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態:不需要有過多的擔憂和焦慮,多訓練思考力

2021-01-08 十八點心理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被當下的誘惑所迷惑,總是被當下的狀態所遷移,簡稱目光短淺。只關注當下的情緒狀態,而沒有去過多思考長遠的理想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年少輕狂的狀態體驗。生命的體驗是怎樣的?就是在那一刻自己感覺非常不錯,甚至自己都會覺得時間就應該這樣去度過。

每天的任務安排自己是無頭緒的,就是想到哪裡就去做到哪裡,沒有一種規劃,或者說沒有一種掌控感。我們總是被一些所謂的情緒掌控,或者被一些擔憂牽絆著,不是那樣的果斷,不是那樣的灑脫。人生的狀態其實就是一鼓作氣,只要是對的,是合理的,那麼就直接開幹就好。

有時候特別奇怪,自己明明想要把周末的時間給充實起來,在周五的時候已經安排好時間了,那種決心只有自己很清楚,但是到了周六早上就發現,不想起床,好不容易有一個周末,那就好好睡一覺吧。就這樣一直拖到很晚才起來,發現一上午的時間就被浪費了。殊不知,到了中午,還在思考應該吃什麼,還在思考應該去哪裡吃,就這樣讓時間在白白流逝,自己渾然不覺。

人在忙碌的時候,是很難去體驗那種思考帶來的樂趣,這是需要訓練的,訓練自己的狀態,訓練自己的想法,訓練自己的思考力。凡事都去思考思考,那就會思考習慣。就像很多大人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孝順自己,那麼對於孝順這個詞語,自己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自己又是如何去體驗的呢?當初自己是不是在孝順自己的父母呢?有沒有去帶領孩子體驗什麼是孝順?

很多東西我們都是被要求去做的,而很少去體會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當這麼想的時候,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幫助對方。當遇到問題了,應該怎樣去解決?應該找誰幫助去解決?自己把自己的狀態應該保持什麼樣的節奏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沒有這樣的訓練,一下子就提升自己的格局,很是困難,或者說基本不現實的。

在學校的時候,學校老師大多數都在教授學科知識,而很少去教授如何賺錢?如何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對象?如何去挖掘自己的潛力?等等這些實際的課程。而這些實際的課程才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夠直擊靈魂的。但是多年的教育成果,最擅長的莫過於成為做題專家。只要出一道題,就會想辦法去解決。無論是多麼難的題目,自己都會想辦法去解決,並且樂在其中。但是很少會去要求如何出題目?

如何出題目,是需要訓練的,相當於把學生的高度提升到老師的高度。那麼當學生會自己出題目,並且能夠擅長解決題目,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學生就會從做題人變換為出題人。這種思維的訓練,就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天空,就會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口號都是說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關鍵因素是用什麼方法去想像和創造呢?如果不能夠落地實施,那麼口號就只能成為口號。一個人最好的想法就是自己心裡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有非常好的老師在指引,這就是最好的狀態。

