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職業差評師狙擊,外賣商家該如何維護權益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7 15:00:12 來源: 科技與我

舉報

  差評,是平臺商家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消費者手裡的緊箍咒,只要動動嘴,商家們就會受到"懲罰"。隨著"差評"誕生之初,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讓商家和騎手心有畏懼,不要做出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但這一權利卻逐漸變了味道。

  

  職業差評讓商家欲哭無淚

  因為電商平臺目前已不再單獨顯示中差評標籤,讓職業差評師們把目光轉移到了監管較鬆懈的外賣平臺。職業差評師針對外賣商家,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自己想搞點錢花,所以就以差評為藉口進行"勒索"。他們針對外賣商家懼怕差評的心態,故意以"菜品質量太差"、"竟然有蟑螂"等為理由給出差評。

  

  而當外賣商家主動聯繫職業差評師後,他們就獅子大張口,索要數百乃至上千元的好處費才刪掉差評。通常來說,外賣商家為了息事寧人,會交出"保護費。更有甚者,外賣商家會僱傭職業差評師對競爭對手那裡刷差評,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如何治理職業差評師

  雖然外賣平臺也很清楚職業差評師的存在,但目前尚未能夠拿得出有效的治理辦法。一方面,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如今的評價制度很難再進行大範圍調整。這就讓職業差評師可以輕鬆找到漏洞,不斷攻擊外賣商家。另一方面,外賣平臺的處理機制往往是以系統自動識別+人工受理的方式篩選,顯得靈活性不足。職業差評師的猖獗,看起來也是有原因的。

  

