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顆流星」

2021-01-20 漢語1903文學史

「蘇軾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顆流星」

李白一直被冠以天才詩人,放置在體系之外,在雲端裡。大家只知道李白詩好,但他的詩好在哪裡,好到何種程度,如何度量,如何解構,深究的人並不多。因為無法接近,所以乾脆放棄接近。

大部分人一提到學李白,幾乎都是「你要學謫仙人?你有他的才華嗎?算了吧,沒有用的。」

當然這可以視為一種吹捧,但事實上,這樣的吹捧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有害處的,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勸退。

人們無法接近李白。

因為無法接近,就不會形成穩定的認知,就會出現誤會,產生假象,形成騙局,在各種無法釐清落實的朦朧體會裡,李白作為一名詩人,他的詩學卻被放逐、被拒斥,他的詩歌真相,從未落定,他的詩之桂冠,也從未戴穩。

其實詩人自己一語成讖,他說:

美人如花隔雲端!

美人隔著雲端,看不真切,你可以把她想像的很美,世無僅有;同樣也可以不屑一顧,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世千年,李白總被不斷貶抑卻又沒遭到什麼實質性傷害的原因。

對著一朵雲舉槍,你是傷不到它的。

再如目前最廣為採用的文學史上如此評價李白:「李白作品的藝術個性是獨一無二的」、「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曠世奇才,具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文學史不怎麼會用「獨一無二」、「不可更替」、「不朽」這些詞去評價一個人,因為對於那些青史留名的詩人們來說,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文學史要記錄的,就是他們每個人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又不朽的那一面,所以你顯然不好直接用這樣的詞去評價一位詩人。但是偏偏,這些詞就被理直氣壯地放到了李白身上。

這充分反應了一件事:其實大家不知道怎樣評價李白。

在別的詩人那裡,大家總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分析杜甫,學者們會大談他的「詩史」、談他寫詩的廣度、鍊字的深度、談他的細節、談他的詩壇影響力、談他的忠君愛民的情操……

而談到李白,哪怕是最嚴謹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感性化,開始使用不著邊際的詞彙,大談感想心得,例如「李白是天邊的一朵雲彩」、「李白這樣的詩人是不可重複的」、「李白是天上的明月」,開始失去分析。

甚至見過一個離奇說法:李白的詩歌充滿了流動性、音樂性,這也意味著有些話說出來時,可能李白自己都不在乎它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個時候他滿足的是生命的噴發。今天的人對此很是著迷,但是我們學不會。這是李白生命裡帶出來的,他的詩歌就這麼「噴」出來,這是他寫作的一個特色,我稱之為「無意義言說」,就像音樂似的,它就是一種情感。(西川)

連無意義言說都用上了。

再一次體現了:大家真的不知道怎樣解讀李白。

很多人拿李白去pk其他詩人(當然我一向認為這很無聊),其結果往往都能給你打成五五開,你今天和蘇軾比,五五開,明天和杜甫比,還是五五開,後天去和白居易比,哪怕和李賀比,我估摸著結果也都差不太多……你沒有什麼板上釘釘的證據證明李白的詩更好,而其他詩人呢,都不敢說自己的詩比李白還好。

當一個語文老師說出李白只是一顆流星,而蘇軾是一整片星河的時候,就說明他是把蘇軾作為了度量李白的標尺,那麼李白能被蘇軾度量並落實的那一部分,也就只有一顆流星了。

但如果反過來呢?以李白作為標準度量蘇軾?

——哪有這種操作?

李白的標準是個什麼標準?

人間迷惑

為什麼覺得李白被低估。

不是覺得李白的榮譽不夠、名聲不夠,李白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但那是詩人李白,卻不是李白的詩。李白的詩歌更多的時候是被詩格化了,去成就了他自身,而非以詩學的形式回歸詩歌本身。

這正是李白的特殊之處。

他的詩歌被劃為浪漫主義,不像現實主義那樣可以落到地面上,由一個個具體的事實來承載。而他本人的人格又與詩格高度統一,他以整個人生踐行著他的詩歌品質,於是從他詩歌中生長出的詩歌形象,就無可避免地與他本人合二為一。

但顯然李白並不是靠自身人格魅力和氣質加成走到今天的,因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氣質,也恰是他自己用詩塑造出來的。

換言之,人們眼中的、所喜愛的其實是詩人塑造的李白,卻不是李白本人。

但是這樣一來,拿什麼還給詩歌呢?

學界並沒有真正找到解讀李白的方法,現在的文學理論也根本覆蓋不了李白的詩歌。

比如學界喜歡說影響力,影響力這個東西看似有道理,實則很玄乎。所謂影響力大抵是模板的可用度。但有的人根本不把精力放在創新模板上,他就很難被後世學習。

李白的詩很正,同時又很邪門(他邪門的地方先不談)。看著天馬行空、想像力縱橫,一字成天險,實則毫無技巧可言。

比如李白的絕句(並沒有說是所有詩歌),大都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首詩有什麼技巧嗎?沒有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同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地點人物事件抒情,可能少交代個時間吧。但沒關係。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人物不清楚是誰,就寫誰家。

別人學李白怎麼學?擱現在要人寫詩老老實實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他打死都不幹啊。這怎麼能不玩點花樣呢?豈不是白瞎了我作為一個寫詩的人的逼格?

