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B:巨噬細胞可「趕走」中性粒細胞促進機體炎症修復

2020-12-06 生物谷

2014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噬細胞是我們機體中強大的「吃豆小精靈」,其可以吞咽細胞殘渣及病原體來保護機體健康,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威斯康辛-邁迪遜大學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巨噬細胞如何通過誘導中性白細胞,使其離開機體損傷的組織進而幫助治療炎症。

中性粒細胞是機體中的「第一急救者」,其可以被名為活性氧激活的蛋白激酶所吸引到患處,當中性粒細胞完成工作後,炎症就會通過細胞自殺或凋亡的方式被部分治療,隨後殘留的中性粒細胞就會被巨噬細胞所吞噬;但中性粒細胞可以通過一種逆向遷移的方式離開機體損傷的組織,目前是否巨噬細胞可以促進炎症的恢復尚不明確。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透明的斑馬魚幼體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被巨噬細胞吞噬前中性粒細胞會被「招募」至傷口處,但是一旦其到達傷口處,巨噬細胞就會同中性粒細胞進行接觸,並且使其遠離機體損傷組織;在缺失巨噬細胞的斑馬魚機體中中性粒細胞可以在斑馬魚患處停留很長時間。就像中性粒細胞一樣,巨噬細胞可以被活性氧和蛋白激酶信號吸引至患處,而且缺失活性氧產生酶類Nox2的巨噬細胞並不能遷移至傷口處,反而會誘導中性粒細胞離開傷口。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缺失人類等量Nox2的病人往往會遭受感染的復發及炎性的擴展,這種障礙名為慢性肉芽腫病;本文研究揭示了一種引發病人患慢性肉芽腫病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機體巨噬細胞並不能遷移到炎性位點來誘導中性粒細胞的反向遷移活動及炎性的恢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Redox and Src family kinase signaling control leukocyte wound attraction and neutrophil reverse migration

Sebastien Tauzin,1 Taylor W. Starnes,2 Francisco Barros Becker,1,3 Pui-ying Lam,1,3 and Anna Huttenlocher1

Tissue damage induces early recruitment of neutrophils through redox-regulated Src family kinase (SFK) signaling in neutrophils. Redox-SFK signaling in epithelium is also necessary for wound resolution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How neutrophil-mediated inflammation resolves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crophages and neutrophils in response to tissue damage in zebrafish and found that macrophages contact neutrophils and induce resolution via neutrophil reverse migration. We found that redox-SFK signaling through p22phox and Yes-related kinase is necessary for macrophage wound attraction and the subsequent reverse migration of neutrophils. Importantly, macrophage-specific reconstitution of p22phox revealed that macrophage redox signaling is necessary for neutrophil reverse migration. Thus, redox-SFK signaling in adjacent tissues is essential for coordinated leukocyte wound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through pathways that involve contact-mediated guidance.

