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動態|如何從內生與開放兩個維度理解「兩個大局」

2020-12-08 澎湃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為了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一重要論斷的思想內涵和重大意義,2020年10月28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大局』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在上海市委黨校召開。研討會由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委黨校聯合主辦,來自北京與上海的近3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會議。與會專家圍繞「兩個大局」重要論述展開詳盡討論。

 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曾峻在致辭中指出,要從時間、空間、領域等三個維度去思考「兩個大局」。從時間維度來說,現在正經歷的變革是過去一百年,特別是二戰以後最深刻的一次,對未來一百年的中國和世界將產生深遠影響。從空間維度看,「兩個大局」是世界和中國在特定時期和階段互動的一個表現,它不是局域的、部分的,而是全面的。從領域維度看,「兩個大局」涉及的事物、範圍是系統的,覆蓋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生態、人類健康等各個領域。當前,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十四五」時期要集中精力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把中國特色發揮出來,以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11位與會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分別以「兩個大局」重要論述的歷史方位、時代背景、辯證關係、話語建構、文化軟實力提升等議題開展深入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統籌「兩個大局」必須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在世界大變局背景下展開,並對世界大變局產生深刻影響;世界大變局也會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造成深刻影響,既帶有機遇,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深刻認識並統籌把握「兩個大局」,對於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研討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兩個大局」是對中國現代化內生性質的肯定

近來「內卷」一詞頗為流行,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潘世偉教授在發言時表示,他不喜歡「內卷」的說法,但中國現代化有其內生性質。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衰弱到轉折、到復興,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基因,而這種文化和歷史的基因,才是中國現代化的主要原因。

潘世偉教授指出,「兩個大局」的提出,表示了總書記對近代化內生性質的關注。毫無疑問,中國的現代化受到歐美現代化的啟發,受到西方影響,也受到帶動,這是事實。中國也一度以為我們的現代化可能是歐美現代化的移植、模仿和複製,甚至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曾經以為,中國的現代化與歐美現代化的區別只是先發和後發。

潘世偉認為,中國實際上是以社會主義來實行現代化,這是本質區別,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和實踐上反覆強調的一點,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把社會主義和現代化結合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原創性理論。

潘世偉指出,在馬恩經典社會主義裡面沒有現代化的內涵。如果有的話,可能也是非常朦朧的,因為馬恩原來設定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後資本主義性質,在資本主義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上面,摧毀資本主義進而形成人類新的,更美好的制度。我們將社會主義現代化賦予了社會主義新的內容。另外一個方面,中國的現代化實際上在開闢人類現代化的一種新路徑,體現了人類現代化的一種可能。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可能是一個最現實的、最合理的、最便捷的選擇。現在強調「兩個大局」,特別是前面一個大局,在理解上可能會更加深化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內生性的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也闡釋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生性。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都存在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問題。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其內生性。從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趨勢上面,這次疫情對整個世界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但是中國卻成為了這次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國家。

從這個內生性,推出來一個觀點:今天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朝著什麼方向演變,越來越取決於我們自身的選擇和行動。以前我們說的國際戰略機遇期,都是靠外部的環境,我們怎樣利用外國的基礎和條件,今天的戰略機遇期更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我們怎麼選擇、怎麼行動,所以我們提出來將國內因素放到很重要的 位置,這也是我們並列提出兩個大局很重要的一個前提。

胸懷兩個大局,需要堅定不移地對外開放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偉教授在發言時指出,「兩個大局」觀點的提出,是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因為如果不改革開放,就不涉及到統籌國際大局的問題。

胡偉表示,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談不上去統籌「兩個大局」的問題,因為基本上是封閉的。即使國內,我們過去大局也沒把握好,我們也沒有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所以我們也談不上國內這個大局。對外,因為我們相對比較封閉,也談不上統籌國際或者說對外開放,而且當時中國同時跟蘇聯和美國鬧翻,是腹背受敵,在國際上相當被動。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同志就特別強調我們既然對外開放,就必須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我們今天在思考「兩個大局」的時候,一定要站在這樣一個背景上去看問題,我們必須小心地維護和平發展這樣一個大局。