就算有人願意這樣寫,也沒人會覺得他是跟李白學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抒情,從小學起老師就這麼教你,這是最基本、也最正統的路子,這事兒你用的著跟李白學?

李白的影響力顯然不是在這種地方。

如果說有一個人適合當尺子,這個人可以是杜甫可以是蘇軾可以是各種人但絕不是李白。

李白的價值從未得到過充分挖掘,更遑論去作為標尺度量他人。

宋代千家注杜,一家注李,成為一大文化現象。無數名家蓋棺定論:「杜詩可學,李詩不可學」,所以你放著就好。

千百年下來,杜甫被一些人放在了詩歌標準的位置,被反覆運用、挖掘、深化、結脈為網。而李白還是那個雲霧煙霞中的美人,是千秋詩歌夢,是你得不到的水中月,鏡中花。

浮士德最後說「你真美啊,請停一停」

那正是無法言說的時刻,也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相關焦點

  • 蘇軾是否被神化?此三點,證明他是最可愛的人
    中國文學史上,有兩位神仙,一位是詩仙李白,另一位是蘇仙蘇軾。很多人認為李白只是一顆流星,而蘇軾卻是一片星河。不管是詩詞文章,還是藝術政績,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璀璨的一面。對於蘇軾如此多的成就,也有許多人表示他被過度神化了,我對此不敢苟同,我覺得蘇軾才是最真實的人,他食人間煙火,貪玩而有趣,僅此三點就證明他是世上最可愛的人。貪吃蘇軾是一個極為貪吃的人,民間流傳著很多蘇軾貪吃的傳說,而他自己也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美食詩篇。
  • 蘇軾書李白仙詩帖,寫的真有那麼精彩嗎?
    李白仙詩帖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流傳經過」據手卷中的落款記載,《李白仙詩卷》作於元祐八年(1093年),是年蘇軾五十八歲,由揚州卸任,等待奔赴定州。回調京師的短暫時光中,蘇軾為好友道士姚丹元寫下此卷。「手卷內容」《李白仙詩卷》中,蘇軾以豐腴跌宕、天真爛漫的筆法,寫下兩首五言古詩。詩文想像奇特、語氣豪放,修辭手法多變,典故華麗鋪張,無論「雙鯉魚」、「十二環」,還是「梅花妝」、「燭上花」,既深蘊漢語本身的魅力,亦飽含仙遊詠懷的旨趣。
  • 擁抱一顆流星
    多年以後,勇仰躺在吉普車內,透過天窗注視著夜空,依然會想起7歲的自己克服了對黑暗的恐懼,與父親並肩躺在草地上第一次目睹流星的那個遙遠的夜晚。那時他還不知道流星是什麼,只是在野外露營的帳篷外仰望星空時發現似乎有幾顆星星眨了眨眼後拖著長長的尾巴墜落了下來。父親從包裡翻出手電筒,在午夜十二點的月光下翻開隨身帶著的筆紙寫下「流星」兩個字,並向他解釋。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潮科技|首飛成功,「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順利入軌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嶽陽城西南有天嶽山聳立,李白這時候剛剛遇赦,心情輕快,覺得眼前景物有情有意,憂愁苦悶頓時消散,只有一片好月相伴。「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那個熟悉的詩仙又回來了,李白與朋友在嶽陽樓上開懷暢飲,他幻想聯翩,仿佛置身雲間天上,翩翩起舞,猶如仙境。在這首詩中,李白的一個「銜」字用得太妙了。「銜」,是鳥類的動作。
  • 我好似一顆流星,輕輕划過你的人生
    又是深夜,我獨自坐在沙發上,望著這一片寧靜,思念如漫漫黑夜,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一顆流星划過,亮起了昏沉的雙目。望著遠去的流星,正如今世的我,輕輕的從你的人生划過。比喻流星確實恰當,在一起的半年相比漫長的幾十年當然短之又短,我很懷念這半年的時光,這半年的快樂和幸福佔據我的整個後半生,雖然此後摻雜痛苦和煩惱卻也無法掩蓋曾經有你的光華。
  • 談及「中秋」詩句只能想起李白蘇軾?與月為友的其實大有人在
    古代詩人中最引月為知己的,可能就是李白了,月夜之下,孤獨的他卻瀟灑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與李白共享著「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成為他傾訴的對象,而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下獨酌》)的光影旋舞之間,月、影早已與李白融為一體,化為一個孤獨而又高潔的生命個體。月雖有圓缺,卻總依時節,來而有信,因此,與月為友的絕不止李白一人。
  • 思念一顆流星
    奇妙今天才知道多年前划過的流星,
  • 一顆流星划過夜空
    不知道夜空的星星有多少顆,每一顆星星都很精彩,應該有我們不知的故事,我陷入了遐想之中。忽然一顆流星從夜空中划過,打斷了我的思緒,流星一閃而逝,轉瞬就消失了。我有幸目睹了短暫的光彩,卻無法得知它來去何方,徒留一道星光在心中遙想。