相關焦點

  • 巨噬細胞重編程可減少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圖片來源於pixabay.com)巨噬細胞可以從免疫系統獲得信號,特異性地增加或減少炎症:當巨噬細胞被設定為促炎時,有助於增加炎症幫助對抗感染;當它們被設定為抗炎時,則有助於減少炎症。巨噬細胞的調控程序不僅能讓身體抵禦感染,還能確保炎症在最初的免疫反應後自然消退,促進組織修復。
  • 人人學懂免疫學:第六期|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免疫系統|-健康界
    如果有一個細胞到血管的距離比這個更遠,那麼這個細胞就會被「餓死」。由於血管遍布我們的組織,因此血液成為了將援軍帶到身體受攻擊部位的完美載體,而大約有200億中性粒細胞循環在我們的動靜脈之中。相比於被稱作「哨兵」的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更像是「步兵」,它們的工作是殺傷和破壞,並且它們很擅長這份工作。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 科學家發現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新型中性粒細胞亞群
    科學家發現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新型中性粒細胞亞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7 15:04:30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Benjamin M.
  • 人體第一防線中性粒細胞:蜘蛛俠也會黑化
    莫慌,我們的身體在幾百萬年前就演化出了一個微型而功能強大的84消毒液工廠,它就是血液裡的一類免疫細胞——中性粒細胞。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被激活,原本保護人類的中心粒細胞也會反噬機體,掀起令人聞之色變的炎症風暴。
  • Nature Immunology: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研究新進展
    由Src激酶引起的含有免疫受體酪氨酸激活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io  motif  ,ITAM)的接頭蛋白(adaptor)的磷酸化,是嗜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和巨噬細胞整合素信號途徑胞內過程的第一步。
  • Cell|單細胞測序揭示組織環境對中性粒細胞命運共同決定作用
    髓系白細胞中,大部分對組織相關特徵的研究都聚焦在巨噬細胞上,對中性粒細胞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性粒細胞在循環中的生命周期較短、組織環境遺傳適應的轉錄活性較低。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不同的疾病中中性粒細胞的轉錄譜表現出強烈的異質性【3-4】。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此時,大量巨噬細胞、T細胞、小膠質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導致血-脊髓屏障受損,大量炎性因子釋放,引發一系列炎症瀑布效應,造成組織二次損傷。脊髓的二次損傷會進一步影響突觸重塑及神經環路再生,成為脊髓損傷修復的主要障礙之一。
  • 特殊巨噬細胞或能在關節中形成保護性細胞屏障 有望幫助開發風溼性...
    ,更為複雜的是,巨噬細胞能以多種亞群的形式存在,其中有一些巨噬細胞是促炎性的,而另一些則是抗炎性的,其有利於組織的修復。利用關節炎小鼠模型(能利用螢光標記技術來追蹤小鼠體內的巨噬細胞)進行研究後,研究者觀察到,屏障層具有高度的動態特性,當誘導關節炎發生後,屏障層就會經歷功能重塑,這種重塑會鬆弛屏障巨噬細胞和內層成纖維細胞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與位於組織中的其它類型的巨噬細胞相似,屏障組織中的巨噬細胞能夠消化並且移除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會在關節的滑膜液中積累並發生死亡。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或降低是什麼意思?
    白細胞是血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白細胞又可以分為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今天就來告訴大家什麼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中性粒細胞又根據胞核的不同分為兩種,杆狀核中性粒細胞和分葉核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百分比是佔白細胞的50-70%,絕對值是2-7的10的9次方每升。那你知道,中性粒細胞在我們體內都有什麼作用呢?
  • 雌激素可加快巨噬細胞在炎症中的作用
    在這其中,轉錄組和蛋白組會發生重要變化:炎症刺激(來源於病原微生物、受損組織或激活的淋巴細胞)誘導巨噬細胞獲得炎性極化或快速激活NF-κB信號和促炎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如TNFα、IL1β、IL6、IL12、IL23以及趨化因子,如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
  •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研究揭示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脊髓損傷修復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54:41 近日,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Hongyan Zou、Roland H.
  • 「綜述」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是重症哮喘潛在的治療靶標
    重症哮喘根據氣道炎症病理表型,可分為嗜酸粒細胞型、中性粒細胞型和少炎症細胞型。其中,嗜酸粒細胞型主要緣於患者對糖皮質激素治療不敏感,或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SLP)誘導的Ⅱ型固有淋巴細胞(ILC2)激活對激素治療產生抵抗性[14]。
  • 幹細胞在組織修復與再生中到底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在骨折癒合、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 局部細胞和組織損傷後,機體對損傷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稱修復。修復是機體抗損傷的表現,組織修復主要是通過再生來完成的。
  • 研究人員揭示中性粒細胞驅動非常規T細胞介導抗腫瘤免疫機制
    文章揭示中性粒細胞通過IL-12調控CD4-CD8-非常規αβT細胞極化,產生IFN-γ,介導抗腫瘤免疫;同時在部分腫瘤患者中,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I型免疫反應、良好臨床療效呈現相關性。  首先,研究人員敲除G-CSF-R(Csf3r-/-)造成小鼠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
  • 巨噬細胞與樹突細胞形態學
    >二、空泡形成巨噬細胞正常巨噬細胞胞質易見空泡形成,明顯增多時則見於嚴重的炎症反應,尤其是較重的感染性疾病,常為被激活後典型的巨噬細胞。吞噬大量紅細胞或吞噬數個有核紅細胞、淋巴細胞和幼粒細胞者多見於惡性腫瘤,尤其是T細胞淋巴瘤骨髓浸潤時,與淋巴細胞釋放的TNF和IFN等細胞因子有關;而吞噬中性粒細胞或單核細胞、少量紅細胞、血小板,伴有顯著的空泡形成或胞質明顯分層和不同染色,以及胞質內中心區域含有紫紅色顆粒者,常為原發或繼發感染(如病毒、細菌和真菌)時的形態學特點。
  • 在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幹細胞如何「妙手回春」?
    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在骨折癒合、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 局部細胞和組織損傷後,機體對損傷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稱修復。修復是機體抗損傷的表現,組織修復主要是通過再生來完成的。
  • 福建醫學基礎知識材料:炎症的特點
    當各種損傷因子作用於機體,造成細胞、組織和器官的損傷時,機體局部和全身會發生一系列的複雜反應,以局限和消滅損傷因子,消除和吸收壞死組織和細胞,並修復損傷,這種複雜的以防禦為主的反應稱為炎症反應。如果沒有炎症反應,機體將不能控制感染和修復損傷,不能長期在充滿致病因子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但是,在一定情況下,炎症對機體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危害。
  • 巨噬細胞對機體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因此清除可預防的炎症有助於實體瘤的免疫耐受。【4】Immunity: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巨噬細胞中的膽固醇代謝可清除病毒感染doi:10.1016/j.immuni.2019.11.015最近的證據表明膽固醇代謝和先天免疫之間存在關聯。
  • 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
    比如:一般來說,WBC 計數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病毒感染;WBC 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或百分比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臨床上,血常規中外周血白細胞(WBC)計數與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是傳統的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的篩查工具之一,WBC 計數也常被用來作為評估發熱患兒發生嚴重疾病風險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