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technical.sanguinebio.com
2016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機體NK細胞遇到癌細胞或受病毒感染的細胞時,其就會吸附到這些細胞上,並且在與疾病細胞接觸的位置快速聚集破壞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包含能夠破壞細胞的特殊分子,隨後這些顆粒就會釋放到靶向細胞上並且殺滅疾病的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特殊顆粒釋放到靶向細胞之前,如果其被聚集就能夠改善NK細胞攻擊疾病細胞的能力,同時還能夠降低對附近健康細胞的影響。
研究者Jordan Orange教授說道,儘管顆粒聚集的過程能夠自我建立,但通過NK細胞促成的細胞破壞卻並不能夠完成,在其它諸如淋巴細胞、巨大細胞和黑色素細胞等細胞中,其有著同NK細胞分泌顆粒結構相似的結構,然而在這些細胞中當顆粒被釋放之前,其會被分散到各個方向,而並不是聚集在某一個位置,因此本文中研究者就調查了特殊位置中顆粒聚集對於NK細胞殺細胞活性的能力。
文章中,研究者結合先進的顯微鏡成像技術來研究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人類NK細胞和靶向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以及NK細胞中顆粒位置和靶向細胞死亡之間的關聯;研究者利用了一種名為超聲引導下的聲學「陷阱」顯微鏡(UGATm)進行研究;他們對NK細胞進行了一系列操作,從而使得NK細胞在攻擊靶向細胞之前無法釋放所聚集的顆粒,如果沒有顆粒的聚集,NK細胞就會持續釋放顆粒,但這些顆粒並不能夠有效殺滅靶向細胞,而且還會損傷附近更多健康的細胞,因此研究者認為,顆粒的聚集能夠促進NK細胞將顆粒釋放到靶向細胞上,從而就減少了對附近細胞的損傷,當NK細胞發揮正常功能時這項策略就顯得非常有效。
治療的可能性
研究者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發現了在已經確定疾病的背景下控制聚集性顆粒位置的可能性,比如在機體癌症發生的位置;因此一旦NK細胞進入到腫瘤中,其就能夠實現對疾病細胞的精準攻擊,從而就降低了對癌變附近健康細胞的損傷效應。Orange表示,如果我們能夠促進NK細胞殺滅周圍一切細胞的話,一旦當其進入到腫瘤中就能夠改善對更多癌細胞的摧毀作用,本文研究或將用於細胞治療中,從而實現對癌症患者患病部位的精準作用和治療。(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NK cells converge lytic granules to promote cytotoxicity and prevent bystander killing
Hsiang-Ting Hsu, Emily M. Mace, Alexandre F. Carisey, Dixita I. Viswanath, Athanasia E. Christakou, Martin Wiklund, Björn Önfelt, Jordan S. Orange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第三方檢驗實驗室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7.03.30-2017.03.31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