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否被神化?此三點,證明他是最可愛的人

2020-12-05 指數空間

中國文學史上,有兩位神仙,一位是詩仙李白,另一位是蘇仙蘇軾。很多人認為李白只是一顆流星,而蘇軾卻是一片星河。不管是詩詞文章,還是藝術政績,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璀璨的一面。

對於蘇軾如此多的成就,也有許多人表示他被過度神化了,我對此不敢苟同,我覺得蘇軾才是最真實的人,他食人間煙火,貪玩而有趣,僅此三點就證明他是世上最可愛的人。

貪吃

蘇軾是一個極為貪吃的人,民間流傳著很多蘇軾貪吃的傳說,而他自己也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美食詩篇。

蘇軾的仕途可謂跌宕起伏,一路從南發配到北,雖然心中也有點小抑鬱,但這並沒有將蘇東坡打倒,他反而在吃貨一途上越走越嗨。

蘇軾喜歡吃肉是出了名的,東坡肉,東坡肘子都是他的傑作。他還特意寫過一首《豬肉頌》,來表達他對豬肉的情有獨鍾。

詩中說:「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這麼好吃,給個神仙都不幹啊。

來到海南吃蛤蟆: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

到了福建吃河豚: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身在惠州嘗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如此好吃之人,怎麼可能被神化嘛,分明是如假包換的吃貨!

愛玩

蘇軾雖然是一代文豪,但十分貪玩,民間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和佛印和尚的故事,兩人經常飲酒對詩,互開玩笑。

有一次,蘇軾自覺修禪功夫大有長進,美滋滋地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寫完之後,立刻讓小廝給佛印送了過去。

佛印看完之後,提起筆來,大手一揮,只寫了兩個字:放屁!

蘇軾幻想著佛印如何讚美自己呢,結果只等來放屁兩字,氣得破口大罵,直接過江去找佛印理論。

誰知佛印早就出門而去,只給蘇軾留下一幅對聯: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軾看完之後,頓覺慚愧,自嘆修行還不夠啊。

除了佛印之外,蘇軾最愛調侃的就是自己的妹妹蘇小妹。兄妹兩人日常互懟,誰也不服誰。

有一次,蘇軾仔細端詳了一會妹妹,看著她眼睛內凹,額頭突起,就想調侃妹妹額頭高,忍不住說道:「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蘇小妹一聽,自然不甘示弱,看著哥哥的大長臉回懟道:「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蘇軾聽完,哈哈大笑。

如此貧嘴又愛玩,怎麼可能被神化呢?多麼可愛啊!

有趣

蘇東坡是一個極其有趣的人,儘管人生顛簸,仕途坎坷,但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忱和希望,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他的日記就體現出他頗為有趣的一面。

在日記中,他記載過一段自己誦經的經歷,當時,貪吃的蘇軾嘴饞了,邊吃著肉邊誦經,一旁的和尚看到後趕緊制止了他,告誡他這樣可不行。

蘇軾一想也對,這可是佛門聖地,立刻說道:那我漱漱口再頌。

和尚急道:漱漱口頌也不行。

蘇東坡也只好作罷。

還有一次,蘇軾給弟弟蘇轍寫信,題目叫《論修養》。寫道興奮處,突然聽到隔壁傳來陣陣罵娘聲。

原來,隔壁的小兩口正上演一出武裝大戰,又打又罵,鬧的不可開交。蘇軾實在聽不下去了,忍不住寫道:「子由啊,此時此刻,隔壁傳來了罵娘的聲音。原來是一對夫妻在鬥毆。一個像野豬,一個像瘋狗。」