  • 真人電影「晝行閃耀的流星」主演公開!永野芽鬱、三浦翔平、白濱亞...
    真人電影「晝行閃耀的流星」主演公開!永野芽鬱、三浦翔平、白濱亞嵐主演! 動漫 178ACG ▪ 2016-10-13 15:54:20 山森三香原作漫畫「晝行閃耀的流星」的真人電影主演陣容公開。
  • 日本流星光芒瞬間爆發,多地目擊罕見一刻
    日本三重縣和愛知縣今日凌晨1時許,天空出現一顆從天而降的「火球」,且這顆流星下墜到一半時突然在空中爆炸,照亮整個日本天空,許多日本網友見狀後,紛紛將視頻PO上網,並直呼「以為要世界末日了!」據日媒報導,日本三重縣和愛知縣在當地時間今日凌晨1點34分,空中突然出現一顆從天而降的流星,這顆流星筆直地下墜到一半時,突然間在空中爆炸,產生巨大的光芒,並在空中閃爍,最後照亮整個夜空。報導指出,流星「爆炸」的時候,日本近畿地區、四國地區和東海都可以觀測。
  • 「暗物質」只是一種假說,或許它不存在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句經典的用語:「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卻流傳著哥的傳說」。在科學界也有一種「傳說中的物質」,人類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卻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人見過它,沒有人找到過它,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必須存在。
  • 「運河人家」地上星河
    地上星河高火花站在地上看,天上有星河;站在天上看,地上也有星河。天上的星河有閃亮的星星,地上的星河也有閃亮的星星。我是中國大運河,生於春秋,成長於隋唐,明清是我的青壯年,我是地上的一條星河。一條星河的成長與死亡,或者再生,可以有無數方向。而我,大概是一條特殊的星河,從北京到杭州,至今沒改過什麼方向。我是地上的星河。兩千五百年,當我流淌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當我沉默時,我感到成長的痛苦和煎熬。
  • 日本地區觀測到一顆流星,強光照亮天空,奧特粉絲表示怪獸來了
    凌晨時分,一顆流星墜落在日本西部的幾個地區,直播視頻中顯示一個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突然發出強光照亮天空,然後瞬間消失,引起許多網友的熱議,其中不少奧特曼粉絲更是歡呼,怪獸來了,它來了,目標位置鎖定龍森湖,追擊初代奧特曼和百慕拉,科學特別搜查隊已經準備出動,足以說明大夥對於奧特曼的喜愛程度啊
  • 日本多地目擊火球散發藍綠色光芒 其實只是一顆流星
    日本多地目擊火球散發藍綠色光芒 其實只是一顆流星  黃粱 • 2017-11-24 08:51:16 來源:前瞻網 E
  • 一顆流星(閩南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懷念鄧麗君  這首閩南語歌曲《一顆流星》是鄧麗君在1973
  • 「印象蘇軾」天生樂天派
    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新黨陷害入獄欲將其至於死地,獄外多方人士要求赦免蘇軾,獄中的蘇軾此時心態卻變得異常的平靜。一天晚上,蘇軾已經睡著了,忽然牢門打開,一個新犯人被送了進來,蘇軾也未加理睬,繼續睡自己的覺,不一會便鼾聲如雷。到了四更天,蘇軾被那個新來的人犯叫醒,那人連聲對蘇軾說:「賀喜學士,賀喜學士!」,蘇軾被說的莫名其妙,忙問怎麼回事?那人卻說:「您只管睡覺便是。」
  • 臺灣生活:藏在大海的藍色星河,此生必看3處浪漫「藍色眼淚」
    臺灣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讓全球旅客為之驚豔,除了馬祖藍眼淚外,其實在臺灣各地,還有多處美麗的「藍色眼淚」隱身在大自然中,等待旅客前往發掘。本篇就整理出臺灣3處此生必看的浪漫「藍色眼淚」美景,尋訪美麗景色的同時,還能深入大自然間,探索臺灣更多美好的旅遊生活之景。
  • 他的詞華麗旖旎,與蘇軾是至交好友,一生沉浮卻是這般
    「纖薄的雲彩在不停地變幻,而流星在傳遞著相思的恨愁,遙遠的銀河我今晚將會悄悄渡過。我們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勝過無數人間日日相見卻貌合神離的夫妻。柔情像水一樣,美好的時候像在做夢一樣,分別的時候都不忍心看那鵲橋。只要兩個人的愛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朝朝暮暮。」這是秦觀最有名的一首《鵲橋仙》,這首詩在至今都被所有人吟誦稱讚,最後一句甚至被人們稱為「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