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科醫生如果接診到外傷兒童,懷疑腦震蕩,該做什麼檢查?什麼情況下需要轉診給專科醫生?以下來自CATT的建議可以給各位醫生參考。
腦震蕩是由生物機械力引起的創傷性腦損傷。臨床上可用來定義腦震蕩性損傷性質的幾種常見特徵包括:
可能是由於直接衝擊頭部、臉部、頸部或身體其他部位而向頭部傳遞衝擊力引起的。
通常會導致神經功能的短暫損害迅速發作,並自發消退。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和體徵會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演變。
可能導致神經病理改變,但是急性臨床體徵和症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功能障礙而不是結構性損傷,因此,在標準結構性神經影像學檢查中未見異常。
導致一系列臨床體徵和症狀,可能會或不會導致意識喪失。臨床和認知特徵通常會逐漸消退。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症狀可能會延長。
臨床症狀和體徵不能用毒品、酒精或藥物使用、其他傷害(例如頸部損傷、周圍前庭功能障礙等)或其他合併症(例如心理因素或同時存在的醫學狀況)來解釋。
2. 在評估疑似腦震蕩的患者時,初始檢查應包括哪些內容?
3. 對於診斷為腦震蕩的患者,應該做哪些影像學檢查?
腦震蕩患者通常不需要影像學檢查。應參考PECARN(小兒急救應用研究網絡)頭部受傷處理流程。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則應考慮頭部(可能還有頸部)的非增強頭部CT: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14
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
心理狀態改變(尤其是躁動和嗜睡)
可捫及的顱骨骨折
意識喪失
嚴重的傷害機制
劇烈頭痛
症狀加重
多種症狀
凝血異常
頭痛加劇或持續
頭暈,無法保持平衡
視覺變化
注意力不佳和記憶力問題
深度疲勞和睡眠方式改變
情緒失調
過度哭泣
護理或飲食習慣改變
容易生氣或發脾氣
悲傷或昏昏欲睡的心情
對喜愛的玩具缺乏興趣
幫助確定何時能重返學校、工作或運動。
考慮將在學習方面仍有困難的兒童和青少年轉診給神經心理學家。被診斷為學習困難,先前存在行為失調和多動症的患者在發生腦震蕩後尤其容易出現不良結果。
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問題,包括焦慮、憤怒、悲傷和沮喪。
5. 患者有持續腦震蕩症狀(受傷後大於4周),最佳處理方法是什麼?
據報導,高達33%的腦震蕩患者出現持續性症狀。症狀可能不是腦震蕩所特有的,考慮和管理並存的病理狀況很重要。
檢查可能包括正式的神經心理學評估和神經影像學檢查以排除結構性病理情況。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推薦常規臨床使用高級神經影像技術或其他檢查策略。如果將神經影像檢查視為診斷檢查的一部分,則應與神經放射科醫生討論。
具有長期腦震蕩症狀的患者,最好由具有腦震蕩專業知識的多學科團隊管理。它們可能包括物理療法、認知療法、視覺療法、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精神病學和學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