的教科書。這樣也就是說中國內地只要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都有朗讀過他的作品,因為我們都知道小學的時候上課學習的課文都是要朗讀的。
  • 林清玄先生走好
    看他的書總會讓一顆躁動的心平靜下來。林清玄 圖片林清玄從小家裡就很貧困,家中有1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演講中的林清玄在《開講啦》之中,林清玄就說過在他人生之中最敬佩的就是他父親,當時家中真的很貧困,但是他的父親還是要堅持親自贍養這
  • 年少不識林清玄,讀懂已是中年人
    再讀林清玄,又收穫了不同的感悟。眾所周知,林清玄的作品飽含哲學與佛學禪意,他的行文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更是對當代文學頗具影響力,同時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林清玄的文字清新淡雅,樸素自然。而林清玄的文章更多的是以小見大,從普普通通的小事裡,教會我們成長,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讀林清玄的文字,更是能讓一顆浮躁的心安寧下來,它仿佛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能將讀者吸引進去。《凡事不如看淡》收錄林清玄62篇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他教會我們,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煩惱,才能讓內心回歸平和,活出人生的最好時節。
  • 作家林清玄去世 終年65歲 林清玄入選小學課本作品有哪些
    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2019年1月),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
  • 林清玄在杭州演講時,浙大女生居然送他1瓶西湖的水,是何用意?
    林清玄在杭州演講的時候,浙大的一個女生盛雯雯送了他一份特別的禮物——蘇堤、白堤的泥土和西湖的水,裝在一個小瓶子裡,並附上一封信。信裡說:因為她看到林清玄在書裡寫道「每次離家遠行,母親總要我帶上一個小瓶子——裝著家鄉水土的小瓶子。」於是,這個女生突然有一個很美好的願望——希望林先生離開內地回臺灣時帶上一瓶杭州本地的水土。
  • 「來是偶然,走是必然」林清玄這句話有何含義?
    林清玄的文章由淺入深,徐徐漸進,用普通的文字將深刻的含義表達出來。正如他曾說過文章要「向內探索,向外追尋」。林清玄散文的語言清新雋永,語言形式靈活多變,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具有非常濃厚的意境特點。所以我們不能光看這句話的表面,要從深層含義上去理解這兩句話。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作品曾入選小學課本
    對於林清玄,讀者並不陌生,林清玄是中國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他在大陸出版了《在雲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著作,很多人即使沒有讀過他的專著,也在上世紀流行的《讀者》雜誌上,讀過他的短文。
  • 【推薦】顯微鏡、望遠鏡與康有為的悟道 | 馬永康
    但他並沒有藉此走上自然科學研究之路,而是悟道:通過顯微鏡實測的證驗,他悟出了齊同大小之理;通過望遠鏡的觀察,他證驗了近代天文學的宇宙圖景,從而擺脫了地球和人類中心的限制,在晚年提出「天遊」之學。 他的悟道從境界上說並不新鮮,但特別之處在於「自謂從致知格物悟得」,反映出他對近代科學實測特點的把握和由器入道的新思想動向。
  • 原來這篇小學課文是林清玄寫的,天津的90後都知道
    前幾天傳出新聞,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不幸去世,令人唏噓不已。他的許多文章給人們很多啟示,有不少已經入選中小學論文。有一篇課文90後應該都很熟悉,那就是《桃花心木》,小編曾經在2004年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過。
  • 林清玄:蟑螂是福報,應該讓它自由生長
    不知你可否看過林清玄寫的蟑螂與福報,我覺得你應該沒看過,倘若你真看過,現在想起來必定是不自禁的笑出聲來。你若是沒看過,那我勸你一定要去翻來看看,因為這世上能寫出這般趣味的人當真是少數。這個,林清玄辦到了,原因竟然只是認為蚊蟲蟑螂是業的呈現,便是免了對蟲蚊蟑螂的生殺權,讓其自由繁衍生長。林作家養蟑螂可真的是動了慈悲之心,這話怎麼講呢?讓其自由繁衍還因為它們的失去悲傷。聽罷你也許會想,這林作家也太可愛了吧,要是放在我們面前,我們那可是高舉鞋託,等著它們靠近就活活拍死,把吃過奶的力氣都全盡使了出來。
  • ---林清玄
    後來,小林的同學告訴小林,正是那本《林清玄散文》,支撐了病床上的他度過那苦不堪言的醫院生涯,特別是書中的一句話讓小林的這位同學終身收益:「我堅信那些病痛,也是我生命的一種寶貴財富」。林清玄的文字對於少年們來說,確實是有魅力的。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守仁在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四字詞語上,悟道出自己的心即理,本著自己內心的體驗,促就心學的悟性。他也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但他那傳奇非凡的往事一幕幕在心中飄過,然後又像鏡花水月一樣清散於無形。這就促就了王守仁心中萬念俱泯,唯剩一個念頭: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 乾坤袋裡乾坤大 六個饅頭吃不下 佛的智慧你不懂 悟道人生在修行
    老二想種高粱卻沒有種子,便去向老大借種子,老大將炒過的高粱種子借給老二,只是鍋臺上漏掉了一顆沒有炒過的種子混在了裡面,老二將種子拿回家,種在山地裡,每日辛勤地澆水施肥,可想而知,也就只長出一顆高粱而已,老二無可奈何,便細心地照料這唯一的這棵高粱,高粱在老二的細心照料之下,長得就像是一棵樹,又粗又壯,終於等到高粱結穗,那累累果實,都將高粱杆兒壓彎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