胡偉認為,我們在今天思考「兩個大局」,應該明白立足點是什麼?是和平與發展,還是戰爭與革命?是改革開放,還是閉關鎖國?如果閉關鎖國,就不需要統籌「兩個大局」。如果是戰爭與革命,也不需要了。正是因為現在國際國內的形勢錯綜複雜,所以我們更需要堅定中國共產黨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建立的基本方略,一百年不動搖。

徐秀軍在發言中也提到,中國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關鍵變量之一,這和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大不同。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有:第一是經濟增長乏力;第二是全球保護主義,多邊主義也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戰;第三是全球治理問題。無論哪一個方面,中國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美國單邊主義的主要表現是美國的退出外交,在此情況下中國始終踐行多邊主義,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國際體系。

在全球治理上,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當今世界面臨全球的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信用赤字。徐秀軍認為,從全球角度來說,治理赤字在不斷加大,主要表現在責任赤字、效率赤字和制度赤字。責任赤字,指的是發達國家在全球治理當中享受了諸多權利,但是卻不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如美國的退群;效率赤字和制度赤字反映了全球治理的機制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是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而且在一定的領域,發揮了引領作用。

徐秀軍指出,中國和世界相互依存,有兩面性,一方面相互依存可以促進和平,因為大家是利益共同體。但是相互依存也會使雙方之間存在利益分配的問題,所以中國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給世界帶來機遇,但對一些國家來說,中國的崛起也帶來了威脅。「兩個大局」的內在聯繫,實際上就是反映了中國和世界的關係。

