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忙碌的時代。我們發現身邊的大部分人都在忙,也都很忙。但我們到底有多忙呢?如果用數據來衡量我們忙碌的程度,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據呢?得益於今天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的量化,來直觀了解。
2019-2020年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一年裡,中國人確實比以前更忙了。我們每天的平均休閒時間是2.42小時,比2018年的2.84小時少了25分鐘。其中,每天休閒時間在1-3小時的人最多,佔了四成。同時,這份調查數據顯示,在最忙碌的人群中,「80後」壓力最大,其次是「70後」和「90後」。
雖然忙碌是常態,但是不同的人效率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收入也不一樣。有人工作忙碌,感覺幸福充實;有人感覺壓力山大,想逃避。這需要生活的智慧。
有一位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的男孩,他的綜合素質很強,卻很容易把一些事情辦砸。主要原因就是他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會手忙腳亂,顧此失彼。什麼都想做好,最終沒有一樣能做好。
有一次,領導讓他參與一個比較著急的項目,當時他手裡還有其它工作要處理,結果這個男孩一下子抓這裡,一下子抓那裡,眼看時間過半,那個著急的項目計劃書還是沒有出來。領導催得很著急了,他就通宵趕製了一份,結果漏洞百出,很多地方都不能自圓其說,領導問起來,他就說太忙了,手上工作太多,忙不過來。
他也確實很忙,工作很勤奮,任勞任怨地加班加點,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通宵。然而,就算這麼勤奮,效率卻非常低,原因是他在一些可有可無的事情上耗費了太多精力,比如接待、閒談,在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上耗費了大量時間。
再者,事有輕重緩急,原本可以往後安排的工作,他也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耽誤了緊急處理的事情,打亂了節奏。
我們在工作中,有多少這樣的事情發生呢?很多時候都是跟這位男孩一樣,越忙,越容易亂,越容易出錯,心就越浮躁,事情就越難做好。
同一件事情,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強的,但一定是遇事不慌不忙,忙中有閒,這個閒,就是淡定、坦然自若。英國文藝評論家海斯利特更直接地說:「工作,越做越會工作;越是忙碌,就越會有閒暇。」
再分享一個故事。有一位明星被媒體曝光負面新聞,引發其經紀公司的公關危機。公司必須在2個小時內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通報事件並討論應對策略,以及部署下一步工作,以挽回公司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
這種突發性的公關危機事件,很容易造成公司內部的混亂,甚至是動蕩,而在2個小時內就要做出應變處理,對於絕大數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大家都愁容滿面,帶著亂糟糟的心情參加會議的時候,公司領導卻不慌不忙,淡定地指揮著所有工作。
領導把每個部門需要做的工作逐一細化,一項一項地分解到了具體崗位上,還明確了一條,為節省時間,重大事項可以直接向他請示。新聞發布會要向記者發布希麼內容,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官方媒體、個人大V,以及公司自己的新媒體等等,每一個渠道要發表什麼文章,分別傳遞什麼信息,篇幅多長,重點突出什麼,領導都進行了明確性地安排。
任務的部門和崗位甚至比平時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以確保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危機處理。而在這個部署期間,領導除了要審核內部各個環節是否存在瑕疵,還要進行對外的談判。他的這種不慌不忙的應急能力,心平氣和、鎮定自如的處世態度,讓大家無不佩服,換了其他人,遇到這種突發事件,早就火冒三丈,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了。
你看,有的人在忙碌中,手忙腳亂,做事毫無章法;而有的人在忙亂中卻能夠保持泰然自若、氣定神閒。兩種完全不同的處事風格,表現出來兩種完全不同的能量。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培養這種能量,讓我們在忙碌中做到氣定神閒地應對呢?其實啊,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需要平時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在此給大家兩個方法,一個是多讀書學習,二是勞逸結合,多運動。
為什麼說讀書有用呢?
首先,讀書可以讓人馬上靜下來,讓人不再恐懼。這是讀書培養我們的第一個能量。當我們打開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外部世界抽離出來,回歸到內在。我們可以讀的書很多,比如歷史類的,我們可以從歷史事件中總結出來經驗,指導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可以讀名人傳記,從他人的榮辱得失中,來思考自己當下的處境,我們去經曆書中的人物、事件,我們的內心也會被洗滌一遍,從而變得從容不迫、榮辱不驚、寧靜致遠。
其次,讀書可以使我們的內在變得很豐富,書中的觀點會幫助我們在忙碌的時候做出選擇。我們的能量裡,一般都藏著我們曾經讀過的書,也就是說,我們讀的書越多,我們內在的能量也就越大。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價值觀、人生態度,都會受到書中人物或者觀點的影響,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當我們忙碌的時候,面臨著選擇的時候,書中人物的選擇、書中的觀點,都會幫助我們選擇。這種情況往往是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悄悄」發生的。幾年前王琨老師寫過一本書叫《做企業受歡迎的人》,寫到這樣六句話:提出問題帶答案、匯報工作說結果、總結工作按流程、回憶工作談感受、執行任務做成果、受命復命不逃命。如果每個職場人能學會這六條,那麼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成就肯定比一般情況好很多。
第三,要勞逸結合,多運動。運動本身是「動」的狀態,人在運動後,大汗淋漓,身體內會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和內啡肽等的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可以讓人輕鬆、愉悅。所以人在運動後,往往會感覺身心輕鬆,心情也很舒暢。運動能量的訓練和儲存,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當我們遇到忙碌的時候,這股運動的能量就會從我們的內在自然地調節我們的狀態,讓我們保持閒暇的狀態、氣定神閒的精神面貌。像我自己講課忙碌之餘,去健身房或者邀朋友打一場籃球,都是放鬆的方式。
各位朋友,關於怎麼樣在忙碌的時候做到氣定神閒,您有什麼感受或收穫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