如果現在想到了一個好的想法或者新的觀點,想一想是不是別人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只不過當時沒有接觸到信息罷了。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累,叫胡思亂想 ……」:大腦的過度思考,正在讓你發揮失常
    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了,大家還記得自己高考之前的心情和狀態麼? 記得自己高考之前,每天十分焦慮,睡覺前還總是止不住地想:「今年的題是難還是簡單?」「語文作文能不能寫完,數學的草稿紙夠不夠?」
  • 當焦慮、恐懼、羞恥感不請自來時:《生命中的不速之客》
    第20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恐懼、焦慮、羞恥感就像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它們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痛苦,我們不喜歡它們,卻難以避開它們。今天推薦的這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是一本能夠幫助你超越恐懼、焦慮和羞恥感,活出自在人生的好書。本文將會以焦慮這一情緒為中心,分享一部分讀書收穫,希望能讓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有所收穫,並對這本書產生閱讀的興趣。
  • 有一種累,叫胡思亂想 | 大腦過度思考,正讓你發揮失常
    處理問題時專注思考,或者閒暇時頭腦裡偶爾有些想法產生,這很正常。而如果因焦慮,導致頭腦持續不受控,被各種想法填佔,這些想法對問題解決實際上幫助不大,但是卻會影響睡眠質量、工作的專注程度,那麼此時你可能就陷入過度思考了。焦慮的時候為什麼會止不住地思考?這種思考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改善呢?今天,大叔就和你聊聊過度思考這件事!
  • 主題升華訓練,助你提升思考力
    在咱們口才界,有一項訓練叫《主題升華》,它的訓練邏輯是這樣:通過一個小故事的素材,寫出它的五要素,然後思考出這個小故事的主題。很多夥伴在一開始做這項訓練的時候,普遍會感覺到很燒腦,但又很好玩,可以說痛並快樂著呀。那這項訓練到底是怎樣玩的呢?下面就和大家詳細分享一下。
  • 心理學:喜歡「思考人生」的人,比較容易得抑鬱症,還有自殺傾向
    在我們身邊,常會覺得愛思考人生的人容易得抑鬱,這個結論不無道理。然而,問題其實不出在「思考人生」,而是為生活擔憂的情緒,導致了抑鬱。高智商人群中,情緒障礙者比例更高曾經有學者對高智商人群的情緒障礙比例進行調查:在對門薩協會(高智商俱樂部)的3700多名成員的調查中發現,心境障礙和焦慮症在他們當中非常常見。
  • 《跳出猴子思維》:為什麼我們越想不負此生,卻越焦慮?
    而不確定性,則會讓我們焦慮,並放棄改變。有人想要寫小說,可是卻遲遲無法動筆,因為他想要百分百確定好了再動筆。有人想要學英語,可是收藏了很多學習方法都沒有開始,因為他不確定哪種最好。《跳出猴子思維》這本書中,給出了三個應對焦慮的辦法。·提高韌性。我們需要學會和焦慮相處,就像習慣大自然的風霜雨雪一般。
  • 人的最好狀態是保持能量守恆
    我經常把人的能量比作電池,電池我們都希望經久耐用,人的最好狀態也是能量的守恆。我們現在講的是精力管理的模型,是一種以能量輸入到能量輸出,最後保持能量守恆的閉環,循環往復,使我們始終保持最好的狀態。在前兩章中,我們闡述了能量輸入由呼吸、飲食、睡眠和鍛鍊來體現,情緒的管理決定你能量輸出的快慢,但是要達到最好的狀態,一定是做到能量守恆。我們說的能量守恆,每天保持情緒的平衡,情緒的平穩對於精力管理是相當重要的,每天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太重要了,前面我們在能量的輸出的時候講過,如果情緒波動太大,會迅速消耗你的精力。
  • 一個故事告訴你: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恍然大悟
    人為什麼會不快樂?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個原因或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以下分享一個寓言故事「命喪狗嘴的烏鴉」,故事雖短,道理卻深。這個故事就會告訴你: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恍然大悟。
  • 「自發性焦慮」與「預期性焦慮」有何不同,你了解嗎?
    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難,又有多少甘甜!
  • 有焦慮的,堅持多做這些運動,讓身體多巴胺滿滿的,心情會更好
    另一方面來源於周圍的環境,如果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的環境中,這個時候就會非常容易出現焦慮的情況。那麼有焦慮症的人,多做什麼運動,可以讓自己心情更好呢?有焦慮症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慢跑,這樣對緩解焦慮有非常大的益處。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許多人都會忽視運動。而運動是一項成本最低,而收益最高的項目。長期堅持運動,對身體大有益處。
  • 如何從過度思考和內耗中解脫出來
    它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它會以我們頭腦中某個想要的、期望的、或者被要求達到的某個狀態為參考,持續檢測和評估我們當前的狀況。一旦這個「監控器」被打開,它就會立馬關注到此時現狀和目標狀態不一致的地方,而意識到這些差異的存在會激勵我們不斷想辦法去減少這些差異。當大腦發現事情現在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狀態時,它就會釋放出壓力激素,讓我們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焦慮?如何緩解焦慮?
    根據《當代青年焦慮報告》顯示,不確定性是焦慮最大的來源,不確定明天公司的季度考核會是優秀還是不合格,不確定對心愛的姑娘表白會成功還是失敗,不確定是否要跳槽......所有的不確定都基於你希期望得到的結果和現實給你的結果之間的差異,本質上就是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差異導致你的焦慮。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不涉及焦慮症狀,但有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抑鬱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慮。 抑鬱狀態中,患者常表現出自罪、自責,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麼都沒有意思、未來一切都沒有希望,行為上也會感到做事困難、想要迴避過去顯得簡單或有趣的活動。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1.RM,最大重複次數RM是力量、或爆發力訓練最常用的評價指標。1RM即運動員只能完成一次的重量,約等於極限重量。因為真正的極限重量很難評價,負重的增加是有最小刻度的,比如2.5KG、1.25KG的槓鈴片。同時運動員每天的狀態也在不斷變化,不會每天都達到最好的狀態。
  • 怎樣避免過度思考,想太多?7條讓你快速提高行動力的建議
    過度思考,過度準備其實可以算是一種拖延症,自認為很理性,實際上卻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錯過了很多的機會。很多的時候是:想得越多,顧慮的就越多,就越不敢行動,仔細想想,這麼多年了,你有多少長久以來想實現,卻一直沒有達成的夢想?
  • 生活在城市,我們如何面對焦慮
    以下一些表現比較普遍:時間不夠用,生活密度大、節奏快,「忙」和「趕」成為日常狀態;不願真實呈現自己,精神憋屈,「宅」「孤獨」風行;太多事情需要選擇、判斷而產生疲勞感,在物質豐裕、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因為對各種物質、知識乃至思想的選擇判斷而感到「心累」;在高度複雜的現實面前,感受到未來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自己的事業、情感等產生憂慮。這些焦慮本質上是安全感的缺失,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原因。
  • 有了素材和想法就是思考了嗎?你錯的很離譜,沒有它,談不上思考
    現在的人們要麼娛樂至上,成宿成宿通宵看電視劇,估計這一類人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麼遊戲至上,通宵通關打怪,這一類以未婚男同胞為多;要麼晚上睡不著,刷抖音來休閒,只要是打算休閒的都愛刷。不過,這裡我說的不是以上人群,而是那些努力的人們;雖然同樣在刷,刷文章,刷視頻,刷學習,可是刷來的更多的是焦慮,為何會如此呢?
  • 最後二十多天,複習狀態差?那考研複習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考研就剩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的考研複習狀態並不理想!還有很多同學覺得最近覺不夠睡、擔心自己複習不完、情緒很焦慮。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那些考研成功的學姐學長們考研衝刺階段複習時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的吧。
  • 分離焦慮和安全感有啥關係?有交集也有區別,這個年齡是分割點!
    可並沒有那麼多的全職媽媽,能夠時時刻刻陪在寶寶身邊,養育寶寶成長,為了生活為了生計,大部分寶媽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出去重新工作貼補家用,如此就寶寶就會很難過,很傷心,隨之而來的也是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和安全感有啥不同?
  •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編輯:透過「深思慢讀一本書」,可以體驗自己生命中沒機會獲得的體驗,根據研究發現,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對內容的認識物產生情感投射,大腦的狀態接近我們正在體驗某事的狀態,可以讓人生經驗變得豐富又深刻,有了體驗才會開始思考,並真正獲得知識,改變人生價值觀,變成富有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