最後,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王公龍教授對會議進行了總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信託董事長潘衛東:從歷史與未來兩個維度思考金融改革發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12月2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浦發銀行行長、上海信託董事長潘衛東致辭時從歷史與未來兩個維度對金融行業的新使命和新挑戰展開探討。
  • 理解「國內大循環」的六個維度
    當前,一個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論問題是如何對「國內大循環」進行系統性釋義,這既是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展開深入研究和頂層設計的基礎,也是批駁「封閉內循環」「經濟內捲化」「自給自足」等觀點的前提。  供需循環  推動供給和需求之間規模、結構的動態均衡化,形成有序、順暢的循環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經濟全球化潮流使得任何國家都難以獨自在國內實現供需循環體系的完成。
  • 理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
    原標題:理解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其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 「智庫研究」新型高校智庫:成長階段、資源投入與影響力
    在新一輪智庫建設熱潮中,高校智庫數量成倍增長,已經成為中國四大智庫類型之一,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高校智庫成長局限性也日趨明顯,表現為高校智庫所發揮的資政啟民的作用與高校作為社會「軸心組織」的地位極不相稱 [1-2],如何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影響力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 智庫論壇|隆國強: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我們與國際組織、國外智庫、跨國公司開展聯合研究、舉辦論壇等多種活動,為我國發展建言獻策。五是開展智力援助,分享中國經驗。新時代智庫的任務更加艱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把握好兩個大局,一個是世界格局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個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大局。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更加複雜,需要準確判斷與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
  • 操盤手造反的兩個維度——上
    也就是說,操盤手造反,老闆和操盤手雙方都有責任,得要從兩個維度來分析原因所在。這裡先說說老闆的原因,畢竟,引進操盤手,是老闆一手主導的,是不是老闆自己沒想清楚?或者老闆自己做錯了什麼?諸如:一、操盤手究竟是來幹什麼的?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關於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是研究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們深入理解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熱點問題。這不僅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歷史問題,而且還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理論問題。
  • 兩個小例子來理解貝葉斯公式
    關於貝葉斯公式,已經回爐學習過很多次了,但是感覺還是理解的不夠深入,最近又重溫了下,發現和工作生活還是很普遍的,可以不斷的培養這種思維模式。我做了如下的兩個例子來理解貝葉斯公式。這個公式看起來比較有逼格。
  • 肖傑: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肖傑談到,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加充分地領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意義和歷史使命。「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進程,國內外的重大變化,都給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提出了新的挑戰。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出的時間脈絡。
  • 如何理解光速不變?從兩個著名實驗來理解!
    面對各種變化萬千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並梳理這一雜亂無章的世界呢?在經典力學時期,在天文觀測方面,人們就面對著兩個完全矛盾的實驗。它們是雙星實驗和麥可遜-莫雷實驗。這是因為星雲在收縮時,有兩個較大的中心點。於是,形成了兩個恆星系統。它們圍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相互旋轉。如果兩個恆星的質量相差較大,則質量中心就會偏向質量大的那個恆星。於是,表現為質量小的恆星圍繞著質量大的恆星運動,就像地球圍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兩者的區別在於,進行公轉的恆星是發光的,使我們有機會對該恆星進行觀測。
  • 關於維度空間,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該如何正確理解維度?
    關於維度的問題我們還是被意識給局限住了。時間和空間束縛了我們的想像意識。我們的念力就能突破時間和空間,念力可回到過去也可以去到未來。傳統文化裡的佛.道.儒三家講的修行方法就是突破時空維度的手段。古聖先賢裡的修行大家突破時空維度的人太多了!我們稱之為神通。佛道儒的經典理論裡面都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裡面科學之深度是現代科學無法比的。
  • 十一維度理解概述
    要想理解十一維空間,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高維度空間和高緯度時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高維度時空和高維度空間是不同的。舉例來說,在三維空間中只有一個時間維度,潘洛斯階梯在三維空間中根本構造不出來,但它是一個偽維度,即它的單位和其他三個維度不同。四維空間的第四維仍然和三維空間的維度具有相同性質,時間仍是偽維度。因此,不可把時空和空間混為一談。
  •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檢驗踐行「兩個維護」的一個重要尺度
    因此,不能把新發展理念看小了、看低了、看窄了、看短了,要從大局和大趨勢上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這兩個大局之間有著多方面、深層次的聯動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原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反過來又會深刻影響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 雙曲超材料具有兩個空間和兩個時間維度,會否用它發現隱秘的空間
    馬裡蘭大學的伊戈爾·斯莫利亞尼諾夫說,「超材料的一個更不尋常的應用是一個理論上的構思,即構造一個在小尺度上表現出兩個時間維度物理行為的物理系統。」最近,斯莫利亞尼諾夫和一個研究小組在基於鐵流體的雙曲線超材料中演示了兩個時間維度物理行為的實驗。觀察到兩個時間維度的物理行為有可能用於超快全光超計算。
  •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管控新基建中幽靈般的內生安全問題,已成為...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就「新基建安全痛點與內生安全亮點」為主題,指出現有安全防禦技術的困境和缺陷、如何應對不確定威脅存在體制機制的脆弱性,並介紹內生安全技術實踐與發展的動態。
  • 原子智庫|代表最高開放水平的第七航權試點能給海南帶來什麼?
    「原子智庫」就相關問題邀請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航空運輸服務研究所所長鄒建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民航專家李瀚明來分享他們的觀點。以下為正文:打造政策高地 發揮鯰魚效應《原子智庫》:近日,民航局公布《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開放第七航權實施方案》引起廣泛關注。此次開放第七航權的意義何在?
  • 兩個幾何世界:鏡像對稱如何連接幾何世界?
    他們的工作就像是揭開一種幾何形式的DNA,一種解釋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幾何世界是如何可能表達相同特徵的共享代碼。發現鏡像最終成為鏡像對稱領域的,是物理學家一開始尋找的額外維度。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物理學家就試圖用微小的振動弦來解釋電子、光子、夸克等基本粒子的存在。
  • 存量房貸利率轉換倒計時 專家建議從兩個維度考量
    「從購房者角度出發,關於購房貸款是否要轉換為LPR動態利率,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動態和靜態利率孰輕孰重的問題。」崑崙資產管理中心首 席宏觀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購房貸款不同於一般的消費貸,屬於長期貸款,多數都是20年至30年的償付期。所以對於購房者來講,緊盯住眼前的利率變化是不夠的,應該從中長期角度出發,考慮利率長期變化趨勢。
  • 兩個「雙節點」 青島新機遇!順應時代融入大局 放大國家戰略疊加效應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沈俊霖 王學義事實一再證明,一個城市唯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有可能走在前列。今天的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蔓延的疫情讓世界變上加變,加之更加複雜的原因,世界秩序在劇烈而深刻地變動著,全球化遇到逆流,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