  其實在此之前,也曾有過職業差評師被判刑的案例,這表明,職業差評師並不會處於一個灰色地帶,而是會受到一定的監管。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目前還未有針對的治理辦法,也許這是我們社會需要補足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職業差評師」實質是一種網上「碰瓷」
    周家和 近日,在外賣平臺開店的趙某稱遇到了「職業差評師」,差評大多和食品衛生相關,對方索要1800元刪差評未果,他的新店被惡意差評半個月,導致銷量和評分急轉下降。與此同時,廣州一家店主也被「職業差評師」勒索,最終支付1300元息事寧人。
  • 莫讓「職業差評師」帶偏「好差評」節奏
    段官敬近日,有媒體披露某外賣平臺個體戶遭到了「職業差評師」,對方索要1800元未果,新店被惡意差評連續攻擊近半個月,導致店鋪的評分和銷量急轉下降。可以說,「好差評」制度是電商網購長久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有利於廣大消費者對商家和企業進行評價監督,更加促進網購電商平臺保持行業自律,起到構建誠信有序的網購市場環境作用。所以說,「好差評」制度,正確使用能夠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健康生態的網購環境和風氣。
  • 分數高的商家有這些權益
    淘寶賣家阿尹最近被惡意差評師搞得頭疼不已。阿尹說,差評師一般會在旺旺上留下「電聯」的號碼,電話打通後會告知200元就能改成好評,「惡意差評師不用旺旺溝通,怕被平臺查到,給了錢,對方把差評改成了好評,但評價的內容還是原樣。」
  • 「餓了麼」訂外賣吃出十幾隻蟲 商家回應沒什麼
    「『餓了麼』是一家全國知名的網上訂餐平臺,我一直非常信任,25日中午點的外賣吃著吃著卻發現十幾隻小蟲子,我到現在想著都噁心。
  • 女子點外賣打差評後被商家羞辱 接400多個騷擾電話
    但讓人可笑並可氣的是,商家竟然反咬一口,以誹謗為藉口來要挾消費者。對此類無良商家,監管部門及網絡平臺理當及時予以處理,讓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長遠來看,還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個人隱私保護制度,全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毋庸置疑,差評權是消費者享有的、不容剝奪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對於質量很差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自然有作出差評的權利。
  • 美團、餓了麼引眾怒,國家該出手管管外賣了
    ;「血汗工廠」與餐飲商家的地位同樣懸殊,於是同樣可以無視後者的種種正當權益。商家、騎手、消費者,與外賣平臺相關聯的三方,已經有兩方暴露了與它的深重矛盾,剩下一方呢?「更快」,不該成為外賣平臺對騎手提出嚴苛甚至不切實際的要求的「尚方寶劍」。
  • 上海一外賣員颱風天送外賣身亡,惡劣天氣,別強制小哥用生命送餐
    惡劣天氣導致的悲劇裡,有一則比較特別:8月10日晚,上海一名40多歲的外賣員,頂著颱風和大雨,騎著電瓶車送外賣,由於道路積水過深,電瓶漏電,導致他不幸身亡。「利奇馬」到來之前,上海等地都發出預警,不少網友因此質疑,外賣平臺在如此惡劣的天氣裡,為何沒有暫停接單。而據媒體報導,不少外賣平臺都存在強制配送行為,外賣小哥若請假或者不接單,將被予以重罰。
  • 大學生辱罵外賣小哥「底層豬」反被降維打擊?邏輯思維很重要!
    該大學生因為語言惡劣、職業鄙視被網友批沒情商、沒素質,外賣小哥反表示「他還沒進社會不懂事,我不計較」、「每天爭分奪秒送餐不容易,希望客戶多一些理解」,獲得了眾人的理解與支持。 那麼外賣小哥到底是如何做到「反殺」的呢?大學生輸在了哪?
  • 商家如何回復處理美團餓了麼外賣評價中的差評?(附模板)
    外賣商家每次看到那華麗麗的一星差評,可能僅僅因為忘記放一次性勺子這樣的小細節,其他所有的努力就這樣被全部否定了,能怎麼辦?霸氣回懟?!沒膽……默不吭聲?!經營好店鋪評論是每個商家的必修課。商家如何回復這樣的差評,話術上有這樣的建議:真誠永遠是最打動人的!參考下面商家的回覆,尤其是第二個,顧客對商家的印象由差到認同,簡直是神反轉。針對客戶反映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釋。
  • 女子嫌外賣分量太少給差評,看完商家解釋,網友:做個好人
    隨著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點外賣變成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下雨天,在家裡就能吃上熱騰騰的美食,是一件多麼享受的事情。即使有時候在點外賣中過程中也會和商家、外賣員發生一點點不愉快的事情,但經過兩者協商也能快速解決。
  • 中消協稱超半數外賣訂單無法取消 有外賣肉食生蛆
    中消協供圖中消協發布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報告昨天,中消協通報的網絡外賣訂餐服務體驗式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訂單取消難、送餐服務不及時、餐食衛生安全隱患多等問題突出。本次調查由全國17個消協組織的體驗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進行,共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口碑/淘寶外賣等平臺完成了1006次體驗,同時實地暗訪了93家網絡外賣訂餐平臺加盟商家的實體門店。
  • 頭條號企業認證權益解讀之——商家主頁
    如何申請開通?認證後可享受哪些權益?為了讓企業主用戶對認證有更清晰的了解,我們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頭條號企業認證權益解讀之商家主頁。一、商家主頁使用說明頭條號後臺新增了商家主頁功能,通過該功能企業主們可以在今日頭條客戶端帳號主頁中添加商家頁面,發布公司介紹、活動信息、圖片、聯繫方式等商業信息。
  • 美團外賣終於向商家低頭?
    美團外賣的抽成實在是太高了,從之前最低的6%,到最高的26%,用商家們的話來說,美團外賣已經把他們壓得換不過氣了!而近日有媒體爆料,大部分商家已經沒美團達成了初步協議。美團表示尊重餐飲商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支持商家自主運營私域流量,並在「春風行動」的基礎上,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商戶加大返傭比例3%至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2個月。
  • 永川一女子發現同事的外賣裡面有蟑螂,投訴後被商家威脅
    在重慶永川,一女子頻繁接到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接通發現是之前在其外賣平臺點過外賣的一名商家的來電,原來,這名女子幫同事投訴了商家,舉報商家的衛生有問題。事情是這樣的,這名女子的兩位同事一起點了外賣,其中一位是孕婦,打開包裝盒翻拌之後突然發現飯裡面有一隻蟑螂,於是便通過外賣平臺留下的店家聯繫方式打給商家反映這個情況,並表示接受重新送一份同樣的飯菜,但遭到了商家的拒絕。
  • 外賣系統裡的幽靈廚房,藏著另一個世界
    時間,是外賣系統裡最核心的要素。在籤約時,美團要求商家承諾出餐時間,出餐的準時率必須大於50%。特別是2019年,配送服務升級以後,一旦產生餐損賠付的申訴,系統會直接參考出餐時間,自動判責。如果商家出餐超時,會直接將餐品收入的70%做為賠付金額。 最快的時候,陸明在一小時裡完成過120單,平均每分鐘兩單。龍哥更厲害,一分鐘五單。
  •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商家入駐:與美團外賣申請要求和流程類似,突出了「最快兩小時」的開店效率、外賣佣金優惠以及7天流量加權福利等開店權益。 發展戰略:高校起家,最開始聚焦於一二線城市,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對二三線城市的拓展,通過加大對三線城市的補貼來佔據市場。
  • 人民時評:網絡職業打假別越界 知假買假行為具複雜性
    現實中,某出版社因圖書推廣語含「最」字被職業打假人舉報為虛假宣傳,還有網店因促銷結束瞬間未能及時將圖片價格修改過來而被職業打假者截圖舉報為價格欺詐。知假買假行為具有複雜性,因而職業打假一直都存在爭議。不可否認,職業打假客觀上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假冒偽劣產品並淨化了市場環境,被稱為市場「啄木鳥」。隨著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的興起,網購投訴也與日俱增。
  • 商家門口倒地痛哭的外賣小哥,成年人的崩潰也許就在一瞬間
    成年以後,我們都變得焦慮,甚至是抑鬱,麻煩事越來越多了,顧慮的也越來越多,開始思考買車買房,開始思考如何跟同事老闆搞好關係,套用網上的一句話,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沒有"容易"兩個字。特別是過去的2020年,每個人都不容易,全世界都降臨過災難,非洲的蝗蟲災害,澳洲的大火,乃至新型流感突如其來的爆發,嚴重影響了經濟,也讓人們內心變得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