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科學家研發人工智慧技術 預測新冠患者是否需進ICU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據埃菲社7月7日報導,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和巴塞隆納全球衛生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技術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塊,以預測新冠肺炎患者是否會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並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ICU)接受治療。
-
韓國開發出可預測新冠死亡率人工智慧技術
韓國一家醫院的研究團隊2日宣布,他們研發出一項預測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的人工智慧技術,希望這項技術有助於醫務人員快速識別死亡風險更高的患者,及時予以治療。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韓國先驅報》3日報導,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下轄一山醫院研究團隊對1月23日至4月2日期間確診的10237名新冠患者進行多次隨訪
-
俄製藥公司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測試Longidaza藥物治療新冠效果
導 語 READ 利用人工智慧來測試藥物對新冠的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測試是全球首批使用高科技確定肺部感染程度的實驗之一。
-
外媒:韓國科技公司擬建立聯盟 增強人工智慧技術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據業內人士周三透露,在韓國政府的倡議下,韓國科技公司正著手建立聯盟,以增強人工智慧(AI)技術。這三家公司補充說,他們將合作開發一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通過韓國電信的全球流行病預防平臺,幫助預測和抗擊新冠病毒等流行病。此外,外媒報導稱,該聯盟的成員還計劃通過交換人工智慧技術和兼容的解決方案來尋找新的商業機會。近年來,韓國政府一直在支持該國的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
-
外媒:科學家研究用分子寄生蟲技術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抗病毒藥物,這些藥物或可幹擾新冠病毒的複製,從而遏制大流行蔓延。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整合生物研究所和瓦倫西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此項研究,共同致力於研發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該機構日前發表正式聲明稱,將探索在新冠病毒等冠狀病毒(例如一些與人類緊密相關但不會引起人類嚴重疾病的冠狀病毒)感染過程中是否存在缺損性幹擾顆粒。研究人員將驗證這種顆粒是否具有幹擾並消滅存在於感染細胞中的新冠病毒的能力。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血流動力學監測的的行動裝置及ICU人工智慧
這一新興技術以及量子計算的發展,保證了摩爾定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適用。隨著處理器功率的增長,個人電腦開始大規模普及,網際網路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網際網路是由美國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設計的一種通訊結構——阿帕網(ARPANET)——演變而來的數字網絡。網際網路促進了軟體的自由傳播,並為計算機科學家開發強大的算法以模擬人類智能提供了動力。
-
外媒:科研人員尋找胃部細菌與新冠病毒的關係
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科學家團隊啟動了一個研究項目,旨在探索胃部細菌是否會影響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發病率、病情演變和嚴重程度。研究人員還希望研究腸道微生物群通過哪些免疫機制保護機體免受病毒攻擊並減輕症狀,以及其具體運作機制。
-
...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阿爾法狗團隊公布6種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預測,助力疫苗研發
當地時間3月5日,DeepMind正式交出答卷,在官方博客中表示,其用AlphaFold生成了六種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結果,而且已經開放下載。這一結果可能對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等工作起到推動AlphaFold預測的一種蛋白結構說到AlphaFold,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它由曾開發出阿爾法狗的研究團隊研發,是Alpha家族的新成員。在2018年12月一問世就引起科學界關注。它可以僅根據基因代碼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
-
科學家訓練狗狗「嗅出」患者,新冠病毒啥味兒?
醫訊君語:研究人員表示,像新冠肺炎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會改變我們的體味,因此狗很有可能會識別出來。目前在全球檢測試劑短缺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新冠病毒的檢測量,科學家們始終在尋找可行的方法。找出病毒攜帶者,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是疫情防控最大的障礙之一。但如果狗狗能夠做到呢?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其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在更好地理解和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方面可以發揮至為關鍵的作用,尤其是機器學習技術,它使計算機能夠模擬人類智能,處理大量數據並快速識別規律和洞察新的發現。在與新冠疫情的鬥爭中,我們觀察到機器學習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一是拓展與客戶溝通的方式,二是理解新冠病毒的傳播機理,三是加快新冠病毒研究和對症治療。
-
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全球已確診病例數突破1437萬,死亡數超過60萬,並存在進一步爆發的風險。這項名為《深度學習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早期分診中的應用》(Early Triage of Critically-Ill COVID-19 Patients Using Deep Learning)的研究,是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公司共同成立的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的成果之一,第一作者分別是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梁文華博士,以及騰訊AI Lab醫療中心首席科學家姚建華博士,鍾南山院士
-
全球「大考」 共克新冠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冠病毒相關研究中,中美科學家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國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一種實驗性AI工具可準確預測患者病情走向,為醫生決策提供參考;兩國研究人員對中國深圳早期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分析,為預測新冠病毒的影響、評估控制措施並指導全球應對提供了基礎證據。新冠疫情暴發後,各國都將抗疫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新冠疫苗的研發上,美國亦是如此。
-
3 D人工眼球研發成功,科學家:將為視力障礙患者帶來新希望
由香港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最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顆3 D人工眼球,其功能要比現有的仿生眼球強得多,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了人類的眼睛,這項發明將給人形機器人帶來視覺能力,同時給視力障礙的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
新冠疫苗、AI預測蛋白結構、CRISPR...
《科學》雜誌第一篇關於新冠的文章是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電鏡結構,從投稿到接受最後發表僅僅用了9天(投稿到接受僅用9天!Science率先發布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電鏡結構)。在疫情爆發的一年之內,萬眾期盼的多個疫苗完成了三期臨床,逐步開展了普通人群的大規模接種工作。按慣例,《科學》雜誌評選了本年度十個重大科學突破,第一個就是帶給人類希望的疫苗成功研製!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普通的新冠病毒患者在得病之後會伴隨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症狀,他們往往較為容易追蹤和檢測;相反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卻能夠隱藏在人群中很難被識別,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患病。然而 MIT 似乎找到了高效識別無症狀患者的方法。
-
新冠疫情與人工智慧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
然而,在新冠疫情中,已有倫理原則的局限性顯現,主要體現在不同倫理準則之間面臨衝突。本文將分析疫情背景下AI倫理準則面臨的新挑戰並探討對策。(一)人工智慧治理的一般倫理原則及局限正如國際生物倫理委員會(IBC)和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COMEST)在關於新冠疫情的聲明中所強調:「手機、社交媒體和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能夠監測、預測和影響疾病的傳播和人類行為,從而在應對流行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重症患者病情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維生素C能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情。相關研究發表在《營養素》雜誌上。據俄新社莫斯科12月8日報導,專家團隊開展的一系列試驗表明,在重症監護室接受觀察的新冠患者中,68%的死亡率降低。
-
谷歌AI可預測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有助於研究人員阻止其全球爆發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外媒報導,谷歌旗下人工智慧部門DeepMind正加入全球行動,以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的信息,該病毒正在全球大部分地區蔓延。這個位於英國的團隊剛剛使用了DeepMind的新深度學習系統,IT之家了解到,該系統使用一種稱為「自由建模」的機器學習技術,當沒有相似的蛋白質結構可用時,幫助它預測蛋白質結構。DeepMind的發現希望減少確定病毒蛋白質結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