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萬平方公裡的國土,被劃分為1076個不同單元,按其功能實行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12月18日,我省發布《關於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要求生產生活不得突破生態保護紅線,開發建設不得突破資源環境承載力,不符合準入清單的建設項目不得審批。
「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2019年11月,湖北「三線一單」成果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根據「三線一單」,全省劃定為1076個環境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
目前,我省優先保護單元322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5.79%,以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為主,包含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這些單元內,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優先保護單元面積佔比最高的為神農架,達到90.28%;其次為十堰,達到71.73%;第三為恩施,達56.21%。
重點管控單元343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5.13%,主要是人口密集、資源開發強度高、汙染物排放強度大的城鎮區和產業園區。這些單元將重點強化汙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重點管控單元面積佔比最高的為武漢,達59.79%;其次為潛江,達56.81%;第三為荊門,達47.6%。按照要求,這些區域內企業間、園區與居住區間須設置隔離帶;合規園外不得建設鋼鐵、煉油、有色金屬冶煉等項目;長江及主要支流岸線一公裡內嚴禁新建擴建化工類項目;留足河道、湖泊、溼地「保護區」,嚴禁新建項目佔用水域;不符合準入要求的既有項目,將被要求整改、搬遷、退出。
一般管控單元411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9.08%,主要是銜接鄉鎮邊界形成的管控單元,這些區域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及相關負面清單要求。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士稱,基於「三線一單」,湖北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建立「1+17+N」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這中間的「1」,是省級總體管控要求,「17」指各市州管控要求,「N」,即1076個環境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據悉,我省將建立「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三線一單」成果動態管理,每5年開展一次實施情況評估。5年內,因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等原因確需更改的,可由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審定後更新。(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丁維)