隨後,他接著寫道:「我們不談修養了,我們來談談這個世界吧。」

不得不說,蘇軾實在太有趣,這腦子轉的也太快了吧。

貪戀美食,好玩又有趣的蘇軾絕對沒有被神化,反而是最可愛的人,難怪余光中都說願意和他做朋友呢。

他說: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嚴肅;而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事實上,這樣的朋友誰不想要呢?如果想了解更真實的蘇東坡,想認識更有趣的蘇東坡,推薦讀這本《蘇東坡傳:最是人間真情味》,帶你走進蘇東坡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與他的三位夫人
    說起蘇軾,除了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書畫家,美食家等一系列大V頭銜之外。蘇軾還是一個痴情男子,他和他三位夫人的故事也是在民間廣為流傳。 1079年,受烏臺詩案牽連,死裡逃生的蘇軾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而來到黃州的蘇軾,也順利開啟人生的第二大樂趣-種田。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追求人生價值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對於每一個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這輩子活得好與壞,你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修改的。最近網上不知怎麼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歷史名人蘇軾的一生!
    問題是,這些流傳於民間的蘇軾畫像是否符合他本人的相貌特徵呢?  這需要從蘇軾兄弟、朋友們以及後人的詩作、筆記中尋找相關的證據。  首先,論身材。蘇軾曾說自己:「七尺頑軀走世塵,十圍便腹貯天真。此中空洞渾無物,何止容君數百人。」
  • 蘇軾:古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
    說到蘇軾的詩文,多數人會率先唱出這首空靈飄逸的《水調歌頭》,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會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者絕對是個實實在在的吃貨,也算是東坡公的知音。蘇軾自稱老饕,意為貪食者,並寫下了剖析中國飲食之道美文《老饕賦》,賦中強調火候要適當,選料要精細,方可做出美味的佳餚。蘇軾本人也是個特別有趣的人,他不像很多古代文人那樣抱有「君子遠庖廚」的思想,他常會自己操刀下廚,所以誰說會烹飪的男人就不能有大家風範了,也可以是效仿東坡嘛。
  • 他是行走的詩篇,活成了神一般的存在,他就是蘇軾
    這個轉折,讓蘇軾經歷了從物質到精神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人生和境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浮出了個人榮辱的深淵,看到新視野,拓展了新胸襟,擁有了新氣度,抵達了寵辱不驚,「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是的,人一旦走起背運,來到命運的十字路口,內心便會發出最真實的召喚。黃州四年,蘇軾為了養家餬口,帶領家小在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給自己起了一個別號——東坡居士。
  • 蘇軾: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美食家蘇軾興奮地告訴兒子,這個燒蠔的做法,一般人你別告訴他:「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翻閱東坡文集,我們看到蘇軾的這一段海南時光極盡悽涼,又被寫得充滿了生活的小歡喜。他為了排憂解悶,甚至鑽研起養生的門道,晚年自創養生三法:晨起梳頭、中午坐睡和夜晚濯足,寫入文章《謫居三適》,一個飽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卻悠然自得道:「解放不可期,枯柳豈易逢。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必然,但連接這個過程的各個點,卻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像人們所比喻的那樣:葉子要長在樹上,這是一個必然,但要長在哪一棵樹的、哪一個杈的、哪一個枝上,卻是一個偶然。蘇軾感悟到了這一點,且形象而又靈動地將它抒寫了出來。在《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中,他這樣感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蘇軾黃州記:一個人如何變成月亮、風與流水
    如果按詩與字通意的話,蘇軾字肥而尚意揮灑,黃山谷如描而出奇致拔,各有所長。蘇軾的字肥,被人說是墨豬,但趙孟也誇過他「餘觀此帖瀟灑縱橫,雖肥而無墨豬之狀。外柔內剛,真所謂綿裡裹鐵也。」最明顯的是,38歲時,他寫了《密州出獵》,那時他「老夫猶發少年狂」,「鬢微霜,又何妨?」38歲,頭髮有些白,但還琢磨著「何日遣馮唐」。而到44歲,他已經「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已經「我為聰明誤一生」了。
  • 蘇軾:古代四大詩人之一,更是古今吃貨第一!每逢寫詩胖三斤
    他是古代四大詩人之一,卻也是古代吃貨之首,每逢寫詩胖三斤!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了。可以說他是歷史上最有名詩人了,大家都愛他,就算沒讀過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也一定聽過他的詩詞改編成的歌曲,實在都沒聽過,也一定吃過跟蘇軾有關的美食!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幾句,說盡人生陰晴,林語堂讚不絕口
    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喜愛蘇東坡,為其寫了《蘇東坡突圍》一文,直言最愛的文學家便是蘇東坡,在東坡的作品裡,最愛他的是《赤壁賦》,還有那首「一蓑煙雨任平生」。唯有蘇軾不緊張,十分從容。所以他是這樣描述當時場景的:同性皆狼狽,餘獨不覺。這首詞的深度內涵,大部分人都沒有悟到:蘇軾之所以不緊張,是因為他聯想到了自己被貶黜的人生。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蘇軾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黃州、惠州、儋州正是他三次被貶的地方,可謂是他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亭亭塔中人,問我何所見。可憐明上座,萬法了一電。飲水既自知,指月無復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練。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摳衣禮真相,感動淚雨霰。借師錫端泉,洗我綺語硯。」
  • 烏臺詩案與蘇軾詩風的轉變
    宋神宗熙寧元豐二年,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裡行舒亶、何正臣等人從蘇軾的《湖州上表》及其他詩文中摘句構陷,致其身陷牢獄,經過對蘇軾三個多月的「根勘」審問,最終以「責蘇軾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而告終,這就是中華文化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此事件是蘇軾人生中的重大打擊,也是正史記錄的重要事件。
  • 蘇軾落魄時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連寫兩首詞送她,都流傳至今
    說起蘇軾,相信喜愛古詩詞的朋友對他的生平應該都有所了解,很多人都會覺得「烏臺詩案」是他生涯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仕途平順,在此之後他仕途坎坷幾經沉浮。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看了他寫的詩,整個人覺得不好了,蘇軾為什麼還要嘲笑他?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長安羈旅行》)。世態炎涼,孟郊的旅京生活落魄失意,根本無人理會,與之交往的也都是相同命運的落第士子。「聽樂離別中,聲聲入幽腸。曉淚滴楚瑟,夜魂繞吳鄉。幾回羈旅情,夢覺殘燭光。」(《長安羈旅》)為功名背井離鄉,悽苦酸辛之情,不是其中人難解其中味。
  • 蘇軾的30句經典古詩詞,句句驚豔世人!你最喜歡哪句?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說到蘇軾,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他的詩詞等作品,影響了我們整個求學生涯,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終生。而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身與書香世家,是文學家蘇洵之子。自幼勤奮好學加上極高的天資,因而,21歲中進士,本以為會青雲直上,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到貶謫。一生仕途坎坷。
  •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都知道說的蘇軾家,但誰知道他們葬在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無數的千古絕句,萬古流芳,嚴寒中讓我們觸摸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三父子的悽美人生,穿越文化時空……三蘇園,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裡處的小峨嵋山東麓茨芭鄉蘇墳村東南隅。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尤其我們最常見的花是詩人的最愛,因為詩人認為花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而且花也能象徵著詩人的品質,如屈原最喜歡蘭花,因為蘭花代表了隱士之氣。歐陽修最喜歡牡丹花,當初歐陽修走遍了洛陽城的花園,為了就是對牡丹花進行詳細的調查。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成網絡名句,蘇軾:其實我的原句更高明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依然能夠堅持初心與理想,待你歸來之時,還是那個朝氣蓬勃、率真可愛的少年,仍然保持一顆純樸、真實、炙熱的少年心。」 許多人被這句溫柔的話語所觸動,殊不知它的原句本是來自於蘇軾的名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相比於網絡名句的直白簡單,蘇軾的原句更加含蓄高明,那麼究竟高在哪呢?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